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期以来,关于地区秩序建构的研究得到了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等国际关系学派的广泛关注,他们认为权力平衡、制度合作、观念认同是东南亚地区秩序建构的主要特征。然而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新兴科技力量的发展在东南亚地区秩序建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无疑给东南亚地区秩序建构带来了深刻且多元的影响,它既催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数字鸿沟的加剧、技术治理的难题以及安全风险的上升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区内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地区制度架构、地区观念和规范的塑造造成了影响。中国应与东南亚国家一起,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深化区域内外互联互通,共同构建一个没有排他性、各国平等参与、共享发展成果的地区新秩序。
关键词东南亚人工智能地区秩序东盟共同体
东南亚作为连接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枢纽,其地区秩序建构历来受到多个维度的影响。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及其对东南亚的战略布局和政策导向,一直被研究者们视为影响地区秩序稳定性与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
曹云华.论东南亚地区秩序[J].东南亚研究,2011(5):13;翟崑.克服知行矛盾:中国—东盟合作与地区秩序优化[J].太平洋学报,2022(2):1;刘若楠.中美战略竞争与东南亚地区秩序转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8):2044.此外,东盟在制定和维护地区规则、塑造地区安全架构、推动区域一体化等方面的努力,也被学8fKhF9SiZHjmKkpkTe/0QJXqAzaIiHA+OWorn6t7wRw=者们视作构建东南亚地区秩序不可或缺的力量。
张蕴岭.如何认识和理解东盟——包容性原则与东盟成功的经验[J].当代亚太,2015(1):1011;王正毅.东盟50年:走出边缘地带发展的困境了吗?——对“东盟方式”和“东盟为中心”的反思[J]. 世界政治研究,2018,1:29;王玉主.RCEP倡议与东盟“中心地位”[J].国际问题研究,2013(5):4659.通过这些研究不难发现,从冷战时期的两极对立,到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再到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一体化,东南亚地区的秩序变迁展现了复杂和动态的特点。这些变迁不仅反映了东南亚国家间力量的消长,也体现了地区内国家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关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东南亚地区的秩序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崛起和广泛应用背景下,东南亚地区的秩序建构更是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从既往关于东南亚地区秩序建构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似乎不重视或很少关注技术对于国际关系发展和地区秩序建构的影响。但是在最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技术如何改变国家间的权力结构、经济格局、安全态势以及社会文化的互动方式。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和麻省理工学院苏世民计算机学院院长丹尼尔·胡滕洛赫尔(DanielHuttenlocher)在《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一书中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个人、企业、政府乃至整个国家和地区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在重塑世界秩序和安全格局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警示道,随着人工智能的复杂性和能力的不断提升,旧有的国际秩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亨利·基辛格,[美]埃里克·施密特,[美]丹尼尔·胡滕洛赫尔.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M].胡利平,风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3:2.中国学者也从技术竞争、权力结构调整等视角开始分析人工智能对国际关系演变的影响,他们强调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国际关系演变中的重要驱动力量,需要全球共同面对并探索治理之道。
部彦君,许开轶.重塑与介入:人工智能技术对国际权力结构的影响作用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3(1):86111;余南平,张翌然.国际关系演变的技术政治解释——以美国对华技术博弈为分析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4(1):320.作为全球最具活力和前景持续看好的新兴经济力量,东南亚正在成为人工智能的积极参与者。人工智能不仅是东南亚国家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也是数字经济时代该地区的驱动产业。因此,探讨人工智能对东南亚地区秩序建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东南亚地区秩序的特征
国际关系理论三大主流范式——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对地区秩序的建构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现实主义强调权力与利益在国家间关系中的核心地位,在地区秩序的建构过程中,国家追求的是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最大化,而地区秩序则是权力分配和平衡的结果。在自由制度主义看来,地区秩序的建构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需要国家间共同制定和遵守规则,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分歧,从而维护地区秩序的稳定。建构主义则关注身份、认同和文化因素在地区秩序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地区秩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通过社会互动和集体认同加以建构的。在地区秩序建构的现实过程中,权力分配、制度架构和观念认同是三个核心要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区秩序建构的基石。罗伯特·考克斯(RobertCox)明确指出,任何一种国际秩序都是由三种力量交织构成的,即权力的分配、制度的作用以及规范界限的认同,当这些力量相互协调、彼此适配时,就会形成稳定而有力的国际秩序。然而,这些力量往往并非总是保持一致,这种不一致性便引发了秩序的变革与调整。
