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从 2024年7期开始,《雷锋》杂志新开设《思政锋行》栏目,旨在通过报道高校在践行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的热潮中展现出来的新面貌、新气象,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局面,让雷锋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绽放璀璨的光芒。
兰州大学团委副书记李传辉: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青年一代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兰州大学作为雷锋精神首批高校示范基地,将进一步聚焦追“锋”行动,培养一批又一批坚定的追“锋”青年,准确把握好雷锋精神育人价值的时代要求,引领青年具备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拥有丰富而高尚的道德观念、涵养奋斗而向上的青春形象,始终将育人置于首位,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感谢雷锋杂志社与到梦空间提供的学习平台和交流机会,为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开启了新路径,拓展了新成效。
中国石油大学团委书记周学智: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抓手。高校共青团如何在新时代做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一要进一步突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将志愿服务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结合高校学科特点与学生专业特长,不断创新形式、拓展内容,做好知识科普等志愿服务。二要进一步突出志愿服务育人实效,切实提升广大青年团员的思想意识和能力本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三要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评价体系,注重对做出实际成绩的个人和集体进行激励和表彰,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李晓庆:
高校共青团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大思政”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推动思政课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要把首批雷锋精神高校示范教育基地作为学生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让雷锋精神入脑入心入行,引领广大青年在爱国奉献中上好“行走的思政课”,争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河南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许卫华:
我校以“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六化驱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为目标,持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优势,积极搭建育人平台、丰富育人路径,坚持以“一月一主题”为框架,以“护航赛会”“情暖社区”“金晖助老”“青心陪伴”“河工先锋”等五大志愿服务项目为主线,以“红色宣讲”“争做靖宇标兵”“情暖河工”等三大计划为特色,让广大团员青年在“行走的课堂”中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殷殷嘱托,听党课、感党恩、跟党走,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佳木斯大学团委书记李锐:
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既从顶层设计上擘画了志愿服务的“路线图”,又从实践操作上明晰了志愿服务的“施工图”,为规范、高效地开展志愿服务注入了“强心剂”。佳木斯大学团委动员引领广大团员和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雷锋精神为指引,依托“雷锋基地”平台,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化、长效化发展,打造更多富有时代与青春气息的志愿服务项目,以志愿服务精神凝聚更大的青年志愿“朋友圈”。
昆明城市学院团委书aEbPoq2lJmPIvEW7ku21Z8q3gw8Z4NRn4ros3djMaTQ=记李正雄:
我校全力推进学校雷锋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优势,构建“五育”并举体系,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基地建设精心设计,不断增强活动的思想性、丰富活动的多样性、提升活动的示范性,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深刻理解雷锋精神内涵,切实担当起雷锋精神高校示范教育基地的使命,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里深深扎根、绽放光彩,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强国复兴伟业凝聚奋进力量。
南宁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马纪涛:
我校以社会公益学院为平台,以“聚爱·融合·共善”为宗旨,以“公益+”为抓手,通过“公益+学生教育”“公益+校园活动”“公益+志愿服务”等形式,大力弘扬践行雷锋精神,丰富雷锋精神内涵,涵养师生公益意识与能力,积极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让学雷锋融入师生日常、化作经常,特别是在雷锋杂志社与到梦空间的支持下,形成全校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锋的生动局面。
燕京理工学院团委副书记杨文静:
从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到习近平总书记“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的殷殷嘱托,广大青年接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燕京理工学院累计注册 6.8万余名志愿者,先后打造了四川平武支农支教、千人进社区、感恩教育等多个公益志愿服务品牌。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广大青年师生都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带着一颗红心走出校园,在社会公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贡献更大的力量,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上海建桥学院团委书记高雅:
上海建桥学院坚持把“培养一大批踏实勤奋、敬业爱岗、乐于奉献、雷锋式的劳动者”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20年持之以恒学雷锋,用雷锋精神兴校育人。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青年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学校学生热心公益、甘于奉献,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学校将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引领青年在学雷锋志愿服务中把握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领悟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