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开耀北疆

2024-08-07 00:00:00刘佳圣
雷锋 2024年7期

在祖国的北疆,有这样一群学雷锋青年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时刻发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默默奉献着青春,他们就是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雷锋精神志愿服务团。这个拥有3500名志愿者的团队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向阳花”,团队累计开展各类学雷锋志愿活动400余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60000小时。

近两年,“向阳花”的种子再次萌发,他们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到儿童心中,为农村留守儿童与“唐氏”综合征儿童提供帮扶。

2022年至今,“向阳花”邀请了内蒙古非遗传承人,成功为山区留守儿童与特殊儿童举办了30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盛会,让孩子们感受到内蒙古特色中医(蒙医)推拿技术、牛皮烙画、敖汉剪纸等10多种非遗项目带来的快乐。同时,“向阳花”与赤峰市3个社区建立了雷锋精神实践基地,为续写雷锋精神新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特殊儿童,“向阳花”开展“学雷锋——帮扶特殊儿童”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建专业辅导员队伍,开设以西点烘焙为主、中餐面点为辅的一对一爱心课堂,让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成为“小小厨师长”,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他们快乐成长,让他们心中有光。

针对自闭症儿童,“向阳花”发起“学雷锋——关爱星星的孩子”志愿服务活动,他们采取一对一教学模式,携手康复机构,为孩子们奉上充满色彩与想象的美术课程。丁丁就是其中一个,也是这些“星星”中变化最大的孩子,起初他很少与人交流,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第一次上美术课的时候,丁丁连简单的线条都难以画出来。在“向阳花”的坚持和陪伴下,现在的丁丁都会画水粉画了,作品也在去年10月北京的画展上展出。截至目前,“向阳花”已在呼和浩特市6家康复中心开展活动,为孩子们教授100余节公益美术课。在“向阳花”搭建的美术天空中,这些折翼的天使开始自由翱翔。

此外,“向阳花”还开展“雷锋候鸟课堂”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由一名支教志愿者对接三到五个小朋友,监督学习进度,反馈学习效果,增强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立一系列特色课堂,如草原书屋、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石榴籽小课堂等,以及开展红色研学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培养爱好、陶冶情操,得到全方位发展。

向阳花象征着积极向上、充满希望和乐观向阳的精神。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向阳花”也如大自然的向阳花一样,努力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北疆的每一个角落。

孟克河,如母亲般滋养着内蒙古儿女,清澈的河水孕育了六千年的红山文化。然而,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孟克河的河道变成了污染对象,生活垃圾充斥着河的两岸。四年来,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向阳花”开展了“关爱母亲河”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清理河岸垃圾超过两吨。“关爱母亲河”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简单的垃圾清理,也为河流重建和恢复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

从2021年腊八节至今,“向阳花”开展“冬夏牵挂”关爱环卫工人志愿服务活动。冬季,“向阳花”为环卫工人们送去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用一碗热粥传递着社会对环卫工人的关爱与尊重。到了盛夏,“向阳花”又启动“炎炎夏日送清凉”活动,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为环卫工人们送去清凉的矿泉水。

今年学雷锋月,“向阳花”积极开展“学雷锋 献热血”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总计300余名青年志愿者挽袖献血,他们的无私奉献汇聚成50000多毫升的爱心之泉,流向需要的地方,滋润需要的人。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为此特意送来了感谢信。

向阳花开心向党,雷锋精神耀北疆。“向阳花”的故事被《内蒙古日报》等自治区各级官方媒体报道130余次;多次获得“青年文明号”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最美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这些荣誉犹如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向阳花”不断成长。

呼和浩特民族经济管理学院雷锋精神志愿服务团负责人说:“‘向阳花’始终高举雷锋精神的火炬,火炬传到哪里,雷锋精神的光芒就照到哪里;‘向阳花’始终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种子撒在哪里,雷锋精神的花朵就开在哪里。期待北疆大地处处盛开‘向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