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批培根工程入选作家,出版散文集《大地知道谁来过》《大地词条》两部,曾获丁玲文学奖、宁夏文学艺术奖、《朔方》文学奖等奖项。
每年“五一”,循例要带孩子去贺兰山上寻春。
沿着苏峪口朝山里行走,所到之处,却看不见春。而按照节气的算法,这个时候已经是春末了,夏天急不可耐地准备接班,可贺兰山看上去却还是一派荒凉,腹地依然是枯草相接,深处甚至还有冰凌和积雪。
它一直如此,不急不缓地等着花儿们开放,而一切将贺兰山作为落脚之地的植物,不管此前如何,一到了贺兰山也都成了慢性子,其中就包括急性子的迎春花。
从名字上判断,迎春花应该原产于中国。以春命名,也暗示了它在春天开放;一个迎字,又说明它是早于春天开放的,整个春天,贺兰山上应该开满了迎春花才是。
可时令到了贺兰山,一切似乎都发生了改变。本该万紫千红的初春,贺兰山上只有倔强的蒙古扁桃独领风骚,孤独清冷地站在凛冽的风中;到了仲春,山远远看上去才有一点青色,你以为万物萌动,空气中能嗅到春天的气息,结果进山之后,却是一场空;真正到了暮春,花朵们才款款走出深宅大院,浓妆艳抹一一登场。
这时候,在众多的花儿之中,才能遇到没有迎接上春天的迎春花。
《岁时广记》里说:“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信应之。”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而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展蕾开放,立春花信风,一候迎春花,二候樱桃花,三候玉兰花……作为一候的迎春花,花期在2月到4月,可是,在贺兰山它的花期只能推到4月到6月,如此一来,宋代大词人晏殊笔下“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的迎春花,就没办法迎接春天,本应该“应诮众芳迟”,只能尴尬地躲在峭壁或者山旮旯里,努力不让人看到。
我猜想,迎春花在选择将贺兰山作为落脚地之处,并不知道贺兰山上的一切是缓慢的,季节姗姗来迟,万物缓缓生长,作为赶在季节之前盛开的花,在贺兰山翻了船。一开始,它怕人们发现它迎不了春的秘密,时间长了,它也习惯了高海拔的怪异天气,索性就在夏天里看着溪水里的冰凌自顾自地迎接自己的春天。
这不怪迎春花,是贺兰山古怪的脾气改变了一切。不信你上山走走就能有深切的感受:眼看着要入夏,贺兰山上的小溪边,竟然还挂着冰凌,这冬天之物,不光让迎春花显得有些无奈,一众花朵都为此感到不适。其实,这些不适只是我行走贺兰山过程中的一段臆想,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或许只有生于斯长于斯的植物们知道。
继续踏春,继续沿着小南沟朝山的高处走。在一个崖壁的拐弯处,枯黄的败草中露出的一抹绿,让我停下了脚步。我蹲下身,拨开枯草,那抹绿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细小的嫩芽挺着小小的胸脯,像刚睡醒的稚子,打着哈欠张开了朦胧的眼,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一切。
是迎春花,有那么一刻,我出神地望着它,想设身处地地感受一下它在春天的滋味:鹅黄色的小花儿,盛开于枝条间,椭圆形小小的花瓣,像朝天吹响的唢呐。原来,迎春花并没有因为错过了迎接春天而愧疚,相反,它还努力地朝着天空奏响音乐。一阵微风吹过,鹅黄的小花,时上,时下,时左,时右,驭风而行,有一种将要起飞的姿态。
我承认,是我的臆想出了问题,迎春花切实没有因为迟开而尴尬,它已经完全把自己融进了贺兰山,山慢,它也慢,像个懂事的孩子,守着自己的家园。当然,也有这种可能,对于贺兰山来说,迎春花开了,真正的春天才算来了,这是属于一座山和一朵花之间的约定。
脚步继续向前,一行人讨论的话题已经转移到了迎春花。
在贺兰山,很多人会把早春盛开的连翘和金钟花等一类开黄花的花叫迎春花,因为它们从花型、颜色上判断,十分相似,不具备专业知识很难作出准确的辨识,搞混也就是常事了。因此,贺兰山下的人们所说的“迎春花”,可能是连翘,可能是金钟花,也可能是迎春花本尊。
