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对中国古代捶丸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2024-08-05 00:00:00曹卫武二前赵晓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7期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滨海体育与滨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D15CTY01)。

作者简介:曹卫(1961-),男,河北南宫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滨海体育休闲管理。

摘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介绍了捶丸的发展历史,阐释了古代捶丸运动中可挖掘的价值,包括礼仪与健身、公平与诚信品质培养等层面的价值。因古代捶丸消逝时间太久已变得鲜为人知,近几年虽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推出“现代捶丸”运动,但该运动并未受到大众关注和参与。捶丸作为中国本土化运动,不仅能在多种场地中进行,且适合各阶层人士参与。为使“现代捶丸”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该文提出几点建议:首先,鼓励高校开设“现代捶丸”相关课程,推动其在高校生根发芽;其次,加大对“现代捶丸”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国民了解该项运动;最后,利用“现代捶丸”与高尔夫球的相似关系,努力将大量高尔夫球的受众群体发展为“现代捶丸”的参与者或爱好者。

关键词:古代捶丸;现代捶丸;文化自信;体育运动;高尔夫;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849.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6(b)-0074-06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Chuiw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AO Wei1, WU Erqian2, ZHAO Xiaohui3

(1. Facu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30, China; 2. School of Business, Zhangzho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3.College of Tourism and Sports Health,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99,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uiwan, and explains the value that can be excavated in ancient Chuiwan sports, including etiquette and fitness, fairnes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eople's integrity quality. Because the ancient Chuiwan disappeared for too long, it has become little known.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some scholars have studied it and launched the Modern Chuiwan movement, the movement has not attracted public 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As a Chinese localization movement, it can not only be carried out in a variety of venues, but also suitable for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participate. In order to further develop the Modern Chuiwan movement,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irst, encourag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et up Modern Chuiwan related courses to promote its rooting and germin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condly, increase the propaganda of Modern Chuiwan to let more people know about the movement; finally, using the simi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Chuiwan and golf, we strive to develop a large number of golf audiences into participants or enthusiasts of Modern Chuiwan.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对文物保护、管理及利用水平上都得到大幅提高。2021年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会议中提出,要准确提炼和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并且更好地体现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审美及时代等价值;会议上还指出,要不断开创新服务,让文物能够更好地融进人民生活,真正为人民服务,并积极拓展文物的对外交流平台,开拓新渠道来加强我国文化的传播[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文物知识及其蕴含价值的传播,对于大众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自信起来了。人们怎么想问题,都跟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基因血脉有关。”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将不但滋养社会,更能够笃定中华儿女内心的自信[3]。

让文物、文化说话,其目的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要不断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挖掘,要不断推陈出新,将历史文物以现代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以一种具体的实物向世人展示,让世人接受它、认可它。将文物、文化历史搬到当下,并对其进行不断创造、革新,让国民为之而感到骄傲,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最好方式。

当下国内出现了一种体育运动——现代捶丸,“现代捶丸”是我国古代捶丸的发展。根据文献记载捶丸在宋代以前就已出现,元、明时期兴盛,清朝初期开始消亡,捶丸从走向消亡至今已有三四百年,因此目前大多数人对捶丸这项运动没有了解。西方的高尔夫球运动和其极为类似,都是使用不同球杆击打不同位置的球,并将球击打入穴。而“现代捶丸”则是在古代捶丸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依旧是以杆击球,场地选择同样在开阔地带。但与古代捶丸运动不同的是,“现代捶丸”运动是将球击打进穴箱而不是球穴或洞穴,其所用杆与球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该运动适合男女老少、各个阶层,是一种适合广泛推广的体育娱乐项目。最重要的是“现代捶丸”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本土的运动项目,其产品设计的最初想法也源于我国古代的捶丸运动,古代捶丸曾为各层人士所青睐。其发展历史更是早于西方高尔夫球几百年,捶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马球;且捶丸的专著《丸经》出现于公元1280年,专著中对捶丸的游戏方法和行为准则都进行了详细记载;而高尔夫球则相传是在14世纪中叶从苏格兰“牧羊人”在放牧时采用牧鞭击打石子进兔子洞的游戏演变与发展而来[4]。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高尔夫球所使用的球杆更像是对我国古代捶丸球杆模仿与改进的结果(一套高尔夫球杆共有14支,不同球杆用来击打不同位置的球,而捶丸用的球杆主要有“撺棒”“杓棒”“扑棒”三类,同样也是针对不同位置的球进行击打入穴)。因此,从发展历史看,我国古代捶丸的历史比西方高尔夫球更悠久;从不同球杆击打不同位置球的方面看,西方的高尔夫球更像是我国古代捶丸发展的结果。虽然目前还未找到确切资料显示高尔夫球是由中国古代捶丸发展而来,但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倘若“现代捶丸”在国内大范围流行,那就意味着中国本土化体育运动真正迈向人民大众,也能够真正打破大众化体育项目被外国垄断的局面。因此,中国急需一种本土化,能够反映我国文化的运动项目,能够在群众中普及,成为国民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而“现代捶丸”就有望成为这样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1 捶丸的发展历史

