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地区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08-05 00:00:00金名初贾洪涛罗茂华周浴杨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13期

【摘要】目的 对十堰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为降低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51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结石组;另择取同一时间段内在十堰市人民医院体检的510名健康者的体检资料,将其作为健康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健康组比,结石组中日饮水量<1 000 mL、脂肪摄入≥90 g/d、盐摄入≥15 g/d、有家族病史、长时间服药占比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饮水量<1 000 mL、脂肪摄入≥90 g/d、盐摄入≥15 g/d、有家族病史、长时间服药均为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OR=9.384、155.711、154.316、2.759、10.496)(均P<0.05)。结论 泌尿系结石与多种因素相关,日饮水量<1 000 mL、脂肪摄入≥90 g/d、盐摄入≥ 15 g/d、有家族病史、长时间服药均为十堰地区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应普及泌尿系结石的预防知识,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同时,倡导谨慎用药,以降低患病风险。

【关键词】十堰地区 ; 泌尿系结石 ;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3.0114.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3.037

泌尿系结石也被称为尿结石或尿路结石,是指在泌尿系统的任何部位形成的固体结晶体。这些结石可以在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中形成,其中最常见的是肾结石。泌尿系结石的成分多样,主要包括钙、草酸盐、尿酸及胱氨酸等;结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个体的内在因素如遗传、代谢异常、解剖结构异常等都会促进结石的形成;另一方面,环境因素如饮食习惯、气候、生活方式等也会对结石的形成产生影响[1-2]。例如,大量摄入食盐可能导致尿液钙的排泄增加,进而增加了结石形成的风险[3]。同时,在高温环境下,由于人体汗液蒸发加速,尿液浓缩,溶质浓度增高,从而提高了结石形成的概率[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510 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十堰地区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类似地理环境地区的泌尿系结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51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结石组;另择取同一时间段内在十堰市人民医院体检的510名健康者的体检资料,将其作为健康组。纳入标准:⑴结石组患者符合《泌尿系结石的预防与治疗》 [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过临床检查或影像学(如B超、CT等)确诊患有泌尿系结石,包括但不限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⑵均为十堰地区研究对象;⑶临床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⑴患有其他严重的泌尿系疾病,如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畸形等;⑵在过去6个月内进行过与泌尿系相关的手术;⑶伴有泌尿系结核病或恶性肿瘤疾病。本研究经十堰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统计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35岁,≥35岁)、日饮水量(<1 000 mL,≥1 000 mL)、脂肪摄入量(<90 g/d,≥90 g/d)、盐摄入量(<15 g/d,

≥15 g/d)、有无家族病史、有无泌尿系感染、有无长时间服药(利尿药类药物)、有无憋尿习惯等。

1.3 观察指标 ⑴单因素分析:统计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引起泌尿系结石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十堰地区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单因素分析 与健康组比,结石组中日饮水量<1 000 mL、脂肪摄入≥90 g/d、盐摄入≥15 g/d、有家族病史、长时间服药占比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引起泌尿系结石为因变量,进行自变量赋值,见表2;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饮水量

<1 000 mL、脂肪摄入≥90 g/d、盐摄入≥15 g/d、有家族病史、长时间服药均为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9.384、155.711、154.316、2.759、10.496,均P<0.05),见表3。

3 讨论

结石的形成与尿液中的溶质过饱和度有关,导致溶质结晶并最终形成结石。泌尿系结石的致病机制复杂,患者常表现出剧烈腹痛、尿频、尿痛、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患有泌尿系结石不仅会导致患者身心痛苦,还可能引发尿路感染、肾功能受损甚至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一方面,通过识别影响结石形成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模式,可以推动定制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引导高风险人群进行必要的生活方式调整。此外,地理和气候因素的考量可以帮助特定地区采用更适合的预防措施,如在高温地区推广增加水分摄入的重要性[7]。另一方面,分析特定危险因素如饮食中特定成分的摄入量(如钙、草酸及尿酸)将有助于医师为患者制定更为精确的饮食调整计划,并可以配以相应的药物治疗来防止结石的再次形成。这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计划,帮助居民意识到预防泌尿系结石的重要性,并改善其的生活方式,以降低疾病风险[8]。

