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政坛为何反复出现重大变动

2024-08-07 00:00黄恒超 侯涵莹
世界知识 2024年15期

2024年7月15日,尼共(联合马列)主席奥利(中左)在总统府宣誓就任新一届尼泊尔总理,众人向他表示祝贺。

7月12日,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在众议院信任投票中未能获得半数以上的支持票,被解除总理职务。7月15日,尼议会第二大党、尼共(联合马列)主席奥利宣誓就任新政府总理。新政府由尼共(联合马列)与议会第一大党大会党联合组建。这是普拉昌达自2022年12月就任总理后所经历的第五次众议院信任投票,也是2022年大选后尼政府的第三次重组。

事实上,此次政局变动早已有迹可循。据报道,7月1日,作为普拉昌达执政联盟的重要伙伴,奥利与在野的大会党主席德乌帕秘密会晤,就联合组建新的“全国共识政府”、修订2015年版宪法等问题达成初步共识。双方还同意,新政府组建后,先由奥利在未来一年半出任总理,再由德乌帕接任该职位直至2027年大选。自1990年恢复议会民主制后,尼政府在近34年里已经历29任总理和两次国王直接统治,平均每届政府仅能维持13个月,最短一届政府则仅执政了60天,没有一届政府能任满五年。尼政局为何易反复出现重大变动?

政局缘何长期动荡

在某种程度上,尼政党间已形成“合作是暂时的,斗争是经常的”关系,很难长期稳定合作。纵观尼政党发展史,几乎所有政党都经历了数次分裂组合,政党间因利而聚的合作也常因利益冲突导致的相互攻讦戛然而止。政客们脱离母党组建新党的政治成本也很低。例如,尼泊尔共产党于1949年成立后不久,其内部便因对君主制的立场差异及中苏关系破裂,分裂为尼共和尼共(雷亚玛吉)两派。时至今日,经多次分化组合,尼共(联合马列)、尼共(毛主义中心)等数十个左翼政党组织相继形成。

同时,该国政党政治碎片化不断加剧。2017年大选后,尼曾形成尼共(联合马列)、大会党、尼共(毛主义中心)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但在2022年大选后,尼政党政治碎片化特征进一步凸显。议会第一大党大会党在众议院仅占89席,不到全部275个席位的1/3,尼共(联合马列)和尼共(毛主义中心)分别占78和32席,实力较此前差距较大。部分新党和小党则异军突起,分走不少席位。例如,民族独立党成立仅半年便在大选中一举夺得20席,民族民主党则从1席上升至14席。大党无一能单独组阁,只能寻求组建联合政府,但尼历届联合政府几乎均因利益分配矛盾难逃“短命”厄运。

外部势力的长期干涉也是重要原因。由于尼具有特殊地缘政治地位,自1990年该国恢复多党议会民主制后,美国、印度等外部势力一直暗中干涉尼政治发展进程,在政党斗争、大选、宪法制修、国家重建等重大问题上频频介入,借助媒体、援助、贸易等手段不断施加影响。部分尼政要也常在本国政治发展关键期出国访问接受“指导建议”。这些外部势力间也有利益分歧,其对尼的干涉加剧了尼各政治势力间的利益分歧,并削弱了尼独立发展的能力。

国家发展困局加剧政治复杂度

除政坛频现动荡,尼在国家治理方面也面临多重挑战。一是宪政制度运行不畅。在2006~ 2008年合作反对贾南德拉国王专制统治的过程中,尼各主要政党就未来国家的政治安排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勉强在采用联邦制(国家结构)、共和制(国家政体)、混合选举制(议会选举制度)等问题上达成妥协,但相关制度的运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以联邦各省命名为例,自2015年颁布宪法正式将全国划设为七个省开始,“第一省”直到2023年3月1日才被命名为柯西省,但随即招致该省部分民众的长期反对,更名呼声不绝。目前,尼央地权力划分严重失衡,中央政府垄断地方财政并掌握部分人事任命权,联邦各省权力有限但职责相对过重。作为一个面积狭小且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尼是否适合采用目前形式的联邦制已引起不少人士深思。

二是世俗化道路面临质疑。尼曾是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2006年,为彻底推翻贾南德拉国王的统治,尼议会宣布废除印度教的国教地位,自此尼正式走上世俗化道路。不过,尼至今仍有全世界最高比例的印度教徒人口,印度教思想在该国政治与社会生活中仍具重要影响力。随着印度的印度教民族主义不断升腾外溢,加之民众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不满,近年来重建印度教国家的呼声在尼不断增强。2023年11月和今年4月,尼医疗企业家普拉萨伊和民族民主党就曾分别组织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尼恢复君主立宪制与印度教国家。

三是经济萎靡不振。尼经济基础长期薄弱且增长乏力,近年来受地震、新冠疫情与政局动荡等因素影响,该国经济持续恶化。据世界银行信息,尼在2019年才由低收入国家转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其202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仅有2%,而失业人数占比和通货膨胀系数则分别高达10.7%和7.1%。传统政党和新兴政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均难有真招实绩,同时还不断爆出负面新闻,选民态度摇摆不定,加剧尼政治复杂度。

新政府能否破局

此次尼新政府寻求组建“全国共识政府”并修宪,有试图突破该国近年来的政治困局之意。然而,受多方条件限制,新政府恐难取得预期效果。

一是尼共(联合马列)与大会党间难以实现平稳有效合作和权力转移。当前,两党仅就权力划分达成初步共识,但在议会两院领袖、副总理、各部部长等重要人事任命和省级权力格局变更等关键问题上,双方仍存争夺可能。此外,一年半后如何确保德乌帕平稳接任总理也尚无有效保障机制。回顾尼近年政局情况,合作分享总理任期的多个“君子协议”多以失败告终。奥利和德乌帕的此次合作,更多是为阻止普拉昌达继续出任总理,如今目的实现,双方或将进入新一轮总理职位争夺赛中。

二是,“全国共识政府”的组建和运行困难较大。在政治博弈激烈化、政党格局碎片化的背景下,如何吸纳立场迥异的政党加入新政府并实现其有效运行,具有较大难度。特别是,如何吸引在本次政府更替中“斗争失败”的尼共(毛主义中心)和民族独立党这两个议会第三、第四大党,如何回应右翼政党和马德西等族裔政党的特殊利益需求,将考验新政府的执政能力。

三是,新政府即将度过现行宪法对本届政府的“信任保护期”。尼现行宪法规定,大选后的新一届政府在前两年免受不信任动议。2022年大选后,普拉昌达领导的政府已执政18个月,留给新政府的信任保护期仅有六个月,此后,新政府恐将在议会面临空前挑战。

(作者分别为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尼泊尔语专业讲师、四川师范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