还别说,一路上在遇到黄色的花时,真的要费一番心思去甄别,迎春花、连翘和金钟花,像“桃园三结义”的姊妹,不仔细辨认会傻傻分不清楚:同为木樨科,迎春的枝条是四棱状,绿色细长,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花生于叶腋处,苞片呈披针形或椭圆形,花冠为金黄色,大都是六个花瓣,通常为倒卵形或椭圆形;连翘枝条是圆形,呈棕色或淡黄褐色,叶通常为单叶,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花通常生于叶腋,一般开四个花瓣;金钟的枝条也是圆的,没有斑点,且是实心,花朵也是四个花瓣。
这是专业术语的区别,这三姊妹远观的效果也很明显,从外形来看,迎春花的外形呈灌木丛藤状,个头不高,枝条下垂呈拱形,一看就是不容易接近的大家闺秀;而连翘则呈灌木或类乔木树状,比较高大,枝条不下垂,长相就是一副小家碧玉的模样;金钟花大多数情况下,像融不到三姐妹中的丫鬟一样,没有大特点,也不惹人厌。
三姐妹中,我和女儿最喜欢的是迎春,不光是因为它的名字,还有喜光、稍耐阴、略耐寒这三个特征,贺兰山最不缺的就是阳光,用诗人的话说,十万光从天上落下来,贺兰山会不打折扣地将它们全部送给花花草草,因此,喜光是在贺兰山上生存的第一道法则;而稍耐阴、略耐寒这两个特征,既表明了迎春花对贺兰山春天阴寒的适应,也保留了自己的一点小矫情,可谓是独树一帜。
其实,一开始我也是借助“识花君”软件才分辨出它们的,喜欢画画的女儿,却很快就闹清楚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且她还捡起一枝被人折断的迎春,准备带它回城市打算将它养活。
下山的路上,我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为了做好它的移植工作,我们查资料,找肥料,好不容易将它安置好之后,就静静地等待它的重生,女儿还为此在一个崭新的日记本里写起了观察日记。
她记录的内容却异常简单:第一天,我们将迎春花从山上请到城市里,用新的花盆,浇足了水,它却显得毫无生机;第二天,它的枝丫开始干枯,似乎它并不喜欢我们精心准备的环境,开始后悔将它带回家;第三天,它索性耷拉了下去,我们繁殖贺兰山迎春花的计划宣告失败,我好伤心。
看着孩子寥寥数语将一枝贺兰山带回来的迎春花写得如此准确又深情,我暗自庆幸,带她去贺兰山明显有了效果,她对自然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看着枯萎的花枝,我脑补了她日记里没有涉及的内容:在深山里待久的植物,是不喜欢低海拔的城市的,那种寂静中迎着风的恣意,是城市里所没有的,所以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
我们将彻底枯萎的迎春花扔进了垃圾桶。面对一枝迎春花,我宁愿它从被折断的那天开始,就已经抱定了必死之心,它离不开缓慢的贺兰山,也适应不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它用枯萎的形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而为花,就要为生长的土地绽放。
是的,贺兰山上的迎春花,不光为贺兰山绽放,还用瘦弱的身躯,护佑着山峦和众生。研究表明,迎春花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抗菌及抗病毒、镇痛、保肝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这个时候,让我们把贺兰山比作一个人,那么,藏在它身体内的迎春花,就是它的保护神,疏通血管,抵抗病毒,缓解它的伤痛。于是,脑海中就出现了一幅以贺兰山为背景的大自然相生相爱的画面。是的,贺兰山和它身上的花花草草们一起,构成了一条循环、和谐的生态内链,它们彼此呵护,相互成就,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