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小学生而言,掌握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并体会其中的意境具有挑战性。而传统的记忆方法往往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古诗词难以理解,产生抵触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情境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简化理解的过程,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和欣赏古诗词。
一、巧用视频动画,创设媒体情境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带来了创新的途径。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古诗词内容和情感,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相应的视听材料,如视频、动画等,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这样的视听体验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能帮助他们更直观地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此外,这种多媒体情境教学还有助于简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首先,教师可以在网上寻找与这首词相关的视频资源,并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如更换背景音乐,添加文字解说等。这样做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在课堂伊始,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修改后的视频,视频中包含动画形式的古诗词内容,这样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视频中的背景音乐和字幕也是精心挑选和设计的,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他们对这首词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朗诵时的情绪和视频内容,结合词的本身来描述作者所呈现的场景。这样的互动环节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媒体情境是最常见的情境创设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利用更加直观、具象的视听画面构建出美妙的情境,为学生带来直接的感官刺激,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使他们能够快速进行课程的学习。
二、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和诗人所引用的典故以及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深度和艺术境界。繁复的古诗词学习有时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构建与古诗词主题相关的问题情境,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这种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探索,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古诗,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部分,并在小组内进行探讨,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完成古诗的翻译。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景色?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认为诗人是如何让这些描述变得生动的?”这些问题既关联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引导他们赏析诗人的写作手法。在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这首诗在你脑海中形成的画面。你能清晰地‘看到’它吗?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语言来补充和完善这个画面,你会怎样描述呢?”这样的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三、创设生活情境,降低学习难度
古诗词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巨大的差异,这无疑给学生理解和体会古诗词带来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精髓,而创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是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寻找古诗词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将这些联系作为桥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经历融入古诗词的解读中。
例如,在学习《长相思》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朗读这首词,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初步感受和理解。在学生对这首词的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后,他们可以开始尝试翻译词的含义,并总结出主题——将士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接着,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情境,并提出问题:“你们有过长时间离开家的经历吗?那种想念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问题能促使学生回想自己的经历,并且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在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在这首词中,将士们对家的思念和你们对家的思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挖掘他们对家的情感,并与词中所描绘的情感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词的内涵。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引入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与古诗词建立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迅速地掌握古诗词的核心意义。这种与古诗词、与作者“对话”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古诗词的精髓。
四、设计融合情境,促进全面发展
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合情境是指结合情境教学法和跨学科教育理念创造的一种教学情境。融合情境的教学方式有助于缩小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把在不同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古诗词学习中,从而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运用经验。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教学《墨梅》时,教师首先引入美术学科的知识,构建“古诗词+美术”的融合课堂。在导入阶段,教师展示一幅墨梅的画作,引导学生像欣赏美术作品一样探讨这首诗的意境、主题和象征意义。借助这幅画,学生被带入水墨的世界,体会梅花的坚韧和傲骨,以及这首诗背后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在学生对画作有了深入理解后,教师邀请他们默读诗歌,初步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回想刚才欣赏的画作,引导他们思考画家所表达的精神与诗人所表达的精神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核心,而且能够在朗读时将个人的感情充分融入其中。
融合情境可以使教学从古诗词出发,向其他学科方向延伸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增长见识,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体验。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不仅能降低古诗词教学的难度,还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与信息技术的力量,围绕古诗词的内容、核心意境,为学生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古诗词的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走入深度学习;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古诗词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内容,设计融合性情境,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王浩淼(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