“捶”为击打,“丸”为小球,因此“捶丸”就是用棍棒等击打小球,捶丸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流行的游戏,在我国古代曾受到大众青睐,该游戏无固定的参与模式,可以有多人共同参与,曾在民间广泛流行。从已有的考古文物资料出发,并通过相关历史文献材料的探讨和分析,部分学者认为,捶丸这项运动的鼻祖是击鞠,也就是马球(由马术与球类运动相结合而成),之后经过不断演化,最终在宋朝开始成为一种社会上流行的休闲娱乐游戏——捶丸运动;到了明朝中期,捶丸运动逐渐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得到普及,上至宫廷的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成为全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运动;然而到了明末时期,由于该运动的自身特点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带有竞技性特点的捶丸运动开始消逝[5-6]。

通过《丸经》可以对捶丸有更为详尽的了解,该书是由一位名为“宁志斋”的人,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所著,《丸经》对我国古代捶丸运动作了较为全面的描述,书中不仅对捶丸运动的场地进行描述,还对其使用的器械、比赛方法及在进行过程中的相关规定、惩罚等进行了总结,涉及体育项目的各种基本要素,可谓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体育专业的书籍,该书为我们全面了解捶丸运动提供了可能[7]。根据相关资料,我们更认同古代捶丸运动是由唐代的马球运动逐步演化而来,当时的马球最早用作军事训练手段,为军事服务,其目的在于加强军队的马术及兵器使用,具有直接对抗性,后来才逐渐成为社会上的一种娱乐性体育活动[8]。从对抗性的马球运动逐渐演化为一种娱乐性的游戏后得到了唐朝时期众多皇亲贵族的青睐,后来成为当时全国上下全体国民都喜爱的一种游戏,但这也造成当时养马事业的发展无法满足众多国民对马匹数量的需求;又因骑在高大的马上进行击球对于妇女来说较为困难和危险,于是便出现了骑驴打球的现象;同时,也开始有人进行徒步打球,即捶丸运动。到了宋朝,捶丸运动的发展趋向于成熟,从《丸经》中可了解到宋徽宗就非常喜欢捶丸运动。根据文献的记载,宋代捶丸运动的显著性特征是挖穴作为球窝,而且对选用的场地、器具及相关规则也形成了一定的规范[9]。

因宋朝社会文化的变迁,体育运动也变得较为温和,捶丸运动是其中的典型之一,同时也因捶丸运动更加注重修身养性等内在品质的培养,又能够满足当时人们的休闲需求,因此在宋朝得到了快速发展,上至皇亲贵族,下至三教九流都青睐于该项运动。此时,捶丸成了一项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休闲游戏,并成为当时大宋百姓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捶丸运动还是消失在明末清初之际,在历史上存在了几百年的一项体育运动就这样淡出了大众视野。

2 古代捶丸运动中值得挖掘的价值

古代捶丸运动尽管已经消逝几百年,然而该项体育运动所设立的规则对参与者的要求却值得当代(竞技)体育发展借鉴。其中,礼仪与健身、公平、诚信等方面的价值更是值得挖掘、继承和发扬。

