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北方大港

2024-08-06 00:00东篱
当代人 2024年7期

渤海湾潮平海阔,浮光跃金。

一艘万吨巨轮,停泊在唐山港京唐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高耸的岸桥下面,运输集装箱的车辆排起长龙。

35年前,这里是一片盐碱荒滩;35年后,这里已是年吞吐量超过8亿吨的世界第二大港。235条航线,将唐山港与80多个国家、地区紧密相连。

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上,唐山港这艘巨轮,锚定“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目标,战胜风暴,绕过暗礁,扬帆破浪,驶向更为广阔的海域。

2024年3月下旬,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来到唐山港调研时,对港口发展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倪岳峰强调,河北港口集团重组成立一年多来,充分整合省内港口资源,创新改革举措,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码头上,机器运转的声音不绝于耳;港池中,碧蓝的海水在晴空下闪光。而对岸,林立的门机如长臂巨人。

千米之外,湖林新河边,伟人孙中山的巨像将深邃的目光投向这片海域。百余年前,孙中山所擘画蓝图中的“北方大港”,如今已然屹立在渤海之滨。

一纸蓝图与一个梦

时间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94年、1912年,孙中山两次到唐山考察。这里丰富的矿产资源令他印象颇深,而渤海“直隶湾”的地形环境,更是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里,与他为之奋斗毕生的强国之梦相叠加。

在完成于1912年的《实业计划》中,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座大港的构想——位于直隶湾的“北方大港”、位于杭州湾的“东方大港”与位于广州的“南方大港”。他将“北方大港”定位为“不封冻之深水大港”,建港位置为唐山沿海的大青(清)河口东侧,这里是“直隶湾中最近深水之一点”,无淤塞之患,将直隶和山西的丰富矿产资源送往全球,“必赖此港为其惟一输出之途”。

港口向西北方向延伸,连接多伦诺尔、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铁路修成,并与西伯利亚铁路相连,便可连通欧亚大陆。40年后,港口所在地的“发达程度即令不如纽约”,也可“等于美国费府(即费城)”。

但在当时以及此后数十年间,由于国际、国内环境以及综合国力所限,孙中山怀着拳拳爱国之心擘画的蓝图,只能沉睡于故纸堆,而“北方大港”之梦,也注定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

“煤都”转身向海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唐山还未完全从两年前那场大地震带来的剧痛中复苏,但这一方满是断壁残垣的土地上,希望的种子即将萌芽。

1989年8月10日,沟壑纵横的盐碱荒滩上,响起了钻机的第一声轰鸣。唐山“有海无港”的历史从此改写,“煤都”走上向海图强之路。

“当年动工时的图纸,和孙中山先生画的图是一致的。”57岁的马志刚,打开一本泛黄的旧书,和一册摊开的《唐山港京唐港区史》并排放在一起。作为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SIhbuMxe5L5pExfOJkTFtg==司原党支部书记,他曾参与港区史的编纂。一新一旧两页书中,同样的线条勾勒出同一个梦的轮廓。

码头上,悠长的汽笛声从远处传来,一艘巨轮遥遥在望。

这一声汽笛,牵动了京唐港首钢码头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李宏民的情思。

1991年8月28日,是港口简易通航的日子。

这一天清晨,周围十里八村的老乡骑着自行车,推着排子车,赶着牛车、马车前来。在人们的欢呼声和掌声中,25岁的李宏民和同事们见证了5000吨级货轮“海龙”号驶向大连港。

港口当年的1.5万吨级泊位、1.5万吨级航道,已升级为如今的25万吨级泊位、25万吨级航道。

简易通航之后,唐山港乘势而上,于1992年、1993年先后实现了面向国内和国际的正式通航。唐山市“八五”期间“新三角”开发战略实现了新的突破,京唐港通过坨港铁路与通坨铁路相连,实现海陆联运,这为唐山的开放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通道。与北京签订联合建港协议后,“京”字招牌更提高了港口知名度,北京的企业及其他地区、国家的企业,纷纷将京唐港纳入自己的发展战略。

