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星(1997-),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化学。
摘要:文化观念作为语言文化学的基本单位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俄罗斯民族自古罗斯时代开始发展,历经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并形成许多的文化观念,爱国主义是俄罗斯民族发展的重要文化观念之一。俄罗斯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学中占据着无可代替的位置,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爱国主义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同样也有所体现。同样,爱国主义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的核心文化观念之一。中俄两国在制度文化、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爱国主义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着深层次的含义,探究其内涵的变化有利于外语学习者深入了解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推动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爱国主义;文化观念;语言世界图景;对比研究;观念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6(b)-0165-0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ncept of “Патриотизм” in Russian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Culturology
LIU X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4, China)
Abstract: As the basic unit of language and culturology, cultural concept embodi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a nation. The Russian nation has developed since the ancient Rus era, experienced the change of dynasties until the 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has many cultural concepts. Patriotis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ultural concep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nation. In the lo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ussia, due to different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asons in different periods, patriotism has always been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nation. The concept of patriotism in different periods also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Patriotism is also the cor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spiritual bond that unites and strives for self-improvement. Similarly, patriotism is one of the core cultural concep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a and Russia have great similaritie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system cul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notation of patriotism also has a deep meaning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Exploring the changes of its connotation will help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在当今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观念始终是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在不同的语言学领域,如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领域,文化观念被当作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切入点。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凝结在了不同的语言形式中,影响着该民族文化的发展。这些文化观念蕴含着具体的信息,是外语学习者学习语言世界图景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
爱国主义是俄汉民族共同拥有的文化观念,这一观念也影响着两个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态度等,由于两个民族经济、政治等原因的不同,爱国主义观念也具有差异性。本文以“патриотизм/爱国主义”为研究对象,基于世界图景理论,利用语言文化学的词源分析法、词典释义法来分析这一观念在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发展过程及差异性。
1 语言世界图景
语言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这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语言与文化学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成为语言文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世界图景”这一术语最早源于物理学,20世纪初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首次将物理学中的“世界图景”定义为“外部事物的内在形象的总和”[1],赫兹提出,通过这些不同的形象并采用一定的逻辑方法,人类可以获取关于这些事物的具体行为信息,此后,这一术语也被广泛运用在了其他的学科领域中。按照不同学科进行分类,世界图景可以分为宗教、哲学、化学等,不同的世界图景反映了不同领域的科学;按照属性进行分类,世界图景则可以分为天真世界图景和科学世界图景,前者表达了人对这个世界最为朴实的认识,后者则建立于人类经验的基础之上,对现实世界科学的认识[2]。
人们对于语言世界图景的研究起始于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Гумбольдт Вильгельм фон)提出,语言作为表达思维与情感的工具在世界观的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语言将人类的情感进行加工并观念化,加工的结果也因语言的差异性而不同,每一种独特的语言都蕴含着一个民族独特的价值观,持有不同语言的人对于同一个世界的理解也存在着不同,而这些认知上的偏差促进了不同思想体系的形成。
