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好几个省市报告了多例因食用腌制生鱼引起肉毒中毒的病例。对于肉毒毒素,爱美的女士可能都知道它有除皱瘦脸的作用,但因食物导致肉毒中毒的病例,你听说过吗?
肉毒毒素广泛存在于土壤中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于摄入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所引起的。肉毒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淤泥及动物粪便中,可借助食品、农作物、水果、海产品、昆虫、禽类等传播到各处。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如果被肉毒杆菌污染产生毒素,人在食用前又未加热或未充分加热该食品,就可能导致肉毒中毒。
易引起肉毒中毒的食品种类有:网购的即食熟肉制品和发酵食品、家庭自制植物性发酵品(臭豆腐、豆酱、面酱等)、自制腌制品(腌肉、腌鱼、腌豇豆等)和未经妥善加工处理的罐头制品等。
中毒后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麻痹
肉毒毒素在酸性和低温环境中稳定存在,但易受碱和热破坏而失去毒性;它对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不敏感,故可在正常胃液中存活24小时不被破坏,进而被胃肠道吸收。
根据血清反应特异性的不同,可将肉毒毒素分为A、B、Cα、Cβ、D、E、F、G共8型,其中A、B、E、F四个型别可引起人类中毒,我国主要以B型为主,其次为A型。
肉毒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神经毒素,对人的致死量约为10-9毫克/(千克·体重),毒性比氰化钾强1万倍。肉毒毒素可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导致肌肉麻痹,重症者亦可影响颅神经。中毒后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麻痹的相应症状,胃肠道症状少见。患者早期通常表现为乏力、头痛、头晕等,后期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呼吸困难等神经麻痹症状。重症者会出现对光反射迟钝,可逐渐发展为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若发生肉毒中毒,首先要迅速喝下大量温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催吐,或者用压舌板等方法刺激咽后壁,引发呕吐。严重者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洗胃、导泄或灌肠,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于24小时内使用抗毒血清,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以预防呼吸肌麻痹和窒息。
预防肉毒中毒,不入口就没事
1谨慎网购熟肉制品和发酵食品
网购时,应谨慎选择即食熟肉制品和发酵食品,不购买、不食用来历不明或小作坊生产的真空包装、散装熟肉制品和发酵类食品。对于需要冷藏保存的即食和散装熟肉制品,尽量选择冷链运输并尽快食用。
2对食品原料进行彻底的清洁和加热处理
对原料进行彻底清洁,去除泥土和杂质。家庭自制发酵食品或腌制品时应彻底蒸煮原料,加热温度应达到100摄氏度,并持续10~20分钟,以破坏各种毒素。加工后的食物应迅速冷却并密封低温储存。
3保护婴幼儿
相较成人,摄入肉毒芽胞对婴幼儿的危险性更大,他们的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肉毒芽胞更易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发生感染性肉毒中毒。因此,一定要做好婴幼儿食物容器的清洁消毒,不立即食用的食物要及时冷藏,防止被环境中的肉毒芽胞污染。
出现症状立刻就医
肉毒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食用可疑食物后,一旦出现乏力、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等前文所提到的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尽量携带剩余食物,以便医生诊断。
(来源:“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