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七十载砥砺前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至今为国家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展望未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驾护航。新征程上,要着力于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坚定道路自信、夯实法治保障、凝聚人民力量三重内在逻辑上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关键词:人大制度;制度运行;中国式现代化
与新中国诞生同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基础上的全新制度创设。与新中国发展同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巩固完善,逐步成熟定型。进入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其独特制度优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了重要治理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段伟大而艰巨的新征程,更需要根本政治制度保驾护航,筑牢基础。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当前,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架构、制度体系、主要内容等逐步成熟定型。接下来,在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更要着力于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用高质量的人大工作全方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一、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助于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
与其他国家议会制度相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总书记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建立适合本国发展的政治制度必须基于本国的历史和国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基于这样的内在逻辑得以建立,是中国人民基于本国国情创造的政治制度。
具体而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和国家学说的基本原则,吸收了共产党是国家的领导力量,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表机关,实行普遍的、平等的选举,把代议机构由清谈馆变为工作机构等国家建构理论。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沃土,吸收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共和商量、天下共治的施政传统,德主刑辅、法明令行的法治精神。在上述“两个结合”的基础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西方议会制度、“三权分立”等政治制度具有本质区别,形成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内涵,并且为新中国70多年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别具一格的制度路径。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现代化国家需要建设一套符合国情且强大稳固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保障和实现人民权益的根本制度,是发展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但是,制度体系本身还不足以直接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通过完善的机制设计让制度良好地运转起来。通过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接下来如何在党的领导下运行好这个“好制度”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当今世界局势瞬息万变,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坚定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自信。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自信来源于制度的有序有效运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既关系国家内部治理效能的实现,也影响国际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观察判断,关系我国在国际话语权体系中的主动性。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的有序有效运行,必将有助于坚定我国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
二、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助于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
当前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的法治保障,是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命题之一。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发挥好立法职能,通过高质量立法保障和促进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4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302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接下来,运行好人大的立法职能,必须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一方面,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国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建设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被赋予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如何在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更加积极行使地方立法职权,突出立法地方特色,真正解决地方面临的实际发展问题也非常重要。此外,提高立法质量还要求人大立法工作进一步推进民主立法,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丰富和拓展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尽可能让每一部法律的条文贴近人民和时代的需求。秉持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精神,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上述工作机制在内的各种具体做法真正运行好国家立法权,对于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基础来说意义重大。
除了行使好立法职能之外,人大及其常委会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基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行使好法律监督职能。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人大应更加密切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联系,积极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和影响法律法规实施的深层次问题,向相关工作部门提供有益的意见建议,真正与“一府一委两院”形成工作合力,同向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人大及其常委会运行好监督职能的目的是确保权力为人民所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和举措都能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助于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力量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激发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凝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力量。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起磅礴的人民力量,是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恰恰在于其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制度的有效运行既“依靠人民”,又“为了人民”。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依靠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天然就具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应进一步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靠人民”的作用。第一,发挥好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人大代表具有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独特优势,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天然桥梁。今后应更加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让人大代表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第二,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发挥好各级人大代表作用。第三,运行好人大工作中各种民意表达平台和机制。要让各种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有效运转起来,让人民群众的意愿借助人大平台得到充分表达,保证人大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上。
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为了人民”。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要充分了解人民群众需求和意愿,最终汇聚人民的力量共同进行现代化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效运行可以帮助党和政府在政治生活的各方面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促使现代化建设中的决策更好回应人民的愿望。中国式现代化是造福全体人民的现代化,民意是现代化建设最深厚的根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持同人民密切联系的重要法宝,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凝聚起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