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澄:戏比天大的淮剧追梦人

2024-08-02 00:00:00原水
知识窗 2024年7期

2023年11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戏曲演员会演在昆山落幕,全国首批新时代中国戏剧领军人才揭晓,国家一级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省级传承人陈澄获此项殊荣。

1972年,陈澄出生在江苏省泰州市一个淮剧世家,父亲陈德林是淮剧“陈派”艺术创始人,母亲黄素萍是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长期的耳濡目染使天资聪慧的陈澄5岁时便能把一曲颇有难度的淮剧唱得惟妙惟肖。11岁那年,陈澄迎来人生的第一次登场。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淮剧很受欢迎,陈澄随父母到上海参加演出。她满心欢喜地来到上海,期盼可以吃到光明牌大雪糕,然后游玩几天。没想到,大人们临时决定让她参加一场演出,在《赵五娘·书房会》中扮演五代同堂之家的少年。

“接受这个任务以后,我吃不到很期盼的光明牌大雪糕了。”陈澄坦言,当时确实感到很遗憾,因为她需要保护嗓子。在1 000多人的徐汇剧场里,陈澄与淮剧名家筱文艳、何叫天、马秀英等同台演出。她将《赵五娘·书房会》中一段长达180句的自由调唱得声情并茂、疾徐有致,赢得了全场19次热烈掌声。这一年,她12岁。

从此,陈澄的淮剧生涯正式开启。在淮剧唱腔方面,陈澄既继承了父母陈德林、黄素萍的艺术风格,又博众艺术家之长,不断吸取兄弟剧种的优点,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1年,借调到泰州市淮剧团的陈澄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了参加第四届江苏省淮剧节,团里决定为她量身打造《祥林嫂》。然而,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的淮剧“祥林嫂”一角,从满怀憧憬的青年到悲凉哀怨的晚年,从花旦到青衣再到老旦,时间跨度大,人物反差大,表演难度可想而知。

淮剧创作的祥林嫂要如何才能超越曾有的高度呢?陈澄反复钻研角色,熟读鲁迅的《祝福》,观看相关的舞台剧,从中剥离出灵魂性的东西,再融入淮剧的表演,每一个细节动作都要对着镜子练上几百遍。果然,淮剧《祥林嫂》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舞台上的陈澄如泣如诉,举手投足之间,将祥林嫂青年时的质朴自然、中年时的内心起伏、老年时的沧桑难平等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30岁的陈澄登上了舞台人生的第一座高峰,夺得第1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主角奖。2004年,她又摘得第21届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从此奠定了她在淮剧界的地位,观众盛赞她为“淮剧公主”。

2014年,陈澄迎来事业的又一次飞跃,她以淮剧声腔强烈的表现力来展现戏剧张力,使《小镇》取得巨大的成功,并一举夺得中国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这是淮剧剧种首次获颁国家级最高奖,开创了淮剧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这么多年,不管是之前淮剧面临困境,还是现在文化繁荣,淮剧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喜爱。如今,陈澄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淮剧的传承和未来上,她把淮剧带进校园,在更多观众的心中播撒淮剧的种子。她希望人们有幸福可追、有戏可听、有演员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