摘要: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抗战剧团为配合党的政策有效动员边区群众参军抗战,采取了征创优秀剧本、进行台下宣传、严守纪律规范等措施。剧团在开展动员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色,即宣传动员与政治形势和任务相结合、灵活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与艺术形式、加强理论学习以指导实践。得益于党和边区政府对抗战剧团的高度重视与有效领导以及抗战剧团的不懈努力,边区群众动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关键词:抗战剧团;陕甘宁边区;人民群众;宣传动员
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后,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为了宣传党的政治路线、提高群众思想觉悟、活跃军民文化娱乐生活,于1935年春成立列宁剧团。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列宁剧团被党中央接收,改名为工农剧社。后随形势变化,工农剧社更名为人民抗日剧社,七七事变后演变为抗战剧团[1]。目前,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抗战剧团尤其是以剧团为载体开展群众动员工作的研究较少。为填补相关学术空白,本文系统论述了抗战剧团推进群众动员工作的具体措施、主要特点、基本经验等。
一、陕甘宁边区抗战剧团动员群众的
具体措施
抗战剧团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策开展群众动员工作,将动员群众参军抗战、激发群众抗日热情、宣扬红军优秀传统作为主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群众动员措施。
(一)征创优秀剧本
抗战剧团在列宁剧团时期,道具只有土制的简单服装和用木板、硬纸制作的假山、房屋、树木等,演出环境和条件极差。剧团演出的话剧剧目也只有《今日之农民》《一·二八抗战》《穷人的出路》。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剧团由中央宣传部与教育部直接领导。时任中央党校校长董必武了解到剧团最大的困难是缺乏演出剧本后,立即动员学校教务主任成仿吾、教员冯雪峰为剧团编写剧本,编成话剧《三姐妹》《苏维埃活报剧》。其他部门的同志也很关心剧团工作,为其编写了一批内容充实的剧本,如中央粮食部秘书长雷经天创作的话剧《战场上的婚礼》,中央军委王世荣创作的《军事活报剧》《海军活报剧》《统一战线活报剧》。同时,剧团内部人员也积极创作剧本。危拱之编写了《生产舞》,杨醉乡编写了《消灭汉奸》《劝妻》等短剧。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动员的政治任务,剧团还在《红色中华》上刊载“征求剧本”启事:“各地爱好剧社工作的同志们!人民抗日剧社征求各种剧本(话剧、歌剧、活报、歌词等……),凡是经过审查后,有小部分修改尚可表演的各种剧作品,一律给以报酬。”[2]
新作品丰富了剧团的演出内容,解决了剧本不足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剧团开展群众动员工作。剧团演绎的《亡国恨》《察东之夜》等剧目,将日本帝国主义践踏奴役东北人民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群众眼前,反映出中华民族处于存亡关头,呼唤人民团结反抗。演出每到高潮时,全场沸腾,观众眼含热泪。演出结束后,群众纷纷表示,“红军剧团的演出真是打动人心,叫人懂得许多抗日道理,明白了世事不好的根源”。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作为第一位访问延安的美国官员,在向美国海军所作的军事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开展的群众工作中,“墙报、群众大会和宣传戏是凝聚群众抗日救国思想及鼓舞士气的手段”[3]。
抗战剧团宣传效应明显,每到一地演出,当地参军人数便会递增。广大妇女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抗战支前的队伍中,为党和边区政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进行台下宣传
除了在舞台上表演以抗日爱国为主要内容的剧目外,抗战剧团还采取多种形式在台下开展宣传工作,包括开座谈会、慰问烈军属、教歌曲、教识字、帮助排戏、写标语、画漫画等。行军路上,剧团经常将一些简单的民歌小调填入新词教给群众和儿童团。其中一首《红缨枪》格外流行:“拿起红缨枪,去打小东洋。枪缨红似火,枪头闪金光。拿起红缨枪,去打国民党。枪缨红似火,枪头闪金光。”除教唱歌曲外,剧团还走访边区各地,与群众谈心。剧团成员都具备极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演出时只要有成员没上场或者刚卸妆,就会主动到观众中找群众谈心。就连剧团中年纪较小的孩童,也懂得一套救国救民的大道理。
在落实台下宣传工作的同时,剧团也积极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努力。周恩来在向剧团传达争取东北军的宣传任务时强调,“台上台下都要宣传,演出宣传,个别谈话宣传,写标语、画漫画宣传”[4]518-519。对此,剧团立即前往安塞做宣传演出,以此激发东北军的抗日爱国热情,鼓励东北军与八路军联合抗日。剧团以戏剧形式将日军的侵华罪行和党的统战政策呈现于舞台,同时将部分不用出场的演职人员安排在观众中,与东北军拉家常。每次演出结束后,剧团还会在树上、石墙、路岸壁上刷写标语口号,画上简单的宣传画。
1936年底,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后,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剧团成员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分头走访居民、厂房、商店,向群众细致讲解党的方针政策。这不仅加深了党与群众之间“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联系,更增进了群众对党的认同感。
(三)严格遵守纪律规范
