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背景下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研究

2024-08-07 00:00:00杨小琴朱玉全
中国新通信 2024年11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教学实践正逐渐将重心转向日常的教学活动。在智能技术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此,教育界已经开始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慕课(MOOCs)、微课、清华大学的“雨课堂”平台以及翻转课堂等,这些手段已被证明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主动学习,并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效率。教育部办公厅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大力实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计划,以及“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战略,旨在加速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超星尔雅、中国大学 MOOC等高质量的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教学工具,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获取知识,同时也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智能技术;发展路径;教学模式

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认为,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是近年来国内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标志之一。以教学为核心,以“智能化”与“网络”为“翅膀”,是当前教育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构建“智慧”网络校园的前提[1]。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10年发展规划》中,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各个级别的学校和政府都已经启动了对数字教学网络的普及工作,给各个高校带来了高质量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创造了一个以生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环境,对以学生为核心的智慧教学模型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信息技术的变革引发了大学新生学习模式的变革,而混合教学就是这种变革的主要途径之一,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1]。混合式学习结合了网络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优势,不仅发挥了学生监控、引导和启发教学的功能,还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学习技术和虚拟现实等可视化技术进行科学利用,以生动多样的方式呈现多元化的教育资源,这是提高高校学生参与混合式学习兴趣的重要保障。

二、智能技术背景下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一)课堂氛围不足

在智能技术背景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大学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科技,可以增强大学的学习气氛,但若运用不当,则会造成大学全部课程沦为“计算机课”,乃至纯粹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演示课堂,这违背了现代教育科技发展的本意。

在智能技术背景下,课件设计占据了高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过分重视教学软件的技术含量,忽视了教学内容与教学的紧密结合。一味地重视语音、动画等,造成了教师在课堂上本该起到的引导地位,而由“无意注意”代替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这违背了大学教育的根本认识原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视[3]。

(二)传统灌输式教学起死回生

在实施素质教育之初,灌输式教学方式遭到普遍的怀疑与否定。但是,在现代化教育手段下,这一低效率的教学又有了复兴迹象。首先,在网络、计算机等智能科技的环境下,教育的教学多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由传统的老师为主向电脑为主的方向发展,但其实质依然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换”。其次,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声音和绘画的能力,但是由于教室里的教学内容被计算机辅助教学所占用,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教师依旧选择传统的讲解方式,学生仅仅是听讲,难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衔接,很难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资源短缺

在智能技术背景下,高校教育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的互联网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言,生活即教育。然而,在高校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化生活尚未得到充分的整合。

目前,高校的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材和教师讲解为主,缺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课程设计仅限于教材的单一重复和简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学生在课堂中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角色。同时,课程资源开发也相对较少,高校未能将课堂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无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5]。

(四)高校教育教学评价不合理

很多教师仍然将互联网和计算机视为一种考试工具,仅仅把期末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他们将传统的笔试转换成了上机阅卷和上机答卷,而缺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跟踪评估和反馈的面向过程和智能型方法。在教学评价工作中,仍停留在以老师为核心的阶段,并未对学生进行足够的评价,缺少针对个体的学习支持环境,缺少通过互联网进行交互与沟通的机会。

三、基于智能技术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路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地移植到大学教学之中,从而营造出更加浓郁的教学气氛,扩大教学的空间,建立现代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估体系,提高现代教育科技有效性。

(一)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趣味化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往将高效课程上成计算机课的情况,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建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为重点,强化高效课堂和CAI课件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规律,从人本理念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审美情绪,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功能,将高校传统教学转化为有趣的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借助课件和多媒体的优势,教师可以创造一个新颖而轻松的高校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游戏化元素和互动性,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过程产生兴趣[6]。通过多对多教育模式的方式,将传统的点对点教育转变为更灵活和高效的教学方式。

(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指出,最佳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都能用最小的努力、最大限度地获得最佳教学结果。把“学”与“教”相统一,是“学”与“教”相统一的必然要求。所以,在选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时,要注意遵守媒介教育的规律、传播的规律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达到最佳结合。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传统的讲授性、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比如,大学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和电脑的平台,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老师给学生安排研究项目,可以通过网络自己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自由探讨,同时,老师也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学生的辅导员,将过去的直接干预变成了间接的指导。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对他们进行主动的发现和探究,这对大学学生来说,是一种帮助,可以帮助他们在获得这些信息的同时,熟练地掌握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存储、选择和处理的方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发挥,提高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教学规模

首先,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大学老师要强化对教育资源的开发、设计与管理以及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积极运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积极开展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课件。关键在于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8]。第二,利用慕课等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免费的优质学习资源。这些平台汇集了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通常采用不超过10分钟的微视频形式,将每堂课划分为若干主题相关的短视频,方便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学习,并能随时查看。除了短视频课程,这些网络课程还包括PPT等教育资料,并提供讨论、作业等交互活动,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交流。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学生通过提前学习相关知识点,使得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场所,教师可以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后,现场解答疑问,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这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再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利用网上资源,加强课堂教学的特点与亮点,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与创新能力,增强对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比如,利用QQ博客等方式,既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时空的局限,又可以让现代化的教育科技更好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合。第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高效沟通平台。通过论坛、网站和微博等多种途径,对新的教学手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拓宽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的空间。这种方法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一种新的师生共同讨论和互动方式[10]。

(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评价

第一,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实现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与形成式评价的转变。在课堂上,老师不但要注意成绩,更要注意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考核,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手段。通过对学生每天的学习状况进行详细的记载和适时的辅导,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对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改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下,实现评价对象的多样化,彻底抛弃传统的老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例如,在大学的现代化教学评估中,可以利用网上的论坛等方式,让学生针对特定项目进行研究,彼此写评语,通过学习成果动态评估,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创建人性化、多元化的教育评估环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国内教育技术慢慢向日常教学活动中心转移,智能技术背景下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研究基础上,人们可以利用诸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对慕课、微课、清华“雨课堂”及翻转课堂等现代技术的综合应用,对大学生学习形成有效促进作用,有效提升高校教学效率。同时,通过对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并结合现代智能技术,深入探讨翻转课堂清华“雨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提出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相融合的新思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方式为教育技术的后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作者单位:杨小琴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朱玉全 江苏大学

参考文献

[1] 沈振兴.科技伦理视角:高校教学中智能技术应用风险及对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12):80-83.

[2] 巩国平,王红军.人工智能技术在成人高校信息化服务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 2020(7):54-55.

[3] 聚焦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技术 ——第八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大学成功举行[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6):1-3.

[4] 王丽,于芮.高校俄语专业教学借鉴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评《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外语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8):后插9-10.

[5] 汪新叶.人工智能时代科技赋能高校美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 2023,15(1):133-134.

[6] 李晓佳,王晶.内涵式发展理念下高校云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教育政策视角[J]. 软件导刊,2023,22(6):307-311.

[7] 孙加翠,张一春.智能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2(27):84,86.

[8] 苏明宇,袁梦,高炼,等.智能时代中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智能时代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变革研讨会纪要[J].数学通报,2021,60(5):60-63.

[9] 李成群.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评《现代数学教育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2020,15(5):后插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