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是中国士兵雷锋诞辰77周年纪念日。下午2点,我在国防大学防务学院的学术报告厅里,为来自55个国家的123名高级军官,讲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雷锋的故事同样打动了这些异国军人,他们说,“对于雷锋这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的确应当作为一种精神偶像来崇拜”。
今天我们常喜欢用“地球村”表达人类的关系。从马克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到毛泽东“中国应当为人类做出较大贡献”,再到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诠释着人类向往正义、善良、互助互帮的共同特质。
1963年,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人人皆知。但毛主席在1965年为雷锋的另一个题词,知道的人并不多,这就是“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一个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又牺牲在中国,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什么样的人?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之心,他“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风,这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雷锋对《纪念白求恩》的文章读了二十多遍,他以白求恩为榜样,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白求恩精神在中国人身上的体现,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光芒。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毛主席的题词就是那个年代对学习雷锋国际化的一种倡导。无论是白求恩、柯隶华还是张思德、雷锋,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代,但都有着一样的高尚信仰和追求,崇高是可以跨域国界的,“为人民服务”是大爱大善,是人类美好的向往。而白求恩、雷锋无疑是这杰出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外国朋友常常讲“我们国家也有雷锋”。英国人说,“南丁格尔是我们的雷锋”,联合国志愿组织的干事长,在北京志愿者联合会演讲时,赞扬“雷锋是全球志愿者标兵”。
外国人把他们尊崇的人贴上中国雷锋的名片,一方面包含着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另一方面也是以雷锋为代表的中华美德文化的魅力。
那么,外国记者在谈到雷锋时,为何总是提起耶稣呢?对于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他们只知雷锋,只信雷锋,而不知道什么耶稣。可是,对于西方人来说,几乎无人不知耶稣,有的人既信耶稣,也信中国的雷锋。
西方有西方的文化,西方人有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就自然把雷锋提高到了精神信仰的高度。雷锋要走向世界,世界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西方人把一个远离我们2000多年,越来越被神化的人物的道德观同我们一个普通士兵的精神相比较,这真是一道怪题,一道不能不解答的大题目。但也不难回答。一个是创世神话的偶像,建立在神学道德的世界观,一个是建立在唯物史观上的高尚信仰,产生在人民中世俗人物的榜样。
一个是在调整人与神的关系的基础上,来调解人与人的关系,一个是在调整人与人现实的世俗关系的基础上,强调在道德上对自己、他人以及整个社会负有现实的和特定的社会义务。虽然有着根本的区别,但宗教强调的“周济穷人,上爱天主,下爱世人”,对于约束规范教徒“戒恶行善”有着积极作用。
雷锋追求的是“活着是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的人生价值观,是他们乐意接受的。他们说:“政府号召学雷锋,我们很拥护。”我在教堂调研时,一位中年教徒对我说:“我们天主教学雷锋,都互相关心,不坑人骗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二千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雷锋的爱,既有人性的真善美,又有崇高的理想、信仰。
雷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现代版”,雷锋是人类美好的“中国版”,积极地向世界传播雷锋文化,张开双臂欢迎外国朋友加入到学雷锋队伍中来,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