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分析

2024-08-05 00:00:00陈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7期

作者简介:陈萍(1985-),女,天津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摘要:如今,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加大职业院校建设规模与综合实力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建设在优化办学、辅助育人方面展现出巨大价值,是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工作,促进该项工作提质增效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此,该文聚焦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质增效为目标,分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基本内容和开展要求;并以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目标,对该项工作的可靠路径加以探究,提出符合现实需要的可用性策略,以期为优化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路径;文化育人;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6(b)-0160-05

Analysis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Ping

(Tianjin Staff University of Nankai District, Tianjin, 300110,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creasing the scale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nstruction is the top prior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the cradl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 cultiv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has shown great value in optimizing education and assisting education, and is an important work that affect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mot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is work is the only way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goal of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and efficiency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analyz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ic content,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e the reliable path of this work, propose usability strategies that meet practical need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practice.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ruction path; Cultur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如今,以文化育人成为高等教育的新方向,让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厚植文化底蕴,高质量开展新时代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实践,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关键环节。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着眼校园文化建设,以特色校园文化驱动人才培养优化升级。故积极探索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十分必要,妥善开展该项工作,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还能为改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策略提供指导,具有重大价值。

1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从本质上来看,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其中蕴藏着建校以来全体教职工以及在校学生的行为活动的总和[1]。在高职院校发展中,校园文化展现出巨大的驱动作用,成为支撑学校发展、辅助学生成长、助力教师进步的重要力量。事实上,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拥有强大的导向、凝聚与约束功能,可以对人的思想和言行进行有效引导;校园文化还有着德育、激励和陶冶功能,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拥有突出价值[2]。正是因为校园文化拥有多元且强大的功能,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显得尤为必要。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拥有重大现实意义,这一举措是落实文化育人,树立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走好特色办学道路,建设“双高”院校,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正确处理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关系,从实际出发探索优化创新路径的可靠选择;更是高等职业院校充分遵循“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可靠方法[3]。有效建设校园文化,可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营造全覆盖文化育人的氛围,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影响和改变学生,让文化育人彰显力量,让职业教育焕发生机。总而言之,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是对师生发展有益、对学校发展有利,也对职业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的正确选择。

2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校园文化普遍有着教育性、传承性、前沿性与创新性特征,与常规校园文化相比,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在拥有上述特征的基础上,还展现出了极强的职业性、实用性和适应性特质,是一种风格独树一帜的特殊校园文化[4]。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建设校园文化必须以彰显特质、发挥功能为目标,只有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明确、可靠、全面,才能切实满足现实需要。所以,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2.1 物质文化

通常来说,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物质基础,教学楼、图书馆、校史馆、体育场、食堂等功能性建筑都属于物质文化;教学设备、实训设备、网络及各种配套的基础设施也属于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作为校园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载体,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鲜明符号和表征。

2.2 精神文化

在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是不可缺的一部分,是校园文化的源动力与核心。高职院校创办以来,随着师生学习、工作、生活而慢慢形成并趋于一致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便是精神文化;这种文化蕴藏着强大力量,在师生精神面貌以及学校战略追求中有明显体现[5]。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都会被凝练成校训、办学理念和学风。

2.3 制度文化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教职工和学生而言,遵守学校内的规章制度是必须遵守的规则。这些规章制度归属于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约束人又能保护人[6]。高职院校制度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被规范表述并登记造册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显性制度,而教职工和师生生活中逐步达成共识的各种言语和行为禁忌则属于隐性制度。

2.4 行为文化

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相比,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行为文化则具有更为鲜明的生活化特征,是师生在参与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展现出的文化行为方式和文化形态的总和。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社会实践及学校管理时,会因为所思所想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言行举止,这些语言、动作及其背后蕴藏的价值观和性格色彩都属于行为文化。

3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要求

3.1 建设原则

如今,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使得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方向也持续增多。虽然,所有的高等职业院校都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目的,但不同院校的发展需求和进度并不统一,这种差异也在校园文化上有所体现。所以,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践行个性化原则,真正立足自身发展,以传承和创新为主旋律,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与此同时,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要遵循与时俱进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方式都要因时而异,真正做到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保持时代特征与学校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需要践行党的领导原则。这是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正确性、内容深刻性的核心要求,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才能有效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实效性[7]。当然,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期间也应该充分践行教育性与艺术性原则。实际作业环节,必须凸显校园文化在德育、智育、美育等多个层面的育人价值,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约束、陶冶功能,借助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成长为更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生力量。此外,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践行科学性和持续性。校园文化在动态发展中形成,这意味着校园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只有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开展常态化校园文化建设,真正立足学校可持续发展做好精心统筹、合理安排与科学规划,才能打造特色校园文化,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3.2 前提条件

