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乡土树种黄连木栽培技术简介

2024-08-05 00:00:00林红兵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6期

摘 要 黄连木是优质的绿化、用材和油料树种,在发展荒山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石漠化与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前景广阔,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广西柳州市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在开展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中广泛应用黄连木,并获得良好的效果。为给黄连木规模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介绍了容器育苗和扦插育苗技术,并从造林地选择、整地、苗木选择、定植、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黄连木栽培技术。

关键词 黄连木;栽培技术;广西

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66

黄连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别名楷树、黄楝树、龙鳞树,是广西主要的乡土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柳州市、南宁市、百色市、贺州市、桂林市及河池市等地。黄连木喜光喜温暖,不耐寒,幼树稍微耐阴,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广西多生长于石灰岩风化而来的褐土林地或石山上,有的黄连木甚至直接生长在岩石上。黄连木在海拔600~2 000 m的山地上均可生长,适应性极强[1]。柳州市地貌以岩溶残蚀型峰林平原和峰林丛洼地为主,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特征,石山面积约占辖区总面积的30%。岩溶地貌易出现石漠化现象造成水土流失,如融安县、柳城县、柳南区、柳江区等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石漠化水土流失现象。在柳州市开展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黄连木因其极强的适应性,被广泛应用于石漠化治理和退化林修复,产生了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 育苗技术

黄连木育苗主要有播种育苗、容器育苗、扦插育苗及组织培养育苗等方式。但组织培养育苗成本较高且规模小,而播种培育的裸根苗在立地条件差的石山等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低,因此主要介绍容器育苗和扦插育苗技术[2-4]。

1.1 容器育苗技术

1.1.1 采种

选择20~40年生、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种子产量高的母树,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集果穗。将核果从果穗上分离后,浸入5%石灰水中,2~3 d后搓洗掉蜡质种皮,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放置在通风干燥处贮藏。对于秋播的种子,可不对其进行处理,直接播种。对于核果颜色达到铜绿色的高品质种子,不需要浸泡、搓洗,去杂后即可晾干贮藏[5]。

1.1.2 催芽

播种前60 d,在地势高燥处挖正方形催芽坑,底部铺一层细沙。将种子与细沙按体积比1∶3混合均匀,用喷壶浇水至手握成团、松手即散的状态,再铺于坑内,高度至离地面15 cm处,上面覆盖细沙呈馒头形。在催芽过程中,在沙堆中间竖直放入一捆稻草或秸秆,以利于通气。

1.1.3 苗床准备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做育苗地,做宽1 m、深25 cm的低床,长度视育苗数量而定。营养土可使用肥沃园土,与腐熟有机肥、蛭石按3∶2∶1的体积比均匀混合;或用肥沃林地土、红土按2∶3的体积比混合,加入总质量0.5%的磷肥后搅拌均匀。营养土用3%硫酸亚铁溶液消毒、晾晒后,装入无纺布容器袋内。将容器袋整齐摆放于育苗床中,待播。

1.1.4 播种

对于秋播培育的苗木,可随采随播。对于春播培育的苗木,于2月下旬至3月下旬,在营养土中间扎深2 cm的孔,每孔播1粒露出白色胚根的种子,胚根向下,覆土后喷淋1次透水。在苗床上搭高40~50 cm的拱棚,覆盖塑料薄膜。

1.1.5 播后管理

棚内温度要求20~30 ℃,温度过高时及时揭开两头薄膜通风。每隔3~5 d视营养土湿度,用喷雾器喷1次透水。幼苗出土后,施肥以氮、磷为主,每隔10~15 d,叶面喷施1次尿素400倍液,施肥后喷水洗苗。苗高8 cm以上,遇容器袋内生有杂草时,要小心拔除,避免松动幼苗。当外部气温稳定通过18 ℃后,可早晚揭膜炼苗1 h,5~6 d后撤掉棚膜。苗期如发生蛾类食叶害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6]。

1.2 扦插育苗技术

1.2.1 扦插准备

扦插育苗一般采用育苗棚,以利于控制温度和湿度。扦插基质配方与容器育苗相同。平整育苗棚地面后,铺一层厚10 cm的扦插基质,并铺设喷灌设备。

1.2.2 采穗

选择10~30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在4—6月采集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剪成长12 cm、每根保留1~2个羽叶的插穗。插穗上端平齐,下端切成双斜面。插穗要随剪随插,数量大时可短暂浸入清水中保湿。

