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城里漫无目的地走着。
忽地,眼前的沥青水泥路变成了青石板小路,两旁的摩登高楼变成了粉墙黛瓦,我疑心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再定睛一看,原来我走进了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此地静谧,一个人也没有,只偶有两声鸟啼;一阵微风拂过,几株花儿摇曳。沿着石阶往里走,我看见一块写着“藤花旧馆”的匾和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老者是用石头雕出来的,捋着胡须,浅浅地笑,而石像的底座早已爬满青苔。天碧蓝碧蓝的,我望着它,它也沉默地俯视着我。或许,这里早就被人们遗忘了吧。
前后北岸也曾热闹过。烟桥画柳,这里曾经碧波荡漾;龙舟竞渡,这里曾经百舸争流。这里也曾经名士云集,灿若群星,洪亮吉、恽南田、黄仲则……这里是常州文脉所系。人们枕河而居,清早便划着乌篷船外出,为生活而忙碌奔波;夜里,便坐在小矮凳上,摇一把芭蕉扇,在河畔纳凉,一边讲着高兴事儿,一边数星星。前后北岸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又书写了无数水乡故事。可现如今,它只得如那位石像老者一般无奈地笑笑: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早已把我给忘了吧……
可是,它真的被遗忘了吗?
常州方志馆、苏东坡纪念馆、常州家谱馆、管干贞纪念馆里的参观者越来越多,多功能研读书吧里人头攒动,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隐隐于市”的前后北岸,并主动去了解它的文化与历史。正因如此,相关的修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许多人慕名前来,只为一睹前后北岸的真容,感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盛景,品味独属于常州的文化魅力。前后北岸不如青果巷繁华,不若近园、未园幽静,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人们反复琢磨与品味。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数百年前,怀着雄心壮志的少年,从这里走出去,奔向更浩瀚的星辰大海;归来时,又怀着满腔热忱投入家乡的建设,只为让这片大地变得更加美丽。而未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少年亦会如此。
阳光洒下来,映出老街一抹浅浅的笑。
那不该被遗忘的——前后北岸。
本文视角独特,抓住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前后北岸”的兴衰,写出了自己的思考:独属于家乡的文化是不该被遗忘的。行文曲折有致,用词文雅隽永,如果能再深入挖掘一下文化的内涵会更好。
(指导教师: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