2.1 礼仪与健身层面的价值

捶丸运动是一项大家聚在一起享受乐趣的运动,即《丸经·正仪章》中的“合众之乐”;而且捶丸运动还非常注重礼节,《丸经·正仪章》中的“正仪”即在捶丸的场地要保持举止容貌端庄,行为端正,遵守规则;在场地上如果大喊大叫而丢失文明形象,并且不遵守相关的规则就会被视为“败类”,并被赶出场地,即《丸经·正仪章》中的“号呶喧哗,在场闹噪叫嚣。比于败群,不可与也。如此之人,不循规矩,是如败群搅众,即逐去之”。这也充分表现了古代捶丸运动对于礼仪的重视。

捶丸运动不仅需要举止优雅,而且其目的在于促进身心健康。正如《丸经·正仪章》中写的“天如申如,周旋闲雅。转旋动作,天天申申如也。不劳神于极,以畅四肢。不太任力至于疲乏,但要得四体血脉和畅而已。”其大意为:君子在捶丸场地不仅保持了外貌的和美,其内心也是安详的。捶丸运动追求的目的不是让身体达到疲劳,而是要让身体动起来,保持四肢血液流畅,能够达到健康就可以了。可见,参与捶丸运动不仅可以培养人的礼仪,还能够保持身心健康。

2.2 公平层面的价值

捶丸运动的展开需要在场地中挖球窝,并且为了突显出球窝的位置还会在球窝边上插彩色的小旗,这和高尔夫球极为相似(在洞穴旁插彩色旗)。尽管捶丸和高尔夫球都是将球打进球窝(穴),但是捶丸的场地要经常进行更换,因为有些人对球窝位置熟悉后就会提前知道如何击打来减少杆数,因此在熟悉的场地就有了更大的优势,就会对其他参与者有失公平;另外,如果参与者在击球之后告诉其他人如何更好地利用地形进行击球就算是输一筹。也就是说,捶丸比赛不允许选手获得赛前优势,场地对所有参与者都要公平。而高尔夫球运动则通常是在某些特定场地进行,对于该场地较为熟悉的参与者会对如何击打可以更好地减少杆数就有了优势,也就是具有主场优势的选手可以获得赛前优势。捶丸运动则是要经常更换场地,熟窝不可击打。两者对比就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捶丸运动更加注重公平性,这也是竞技体育运动应有的一大特点,但反观高尔夫球运动更有利于那些经常在特定场地上练习的选手,让他们获得一定的赛前优势。

2.3 诚信方面的价值

我国古代捶丸运动十分注重诚信,违背者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例如:如果打假球就会被开除资格,永久禁止参加比赛,即《丸经·处用章》中的“阴结为奸”;如果在比赛过程中发现有换球、重新击球的行为,将不仅会判本人输掉比赛,而且其所在队伍的成绩也将被取消,即《丸经·宁志章》中提到的“郝莫椒于易,耻莫耻于复。既易既复,同朋尽败”。这在当下的竞技体育运动中有着强烈的引导意义。因此,捶丸运动的推广有利于选手内在诚信品质的培养,能够让捶丸运动的参与者不敢或不能利用欺骗或违反公平原则来获得胜利。

3 捶丸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原因

3.1 捶丸运动在当代的发展

尽管捶丸运动已消逝于大众视野几百年,但终究还是被我国部分学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重新发现并重视。2019年4月19日,首届世界捶丸研讨会在泰安成功举办,该会议的主题是“根与传承”,会议汇集了众多捶丸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并对捶丸的发展历史和当代传承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达成了《首届世界捶丸研讨会共识》,其目的就是要弘扬中华文化瑰宝,推动捶丸文化的研究、复兴及传承,最终能够造福社会。崔乐泉教授在会议上做了《中国古代捶丸与早期高尔夫球》专题报告,就高尔夫球和捶丸进行深度比较,提出我国在宋代就出现了与高尔夫球非常相似的竞技运动项目——捶丸,宋代的石刻画《捶丸图》则为此提供了佐证[10]。首届世界捶丸研讨会在泰安的成功举办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场会议预示我国有一项重大文化遗产正在被深度挖掘,也让这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捶丸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