语言世界图景(языковая картина мира)在世界图景的基础之上进行发展[4]。语言世界图景的实质就是不同民族的人通过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不同的民族认识整个世界的方法不同,那么最终形成的有关这个民族的语言世界图景也就不同。区别于科学世界图景、物理世界图景等专业图景,语言世界图景是先于这些图景存在并推动了这些图景的发展,人类使用不同的语言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总结出特定的社会历史经验,这种经验适用于全人类,语言世界图景借助语言的特殊性而产生。在语言文化学的研究领域中,研究不同的语言世界图景主要涉及一个文化观念语言文化场的研究,即语言文化信息单位的集合。“语言世界图景主要指操该语言的民族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在语言中的集中体现。换句说话,不同的语言中包含这个民族成员对现实世界的整体认识。”[5]
2 “патриотизм/爱国主义”观念的语言文化探源
2.1 观念的语言文化阐释
在当今语言学的发展中,观念始终是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无论是在认知语言学领域还是在语言文化学的领域中,观念一直被视为是研究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切入点,不同的观念以词汇等形式保存在了各个民族的语言之中,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影响一个民族的发展,这些观念中蕴含了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通过研究这些观念有助于深入了解民族文化。语言观念学(лингвоконцептология)是认知语言学和语言文化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在人类中心论这一范式下,不同的语言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语言能够反映人的认识过程并表达具体的思维情感,是重要的文化单位[6]。
“观念”一词在古希腊时期主要表示“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这个术语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广泛使用。文化观念是一个跨学科概念,是联系人、意识、思维、认知和语言的重要概念。不同的学科,如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对这一术语都有着不同的阐释,而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来说,观念是一个整体的12d2074bb79b6c59d2128ba6b250ffdf53bf4c0feba52346644bfddb838136ba科学研究单位,集中了文化、语言和意识这三者,观念属于意识,以文化为主要内容并在不同的语言中被体现和反映出来。观念在民族文化及其语言世界图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思想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外语学习者可以通过词源分析、词典释义、加以其他语言材料的辅助来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俄语“концепт”(观念)一词来自拉丁语名词“conceptus”,在拉丁语中,这一词语源于动词“concipere”,意为“孕育、开始、开启”,因此,“концепт”有在思维中孕育形成的各种思想的含义。在俄语中,这一词语源于动词“пояти”,意为“把某物占为己有,娶某人为妻”,书面意义是“понятие,затачие”,派生词“понятое,познанное”意为被占有或被掠夺。
“концепт”一词最早由俄罗斯学者С.А. Аскольдов于1928年正式提出,这一概念自提出之后其内涵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多国外学者对“концепт”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如А. Вежбицкая、Ю.С. Степанов、З.Д. Попова等人,其中,俄罗斯学者Ю.С. Cтепанов认为,观念是人类心智世界的文化片段,其是集体语言意识的核心,观念的总和、观念间的关系即文化[7]。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划分出了观念的三个层级:包含基本特征的现实层级(основной, актуальный признак)、包含补充性特征的消极层级(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й, несколько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х, пассивных признаков)和在词的外部形式中并不被意识到的内部形式部分(внутренняя форма, не осознаваемая, запечатленная во внеш ней, словарной форме)。
2.2 “патриотизм/爱国主义”观念的界定
2.2.1 “патриотизм”的词源分析
作为一个完整的词语,“патриотизм”一词产生于16世纪的欧洲,其最初的词源可追溯到古希腊语“patria”,当地的城邦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个词语,表示公民对自己国家的拥护。当时,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城邦由于比较好地解决了公民权利和义务问题,城邦公民对城邦产生了极大的信任,由此便产生了爱国主义精神。其爱国主义的基本定义为人民热爱国家、忠于祖国,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感情。
在俄罗斯的民族文化中,相比起爱国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716年由彼得一世的副教授彼得·沙菲罗夫(Петр Шафелов)写的“关于斯维斯克战争原因的讨论”(《Рассуждения о причинах Свейской вой ны》)中“патриот”(爱国者)一词,其含义为“тот, кто любит родину, отечество”,指热爱国家及祖国的人。16世纪之后,当“爱国主义”第一次出现在英语(Patriotism)中时,其主要意义为“同胞”,即一个与他生活在或来自同一个国家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的内涵逐渐扩大,还包括热爱国家的风俗传统、以国家历史而自豪、愿意为国家奉献个人等其他内涵。
2.2.2 “патриотизм”的词典释义
借助于不同的俄语词典能够更好地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Ушакова》(1940年)对该词的释义为:热爱祖国;忠诚于自己的祖国、人民。《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Ожегова》(1949年)释义为:忠诚于祖国,对祖国负责任;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牺牲,以祖国的利益为功勋。除较常见的释义外,《Большой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2014年)中还增加了两条释义:个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当面对危急时刻或者战争来临时,需要唤醒每个人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以上三部较为常用及全面的俄语详解词典,可知“патриотизм”的语义主要包括以下义项:热爱祖国;忠诚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牺牲。此外,根据观念词的分析可以得知,在俄罗斯人的意识当中对祖国的爱,对国家和人民的爱、忠诚,并为之而奋斗是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的。
2.2.3 “爱国主义”的汉语释义