从现实角度来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受到校方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各个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与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薄厚有直接关系,只有达成必要的前提条件才可能优质高效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目前,有效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师资力量雄厚。校园文化建设既是传承也是创新,更是发展。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是校园文化的学习者、生成者、使用者和传播者,建设校园文化需要投入大量的师资力量;教师综合素质强且师资力量雄厚的高职院校在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方面更具优势。其二,办学理念独特。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应该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文化内容既要具有普遍共性特征,也要拥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和色彩;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能够与先进思想、文化理论、时代精神有效融合,与政策导向和价值观念契合,必然能让校园文化展现出更强大的价值引领作用,建设过程也会事半功倍。其三,文化资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在帮助师生建构思想认同、价值归属方面有着突出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入挖掘、充分运用这些既有文化资源,可以实现文化融通互动,使多种文化相得益彰,共同发挥育人功能[8]。其四,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与政府、社会的来往密切,必须获得来自政府部门和企业及社会的支持,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如此;打造学校、政府、企业、社会联动的发展闭环可以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4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前文提到,有效建设校园文化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十分有益。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育人与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也应该抓住机遇,紧跟时代步伐加速构建特色化校园文化,为学生、教师及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9]。结合实践可知,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效性不高与投入力度不足、工作基础薄弱有直接关系,所以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结合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持续夯实校园文化基础迫在眉睫。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高等职业院校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4.1 深化环境改造,夯实物质文化基础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持续性、渐进性影响会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至关重要。校园环境处处体现着校园文化,构建舒适安全、文明平安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势必要做好文化载体管理转型,以深化环境改造的方式夯实物质文化基础。

4.1.1 自然环境

建设生态优美、绿意盎然的学习天堂,应该成为高职院校自然环境改造的重点。学校需要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陶冶师生情操,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倡导健康校园生活,创建和谐美丽校园做好充足准备。此时,高职院校必须借助自然环境改造进一步彰显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具有特色文化气息和品格的自然环境[10]。比如,合理设计校园景观,利用人工湖、花坛、植被、建筑、小品等元素打造舒适宜人、美观独特的自然环境。对于基础设施以及植被花卉选用,相关工作人员要兼顾美观性和实用性原则,让这些元素既能美化校园环境、丰富空间功能,也可以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态、建筑、设计、历史文化等知识提供支持。

4.1.2 教学环境

改造教学环境的重点在于推动教学基础设施更新换代,加速教学场所扩建、改建,深化课程体系开发创新。此时,必须加强校园整体设计,借助特色建筑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校园文化场景,为校园文化在教学领域的有效渗透和应用做好准备。比如,采用文化主题命名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及校园文化中提取适宜的元素,为校内建筑、场所名命名,以文化内涵浸润物质环境;推动校园软硬件设施升级,引进先进设备、加强技术赋能,夯实信息化教学、智慧图书馆发展基础,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在教学环境改造环节,高职院校也要强调文化主题内容在教学环境中的深度嵌入。比如,将校内的连廊、图书馆及教学楼大厅改造成文化展厅,或建设特色主题展馆,借助传统的实物展示、图文讲述、虚拟现实体验等,保证文化内容的深层次渗透[11]。

4.1.3 网络环境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是互联网上的“常住人口”,他们对网络的需求极高,以网络为载体育人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常规方法。搭建一个绿色和谐的网络环境,不仅对学生成长有利,还拓展了文化的建设空间。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在文化建设中高度重视网络环境改造,着力加强网络文化环境建设。比如,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校内外网络连通,保证教学楼、图书馆、实训基地、宿舍可联网;开发校园综合性门户网站和一体化校园管理系统,运营微博、抖音、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占领舆论高地做好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在网络文化空间中弘扬主旋律。

