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典礼等活动的地方。
相传,汉武帝在泰山出游时,看见山上有一处明堂遗址,便想在这处遗址上建造一座新的明堂以彰显自己的威严。可是,文武百官从来没有见过明堂,不知该如何建造,这件事也就只好作罢。
唐朝时,武则天也想建造明堂,但她也没见过,于是武则天命文武百官上书献策,谈谈明堂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人上书描述明堂:巍峨的正殿,四面是清水环绕,空中有响履木铺成的复道通到岸上,富丽堂皇,宛若天上宫阙。武则天看后很高兴,准备依此动工。但有一位大臣怕建造明堂劳民伤财,于国无利,就写了一篇赋来提醒武则天,讥讽那个上书的人不知搞的什么“明堂经”,“明堂经”里也不知弄的什么“明堂”,纯属子虚乌有。武则天看了这篇赋深为赞许,就没照着那所谓的“明堂经”去建造“明堂”。
不久,这件事便流传开来,于是人们将稀奇古怪、别出心裁的办法或花样称作“明堂”,由于“明”和“名”的读音相同,而“名堂”又能表示“有名的明堂”,所以“明堂”慢慢地写成了“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