“爱国主义”在《汉语词典》中的主要释义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在《汉典》中对国家的爱或忠心的思想;爱国者的美德和行动。在百度百科中,爱国主义主要指的是个人或集体对祖国持有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以及公民需要有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8]。在其他的汉语词典中,爱国主义还特指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培养受教育者热爱祖国的观点、情感,维护祖国尊严的意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之一,我国很多古代作品中都有关于爱国主义的书写。《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记言体史书,从中可以看到最早的爱国主义思想萌芽,开篇便写了“家族”“万邦”的观念,这表明在此部落联盟时期已经有了家国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天下”这一观念也逐渐显现,并在后来的周公时代有了进一步的强化[9]。
3 “патриотизм/爱国主义”观念的语言阐释
上述的词源分析及词典释义确定了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其蕴含的民族情感与民族意识也更加集中地体现在汉俄两种语言的熟语中,针对一种文化观念的研究,除了要研究其词源及不同的词典释义之外,各种保存在民族文化中的语言材料也是重要信息来源之一,这些语言材料的形式多样,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文学作品和其他民间口头创作的语言材料。熟语的作用在俄罗斯学者马斯洛娃的著作《语言文化学》中有所展现。他认为熟语是语言世界图景系统下的重要片段,熟语在其语义中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的发展历程,记录了民族文化的原型和要义,并将其世代传承下来[10]。熟语主要包含成语、谚语、俗语和格言警句等,一个民族文化的内涵在这些熟语中不断被凝结,是外语学习者深入学习语言世界图景的重要语言材料。
3.1 俄罗斯谚语中的爱国主义观念
谚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谚语的语句虽然简练通俗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俄罗斯谚语反映了俄罗斯人民对世界、自然、社会、家庭及人际交往之间关系的观察,凝结了世世代代俄罗斯人民群众的智慧,因此也被称为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俄语中有许多关于“патриотизм”的谚语表达,例如:
例1:Без патриотизма не разбить фашизма.
没有爱国主义就无法打败法西斯。
例2:Кто сражается на славу, тот патриот по праву.
为荣耀而战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例3:Береги землю родимую, как мать любимую.
要像对待最爱的母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国家。
例4:Если дружба велика, будет Родина крепка.
如果人们之间的友谊是强大的,那么祖国也会强大。
例5:Не тот — человек,кто для себя живет, а тот — кто народу счастье дает.
真正的人是给人民带来幸福的人,而不单单是为自己而活的人。
3.2 俄罗斯名言警句中的爱国主义观念
名言警句指的是名人说过的对人具有指导意义的话。名言中可以反映出特定时期的民族文化,也能反映出这个国家人民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高度,俄语中有许多关于“патриотизм”的名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
例1:Патриотизм — это религия бешеных.(О.Уайльд)
爱国主义是疯子们的宗教。
例2:Патриотизм — самое большое безумие,от которого когда-либо страдал мир.(Ч.Чаплин)
爱国主义是世界上最狂热的疯狂。
例3:Идеи становятся силой, когда они овл адевают массами.(В.И.Ленин)
当人民群众的头脑被思想武装,它就会变成一个国家强大的力量。
例4:Наши потомки будут гордиться новыми страницами в истории великой России, которые мы напишем вместе.(В.В.Путин)
我们的后代将为伟大俄罗斯故事中的新篇章而骄傲,而那些篇章将是我们共同写就的。
例5:Молодежь России должна знать, что ее страсть, пот, талант-это главный фактор конкур ентоспособности России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арене.(В.В.Путин)
俄罗斯的年轻人应该知道,他们的激情、汗水、才华是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充满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
通过以上俄语谚语及名言的总结,不难发现,俄罗斯熟语中的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热爱祖国人民、勇敢无畏、勇于为祖国抗敌奋斗、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生命等。
3.3 汉语古诗中的爱国主义观念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巨大的冲击扇使得这一地区的土深地肥,人们在这里从事采集与农耕,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从而产生了依恋故土、热爱家乡的思想,这种爱乡土的思想得到升华,自然就形成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世代延续的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的中华儿女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在祖国的危难时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涌现出了无数的爱国英雄与仁人志士,爱国主义精神早已经融入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从古至今,众多爱国诗人也写就了经典的爱国诗篇,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
例1: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陈寿《三国志》
例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戴圣《礼记·儒行》
例3: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陇头水》
例4: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例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4 汉语名言警句中的爱国主义观念
我国历史名人名言中也有许多反映爱国主义思想的语句,例如:
例1:爱祖国首先要了解祖国;不了解自己的祖国,就说不上爱国。(任继愈)
例2:人民不仅有权利爱国,而且爱国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例3: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例4: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例5: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它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从对上述汉语诗句及名言警句的总结来看,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从古至今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发展历史和现实社会实践来看,爱国主义不仅与国家的现实需要相统一,也与国际视野相统一。除此之外,当代的爱国主义更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一致。