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饮水量<1 000 mL、脂肪摄入≥90 g/d、盐摄入≥15 g/d、有家族病史、长时间服药均为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泌尿系结石本身病理生理特征有关,与王建伟等[9]研究结果存在相似之处。分析其原因,饮水量不足可能是泌尿系结石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因为过低的水分摄入量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的溶解物质浓度增加,容易形成结石[10]。脂肪摄入≥90 g/d是泌尿系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一方面,高脂肪饮食会导致体内的脂肪摄入过多,如果不及时消耗,容易引发脂肪堆积,进而增加肥胖的风险;肥胖人群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代谢问题,如尿液浓缩黏稠,这些问题都可能间接增加泌尿系结石的风险。另一方面,脂肪摄入过多还可能影响肠道中钙的吸收,导致钙与草酸等物质结合减少,增加草酸盐在尿液中的浓度,从而促进泌尿系结石的形成[11]。盐摄入≥15 g/d是泌尿系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高盐饮食可能减少尿液量,增加尿液中矿物质的浓度,从而增加结石的形成风险[12]。家族病史可能导致个体对结石形成相关因素的易感性增加,从而增加泌尿系结石的风险[13]。长时间服用利尿药物可能导致某些药物在体内蓄积,影响尿液的化学成分,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此外,长期服药可能也会对肾脏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尿液的排泄和稀释程度,使得结石更容易形成[14]。

根据上述结果提示,给予泌尿结石患者以下建议:⑴增加饮水量,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 000 mL以上,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有利于稀释尿液中的结晶物质,降低结石形成的可能性;同时,避免在睡前饮用过多水分,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和导致夜间频繁起夜。⑵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快餐、肥肉等,以控制脂肪摄入在90 g/d以下,尽量选择植物油作为脂肪来源,如橄榄油、菜籽油等。控制盐的摄入量,减少高盐食品如加工食品、腌制食品的摄入,确保每日盐摄入低于15 g。同时,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及全谷类食品,以促进肠道健康,降低泌尿系结石的风险。⑶生活习惯调整,对于需要长时间服药的患者,应定期与医师进行沟通,了解药物可能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并根据医师的建议调整药物使用;同时,定期监测尿液成分的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⑷定期体检,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泌尿系检查,特别是尿常规和泌尿系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结石并采取相应措施。⑸适量运动,运动能够刺激身体的代谢过程,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增加肾脏的滤过率,使尿液生成和排泄更为频繁。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在运动类型方面,可选择快走、慢跑及游泳等。走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其既能够锻炼心、肺功能,又能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助于尿液的排泄;慢跑则是一种更为强烈的运动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机体的代谢率,加速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游泳则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既能够锻炼心、肺功能,又能够减轻关节的压力,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除了有氧运动,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以增强机体的肌肉力量,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但力量训练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对机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综上,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十堰地区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有日饮水量<1 000 mL、脂肪摄入≥90 g/d、盐摄入≥15 g/d、有家族病史、长时间服药,应普及泌尿系结石的预防知识,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同时,倡导谨慎用药,以降低患病风险。

参考文献

刘兴念, 徐畅, 张超, 等. 泌尿系结石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例 - 对照研究[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7, 17(10): 1131-1134.

陈增谋, 梁荣杰, 陈芬波, 等. 桂东地区25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7, 32(4): 286-289.

纪传彪, 沙文, 王静, 等. 濮阳地区泌尿系结石和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分析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 2023, 44(20): 82-85, 91.

刘月月, 刘莉, 涂磊, 等. 湖南地区儿童泌尿系结石成分及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0, 40(5): 792-795.

常文华. 泌尿系结石的预防与治疗[J/CD].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1, 8(32): 11-13.

范春艳, 蔡银珠. 泌尿系结石病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J]. 全科护理, 2022, 20(34): 4886-4890.

林卫, 苏俐莉, 李冬梅, 等. 医学营养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营养水平与泌尿系结石高危因素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3, 26(5): 659-665.

高志远, 易瑞霞, 李陆安. 桂东及粤西地区尿路结石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控策略[J]. 系统医学, 2023, 8(9): 111-114.

王建伟, 王大鹏, 王焕秀, 等. 邯郸煤矿井下职工泌尿系结石高发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6, 31(7): 631-633.

马有才, 胡森, 景钦香, 等. 青海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及危险因素分析[J]. 高原医学杂志, 2023, 33(1): 24-28.

李昊, 徐子慧, 陈家明, 等. 泌尿系统结石单源双能量CT特征及结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3): 341-345, 350.

古丽切合热·阿布都克尤木, 古丽开麦尔·艾合麦提. 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饮食危险因素调查及护理分析[J]. 饮食保健, 2020, 7(14): 133.

董圣芳, 杨建勋. 上尿路结石患者经皮肾镜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 35(2): 149-152.

李勤祥, 潘爱珍, 徐志锋, 等. CaSR986基因多态性与能谱CT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0, 31(2): 119-122, 127.

基金项目:十堰市引导性科研项目(2022年)(编号:22Y67)

作者简介:金名初,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