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4-08-05 00:00:00朱德源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6期

摘 要 古树名木作为宝贵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乡村的“绿色银行”,对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为给古树名木科学保护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以广东省韶关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为例,分析其存在的古树名木生长环境不佳、病虫害防治难度高、保护氛围不浓厚、管理缺乏专项经费及古树名木管理权属不明等问题,并结合韶关市古树名木保护情况,提出改善古树名木生长环境、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教育、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资金保障及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权属责任等对策。

关键词 古树名木;科学保护;广东省韶关市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83

古树名木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对其进行保护不仅关乎生态建设,而且关系到历史文化的传承。我国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基于实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实践,逐步实现了“有规矩可依、有标准可参照、有制度去约束、有队伍去落实、有资金做保障的良好局面”。近年来,随着人们古树名木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韶关市也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探讨并明确韶关市古树名木科学保护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1 韶关古树名木保护现状

保护古树名木是推动生态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创建宜居城市等的必然要求[1]。广东省韶关市地处粤北山区,拥有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全市古树名木系统现已入库古树名木43科86属139种,共8 350株。

韶关市古树名木资源总量大、种类多、数量多、价值高,是韶关市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部分偏远地区古树名木管理不善,破坏严重,古树名木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加强韶关市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是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鉴于古树名木保护的紧迫性,近年来,韶关市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部分成效。韶关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古树名木保护机制。此外,韶关市推广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工程,为全市古树名木建立了档案,制作了标志牌并悬挂在古树名木周围,真正做到让每一棵古树名木有了“身份”。在古树名木保护过程中,韶关市通过开展专项调查,采集古树名木种类、数量、分布、生长和保护状况等基本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积极加强古树名木复壮技术培训,提高养护人员技术水平,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古树名木的保护知识,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2 存在的问题

2.1 古树名木生存方面的问题

2.1.1 保护性破坏问题突出

时代的发展催生技术的创新,古树名木保护技术也不例外。但古树名木保护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却多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甚至出现保护性破坏问题,具体表现为给古树名木建豪华围栏过度铺装、建排水不畅的木栈道、支撑树体导致树皮腐烂、填充树洞导致树干腐朽等。以填充树洞为例,我国大多数地方标准中,都把用聚氨酯填充作为树洞修补核心技术之一。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古树名木树洞被该类材料填充后,会造成树干芯材严重腐烂,原因是树干中空的部分存在水汽,填充后形成密封环境,水汽会造成大量木腐菌活动,进而造成活组织发生腐烂。针对技术使用不当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联系实际、创新技术,确保技术保护最终效果良好。

2.1.2 病虫害防治难度高

古树名木树体大、根系广,水分和养分运输距离长,导致古树名木的长势和抗逆性都较弱,容易招致真菌侵害,引发树皮和树干腐烂。同时,古树名木树体褶皱、空洞、破损多,又容易招致虫害,加速了树体受损和衰亡。如果在病虫害发生早期,古树名木没有得到及时的管护、救治,很可能大量枯死、病死。

2.2 古树名木管理方面的问题

2.2.1 保护氛围不浓厚

古树名木保护需要社会力量,当务之急是借助大范围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古树名木保护问题的关注度,增强人们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但是,目前不少人对古树名木的价值、保护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古树名木保护与自己无关,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古树名木保护宣传不理想,在某些程度上可能与地区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方法单一、渠道较窄有关,导致宣传教育流于形式,无法营造浓厚的古树名木保护氛围。

2.2.2 管理专项经费缺乏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开展必须以资金充足且来源稳定为前提。但韶关市部分地区因为资金限制,难以顺利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调查显示,韶关市每年古树名木保护经费仅占树木管护总经费的5%,部分地区真正用于古树名木日常管护的经费只有几千元。由于养护经费不足,古树名木保护项目中断、人才引进受限等问题突出。

2.2.3 古树名木管理权属不明

管理权属不明会导致管理职责不清。部分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一直没有明确界定古树名木的所有权人,因此不少古树名木处于无专人管护的状态,继而导致古树名木分级管护责任落不到实处,影响韶关市古树名木保护的最终效果。

3 具体措施

3.1 规范古树名木保护举措

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针对存在保护性破坏的实际,规范操作、提高技术是当务之急。1)划定古树名木保护红线,严禁破坏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境。严格依照相关法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对保护举措影响到古树名木生长的,项目主管部门要及时与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临时保护责任书,落实保护责任。2)古树名木保护实践中,规范的操作必不可少。必须组织专家综合检查、集体会诊,按照“一树一策”原则,严格遵循修复方案和技术要点,采用环保材料进行标准化施工,有效提高古树名木复壮的质量和效果。3)规范保护责任的落实需要以技术规范为保障。韶关市建立了一系列技术标准体系,规范化实施保护管理。通过科学制定《古树名木健康诊断技术规程》《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程》《古树名木生长与环境监测技术规程》《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程》等6个地方农业标准,为韶关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提供了依据。4)在古树名木保护过程中,除了避免保护性破坏之外,更要加强日常精心养护。古树名木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古树名木生长势、立地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科学的日常养护方案,督促指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认真实施相关养护措施,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古树名木生长环境。要及时排查树体倾倒、腐朽、枯枝、病虫害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对易被雷击的高大、孤立古树名木,要及时采取防雷保护措施[2]。