为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抗日救国,抗战剧团经常奔赴边区各地,深入群众开展宣传活动。剧团成员在与群众相处中,一方面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要求,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剧团以细致严格的工作、生活、学习制度为团规,要求全体团员严格遵守。关于舞台工作、地方工作、行军纪律、请假制度、礼貌要求、会客、会议、政治文化学习、排练、自习以及生活起居等规定条文,达75条之多。每次演出结束后,剧团都会按要求归还向群众借来的用具,清扫房屋住地等。剧团领导杨醉乡经常对全剧社队员说:“红军有个铁的纪律,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群众纪律是三大纪律之一。群众用生命保护我们,我们必须爱护群众利益。谁破坏群众利益,军纪不容。”[5]127-128
在严守纪律的同时,剧团还按照要求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当蒋介石集结军队对陕甘边和陕北的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时,剧团所有成员迅速前往各县,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帮助群众保卫秋收,确保不为敌军留下任何粮食。剧团将宣传内容以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其中有一段顺口溜唱道:“人是铁,饭是钢,要成气少不得粮,敌人来‘清剿’,全民保家乡。红军打白匪,我们秋收忙,快收又快打,颗粒要归仓。坚壁清野好,把敌人消灭光。”经过剧团的宣传,群众很快行动起来,将粮食放在陶瓮里,埋进古墓、窑洞中。
二、抗战剧团开展群众动员工作的
主要特点
战争环境中的抗战剧团,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文艺团体。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抗战剧团还要针对人民群众、军队以及东北军等多个主体开展特色鲜明的宣传动员工作,是一支集宣传队、工作队和战斗队为一体的文艺宣传队伍。
(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和任务
抗战剧团依照党的需要开展具体的群众动员工作,宣传内容始终密切配合当下的任务和党的政策。如七七事变后的抗战宣传,以及1939年的大生产运动、民主宪政运动,1940年的征粮扩兵、反摩擦斗争、慰劳军队、教群众识字、放足运动、讲究卫生、破除迷信的宣传等。
美国新闻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曾访问人民抗日剧社社长曹品三,了解到剧社与江西的戏剧团体所面临的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有所不同。曹品三表示,“当时的整个政策是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现在是统一战线,因而内容也改变了”[6]。结合时局变化,剧团创作和表演的主要剧目有歌舞《红缨枪》《送哥哥当红军》《苏维埃活报》《扩红活报》《丰收舞》《婚姻自由歌》《统一战线活报》,话剧《亡国恨》《死亡线上》《送公粮》《上前线》《打回老家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梦游北平》《消灭汉奸》《三姐妹》《劝妻》等。这些剧目充满革命的青春与抗日救国的热情,深受工农群众和战士们的喜爱。
此外,剧团自创立起便始终遵循党中央的指示开展工作。1936年7月,军委指示抗战剧团加紧排练新节目,从保安出发向东北方向行军,先到安塞的龙安演出,再至真武洞,为机关部队和群众演出。在安塞县,周恩来接见了抗战剧团成员,指出“你们剧社是搞文艺宣传工作的,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党所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迎接一、二、四方面军的会师,是你们当前的宣传中心”[4]517。9月,抗战剧团完成任务返回保安时,收到中央军委、中央宣传部的命令,要求参加西征,向新根据地的汉、回、蒙族人民进行宣传,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力。遵照指示,剧团于10月初出发,经保安、顺宁、吴旗、铁边城向定边进军。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抗战剧团立马开始编写、赶排庆祝西安事变胜利和要求处决蒋介石的文艺节目。此时,毛泽东来到抗战剧团,向剧团成员阐明党中央将“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的重要性,强调:“你们所演的文艺节目,只能有利团结,促进抗日,不能影响团结,有碍抗日。”[5]101剧团立即转变思想,严格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指示进行宣传动员工作。
1937年5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在延安召开。党中央指示抗战剧团外出演出,宣传贯彻会议精神。抗战剧团从延安出发,在蟠龙、瓦窑堡、延川、延长和甘谷驿等地巡回演出,宣传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的精神。
由于剧团紧密配合党在当前的任务,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发挥宣传动员和战斗作用,因此在争取东北军及动员群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真正教育了群众,孤立了顽固派,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灵活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
在群众动员工作中,抗战剧团利用地方化的形式和语言进行宣传。抗战剧团自成立以来就广泛采用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表演,如陕北秧歌、道情、小曲、秦腔、快板等。剧团成员基本为农民出身,新内容填入旧的艺术形式后更容易被农民接受。时任剧团团长杨醉乡在参加革命前就演过“社火”——扭秧歌、打腰鼓等,十分擅长即兴创作,经常把当前的革命任务编入秧歌曲牌中。托马斯·亚瑟·毕森曾在延安观看剧团演出,提到剧团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有一半是戏剧,另外一半是五花八门的艺术形式,有“被当地人称为‘红小鬼’的少先队队员们表演了几个活报剧”,“还有在中国竹笛伴奏下翩翩起舞的芭蕾选段”,“也有高尔基的话剧《母亲》的选场”[7]。
