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祖父,大概一直都是在那老牌电灯的映照下,手握刻刀,鼻梁上支着一副老花镜的专注模样!
依稀记得是在三五年前的盛夏,我闲来无事便偷偷溜进祖父的铺子里。刚进门,便瞅见祖父眯着眼,打量着手中的木料。那木料的模样可真是寒酸:凹凸不平的纹理,身上还挂满了青藓,霉迹斑斑,一看就不讨喜,丑家伙!
我凑上前轻轻戳了戳它木讷的脑袋,暗自嘀咕,祖父这又是打算做什么?
只见祖父一只手托着这块木头,大拇指小心翼翼地扣着木料的中心,另外一只手不紧不慢地拿出平口刀,手指抵着刀口,顺着虎口自上而下地推动。粗糙的树皮一层层地剥落,褪却,留下锃亮光洁的脑袋,一个球状,让人看着忍不住哂笑,倒是有了些模样了——小光头!
祖父捏着记号笔,鼻尖凑到那木头前,或是画弧,或是画圈,勾勒出14个大小相依的锥形孔。接下来,祖父手里的工具换成了一种特质的钩形钝口刀,刀口与刀柄呈90度角。他轻轻将刀口横向抵着线条,随着木球的旋转,T形的刀口缠着木屑,吐着纤细的木丝,弯似柳,密如絮,细如丝。
渐渐地,木球的模样倒是越发有些怪诞,每一层薄如钱唇,像漩涡般一层层被剥离,可以灵活拨动,一圈套着一圈,我不免有些震撼……
而最难的部分莫过于雕花了。整个雕花过程中,需要用到上百件工具,细节刀、圆头刀、修型刀……工艺极其烦琐,尤为考验技艺。套球的表层通常雕刻龙凤等祥瑞之物,内层更为精细,常用特制的钩刀勾勒出层层花纹。雕刻图案对力度和角度的把握要求极其严苛,稍有不慎,整个球体便彻底损坏,所以祖父也越发细心。他紧紧捏着那针孔状的工具,轻轻地留下一处处烙印。他的手仿佛有魔力,经过他每一次细致的描摹,每一次不经意的抬手,每一次郑重其事的落刀,这个小球在他的手中由粗俗变得灵动,由丑陋变得精致,最终,像润了水一样,如中秋的满月,是那样的柔情似水。
凛冽的刀锋,精细的雕琢,原来,朽木亦可雕!
(指导教师: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