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用药物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2024-08-07 00:00:00李毓欣郑向龙李雪梦杨丽娟王万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4年6期

【摘 要】 皮肤慢性溃疡是伤口长期愈合困难所形成的创面。文章回顾了近十年来静脉曲张性溃疡、动脉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压力性溃疡等其他慢性溃疡的中医外用药物临床运用,分析得出中医外治药物具有分期辨证、直达病所、虚瘀为本、多元治疗等特点,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诊治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皮肤慢性溃疡;臁疮;脱疽;中医外用药物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12-0060-04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12.zgmzmjyyzz202412013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kin Ulcers with Topical Drugs in Chinese Medicine

LI Yuxin1 ZHENG Xianglong1 LI Xuemeng1 YANG Lijuan1 WANG Wanchun2*

1.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

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6, China

Abstract:Chronic skin ulcers are wounds that form when a wound fails to heal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varicose ulcers, arterial ulcers, diabetic ulcers, pressure ulcers and other chronic ulcers in the past ten years, and analyze and conclude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ged identification, direct access to the place of disease, deficiency and stasis as the basis, and multi-dimensional treatment,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ideas and method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clinical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Chronic Skin Ulcers; Polyposis; Deglutition; Topical Chinese Medicine

皮肤慢性溃疡(chronic skin ulcer,CSU)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机体正常皮肤或黏膜损伤,皮肤完整性受到破坏,两周以上未痊愈者为慢性溃疡,一月以上无明显愈合倾向者为慢性难愈性溃疡,其具有病程长、难愈合且常伴有其他基础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压疮等发病率逐步上升,使得CSU的发病率也开始逐年提高[1]。引起本病发病因素有很多,细菌感染、创伤、烧伤等,对于CSU的治疗目前仍未有明确有效的方法。西医学中对于CSU的治疗多集中于创面抗感染、手术清创、植皮、外敷纱布创面敷料等保护性治疗,但其效果并不理想。本病病程长且开销大,给患者精神和经济造成很大负担。因此准确地把握创面床,对CSU的愈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CSU在中医学中属于“臁疮”“褥疮”“脱疽”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理瀹骈文》中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指出中医外治法与内治法只是在给药途径中有所差别。近年来,中医外用药物在治疗本病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发挥了中医特色,秉承辨病与辨证、整体与局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注重分期辨证的治疗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本文以“皮肤慢性溃疡、褥疮、臁疮、脱疽、发病机制、中药”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近十年来静脉曲张性溃疡、动脉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压力性溃疡等其他慢性溃疡的中医外用药物临床运用,旨在为今后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等提供诊疗思路。

1 静脉曲张性溃疡——时异分殊,分期辨证

静脉曲张性溃疡中医属于“臁疮”的范畴,是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基础上的下肢慢性溃疡,主要发于小腿内、外侧下1/3,故又称“裤口疮”“裙风”“烂腿”[2]。奚九一认为瘀血生湿,湿郁化热,热甚生风,湿热损络,加之久病正虚使得创面迁延难愈,故奚九一将本病分为三期:急性期、好转缓解期、恢复稳定期[3]。首先,急性期以祛邪为首要,创面宜拔毒祛腐,常选用自制捞底膏外敷;其次,好转恢复期宜化瘀扶正,等创面此时的腐肉组织不多,外治以祛腐生肌,促进肉芽生长,选用疮疡膏、拔湿长皮膏外敷;最后,恢复稳定期创面已愈合结痂,需要注意抗真菌,防止再次感染。顾氏外科注重局部辨证,通过分清静脉曲张性溃疡虚、邪、瘀的性质、轻重和主次,根据疮面发生位置,溃疡色泽,脓的颜色、气味、稀薄还是浓稠、浓液量的多少,以及腐肉组织脱落的难易程度等,动态运用祛腐祛瘀、补虚活血生肌的序贯疗法:急性感染期以清热利湿解毒之品,好转期以补气化瘀、生肌之品,愈合期以升阳举陷、活血通络之品以提高临床疗效[4]。王云飞等[5]将祛腐化瘀合并补虚生肌为原则的外治法与早期清创合并凡士林纱布外用,后期外用贝复剂治疗慢性下肢溃疡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发现使用中医外用药物在改善创面脓液的性质、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改善患肢水肿、疼痛程度等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吕培文注重调和气血、顾护脾胃,认为湿热毒盛型创面为阳证,对于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治疗,外治法治多施以清热解毒祛湿、化腐生肌的药物;血瘀阻络型创面为半阴半阳证,治以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的药物;寒瘀凝滞型创面为阴证,治以回阳生肌的药物[6]。