在“内引外联、联合建港”思路指引下,京唐港的招商引资突飞猛进,先后与冀东水泥、国投、中煤、同煤等占有资源和市场的大客户合作建设经营码头。跨省市、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建港的大胆举措,扬起了港口跨越式发展的风帆。

改写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向

展开孙中山手绘的“北方大港”规划示意图,上面标注着“沙垒田岛”几个字,这里,便是曾经的曹妃甸。由于古老的滦河长年累月地冲击,形成了这座沙岛,孙中山绘制这张图时,沙垒田岛还是一处被万顷波涛环绕的荒芜之地。

当年孙中山规划的港址是“最近深水之一点”,至于是不是有“另一点”,后人将给出答案。

1984年,一次沿海港址大普查,让曹妃甸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和河北省交通厅共同完成的《河北省天津市沿海港址概况》,这样评价曹妃甸的建港条件:“水域宽阔,水深条件好,在岛的西南侧,可开发利用岸线约十五千米,可建五至十万吨级或更大泊位深水码头,可以作为渤海油田的原油港址,航道水深在十五至五十米以上。”而河北省矿产资源普查统计表明,唐山地区的煤炭资源、铁矿资源储量巨大,极富远景潜力。在曹妃甸建港,可建10万吨级甚至更大泊位的深水原油码头、开滦的输煤码头以及冀东铁矿石码头。但遗憾的是,曹妃甸无掩护、无陆域,土源缺乏,建港全靠吹填,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再加上冰期较长、风暴潮多发,诸多因素使得这处钻石级港址沉寂多年。

20世纪90年代,我国工业飞速发展,作为工业“粮食”的钢铁和工业“血液”的原油存在缺口,需要从国外引进。当时,华北、东北,用于炼钢的铁矿石运力不足,需要在天津和大连之间建设一座20万吨级进口铁矿石接卸港。与此同时,修建进口原油深水码头也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因为原油出口国的石化企业通常建在临海或沿江位置,修建进口原油深水码头,将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曹妃甸工程作为2002年唐山市“四大兴市工程”之首、2003年河北省“一号工程”,被纳入国家建设规划,这标志着唐山港的建设与发展,已经从城市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唐山港的两大组成部分,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将发挥自身特点,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唐山经济布局向沿海转移,发挥资源配置功能,调优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对改善和提高唐山的城市功能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之前,河北省和其他沿海省份经济发展差距并不显著,但改革开放之后,这一差距渐趋明显。唐山在曹妃甸建一座深水港口,并形成临港产业群,可加速腹地钢铁、化工企业跨越式发展。这个有着487千米海岸线的大省,经济发展方向将从此改写。

向深邃的蓝海进军

在京唐港南办公楼院内,有一面石壁,是为纪念港口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而立。

第一港埠公司码头长王明朋清晰地记得,200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离开山东老家来这里工作时,石壁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它显得并不太起眼。

当年,王明朋值夜班时,只能在港区方向看到点点灯光,其他地方一片漆黑。而如今,在夜里,码头上、轮船上、各种大型机器的灯光如星河流溢,就连幽暗的海水也在璀璨的灯光下泛起缕缕金波。

2001年,京唐港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从此跻身千万吨大港之列。

事实上,从1998年开始,港口吞吐量便呈连年增长之势。尤其在21世纪初,我们看到一串醒目的数字:2004年,2602万吨;2005年,3322万吨;2006年,4066万吨;2007年,4750万吨……而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席卷全球的2008年,港口吞吐量一举上升至7645万吨,是上一年的1.6倍。

同样在2008年,唐山实现生产总值3561.19亿元,首次与大连、青岛、杭州、武汉、宁波、南京、成都、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一起,加入中国GDP“3000亿元俱乐部”。

从建港到成为亿吨大港,需要多少年?这个问题,京唐港给出的答案是20年。

2009年,京唐港成为“全球亿吨大港俱乐部”最年轻的成员。而同样一段路,世界上的其他港口往往要走几十年甚至一个多世纪。

2018年4月26日,一列载满集装箱货柜的火车从京唐港出发,驶向比利时安特卫普,这是唐山港开通的首趟中欧班列,港区至欧洲的陆上通道从此打通。这是全面推动唐山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一港双城”战略的重要举措。

