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凯里食一碗人间烟火

2024-08-06 00:00:00郭艳文
食品与生活 2024年8期

初识凯里,是通过很多年前在电影院里看的毕赣的《路边野餐》。这座位于贵州东南的小城,在电影的滤镜下诠释着县城文学的悠悠风情。这里发生的一切自然没有大城市的浮华与波澜,却有藏不住的尘世轻盈感可让人娓娓道来。

连绵不绝的降雨让这座西南亚热带小城常年浸润在潮湿的空气中,陈旧的街道、杂乱的老楼、积水的石阶、拥挤的巷子,还有清晨和黄昏以后随处可见的手推车小吃摊位……幽暗的街灯下,居民的眼神里却没有迷茫和苦楚,酸与辣的锅气香味在破败中昂扬着勃勃生机,正如凯里老绣集市上那些纹样动人的苗绣绣片,以质朴诉说这片土地的精妙隽美。

凯里美食诸多,如洋芋耙、鸡稀饭、米豆腐等,有治愈心灵的作用。这里是酸汤的发源地,漫步在凯里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各种以酸汤菜品为主的饭馆和小铺,其中酸汤鱼、酸汤牛肉、酸汤菜、酸汤火锅、酸汤粉……种类繁多,让初来贵州的旅人不知如何选择。苗家人嗜酸,据说是因为过去云贵之地产盐鲜少,故以酸替代咸,口味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贵州的酸汤分红酸和白酸两种,其中红酸的原料为番茄,口感浓郁;白酸是以淘米水或米汤发酵制成,有甘甜之感,适合用来做口味清淡的菜。

身为土生土长的江南人,我对糯米有天然的钟爱。到了贵州才了解,糯米也是苗族重要的主食之一,苗族人食用的五色糯米饭,是以天然的植物为染料制作而成,简单一蒸,色彩斑斓,颗粒饱满不黏腻,入口香甜有嚼劲。贵州另有一种适合作为早餐的糯米饭吃法,是在白糯米或加了酱油的糯米中添入甜肠、蛋丝、海带丝、土豆丝、酸萝卜、花生碎、脆哨、折耳根等物,再淋上辣椒油或白砂糖,吃时稍加搅拌,口味绝佳,与上海人吃的糍饭团是截然不同的风味。这种糯米饭虽以黔西地区南贞丰县和贵阳的最为闻名,但在凯里也因每家制作辣椒油的秘方各异,诠释出百般滋味,如有的在辣椒中吃出瓜子仁,有的能在辣椒里吃出木姜子的味道,还有烧烤辣椒味儿的,不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家在不知名的小巷中遇到的糯米饭铺子,老板在辣椒油里添入豆豉和花椒,层次丰富,味道十分独特。

提到凯里美食,也少不了牛瘪火锅,它是黔东南地区一个十分奇特的存在,其主要原料是牛、羊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料和草药,亦有人谓之“牛粪火锅”,让很多初尝者避之不及。据说在宰牛杀羊前要先给它们喂养数日混合着柴胡、葛根等珍贵药材的青草,待宰杀后将其胃内容物一尽取出,煮熟、去渣、再加入胆汁、多味佐料,与牛肉、羊肉共煮,制成浓汤。其原料特殊,闻之腥臭,食之清苦,配合蘸水后口感稍佳,入口片刻有淡淡草香回甘。记得贵州友人第一次带我去一家口碑不错的苗家饭馆尝试,担心我接受不了,特意点的是干锅牛瘪,比之火锅,干锅中的辣椒、花椒和其他各味香料能将原始的腥臭遮盖大半,与我在贵阳吃的豆豉糟辣干锅倒有些许相似,十分下饭,大碗须臾便尽。

喜欢凯里这座小城,不仅因为有美食,更因为这里有如塔可夫斯基那般触不可及的精神世界,充满克制的情感和静谧的诗意。食一碗人间烟火,越是在小的城市里,越能品得出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