2022年7月11日,湛江市首届现代捶丸体育项目的邀请赛在湛江市渔港公园成功举办,现代捶丸邀请赛的举办,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到捶丸这项古老的体育运动,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注意[11]。“现代捶丸”与古代捶丸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尤其是对诚信等优良品质的培养方面有重要意义,如“现代捶丸”的规则规定,选手击打的杆数由其自身记录,而不是由裁判员记录,这严格考察了一个球手的诚信品质。

发起“现代捶丸”运动的初衷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全民健身和休闲娱乐服务,“现代捶丸”秉承了“诚信、自律、礼仪、环保”等文化内涵,而且在每次比赛前还举办环保仪式。“现代捶丸”继承了中国古代捶丸场地选择的多样性、自由性,它和当代流行的高尔夫球场地选择截然不同,而且“现代捶丸”不再采用传统的球窝,也不再需要在场地进行挖洞穴,而是采用穴箱,且穴箱是便携式的,可以根据需要摆在任意场地和位置,这也决定了场地选择的随意性。另外,所使用的球丸也不再是坚硬的赘木,而是采用新材料——PU,该材料制作而成的球具有柔软且富有弹性的特点,击打到人身上通常也不会有疼痛感,减少了受伤的可能性。最后,“现代捶丸”的球杆只有三支,远少于古代捶丸和现代高尔夫球的球杆数量,也不需要携带像高尔夫球一样的球包,而是可以直接采用背带将球杆挎在身上,易于携带,在三支球杆头分别印有“精”“气”“神”三个字,三个字表示“现代捶丸”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该项运动来提升全民的精气神。目前,“现代捶丸”已在部分人中成了一项休闲运动,练习场所可以是校园、公园、院落,甚至办公室。在湛江市渔港公园举办的现代捶丸邀请赛,也引起了部分考古学者和体育学者的关注,部分市民通过“现代捶丸”了解到古代捶丸。遗憾的是,“现代捶丸”这项休闲运动并没有大范围开展,只是得到了国内部分高校中体育教师的深度参与。经了解,只有在广东极少数院校中开展了“现代捶丸”的教学。

3.2 “现代捶丸”运动在目前未能普及开的原因

尽管在湛江举办了现代捶丸邀请赛,但目前为止,只有一小批人参与到该项运动中,不乏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尽管捶丸运动从出现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但是消亡时间也已有三四百年,对于该项运动的记载资料本就不多,目前虽得到少数考古文物学者的研究和关注,但是其研究成果并没有引起体育界广泛关注,因此通过对中国古代捶丸的创新而形成的“现代捶丸”也并没有得到体育界的重点关注,更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其次,高尔夫球是以杆击球入洞,与我国古代捶丸类似,而“现代捶丸”则是将球击打入穴箱,而且高尔夫球不仅被入选为奥运会项目,还被称为“贵族运动”,因此出于各方面的原因让高尔夫球有了大量的受众群体,并且在许多高校当中开启了高尔夫球的教学,虽然有个别院校引入了“现代捶丸”,但也只是作为高尔夫球教学的额外补充。最后,“现代捶丸”的动作并不容易掌握,需要进行培训才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动作和规则,而当下具有“现代捶丸”教练资格的人数并不多,能够开展培训的人数更少,因此大多数国民即使拥有“现代捶丸”的球杆和穴箱等产品也不会使用,结果就造成“现代捶丸”无法拥有大量的受众群体,更谈不上在社会上广泛流行。