1.2.3 扦插

扦插前1 d,将基质喷1次透水。选择早晨或傍晚光照不强烈时,将插穗下端浸入5%吲哚乙酸溶液中5 s,然后按株行距规格5 cm×5 cm,将插穗倾斜30°插穗入基质。扦插后,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均匀喷洒插穗,预防病害。

1.2.4 插后管理

扦插后,监测育苗棚内温度和湿度,温度保持在25~30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当温度产生剧烈变化时,及时覆盖增温材料或通风降温;湿度变化大时,及时通风去湿或喷雾保湿。待插穗生根后,可降低棚内湿度,保持基质湿润即可。每隔10 d可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1次,以预防病害。

2 造林技术

2.1 造林地选择

黄连木适应性极强,对土壤、养分等要求较低,但为保证黄连木种植效益,林农应尽量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林地。进行石漠化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地区,对造林地没有严格要求。但要注意的是,黄连木喜光畏寒,造林地应尽量选择山地阳坡或半阳坡。

2.2 整地

造林前1年入冬前要完成整地,以利于蓄存春季降水,改善林地墒情。对于立地条件差的林地,或以石山为主的林地,应采用块状整地或鱼鳞坑整地方法并回填客土,使定植穴土层深度达到40 cm,为苗木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对于土层较厚的林地,可采用小梯田整地方式或带状整地,再挖定植穴。整地时,清理定植穴周围的杂草、灌木,按株行距2 m×3 m、3 m×3 m、3 m×4 m,挖规格为60 cm×60 cm×60 cm的定植穴。穴内施入5~10 kg腐熟有机肥,回填定植穴1/2深度的表土,与肥料搅拌均匀后晾晒,以促进土壤熟化。

2.3 苗木选择

使用1年生容器苗或扦插苗。如果采用容器苗,要求苗高不小于90 cm,地径不小于1 cm,根长不小于25 cm。如果采用扦插苗,要求苗高不小于60 cm,地径不小于0.6 cm,根幅不小于25 cm。要求苗木生长健壮,根系完整并形成良好根团,主干挺直,色泽正常,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

2.4 定植

造林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下旬,苗木萌芽前进行,有利于缓苗。黄连木为雌雄异株树种,为增加果实产量,造林时要求连片种植并合理配置雄株、雌株比例,一般可按雌雄株(5∶1)~(8∶1)的比例配置。定植前,将苗木的容器袋剪掉,用含有ABT3号生根粉的泥浆蘸根,将苗木植入定植穴内。要求分层填土,分层踏实,根系舒展,根土紧密,覆土深度为原土痕以上2~3 cm为宜。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定植时浇1次透水。定植后,在树盘上覆盖一层细土或薄膜,以保持定植穴内的水分。

2.5 抚育管理

2.5.1 补植

定植后20~30 d,及时巡查苗木成活率,发现死苗、病苗,要拔除后用造林同期苗木补植,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2.5.2 除草松土

定植第1~3年,每年进行2次除草松土,时间为6月、9月。清理幼树周边的杂草和影响幼树生长的灌木,割除向幼树攀缘的藤蔓。定植第4~5年,每年6月进行1次除草。定植当年不用松土。第2年,结合除草进行松土,浅锄树盘土壤以促进根系生长,并逐步扩大树盘,直到树盘达到1 m2。第3~5年,结合除草进行松土即可。

2.5.3 施肥

由于定植时已经施入基肥,定植当年可不追肥。定植第2~3年,每年3—4月和9—10月各施1次肥,每株施腐熟有机肥5 kg或尿素200 g+磷酸二氢钾100 g。第4~5年,结合松土施1次肥。对于进入花果期的黄林木,可视林地土壤肥力,在幼果期施肥1次,以提高果实产量。施肥方法为将肥料均匀撒施在树冠范围内,结合松土将肥料埋入土壤。

2.5.4 间作

定植第2~5年,林分完全郁闭前,可在林间种植绿肥、牧草等作物,以耕代抚培肥林地土壤。

2.5.5 修枝整形

幼树期间,可每年抹掉基部新发萌蘖,增强黄连木的顶端优势;秋季落叶后至翌年树木萌动前,可适当修剪树木下部枝条,并逐年剪除树冠内的过密枝、细弱枝、病虫枝,以培养健壮结果枝,形成自然开心形树冠或主干疏层形树冠。