RobertCox.SocialForces,StatesandWorldOrders:BeyondInternationalRelationsTheory[J].Millennium,1981,10(2):126155.在东南亚地区秩序建构的实践中,权力平衡、制度合作与观念认同不仅各自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展现出其独有的特征,三者相互交织,以求在变动不居的国际环境中寻找到最优的地区秩序建构路径。
首先,权力平衡在东南亚地区秩序建构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东南亚各国在面对大国竞争与地缘政治影响时,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区域稳定和谐之间的平衡。东南亚地区存在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利益平衡对于维护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依靠其在军事安全领域的优势和软实力在该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美国的部分经济权力后来转移到了日本,中国也获取了一些与地缘政治和经济相关的权力,但东南亚内部关系错综复杂,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担任本地区的领导角色。
曹云华.论东南亚地区秩序[J].东南亚研究,2011(5):5.东南亚各国在借力大国经济发展、技术转让的同时,着力于通过东盟等地区组织,建构自主可控的利益分配模式,防止单一强权垄断,确保区域内的主权独立和多元共存。有观点指出,当前中美实力竞争将塑造地区国家和东盟的战略环境,而东盟国家的选择又将影响地区秩序的演变,一旦大国在权力竞争中获得动力,地区行为体可能会为了利益而跟风,从而有利于地区霸权秩序的建立。
ZhaWen.SoutheastAsiaamidSinoUSCompetition:PowerShiftandRegionalOrderTransition[J].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2023(2):241261.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秩序建构的主要推动力,地区国家和东盟则发挥着调节作用,通过外交手段、经济合作以及军事平衡等方式,各国努力确保地区内的权力分布不出现过于集中或失衡的情况,从而避免了潜在的冲突和对抗。
其次,制度合作在东南亚呈现出鲜明的地区特色。冷战后,东南亚各国通过诸如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地区论坛、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等多边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进区域经济、安全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制度化建设,有效构建了以东盟为中心的制度框架,使东盟在促进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马荣久.亚洲地区秩序构建的制度动力与特征[J].国际论坛,2019(3):64.此外,东南亚国家还积极参与了其他多边机制,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等,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自身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然而,在2009年和2012年美国相继提出“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后,东盟的地区机制主导作用开始遭到破坏。美国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东南亚地区秩序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东盟此时提议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目的是通过制度捆绑与合作,缓解各方矛盾与冲突,增进彼此相互信任,并且向中美等大国展现以“东盟中心”为主导、共同应对地区乃至全球挑战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如何协调区域内不同机制之间的利益和诉求,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是东南亚地区在推进制度合作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最后,观念认同在东南亚地区秩序建构中展现出强烈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是东南亚国家之间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冲突、寻求协调一致的“东盟方式”。
[加]阿米塔·阿查亚.建构安全共同体:东盟与地区秩序[M].王正毅,冯怀信,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0.东南亚国家文化多元、社会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多样、经济发展程度各异,在地区秩序建构过程中,各国尊重彼此间的差异,寻求共同点和利益交汇点,逐渐形成了一套兼容地区多样化、强调包容性和舒适性的价值观念。东南亚国家在《东盟共同体2025愿景》中提出本地区秩序建构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以人为本、有社会责任感的共同体,并以此促进整个东盟地区的团结和统一。通过改善东盟人民的生活和福祉,构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共享精神的包容和谐社会。
ASEANSecretariat.ASEANCommunityVision2025[Z].Jakarta:ASEANSecretariat,2015.虽然外界对于东盟是否建成了共同体存在质疑,但是东盟国家一直以来都把建成共同体作为地区秩序建构的主要目标,这不仅有助于化解地区内的矛盾和冲突,还能够在面对外部挑战时形成共同的应对策略,从而促进东南亚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以“印太”替代“亚太”,在东南亚地区推行“印太战略”,从地区凝聚力、地区秩序环境等方面消解东盟规范和东盟方式。
陈宇.地区秩序转型与东盟中心地位的消解与再塑[J].太平洋学报,2021(5):20.在此背景下,东盟提出《东盟印太展望》,旨在以包容性、开放性和建设性的原则为指引,重新校准地区秩序,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东盟在地区合作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翟崑.从东盟到“东盟世界”:东南亚地区秩序构建的全球意义[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4(1):51.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排他性的秩序建构不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观念上有着共同认知和意愿,支持通过对话合作来处理地区事务,反对零和博弈和排他性秩序构建,这种深层次的观念共识有利于各国在照顾各方关切的基础上,共同塑造一个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东南亚地区秩序。
二、东南亚地区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