百余年前,孙中山规划的蓝图中,“北方大港”与铁路共同构成连通欧亚大陆的运输动脉。

唐山港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建成114个泊位,从2016年起,实施腹地延伸战略,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11个省(区、市)建设55座内陆港,打通了东部沿海—京津—西北物流通道。开辟内外贸海上货运航线235条,内贸航线连通青岛、上海、珠海、厦门等地;外贸航线连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智利、美国、加拿大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33万TEU,占河北省“三港四区”总吞吐量的55%,稳居全国集装箱港口20强、世界集装箱港口百强。唐山港,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外贸进口铁矿石接卸港、最大的钢材输出港、最大的煤炭能源输出港、重要的油气能源进口基地及储备中心、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集装箱运输支线港。

2021年,唐山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两会”,描绘了唐山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在市委“33458”工作思路中,“向海发展”位居“八个发展”首位,“海洋产业”首次被列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以绿色、智慧、平安为转型升级总目标推动唐山港转型升级、建设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成为唐山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那一片广阔而深邃的蓝海,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开启“一港三区”新篇章

唐山港京唐港区25号泊位,体型庞大的集装箱桥吊把“机械手”伸进船舱,将其中的集装箱轻轻吊起,稳稳地放在无人驾驶的集卡车上,就像一位巨人捏起一枚枚小小的火柴盒。集卡车载着集装箱穿梭在场内,灵活地避开障碍,精确地停在指定位置。而在这忙碌的场景中,看不到一名工作人员的身影。

这是全省首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北斗定位、5G网络、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创新应用,在如今的唐山港已不是新鲜事物。堆场和水平运输自动化将在越来越多的泊位普及,到2027年,将基本实现码头设备远程化、库场作业无人化。

一位老人透过相机镜头远远注视着码头,不时按下快门。他,就是曾任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事务部档案室主任的林明。30多年来,他用镜头记录港区的变化,拍摄了数万张照片。如今,已经退休的林明一有时间就挎上相机,到港区走一走,在当年拍照的地方重拍几张。把一幅幅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一段闪光的岁月便在其间流淌而过。

这天傍晚,一辆从港区开往乐亭县的通勤车驶入林明的镜头,一名50多岁的男子坐在车里,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他,就是第二港埠公司工艺运行员王敏杰。

31年来,王敏杰每天乘通勤车往返于港区和家之间。通勤车沿着固定路线日复一日地行驶,而窗外的景象也一天天在变化。当年一片荒凉的地方,如今高楼林立;当年寸草不生的地方,如今花团锦簇;当年穿着深蓝色工作服也抵挡不住大风刮来的尘土,如今身上浅灰色的工作服穿很多天都依然干净。

“你那蓝色的波澜,诉说着激荡的心愿,一首滚烫的歌谣,点燃了万家灯火一片……”从车窗望见远处那片蓝色汪洋时,王敏杰再次听到这首熟悉的港歌。

放眼渤海湾,几座港口如点缀在这里的明珠,而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捧出新的一颗。

2023年12月26日,丰南区第一座码头项目正式投入运营,由此开始书写唐山港“一港三区”新篇章。丰南港区河口码头区通用码头项目,是河北省第一家“水水转运”河口码头项目,该项目是落实唐山市“12345”总体工作布局、打造“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柱的重要行动。“水水转运”运输新模式,将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对自然环境更加友好。

项目主要建设4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4个5000吨级多用途泊位、两个工作船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为临港产业提供散杂货、矿石、集装箱运输服务,年货物通过能力为1410万吨和6万标箱。“一港三区”格局,将进一步巩固唐山港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与原材料主枢纽港地位,为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面向未来,倪岳峰指出,唐山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要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密切与腹地的联系,加强航道、泊位建设,持续提高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运量。要推进码头智能化改造,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加快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海风,吹拂着这座年轻的港口,浪潮翻涌不息。巨轮离港,把建设者的目光带向更遥远、更广阔的天地。

(东篱,河北丰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从午后抵达》《秘密之城》《唐山记》。摄影作品散见于《摄影世界》《森林与人类》《河北旅游》等。曾获第三届孙犁文学奖等奖项。)

编辑:郭文岭 耿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