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出处】《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
【成语释义】走路时脚抬得高高的,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屈瑕的将军,他是个只重视外貌,不学无术的人,只要稍稍取得些成就,就骄傲自满。有一次,他打败了彪悍的绞国,从此更加不把其他朝臣放在眼里。第二年,屈瑕又奉命要去打罗国,有一个叫斗伯比的将军前往送行。斗伯比回来时悄悄地对车夫说:“屈将军这次一定会打败仗,我看他走路的样子,脚步一昂一翘的,便知道他的心并没有真正用在作战上,而是去吓唬敌人的,这样子怎么能打胜仗呢?”斗伯比说EthFWzo8XJMs9jGrC1mc9g==完,就进宫面见楚武王,建议楚武王派兵增援。楚武王不信,就将这件事告诉了王后邓曼,邓曼认为斗伯比说得对,应该派兵增援。后来,楚武王派大军前去,希望能够挽回局势。但战局已定,屈瑕因轻敌而不设防,被敌人两面夹攻,最终以死谢罪。
从此以后,屈瑕走路的姿态,也被引申成“趾高气扬”这个词语,并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