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

2024-08-07 00:00:00刘静
中国新通信 2024年11期

摘要: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开始注重融入思政内容,渗透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通过调查了解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思政的现状,从信息化背景下提出了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思路,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现象;路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印发和颁布,促进了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发展。计算机专业是当前比较受学生喜欢的专业之一,影响面大,受众面广,是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加强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视,通过对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梳理和思维的整合,提炼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元素,在提升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同时,优化课程思政路径,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正确认识虚拟世界问题

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多元化的意识形态通过网络传输到学生思想中,学生的意识形态受到广泛影响。当前我国正面临巨大的改革,社会改革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元意识形态,其中包括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的意识形态及社会改革后包罗万象的西方意识形态,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多样的意识内容。在这一背景下,高职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容易在外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错误的认知。特别是在网络虚拟现实的营造中,容易导致学生的世界观形成偏差。因此,通过在计算机专业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有利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引导作用,转变学生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计算机课程特点,探究计算机网络中的思政元素,并在引导学生接触计算机教育的同时,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思想影响和有害文化侵袭,打造健康的文明网络世界[1]。

(二)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受互联网的影响,亚文化的争夺从未消失,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文化意识形态的优化。将思政内容融入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信息获取中形成批判思维,在面临人生的重大决策中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当前互联网中存在大量负面信息以及不良诱惑。高职院校学生的心智薄弱,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不良诱惑时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比如,近年来校园贷等问题频发,充分说明学生对自身的安危以及社会诱惑方面的判断性不足。

特别是当前国际社会发展并不稳定,许多不法分子趁机在网络上散播谣言,学生缺乏辩证能力,很容易被不良思想带动,形成错误的认知和判断。这也是当前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原因。通过课程思政可以结合各学科的内容和教学途径,更好地实现高校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现象

(一)知识内容结构存在脱节

高职院校传统思政教学工作主要由思想政治教师或者辅导员担任,而专业课程教师主要讲授专业课程内容,二者间不存在交叉和冲突,而且这种教学形式持续较长的时间。然而,当前各专业和学科都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要求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因此,专业教师也需要承担起思政教学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专业教师并不适应这种改革方式,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中实操性内容比较多,专业性极强,教师们难以真正了解思政内容,不适应这种改革方式[2]。因此,在教学中容易出现专业与思政脱节的现象。计算机专业是一种纯理科性内容,而思政课程内容则更偏向于文科,两种课程交互内容不多。计算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间的联系不强,进一步影响了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效率。

(二)教师思政觉悟有待提升

思政教学长期存在于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教学工作范畴内,这种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其他学科教师难以快速转化课程思政思维,甚至存在一定的排斥情绪。高职院校教学时间有限,各学科的课堂上都分配较多的课堂任务,如果融入思政内容必然会压缩原有的课程计划内容,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从教师的备课情况来看,教师在备课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从思政角度提取知识,做好二者间的融合,这给教师增加了压力。而且,由于思维的限制,很多教师难以从学科内容中提炼思政内容。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理性性质明显,大部分教师认为计算机与思政内容间存在明显的壁垒,很难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容易激发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抵触心理,并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推进和发展。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开展路径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课程思政的有效落实,可以从教学目标、方法以及师资等综合方面进行优化,形成更科学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一)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课程目标制定是关键。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中,要以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计算机发展要求和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个人发展的促进意义。同时通过思政内容的渗入,引导学生正确应用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构建中,要始终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作为核心,并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特点入手,制定课程思政目标。

首先,制定课程思政总目标,从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准确查找思政内容,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运用,激发学生思考,实现课程思政的落实[3]。其次,将总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章节和单元的课程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分配思政教学任务。此外,课程思政需要将计算机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紧密结合,不能生搬硬套。具体的目标设计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培养学生自信,强调又红又专人才的培养。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中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我国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第二,从“四个意识”角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内容中挖掘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开展教学工作。比如,在学习office软件的应用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政策性文件作为练习的素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内容。或者在其中融入优秀文化案例等,在编辑文字中将这些政策格局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第三,课程思政中工匠精神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政治理论素养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打造合格的职业人才队伍。

