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拜妮编辑耐心体贴的支持与鼓励,是因为拜妮,这篇小说才能摆脱继续在厚积如山的博论文献下蒙尘发灰的命运,等到重见天日的这一天。能遇到一位优秀友善的编辑老师是新人作者莫大的幸运,我深深感激并珍惜。
谢谢阎连科老师在小说写作过程中给予的指导与帮助,以前我只能看出哪些作品好在哪里,却不知道如何学习借鉴这些作品的长处,是在人大的课堂上阎老师细致深入地教授学习的方法,帮助我建立了阅读学习他人优秀作品的另一重目光。
谢谢一本又一本书给予的启发与触动,向威廉·特雷弗学习运用人物关系来建构小说、书写对话,从莎士比亚戏剧中汲取文学母题,像库切那样使文体适应作者本身的性格特点来写,还有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生活质感,为了使小说中的水鬼具有人味,我逐字细读过门罗英文原版小说,主要在学习她塑造人物的方法,我是把水鬼当作姐姐来写的,每个女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那样的姐姐,一个或两个,至少一个,她用行动言语打开了一扇窗,告诉你生活还有另外一些可能,你可以不像身边大多数人那样活着,可以做一只走在人生边上特立独行的水鬼。然后这样的我们也会成为姐姐,为妹妹坚固的因循的生活开启一道罅隙。即使不因为写作,只是闲读,在门罗的书中,也常常能与自己相遇,像在水龙头下洗手的某个瞬间,想起《雅加达》里的一段话,然后泣不成声,什么会让你觉得不值得,是相信某个死去的人可能还活着,他在遥远的雅加达?还是你明知某个人还活着,却宁愿他已经死去?是发现他像一个陌生人,无法相信自己曾与他走过多年?还是发现他从来就不曾陌生,只是不知不觉就疏离了?布克奖授奖辞对门罗的赞誉很贴切,“每当读门罗的书,便知道生命中曾经遗忘疏忽了太多的事。”谢谢加西亚·马尔克斯,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自己当时看完《百年孤独》后的激动兴奋与彻夜难眠,并且从此成为我最爱的小说,地位至今无作品可撼动,《佩德罗·巴拉莫》也没有做到。也因为《百年孤独》,我意识到自己从小生长的乡村其实也是一个人鬼共存的空间,童年的房屋田野路边都有各家的坟地,孩童在老坟山前面挖土玩过家家并习以为常,民间的各种信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隐匿其间而不绝,村里人聊鬼怪神奇的事情如在聊家常轻松平常。
我一直都是一个好学生,考上全市最好的重点中学、读大学,为了中考、高考、考研考博,我把喜欢的写作绘画都放弃了,一心一意地准备考试,甚至每次稍微闲下来,写几句小诗,都会有愧疚感,觉得自己在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浪费父母辛苦挣来的学费生活费。创作小说诗歌都会让我陷进去,会一整天都想着那篇作品怎么写、怎么修改,会影响考试的。所以后来看到张爱玲的散文时,会会心一笑,“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生的事业。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这种觉得写小说写诗歌是不务正业的好学生愧疚感一直持续到了读博,时至今日我依然只有在寒暑假才能心安理得地写小说写诗歌,其余时间都在兢兢业业地看史料文献、理论书籍与写作论文,做一名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应该做的事情,我不知道这种割裂感与好学生心态的愧疚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只能等到有一天缓慢的时间的长河给予启示。
谢谢阎老师、梁老师、沈老师和张老师的照顾与关心,谢谢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的相互扶持,每当觉得快要放弃的时候,想到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还在日复一日地坚持着写作,无论学术还是创作,都要坚持写下来。
【作者简介】郑世琳,1995年生,重庆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在读,多次获文学奖、学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