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外是繁花似锦、绿树成林的大学城。突然,前方茂林深处露出一角古老建筑,一栋汉堂古韵的殿堂渐渐出现在我的眼前。四周苍翠环抱,叶飘飘,花枝摇,摇落一地鸟鸣。呢喃声中,余韵回响。
韵味来自苍穹,穿过千年时光,冲破厚厚尘封。老程说:“带你们来看看二陵博物馆,这里藏着南汉时期的广州秘密。”
因为是陵墓,我没敢急切跨入,而是先在明亮的大厅听解说员介绍。这样既可以壮胆,又可以为之后深入陵墓明了一点方向。原来,康陵葬的是南汉开国皇帝刘,德陵葬的是刘之兄刘隐,于此建起华宇,收藏文物器具,被称为南汉二陵博物馆。南汉二陵博物馆有三层展览厅,收揽藏品万件。文物虽无言,却生动诉说着千年风云。
南汉二陵博物馆的第一层是考古活动中心,模拟考古体验区、文物拓印、文物修复,令参观者不仅可观可叹,还可参与其中。第二层有砖红色的连廊,黑白灰与砖红色相间构出建筑古韵,在宽阔的展室中一一展示南汉古物、历史和文化。第三层是特色展厅,人们可以“寻迹羊城”。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纷纷扰扰,几十年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帝王将相,走马灯似轮番上台。南汉,便是刘氏父子三人征战岭南之势而占了这排众生相中“十国”之一席。公元917年,刘称帝,以广州为都,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大汉”,史称“南汉”。南汉立国五十五年,公元971年被北宋所灭。
千余年来,南汉历史迷雾重重。所幸,考古遗存和文物史迹记录了南汉若干历史文化场景,让我们得以走近它,去触摸一千多年前的那一段历史。
南汉二陵博物馆四个阙楼的灵感也来自陵墓的四个角。用考古材料并结合历史文献和现存文物史迹呈现出的汉风唐韵,带我重回南汉,追寻那一个乱世小国的生存之道。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政令通行的地区日渐缩小,割据于岭南的刘氏太祖刘谦,先在广州当牙将,唐僖宗年间调任贺水镇将,因反击黄巢起义军有功,升任封州刺史、贺江镇使。当时的封州是通往中原地域和控制岭南的水陆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刘谦拥有精兵万人和一支舰队,成为粤西和桂东地区强有力的地方割据势力。而后,刘隐袭其父之职,经营十六年,把统治地域从封州扩大到广州,跃而成为岭南东道最强实力派,升任靖海军候补节度使、观察史。刘隐投靠当时的权臣朱温后,多次上书朱氏“劝进”,入梁后献“助军钱”,进腰带、珍珠枕、玳瑁、香药等,随后又送龙形通犀腰带、金托里含陵玳瑁器百余副等,得封清海、靖海两军节度使、南海王。刘氏经历了两代人的努力,公元911年,刘隐卒,其异母弟刘继起承袭官爵,攻取韶、潮、高、容四州,于后梁末帝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八月,刘即帝位于都城兴王府(今广东省番禺区)。泱泱南汉,从此缔造。
公元971年,宋军以发十州兵力进攻南汉,破雄州、英州后,沿江直下,屯兵兴王府城西双女峰下。刘鋹逃海不遂,放火焚宫,然后击城降宋,南汉灭亡。
虽然南汉只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是曾经有过辉煌,也足够令人欣慰。
在南汉二陵博物馆第二层,有一个“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展览,为我们打开了广州六千年的人文历史画卷。
广州地处珠江入口处,南临大海,北通中原。距今五六千年前,广州已有人类聚居生活,先民逐水而居,向海而生,创造出开放的、开拓的地域文化。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建番禺城。公元前226年,三国东吴分交州置广州,“广州”得名。两千两百多年来,云山护佑、珠水环绕的广州城城址未改,中心未移,世界罕见。
广州走过历史的长河,历经岁月,饱经沧桑,留下了清晰厚重的城市印迹,孕育了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
当走出南汉二陵博物馆时,我不再觉得地穴恐怖。室外,春光明媚,像一抹油彩抹在天穹之下,一如优雅的贵妇,并不寻求大红大紫的靡绮艳丽,依然雍容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