综上,如《外科正宗》云:“臁疮者,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有新久之别,内外之殊。”以上外治法的理念主要是根据创面的情况分期论治,对于早期、急性期、阳证的创面多是以祛瘀、化腐为主要治则;中期、创面缓解期、半阴半阳证的创面多治以活血、化瘀、扶正;晚期、恢复稳定期、阴证的创面则以促进生肌为目的,通过发挥中医分期论治的特点,根据不同时期的创面所需要的不同治疗原则,对症下药促进创面愈合。

2 动脉性溃疡——发于微末,直达病所

动脉性溃疡多是由于下肢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缺血,继而形成的慢性创面。创面因血液循环障碍,往往具有难愈合、感疼痛、易复发等特点。动脉性溃疡的患者往往基础病较多、较重,其预后也是一道难题。中医将其归于“脱疽”的范畴,《灵枢·痈疽》云:“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描述了动脉性溃疡后期创面发黑坏死,严重者需要截趾。

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类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7]。张翼菲等[8]通过观察前列地尔与温经化瘀汤(红花、赤芍、当归、鸡血藤等)局部熏洗的治疗方式对比单纯使用西医治疗临床疗效发现,前列地尔结合温经化瘀汤局部熏洗的联合治疗能够很好改善动脉性溃疡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加速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于四海[9]通过观察利用脉络通洗剂(当归、党参、川芎、红花、透骨草、虎杖)溻渍疗法配合内治药物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外用散寒通脉、活血止痛之药,患者下肢疼痛、麻木、皮温高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临床治愈率升高。对于阳虚寒凝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付岚岚等[10]利用中药熏洗治疗对患者足趾缺血情况改善显著,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以及出血凝血时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病发于微末者,药效难及。通过中药外用的方法能够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使其更好发挥治疗作用,同时无需另外注意药物对胃肠道刺激等因素,能够有效地用于治疗此类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3 糖尿病性溃疡——虚瘀为本,祛腐生肌

糖尿病患者因其自身免疫力低,感知力弱,日常生活中受伤后稍加不注意便会引发皮肤溃疡,同时因局部细胞代谢、免疫功能紊乱、创面微环境改变、非酶促糖基化等原因[11]使得创面缠绵难愈,继而形成慢性创面。此外,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25%[12],且25%的患者中有15%会患有糖尿病性溃疡[13]。

糖尿病性溃疡属于中医“脱疽”范畴,众多医家将其发病的主要特点归为“虚”“瘀”二字,临床中多以补气温阳、去腐生肌的原则治疗。实验[14]表明,回阳生肌膏能够促进IL-1α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促进炎症反应作用,诱导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生长,促进创面愈合。赵炳南认为糖尿病性难愈性溃疡以“虚、瘀”为主,认为脓液消长是“阳升阴长”的过程,随着创面发展,坏死组织脱落,产生的脓液即为“阳化气”,予以回阳生肌膏使得创面走向愈合[15]。Aitian Zheng等[16]研究表明湿润烧伤膏能够激活具有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修复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加速了新生血管的生成、肉芽组织的生长以及创面的愈合率。刘洪刚等[17]临床疗效观察发现祛腐生肌丹对难治性糖尿病足溃疡有着较好的疗效,越早运用,创面情况及愈合率更好。潘旭月等[18]的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复方血竭粉加清创换药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红肿消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单纯清创换药。樊炜静等[19]利用“煨脓长肉”的外治方法,将外用药物填充使局部脓液渗出,再结合清创针对性地清除坏死组织,不仅能够减小创面大小,提高愈合率,同时还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溃疡创面周围的微循环血液供应。