在关中地区表演时,剧团将年幼的歌舞小演员扮作在日本侵略者炮火下流离失所的难童,以此控诉日军暴行。此外,全体人员在表演中脱下八路军服装,穿上短袖上衣、蓝布工裤,头戴草帽,脚穿网球鞋,由战士变成流亡的青少年。这些新颖的表演形式真实反映了沦陷区的灾难,深受观众喜爱,激发了群众的抗战热情。
在排演戏剧的过程中,剧团采用通俗化、地方化的语言,将群众的紧张、悲哀、兴奋、愤懑等情绪与舞台上的表演融为一体。在内蒙三段地演出时,剧团成员积极向当地群众学习蒙古族歌舞和简单的蒙古语。最后一次演出前,剧团临时编排节目《团结起来》,以蒙古语、汉语混合的形式进行呈现。剧团成员借用回族的缠头帽、蒙古族的长袍,化装成不同民族的群众来共同演绎节目中的顺口溜,其中一个部分是:“咱们起来闹革命,嫫嫫阿哈笑开怀,分到牛羊和田地,喝水莫忘挖井人,拥军优属要当先,保护政权团结起来。”演出结束后,这个顺口溜在蒙古族群众中传唱开来。剧团在三段地的成功演出,还动员了当地大量青年参军,有效壮大了党的武装力量。
(三)重视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1936年,军委指示剧团执行一项新的宣传任务。周恩来在接见剧团成员时,针对文艺工作者坚持学习的重要性这一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是党的文艺政策和宣传方向。我看过你们的演出,给我的印象是民间艺术风格和乡土气息浓厚。要提高文艺的宣传效果,必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使文艺宣传既民族化、大众化,又科学化、政治化。通过文艺宣传,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5]258剧团成员将周恩来的指示牢记心中,始终坚持学习,提高为党为民服务的水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由敌后、国统区来延安求学的人数超过2000,运往延安的各种图书资料也逐渐增多。通过学习,剧团成员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艺术视野也更为开阔。成员们学会了许多爱国名作家所写的歌曲,节目演出后好评如潮。为适应新形势,在中央宣传部和机关党总支的领导下,剧团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整顿,即使在行军时也坚持组织学习。每日早晨出发前,小组长领来当天要学的生字,大家利用途中小憩,以地为纸练字。有的成员还将生字条挂在前面一人的背包上,边走边认。晚上到了宿营地,成员们针对所学互考互问。一遇休整,剧团即编班上课。1939年剧团返回延安后,学习更加正规,不但按文化程度编班上课,还按业务的不同分组,如音乐组、美术组、文学组等。同时,鲁迅艺术文学院最好的教员被调来任课,如诗人萧三讲述文学故事,音乐家冼星海、郑律成教音乐,戏剧家崔嵬教表演等。个别成员还被派往鲁迅艺术文学院深造。
通过理论学习,剧团成员的政治素养和文艺水准大幅提升。成员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的宣传动员活动中,将业务学习与艺术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实践—学习—实践”的道路。
三、抗战剧团推进群众动员工作的
基本经验
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经过抗战剧团的努力,群众动员工作取得巨大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经验。
(一)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对抗战剧团以及动员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有效领导
抗战时期的动员工作向来是党最为重视的政治任务之一。早在1936年1月,《中共中央为转变目前宣传工作给各级党部的信》中就提到:“要多多利用一切活动的宣传方式,利用一切的机会,如各种会议演剧逢场去进行宣传鼓动工作,要多多采用挨户的、口头的、化装的宣传方法。”[8]781针对宣传动员工作,毛泽东提出:“怎样去动员?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9]1939年5月,《中央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强调:“应注重宣传鼓动工作的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力求各种宣传作品的生动与活泼,特别注意戏剧、歌咏等等的活动。”[8]7851940年3月,《中央关于开展抗日民主地区的国民教育的指示》中提到:“大大发展农村中的戏剧、歌咏运动。但应注重于对戏剧歌咏的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地方化,特别注重于利用旧形式,改造旧形式。”[8]8131941年7月,《中央宣传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群众鼓动工作的指示》指出:“各种民间的通俗的文艺形式,特别是地方性的歌谣、戏剧、图画、说书等,对于鼓动工作作用很大,应尽量利用之。”[8]856
党和边区政府不仅注重有效发挥戏剧的动员作用,更重视抗战剧团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群众动员工作服务。抗战剧团在瓦窑堡演出期间,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徐特立、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经常与广大群众一起观看表演。毛泽东十分重视抗战剧团的成长和发展,不断为其增添新生力量,选派得力干部领导剧团的工作。叶剑英、吴亮平、林伯渠、周兴等领导同志经常到剧团作相关指示,详细介绍国内外、党内外的形势,要求剧团配合形势和任务变化开展动员活动。1939年2月18日,边区政府教育厅对抗战剧团发布相关指令,在肯定抗战剧团过去半年工作成绩的同时,针对剧团后半年计划中的不足提出了数条建议,比如“注意积蓄技术人才”“发展成人剧与儿童剧适当地配合起来”“向地方化与把握宣传时机两方面迈进”“出版刊物时,对于旧名称作品加以修改”“要更加密切老干部与新干部之间的关系”等[5]132-134。