4.2 加强思想渗透,夯实精神文化基础

在精神文化建设层面,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主流思想渗透,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帮助教职工和学生统一思想,形成一致且正确的价值取向,紧跟时代发展更新思想观念。实践中,必须积极构建健康进步的精神文化环境,深化精神引领,以校园精神文化凝心聚力、弘扬正气、规范言行。比如,大力推进“三风”建设,召开“作风教风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准确传达“三风”内涵,定期组织实践、交流、整改活动确保精神文化内容入脑入心;重视寝室文明建设,开展“抓室风”主题班会,宣导安全和谐寝室环境的建设要求与规则,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产生正向影响。在精神文化建设期间,高职院校也应该注重学校的特色文化传统构建,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感受、领悟精神文化的机会。比如,建立校园文化节,以一年一度的文化节弘扬学校的精神文化,高职院校可按照各个专业轮转承办的方式,让学生能利用这一载体展示优势文化资源和特色专业文化;基于创意集市、科普活动、技艺体验等主题文化节活动宣传渗透特色精神文化;引进先进文化内容,高职院校需要借助“工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内容,实现既有校园精神文化体系的扩充,让校园文化更富有时代意蕴和历史底蕴[12]。

4.3 完善学校管理,夯实制度文化基础

从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来看,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着重强调校园管理改革,以覆盖全面、科学规范、张弛有度的管理机制为校园文化发展保驾护航[13]。这期间,高职院校需要从实际出发推动校园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立足现实需要构建更为详细、明确、实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为有效约束学生与教职工行为,打造有序安全、和谐健康的校园做好充足准备。当然,在建设制度文化时,还必须强调规章制度的全面落实。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借助思想教育提高在校学生与教职工的规则意识、服从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规章制度入脑入心。

同时,党员干部以及教职工也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而学生则要自我约束、互相监督,以便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制度文化建设期间,高职院校应当打造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格局,着力体现尊重服务、注重细节服务的管理制度,并打造刚柔并济的约束制度。比如,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薪酬福利制度;建立“双元制”人才培养标准与文化育人机制;落实业财融合、集成管理、信息化作业的工作机制;打造以校领导为核心的监督体系,构建量化监督机制和动态化监管机制,采用双向反馈机制。

4.4 构建和谐校园,夯实行为文化基础

人的行为受到思想、身份、环境等因素的深刻影响,规范言行举止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方向,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目的。高等职业院校需要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借助行为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作风。比如,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行为品质,借助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实训实习及技能大赛锻炼学生,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健康心态,并拥有强大的执行力、抗压能力与耐力;深化校企合作,借助社会培育并强化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学习社会服务技能,进而让他们在行为层面拥有专业性;增进先进文化传播,大范围传播时代精神、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依托文化影响导正学生行为;切实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指导、管理职能,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特征,给予必要且及时的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建设校园文化是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实现特色化办学、高质量育人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实践中,高职院校应当围绕物质、精神、制度及行为文化做好针对性建设工作,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为落脚点创新实践,不断革新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和策略。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必须循序渐进、常态化持续推进,也要结合现实需要、立足时代发展,不断深化技术赋能与思想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 梅纪萍,储德发.“大思政课”视阈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育人价值功能与实施路径研究:基于扬州“三把刀·匠”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91-96.

[2] 李惠瑨,范文娟,李巧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地方人才培养的多组态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品位·经典,2023(21):44-47.

[3] 张英琦,王兴伟.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评《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2(7):120.

[4] 王安然.“双创”教育改革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性:评《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基于“双创”育人理念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20(11):98.

[5] 刘静.多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评《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嵌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1,16(1):124.

[6] 胡皓月,李游.医学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以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6):59-62.

[7] 陈金波,周颖.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通路径研究:评《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5):87.

[8] 段丹丽,王旭东.红色徽章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以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3(9):182-184.

[9] 张霓.校园文化建设对农业中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升的探究:以XX职业学院农林科技学院为例[J].甘肃科技,2021,37(12):53-55.

[10]邹静.双一流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启示: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为例[J].文化产业,2022(33):70-72.

[11]薛娟.“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2,38(2):41-45.

[12]任蓓蓓,喻丽.以读书节为核心的校园阅读引领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及检视:以南京审计大学“彼岸花开”读书节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2(12):29-34.

[13]王文波.“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双核驱动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建探究: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3,9(20):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