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作家在演讲时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哲学家,但基本在进入小学之前,这个哲学家就会被扼杀。”
怎么可能?台下很多家长顿时哄堂大笑。
作家讲了一个故事:
小时候,小女孩总是爱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四五岁的时候,她问妈妈:“云的上面是什么?”
妈妈说:“云的上面是星星。”
“那星星的上面呢?”小女孩继续问。
“应该还是星星吧。”妈妈说。
“我问的是星星最后面的后面是什么?”小女孩着急地问道。
妈妈说:“没有最后吧。”
小女孩感到很奇怪,她指着天花板问妈妈:“怎么会呢?房子都有天花板,天也应该有个最后吧?”
妈妈耸了耸肩后,径直走到厨房做家务了,因为她给不了答案。她不明白,孩子在跟她探讨的是世界在空间上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问题。
隔了几个月,小女孩又说:“妈妈,有个问题你肯定回答不了。你告诉我,世界的一辈子有多长?”
妈妈听完后,果真沉默了。她不明白,孩子这次是在跟她探讨世界在时间上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问题。
过了一年,小女孩又问妈妈:“世界上第一个人是从哪里来的?”
妈妈说:“中国神话里面说是女娲造的。”
小女孩紧接着问:“女娲是谁造的?”
妈妈又沉默了。她不明白,这是孩子对生命、对人类的起源追根究底,是典型的哲学性追问。
进了小学后,妈妈发现小女孩“正常”了,古怪的问题越来越少,只要开口,问的都是作业怎么做的问题。每当小女孩的脑袋再冒出奇思妙想时,妈妈总是说:“孩子,别胡思乱想了,看书、写作业去!”
渐渐地,一个哲学家就被扼杀了。
作家讲到这里的时候,台下一片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