这些建议,为抗战剧团更好地开展群众动员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抗战剧团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来开展工作。抗战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毛泽东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抗战剧团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时刻以人民群众为先,深入基层,与群众生活在一起,了解群众的真切需求。一方面,抗战剧团表演的剧目大多以农村为主要背景,如《放下你的鞭子》《察东之夜》等。抗战剧团的成员大多来自陕北农村,与农民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成员都以农民的身份来演农村剧,在表演上更具真实性。因此这些剧目不仅对白通俗易懂,而且在表演的真实性上也是其他戏剧团体所难以企及的。另一方面,抗战剧团在日常行动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前往边区各地表演途中,每到一处宿营地,成员们都会自发对群众进行宣传,教他们唱歌,帮他们打扫院子、挑水等。剧团除了在集会时进行公演、演讲外,还积极开展慰问抗属等活动。同时,剧团成员大多随身携带药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伤病群众进行简单治疗。因此,以抗战剧团为载体展开的动员工作,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三)抗战剧团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在党的领导下,抗战剧团向优秀的红军战士看齐,坚定理想信念,足迹遍布整个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剧团奉党中央命令,到内蒙古三段地慰问高岗领导的游击队。出发时已是初秋季节,早晚寒气逼人,行军中又遇上连绵阴雨,剧团成员的军衣被雨水淋湿,不少小演员连续滑倒,全身沾满泥泞。在极为艰难的行军途中,剧团领导和党团骨干给大家讲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克服重重困难争取胜利的故事,有时还编一些风趣幽默、鼓舞士气的顺口溜。如发现有小团员滑倒在地,就让别的孩子喊:“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不哭鼻子不叫妈,毛主席夸咱是好娃娃。”[10]230长征精神成为剧团演员们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最好动员令。
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抗战剧团的文艺战士们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剧团主要由长征战士、各地爱闹秧歌的农民子弟和边区干部子弟组成。他们不少都是贫寒家庭出身,把革命队伍当作自己的家,在革命道路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抗战剧团所拥有的物资十分匮乏,在成员们正式演出之际,时常出现缺少服装道具等情况。但即使剧团没有固定的经费补贴,成员们仍穿行在边区广袤无垠的黄土大地上,为党的宣传动员工作积基树本。时任十七路军十七师五十一旅旅长耿景惠,曾高度评价抗战剧团:“你们的宣传演出很成功,感动了部队和群众。你们艰苦朴素的作风是我们部队效法的榜样。”[10]230
结语
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枣园接见杨醉乡时,称赞抗战剧团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播种队”。抗战剧团在党的领导下,始终行走在为人民、为革命的艺术道路上。在存续期间,抗战剧团继承和发扬苏区文艺的光荣传统,密切联系群众,大力宣传党的思想政治路线,动员群众为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而奋斗,不仅有效激发了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而且为巩固陕甘宁边区建设、确保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
[ 1 ] 张梓婷.陕甘宁边区抗战剧团活动述论[J].兰台世界,2023(11):137-141+146.
[ 2 ] 征求剧本[N].红色中华,1936-06-03(02).
[ 3 ] 舒暲,赵岳.太阳正在升起:卡尔逊亲历的中国抗战[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120.
[ 4 ] 张季夫.回忆陕北红军人民抗日剧社[A]//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红军时期(下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
[ 5 ] 冯延东.延安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杨醉乡与抗战剧团[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延川县委员会,2013.
[ 6 ] 海伦·斯诺.延安采访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125.
[ 7 ] 托马斯·毕森.延安对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52.
[ 8 ] 中共中央书记处.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 9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81.
[ 10 ] 杨醉乡.回忆列宁剧团之演变及其革命活动[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陕西文史资料(第十二辑)[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史述论”(21ADJ009)阶段性成果
编辑/董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