以上各医家认为尽早将脓毒排出,腐肉才能迅速脱落,新肉就得以生长。通过利用能够促进新肉生长的膏类、丸散类药物,改善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加速创周血管的生成,以提高创面愈合率。同时此类药物覆于创面还有助于保护创面,阻止细菌的作用。

4 压力性溃疡——同病异治,多元治疗

中医将压力性溃疡称之为褥疮,首见于《外科启玄》中:“席疮乃久病着床之人,挨擦磨破而成,上而背脊,下而尾闾。”其发病机制是机体某部位长期受压,使得局部组织持续性缺氧、缺血,导致局部皮肤或皮下组织受损引发溃烂甚至坏死。

湿润烧伤膏因其能够促进创面周围血管的再生、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同时上油下膏的特性使得其能够更好地保护创面,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中。EI-Hadidy等[20]研究发现湿润烧伤膏中的黄连、白芷、当归、黄芩、黄芪、黄柏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同时湿润烧伤膏还提供了创面愈合时所必需的生理水分。邢亚静等[21]认为湿润烧伤膏中含有蜂蜡,其油性成分能够保护创面,还能保持创面湿润,具有止痛的作用。潘礼刚等[22]证实湿润烧伤膏密度高,能够形成“保护膜”,阻止细菌侵入创面,同时还能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此外,赵倩[23]研究中利用藏红花制剂每日擦拭创面3~4次,其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利用艾力克消毒液擦拭2~4次的常规组,证明藏红花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创面愈合。

利用蜂蜡中的油性成分保护创面、保持湿润以防止创面感染。擦洗的方式通过借助摩擦之力起到活血祛瘀通络的作用,同时能够充分使药物与创面接触,利用活血化瘀之藏红花擦洗提高创面的疗效,促进创面愈合。综上,充分利用药物与疗法的不同特性,使其发挥最大作用,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5 其他性溃疡

在慢性溃疡中还有毒蛇咬伤性溃疡、烧伤性、化学性溃疡、放射性溃疡等等,中医外用药物同样也广泛被运用于其临床治疗中。毒蛇咬伤性溃疡是被含有血循毒和混合毒的毒蛇咬伤后引起局部坏死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伤口往往会形成难愈性创面,严重者会导致局部坏死,甚至残疾[24]。中医认为蛇毒发病病因为风毒、火毒、风火毒,利用外用药治疗时,在溃疡早期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中后期祛腐生肌为主。复方苦参浸液有改善局部微循环、抗感染、止血生肌的作用[25],临床实践中证实其对于久治难愈的溃疡创面疗效更佳,能够有效减少患部坏死与残疾的风险[26]。张乃忻等[27]临床观察中利用复方黄柏液持续灌注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通过负压的方式缓解咬伤后所造成的肢体肿胀,减少毒素吸收,冲洗使复方黄柏液与创面充分接触,尽可能发挥其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消肿止痛的功效,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肖长栓等[28]对复方黄柏液治疗深II度烧伤性溃疡研究中发现,利用黄柏、金银花、连翘等药物清热解毒、散结排脓,同时复方黄柏液涂剂具有抗菌和调控生长因子的作用,加快伤口愈合。

6 小结

《疡科纲要》云:“疮疡为病,发见于外,外治药尤为重要。”中医外治药物利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治则,根据创面情况因时制宜,分期辨证,在皮肤慢性溃疡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外用药物利用祛腐生肌、托毒排脓、煨脓长肉等治法,根据创面进展情况具体分析,多元治疗,使药物直达病所,有效提高创面生长速度、愈合率,并且外治药物易获得、操作简单能够广泛运用于临床工作中。但中医外治药物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自制药物过程中的操作、时间以及药材规范消毒难以把控,这些问题对于临床实际运用中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严格规范药材消毒、熬药规范是在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本文通过中医外治药物对皮肤慢性溃疡的临床运用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为今后中医外治药物的运用提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SERRA R, GALLELLI L, CONTI A, et al. The effects of sulodexide on both clinical and molecular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mixed arterial and venous ulcers of lower limbs[J]. Dru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herapy, 2014(8): 519-527.