3.2 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病虫害防治

鉴于病虫害对古树名木生存的较大威胁性,加强病虫害防治是当务之急。在传统药物病虫害防治之外,可借助创新的技术、数字管理系统,进行古树名木的信息化管控。1)积极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巡护巡查等工作,做好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的前期调查与摸底工作[3]。目前,韶关市打造“一树一码”,通过二维码实现对古树名木“身份”查询、管护责任落实、日常养护管理等信息的共享共用,为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提供原始数据支撑和动态监管保障。2)开发运行基于卫片影像的韶关市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及APP。该系统具备外业调查、综合查询、古树位置及导航、建档维护、统计分析、视频监控、树种鉴定、专家会诊、巡查记录、科普宣传、二维码生成及扫描等功能,可及时发现、及时防治病虫害,实现病虫害智慧化防治。3)使用先进设备、技术进行病虫害检测。可使用树木横断面声波扫描仪诊断树木横断区域内的腐烂部位、形状、面积。树木横断面声波扫描仪便携性强,适合行道、公园、森林及特殊生长环境的树木;适用面广,不受树种、树龄、胸径、树干外形和生长环境影响;能清晰显示成型腐烂、早期腐烂及健康区域,提升病虫害防治的预见性。也可以引入树木根系雷达探测仪,利用专利探地雷达技术对树木根系进行无损扫描,生成高分辨率图像(1 cm的根系),检测树木根系水平分布范围和不同深度分布密度。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在古树名木管理中的优势更为明显,可实现树木资源数据的快速读写和自动读写,给予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材料支持,同时将大大减少人工劳动,减少人力错误,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

3.3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教育

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必不可少。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古树名木资源特色,通过古树寻访、视频展播、图文展览、印发宣传彩页等方式,挖掘阐释古树名木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4]。在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实践中,可组织“执法+志愿”队伍入基层宣讲,通过发放宣传单、面对面讲解的形式,开展常态化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教育,倡导爱护古树名木,共同监督、呵护珍贵的古树群。韶关市还通过推出古树游线路,打造古树广场、古树公园、古树街巷、古树社区、古树乡村及古树小镇等特色区域,通过将古树名木故事、普及保护知识融入景观设计,为人们亲近古树名木创造更多条件,使一代代人的乡愁情思得以存续,营造全民保护氛围。在宣传方面,韶关市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组织古树名木代言、古树名木文化投票,或者通过举办有奖征集和古树名木摄影比赛等方式,征集优秀作品,编辑出版《古树名木大树风韵》画册,宣传和保护古树名木,借助舆论造势提升古树名木宣传保护实效。

3.4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资金保障

古树名木具有抗逆性差、保护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做好资金保障是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前提。目前韶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古树名木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所需经费。针对市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保护资金补助。同时,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建立当地品牌形象,吸引相关企业前来投资。此外,韶关市要充分发挥森林保险在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古树名木风险的管理,建立林业风险保障机制;并鼓励保险公司推出古树名木保险服务,为古树名木提供保险保障。

3.5 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权属责任

明确管护主体,强化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措施,结合地区实际,多措并举才能密织古树名木“保护网”[5]。韶关市在管理主体职责划分及古树名木依法管理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如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等。1)确立“林长制+保护”管理体制,构筑“森林+古树名木”管理体制。建立责任到人、监督有力的古树名木保护网格,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与管理,全面把握当地古树名木资源的变化与健康情况。2)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村组结合实际,就近遴选乡贤、达人、志愿者及村组干部担任管护人,落实古树名木日常管护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签订管护协议。3)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权属时可以结合奖惩机制,对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改造主体设置相应的税收减免或其他奖励,调动各主体保护古树名木的积极性。

4 结语

我国古树名木资源丰富,不乏大量濒临灭绝的珍稀濒危树种。在古树名木科学保护探索中,应重点关注古树名木保护技术的创新,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信息化管理,营造良好的古树名木保护氛围,设置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全面提升古树名木科学保护实效。

参考文献:

[1] 黄霖霞,黄颂谊.古建筑周边古树名木的生长困境及保护措施初探:以广州中山纪念堂为例[J].园艺与种苗,2023,43(8):43-44.

[2] 张宇倩.大兴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衰弱原因及保护措施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3):40-42.

[3] 丁建刚.盐城市大丰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及保护建议[J].南方农业,2023,17(15):79-83.

[4] 张璐,张文.古树保护修复及其生态经济意义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 2023,29(4):71-73.

[5] 孟瑞芳,乌兰娜.呼和浩特市古树资源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45(3):39-41.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