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夏日

2024-08-05 00:00:00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7期

炎炎夏日,碧空万里,岸边柳条婆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此时,耳畔响起古人吟咏夏日的诗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之意,正如眼前之景,美不胜收。漫步在这如诗如画的夏日里,让我们与古人对话,共赏这一季风华。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 释

◇肥:这里指杏子果肉肥厚。

◇日长:指白天变长了。

◇篱落:篱笆。

◇惟:只,只有。

理 解

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田里荞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旁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蛱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山亭夏日

□唐·高 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 释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晶莹华美的帘子。

◇蔷薇:植物名。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理 解

绿树葱郁,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微风拂起,水晶帘在抖动,满架蔷薇飘来一院芳香。

赏 析

这首诗描写了山亭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理 解

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吹来。可这并不是风,或许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赏 析

中午时分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诗中却说“夜热”与“午热”相仿,可见天气的炎热。因此,“追凉”中的“追”更能表现作者对“凉”的渴求。诗中并未提及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淡淡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图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诗人置身其中,凉意顿生,引出“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会让我们想到前面出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所作的铺垫。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理 解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茅草屋还在土地庙附近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赏 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所作,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