4 “现代捶丸”的发展前景

“现代捶丸”是一项中国土生土长的大众休闲体育运动,如果能将“现代捶丸”运动在全国普及开也是一种坚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体现。“现代捶丸”是以杆击球的运动,在当下虽未普及开,但该项运动本身的特点和历史文化决定其发展前景相当可观,其原因在于“现代捶丸”与高尔夫球相比更容易走入大众的生活当中,让民众接受。首先,“现代捶丸”的场地选择具有随意性,更无需在场地中挖洞穴,只需要根据场地或游戏的难度调整摆放穴箱的位置和顺序即可。其次,“现代捶丸”的理念在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提升和加强国民的精气神,这与我国全民健身的主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是相一致的。再次,“现代捶丸”尤其重视诚信品质的考察,竞技体育运动中很少会将裁判的权利赋予选手自身,其成绩由选手自己记录,最后只是由裁判长宣读成绩,对于青少年而言,参加“现代捶丸”运动有利于其诚信品质的培养。另外,在对人们进行“现代捶丸”运动的规则及技术动作培训之前,培训者将会对“现代捶丸”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介绍,让每一个“现代捶丸”运动的参与者都能够深刻认识到这是真正意义上中国本土化运动,有利于参与者坚定文化自信。最后,与高尔夫球运动相比,“现代捶丸”运动的不需要付出高昂的费用在专门球场练习,是大众都能够参与的一项运动。

“现代捶丸”是对古代捶丸的继承与革新,从环保的角度看,“现代捶丸”运动是一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高尔夫球的运动。“现代捶丸”运动的举办不会刻意强调场地,与古代捶丸极为相似,只需在开阔地带即可进行,而且“现代捶丸”运动全程使用T,因此基本不会出现破坏地皮或草皮的现象。而高尔夫球运动对于场地选择要求较高,同时对环境的危害也较大。首先,高尔夫球的场地是以大面积的草坪作为基础进行开展,这就使得高尔夫球场地的数量较少,高尔夫球也成为许多国家“上流社会”人士才能参与的一项运动。其次,高尔夫球场地需要持续的种植与养护,在此期间要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等一些化学产品,球场所施的化肥并不能被草坪完全吸收,草坪中所喷洒的杀虫剂等有毒药物也不能百分之百得到降解[12-13]。最后,高尔夫球的场地大都在土壤肥沃、透水性较好的沙壤土地,在对球场的养护过程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这也是2004年国家不提倡修建高尔夫球场的重要原因[14-15]。可见与“现代捶丸”运动相比,高尔夫球这种“贵族运动”对于环境具有极大的污染性和破坏性,而“现代捶丸”运动却对环境几乎无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对于场地的选择也更加随意,适合社会各个阶层参与。

5 促进“现代捶丸”运动发展的建议

5.1 鼓励各高校积极参与“现代捶丸”课程的开设

高校的积极参与和“现代捶丸”相关课程的开设能够促进“现代捶丸”的普及和传播速度,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现代捶丸”作为一项本土化休闲娱乐运动和高尔夫球在打法上有诸多类似之处,但“现代捶丸”运动是在古代捶丸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适合大众参与的运动,更重要的是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对中小学而言,高校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场所,更容易接纳“新事物”,有利于捶丸的推广。其次,高校是教育基地,通过在高校中开设“现代捶丸”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获取一项新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捶丸的发展历史,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们更坚定文化自信。最后,在高校开设“现代捶丸”课程更有利于对高校学生展开集中培训,让学生们掌握“现代捶丸”的历史文化和技能,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并向社会上的工作人员或处于假期的中小学生进行培训,为“现代捶丸”增加受众群体的数量。

5.2 加大对“现代捶丸”运动的宣传力度

中国古代捶丸运动已消逝了几百年,当谈到“捶丸”几乎没有人知道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体育运动。目前,“现代捶丸”的受众群体少,能够了解并参与“现代捶丸”运动的人就更少了。因此,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运动就需要加强对“现代捶丸”的宣传力度。首先,“现代捶丸”的爱好者们可以在合适的场地(包括但不限于公园、郊区、校园)举办“现代捶丸”的邀请赛,还可以在公共场合向市民讲解“现代捶丸”的发展历史和蕴含的文化,现场演示“现代捶丸”的打法。其次,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向众人介绍和展示“现代捶丸”的打法和益处,利用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成本低、范围广的优势介绍“现代捶丸”,将有关“现代捶丸”邀请赛视频的相关信息上传至各大网络平台,让更多的网民都看到有关的信息。