2.5.6 换冠

定植第7~8年,黄连木林分基本进入结实期,可保留5%的雄株作为授粉树,其余雄株通过高接换冠的方法改为雌株,以提高果实产量。

2.6 病虫害防治

黄连木病害较少,虫害较多[7]。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虫害主要有种子小蜂、尺蠖、缀叶丛螟等。为保护生态环境,在病虫害防治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6.1 病害防治

立枯病是黄连木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于苗期和幼树期。病原菌以菌丝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在土壤中传播,使植株根系腐烂,导致植株枯萎。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地块易发生。

为预防立枯病,可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作为育苗地和造林地,并做好育苗地、林地的排水工作,防止植株根系浸水。同时,做好育苗地和营养基质的消毒,降低发病概率。使用的有机肥要经过充分腐熟,防止病菌侵入。病害发生时,可在发病初期用70%敌磺钠(敌克松)可溶性粉剂500倍液、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交替喷雾,每隔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2.6.2 虫害防治

2.6.2.1 种子小蜂

种子小蜂是黄连木最主要的虫害之一,主要为害黄连木的核果,使核果在成熟期变成红色,果仁破损或被蚀空,无法利用。为预防该害虫,应做好3个方面工作。1)保护和招引天敌鸟类,利用食物链降低虫口密度。2)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增强树木抗性。3)秋季采收果实后,及时清理林地上的落果、虫果,并带出林地销毁,降低虫口密度。4)于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期,在林间施放2%敌敌畏烟剂,每667 m2用量为1 kg,用药间隔为7 d,共施放2~3次。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对地面喷雾,杀灭害虫。发生严重时,可于5月中旬、6月上旬,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4 000倍液各喷雾1次,喷雾时要确保树冠全面喷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2.6.2.2 尺蠖

尺蠖为尺蛾类害虫的幼虫,主要啃食黄连木叶片,影响黄连木正常生长。尺蠖大面积暴发时,可将树叶吃光,危害较大。为预防该害虫,可在秋末、春末,人工在林地翻土,挖出虫蛹并杀灭;也可于6月上旬尺蠖羽化期,在林间释放赤眼蜂,控制虫害。为防治该害虫,可于6月上旬至7月中旬成虫活动期,在林间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7月下旬孵化盛期,在林间喷洒5%来福灵乳剂3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等,杀灭尺蠖幼虫。

2.6.2.3 缀叶丛螟

缀叶丛螟为黄连木食叶害虫之一,6月至8月中旬为其幼虫孵化期,也是为害盛期。幼虫常聚集在一起,在枝叶上吐丝结网,啃食叶片表皮和叶肉,使叶片只残留叶脉。随着幼虫生长,其还会啃食嫩枝、叶柄。该害虫具有迁移性,常在树木间转移取食,造成大面积林分的叶片被吃光。为防治该害虫,可于6月上旬在林间悬挂黑光灯诱杀羽化成虫。6月中旬在林间释放寄生蜂,以减少幼虫孵化数量。对于虫害发生严重的林分,可在林间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3 000倍液喷雾。秋末冬初,可进行林地垦复,破坏老熟幼虫越冬环境,减轻来年虫害发生程度。

3 结语

作为广西主要乡土树种之一,黄连木具有适应性强、寿命长、用途广泛等特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较高,是生物质能源树种和绿化、经济林、风景林的重要树种,也是柳州市石漠化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树种之一。在栽培黄连木过程中,林农应根据造林地实际情况,采用适用的技术进行培育,通过实施科学造林、加强抚育管理等措施,增强树木长势,以充分发挥黄连木在生态、经济等方面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涛,吴志庄,侯新村,等.中国能源植物黄连木的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 刘华其.永定县黄连木造林适应性与成效的试验分析[J].华东森林经理,2014,28(2):49-51.

[3] 冯新生,梁国栋.1年生黄连木裸根苗全保湿春季造林试验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8):121.

[4] 郭俊杰.1.5年生黄连木裸根苗雨季造林试验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6):152.

[5] 王玉奇,田华林,张季,等.黄连木苗期生长规律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2(6):34-36.

[6] 刘桂湘,吴自强.黄连木大田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3.

[7] 帅志军.黄连木栽培技术与养护管理初探[J].绿色科技,2017(13):199-200.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