[2]吴希玲, 蔡玲玲, 张丰川, 等. 中医内外合治臁疮经验[J]. 环球中医药, 2020, 13(9): 1595-1599.

[3]孙劲松. 奚九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溃疡经验[J]. 中医杂志, 2002(9): 663-664.

[4]阙华发, 徐杰男, 张臻, 等. 顾氏外科诊治慢性下肢溃疡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J]. 中医杂志, 2014, 55(18): 1601-1604.

[5]王云飞, 阙华发, 王军, 等. 祛腐化瘀补虚生肌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临床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15(1): 29-35.

[6] 朱艳萍.吕培文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经验总结[J].北京中医药,2014,33(9):660-662.

[7]黄震.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18, 36(2): 143-145.

[8]张翼菲, 赵明地, 宋成林. 前列地尔联合温经化瘀汤局部熏洗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9, 14(6): 249-251.

[9]于四海. 名老中医侯玉芬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临证经验研究[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

[10]付岚岚, 郭娴, 韩爽, 等. 中药外洗治疗阳虚寒凝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60例[J]. 河南中医, 2018, 38(2): 272-276.

[11]曾峥,艾依热提·买买提,王冰,等.糖尿病并发皮肤慢性溃疡的外科治疗[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5):88-90.

[12]LEPNTALO M, APELQVIST J, SETACCI C, et al. Chapter V: Diabetic Foot[J]. 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2011(42): 60-74.

[13]PROMPERS L, HUIJBERTS M, APELQVIST J,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ischaemia, infection and serious comorbidi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disease in Europe. Baseline results from the Eurodiale study[J]. Diabetologia, 2007, 50(1): 18-25.

[14]李媛, 赵光明, 董建勋, 等. 回阳生肌膏及其拆方对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α和血栓素B_2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 21(7): 43-46.

[15]贾湘隆, 徐旭英. 回阳生肌膏治疗糖尿病足阴证疮面述要[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1): 267-269.

[16]ZHENG A, MA H, LIU X,et al. Effects of 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 and Ointment (MEBT/MEBO) on the autophagy mTOR signal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ulcer wounds[J]. Pharmaceutical Biology, 2020, 58(1): 124-130.

[17]刘洪钢, 漆国栋, 申开琴, 等. 基于“一气周流升降”理论祛腐生肌丹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 2022, 38(20): 3530-3533.

[18]潘旭月, 邓品, 王梅青, 等. 复方血竭粉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2, 30(7): 32-37.

[19]樊炜静, 王宏飞, 杨宝钟, 等. 煨脓长肉中医外治方案治疗Wagner 2~3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 28(14): 107-114.

[20]EL-HADIDY M R, EL-HADIDY A R, BHAA A, et al. Role of epidermal stem cells in repair of partial-thickness burn injury after using 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O()) hist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J].Tissue Cell,2014,46(2):144-151.

[21]邢亚静, 魏利宁, 周玮, 等. 中药成方、成药外用治疗压疮研究概述[J]. 环球中医药, 2013, 6(10): 778-782.

[22]潘礼刚, 刘曼, 陈烨, 等. 湿润烧伤膏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肉芽组织HIF-1α、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 21(23): 4478-4482.

[23]赵倩. 藏红花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褥疮的效果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0, 26(7): 18-19.

[24]曾仲意, 曲敬来, 林申. 蛇伤致局部组织坏死的机理和防治研究现况[J]. 蛇志, 2001(4): 72-75.

[25]汪国和. 复方苦参液治疗蛇伤溃疡70例[J]. 中医外治杂志, 1997(5): 28.

[26]汪胜松, 汪国和, 江永强,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1898例临床分析[J]. 蛇志, 2012, 24(1): 37-39.

[27]张乃忻, 潘俊卿, 毛文丽, 等. 复方黄柏液持续灌注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难愈性蛇伤溃疡36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 2020, 61(20): 1807-1811.

[28]肖长栓, 刘娅平, 孙奎, 等. 复方黄柏液涂剂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化的影响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22, 31(2): 1-5.

(收稿日期:2023-09-08 编辑:杜玲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