4 “патриотизм/爱国主义”观念的文化阐释
4.1 文学作品中的爱国主义观念
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无论是“黄金时代”还是“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爱国主义始终是众多俄罗斯作家的文学创作主题之一,在许多经典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都占有一席之地,《战争与和平》便是代表作之一。小说创作于1863—1869年,主要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1820年间在俄罗斯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作者以“战争”和“和平”作为小说的两条故事线进行交替描写,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家族的经历串联起了众多的事件和人物,向读者展示了发生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壮阔史诗[11]。托尔斯泰肯定了卫国战争中俄国人民进行的正义反抗行动,赞扬了卫国战争中俄国人民展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除此之外,托尔斯泰反对战争,对在卫国战争中遭受苦难的各方都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中国文学中同样有着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一个风云变幻的封建社会,尽管小说的主题不是爱国,但其中融入了许多爱国主义的情感,呼唤民族自强和国家兴盛[12];除此之外,发表于1961年的小说《红岩》以解放前夕集中营里的斗争作为小说的中心,通过对各类人物的描写,再现了在全国解放前国统区隐蔽战线上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这部小说揭露了敌人对革命人员进行的残酷镇压的罪行,歌颂了无数的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依旧坚定不移的高尚品质,塑造了众多坚持革命立场、忠于党和国家的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表达出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4.2 艺术作品中的爱国主义观念
艺术是一种表达方式和文化传承,艺术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视觉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和建筑不仅展现了审美趋势和艺术风格,还揭示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人民的生活状态,表演艺术作品如音乐、戏剧、电影等也表达出了当时的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
苏联时期有着许多关于爱国主义的艺术作品,苏联军事画流派创始人、军旅画家格列科夫1908年完成了画作《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一战期间,格列科夫在前线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并创作了许多描写战争场面的速写;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他又自愿加入苏联红军,他将战争融入其绘画之中,展现了苏联军人英勇的战斗过程。格列科夫去世之后,1934年格列科夫军事艺术家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的作品的主要内容是红军的日常生活和战斗场面,以此来鼓舞红军军官和战士,这些绘画作品对于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随着电影《风云儿女》的上映而迅速在全国传唱开来,成为著名的抗日歌曲。1949年9月27日,《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又如,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冼星海曾言:“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服务”,其作品《黄河大合唱》广为人知。
5 结束语
爱国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道理,也是社会对每个个体的客观要求。尽管当前各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不一样,但是爱国主义这个观念的基本内涵及意义自古至今都未发生改变。中俄两国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历程,虽然爱国主义在两个国家各自历史发展过程的各个时期呈现着不同的特点,但总言之,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都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奉献自己。如今,爱国主义仍是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立足的根本,随着新时代下经济、政治等条件的变化,爱国主义在新的时代也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彭文钊,赵亮.语言文化学[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6. 278.
[2] 牟玮.俄汉谚俗语中语言世界图景的差异[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6.
[3] 齐海嫚.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的“爱国主义”观念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4] 赵爱国.语言世界图景与文化世界图景[J].中国俄语教学,2004(2):35-39.
[5] 吴国华,杨喜昌.文化语义学[M].洛阳:军事译文出版社,2000.
[6] 张静.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заодно”观念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21-125.
[7] Cтепанов.Ю.С. Основы общего языкознания[M]. Москва:Просвещение,1975,2011.
[8]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2019-11-12)[2023-02-06].https://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9] 吴灿新.从周公到孔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之奠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30(4):84-90.
[10]Маслова В А.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M].Москва:Акаде-мия,2001:23.
[11]李翔宇.《战争与和平》中的俄罗斯民族性格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
[12]张丽.从《红楼梦》中追寻中国文化精神[N].人民政协报,2021-09-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