5.3 充分利用“现代捶丸”与高尔夫球的相似关系

因高尔夫球与“现代捶丸”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且高尔夫球的受众群体相对较多,因此可以优先选择将高尔夫球爱好者拓展为“现代捶丸”运动的参与者。让高尔夫球的爱好者真正意义上了解和认可“现代捶丸”运动,并且参与到“现代捶丸”的运动中,这需要“现代捶丸”爱好者或参与者尽力融入高尔夫球的爱好者群体当中,在合适的时机向其介绍“现代捶丸”,并将该项运动的发展历史和所蕴含的文化对其进行详细介绍。由于两种运动的技术动作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高尔夫球的爱好者也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现代捶丸”的技术动作,只要其愿意去深入了解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现代捶丸”的忠实爱好者。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现代捶丸”运动的本身特点,尤其是在场地的选择上更加随意自如,让“现代捶丸”运动更加亲民。而且“现代捶丸”秉承诚信、自律、礼仪、健身、休闲、环保、利他的文化内涵。其中,诚信、自律、礼仪是讲一个人的人格培养和个人修养;健身、休闲是讲生活方式;环保与利他是讲保护环境,为他人着想。可见,“现代捶丸”是一种培养人全面发展的运动项目。另外,部分高校已成功举办“现代捶丸”交流赛让更多人认识或了解到该项运动,开始真正走向人民大众,再加上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和坚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都让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现代捶丸”运动在未来能够广泛普及开来,成为大众广泛参与的一项体育运动,并有望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传播载体。

参考文献

[1] 搜狐网.重磅!中央审议通过《关于让文物活起来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EB/OL].(2021-11-25)[2023-10-11].https://www.sohu.com/a/503494574_121106869.

[2] 光明网.“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EB/OL].(2022-10-02)[2023-10-11].https://wenyi.gmw.cn/2022-10/02/content_ 36064026.htm.

[3] 央视网.让文物说话,丰富历史文化滋养(现场评论·文化地标看传承发展①)[EB/OL].(2023-09-07)[2023-10-11].https://news.cctv.com/2023/09/07/ARTI5XYKqPQaHdoDXWBd 6gY7230907.shtml.

[4] 杨凯.“高尔夫”与“捶丸”历史发展的文化比较[J].浙江体育科学,2008(6):34-37.

[5] 崔乐泉.中国古代球类活动演进与捶丸起源研究:兼具考古学资料分析[J].体育科学,2016,36(7):89-97.

[6] 崔乐泉.中国古代捶丸发展与演变的考古学观察:兼及古代体育史有关研究方法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7,24(1):58-63.

[7] 崔乐泉.从《丸经》记载看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基本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1):20-28.

[8] 刘秉果.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发展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4(5):77-80.

[9] 李勇,白静.宋代捶丸运动发展及演变[J].兰台世界,2014(25):132-133.

[10]凤凰网.首届世界捶丸研讨会在泰安成功举办[EB/OL].(2019-04-22)[2023-10-11].http://sd.ifeng.com/a/20190422/7302158_ 0.shtml.

[11]湛江新闻网.[影像湛江]新奇有趣!这颗“小丸”来头不小[EB/OL].(2022-07-12)[2023-10-11].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zM2NzkxNA==&mid=2247559129&idx=1&sn=2c875656e1ab23a3af50dc511716533b&chksm=e96d 8d5cde1a044a9125f125d148a6b7cc0bb16647321dc1006ae64f162292ed406c3dea7a6a&scene=27.

[12]王贞,谷丽荣,许玉娟.高尔夫球场草坪的养护管理[J].草业科学,2007(10):85-89.

[13]王雷,郭国洋.海口开维生态城高尔夫球场草坪管理对地表水质的影响初探[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8,30(1):9-14.

[14]常智慧,韩烈保.高尔夫球场施用农药化肥对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2002(4):6-10.

[15]周婷娜.高尔夫球场草坪生态环境问题及改良对策[J].作物研究,2015,29(S2):92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