(二)挖掘计算机课程思政元素

从传统教学思维上分析,难以找到计算机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关联点。但是跳出传统教学思维,尝试从计算机教学的文化和案例等方面进行教学分析,会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有彻底的改观。计算机教学的文化、发展历史以及我国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能力等都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这些内容的搜集,还需要教师能够融入教学工作中,形成系统的认知。比如在学生刚接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讲述了计算机的发展史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这部分内容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进行详细介绍,很多学生对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但是对于我国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却没有印象。因为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是人类文明进化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各国各阶段计算机教学的核心内容。本土的计算机发展历史则往往被忽视,但是实际上对本土计算机发展的介绍同样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关于本土计算机的发展现状。比如,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时间、名字,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软件,最快的计算机的种类以及在世界上的排名等。这些内容在课本上都没有进行详细介绍,大部分学生都无法给出准确回答。我国计算机技术当前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起步慢,但是发展速度快[4]。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挖掘我国的计算机发展史,了解计算机技术在世界的发展水平以及在芯片自主研发中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文化自信。

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迟到13年,但是我国的科研人员却从未放弃,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和奋斗,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研究,彻底打破国外在芯片研究方面的垄断地位。这些内容的挖掘和渗透,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奋斗信心和创新能力都非常重要。相对于其他教育方面的讲授,结合专业的事实案例和数据更具有说服力,也有利于促进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三)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要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首先,教学中可以采用贯穿式的教学方法,将职业操守、社会责任、爱国主义以及创新思想等全程贯穿到教学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技术操作需要做到严谨、理性、科学,这也是职业素养的基本标准,因此可以在各项教学中融入这种思想意识。从教学的序言到课程再到结束位置,对教学内容深入探究,充分挖掘相应的素材,并找到准确的融入点和映射点,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全面贯穿。同时计算机中含有大量的网络信息内容,这些内容中则可以融入信息的分辨能力以及防诈骗的安全意识,在提升学生自身警惕心理的同时,也避免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误入歧途。同时融入案例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挑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案例,并从案例中帮助学生潜移默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比如,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形成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可以整理大国工匠以及感动中国人物等方面的素材,通过整理这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内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水平

教师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的主体,也是课程落实的执行者。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强的课程思政认知和理论功底,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教学内容,并将二者有效结合,无缝连接。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必须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参与积极性,构建教师课程思政培训平台,优化教师知识结构[5]。同时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学校信息技术建设的各项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思政知识体系。此外,促进教师课程思政知识与生活结合,通过理论水平的提升促进生活实践升华。将现实的教学内容活化,转变传统枯燥的教学形式。改革传统的口号教学模式,保证课程思政内容言之有物,符合教学要求。

(五)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评价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通过考核的引导。因此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思政中要保证考核内容的科学性以及考核方法的准确性,并将思政内容融入考核内容中。首先,转变传统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将日常随堂表现内容融入考核工作中,并提升比例,一般占总考核的40%左右。同时日常考核中道德素养占50%,提升学生对自身道德水平的重视,形成一种警示和引导作用。在长期地坚持下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保证专业考核效果,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或拓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但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及教师自身的思政能力限制等原因,导致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落实受到限制。因此,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元素的挖掘、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师资的培养以及教学评价的完善等多个方面构建教学体系,以确保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刘静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孙菲.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方法研究[J]. 理论观察,2021(4):136-139.

[2] 胡亮.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电脑高手(电子刊),2021(1):1222,1224.

[3] 朱静怡. 信息化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现[J]. 科教文汇,2022(16):85-88.

[4] 贾志君. 《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与分析[J]. 科学与信息化,2022(4):22-24.

[5] 隋良娟. 关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J]. 科学与信息化,2021(1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