东南亚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正呈现出积极的态势,并且该地区国家具有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一些最具前瞻性的东南亚国家一直在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力度,一些变革性的国家政策和商业实践正在加速调整,以适应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牵引力的局势。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使东南亚地区的GDP增长10%至18%。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新加坡,其GDP将增加1100亿美元;增长最慢的是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四国,其GDP均能增长约410亿美元。
SoonGheeChua,NikolaiDobberstein.RacingtowardtheFuture:ArtificialIntelligenceinSoutheastAsia[R/OL].(202010 07)[20231211].https://www.kearney.com/service/digital/article//insights/racingtowardthefutureartificialintelligenceinsoutheastasia.东南亚的人工智能市场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增长。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该地区的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不断上升。
人工智能在东南亚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麦肯锡的研究发现,东南亚地区早期使用人工智能的企业报告了比同行更高的利润率,特别是在制造业、金融服务和交通运输行业。
SachinChitturu,etal.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SoutheastAsiasFuture[R/OL].(201709)[20231210].https://www.mckinsey.com/~/media/McKinsey/Featured%20Insights/Artificial%20Intelligence/AI%20and%20SE%20ASIA%20future/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SoutheastAsiasfuture.ashx.制造业占整个东南亚经济的22%,从产品工程、供应链管理到物流循环管理,人工智能对于在整个价值链中提升生产增加值至关重要。
SoonGheeChua,NikolaiDobberstein.RacingtowardtheFuture:ArtificialIntelligenceinSoutheastAsia[R/OL].(20201007)[20231211].https://www.kearney.com/service/digital/article//insights/racingtowardthefutureartificialintelligenceinsoutheast asia.金融服务中的大多数人工智能应用来自金融科技初创公司,东南亚近年来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为经常被传统银行系统排除在外的弱势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其负担得起的金融服务。
SachinChitturu,etal.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SoutheastAsia’sFuture[R/OL].(201709)[20231211].https://www.mckinsey.com/~/media/McKinsey/Featured%20Insights/Artificial%20Intelligence/AI%20and%20SE%20ASIA%20future/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SoutheastAsiasfuture.ashx.为了解决东南亚地区交通拥堵问题,人工智能在收集数据和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可以精确计算出每天有多少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有多少个免费停车位可用、最拥挤的街道在哪里,然后确定更好的方案来减少通勤时间,特别是在高峰时段。
CharlotteTrueman,CristinaLago.HowisAIBenefitingIndustriesthroughoutSoutheastAsia?[EB/OL].(20200110)[20231216].https://www.cio.com/article/222388/howisartificialintelligencebenefitingindustriesthroughoutsoutheastasia.html.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帮助企业和个人以最小的错误和更低的成本处理多个任务,而且可以提供动态分析,帮助政府和利益相关方作出科学的决策,从而实现更好的战略规划。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都热切地希望人工智能尽可能广泛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治理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东南亚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东南亚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这有助于东盟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其在区域及全球经贸中的影响力。东南亚的人工智能经济正在快速增长,政府和企业在机器学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找到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生产力的创新方法,并追赶在机器学习价值链中靠前的美国、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
MindtheGap:HowSoutheastAsiaCanMaketheAILeap[Z/OL].(20201023)[20231211].https://thediplomat.com/2020/10/mindthegaphowsoutheastasiacanmaketheaileap/.这一趋势不仅为区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构建数字东盟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东南亚国家能够开发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产业集群。东盟通过展示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和创新力,能够吸引更多国际投资和技术转移,并进一步强化东盟在国际事务中的集体议价能力,从而在地区秩序建构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地区治理体系。
东盟作为区域合作的引领者,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促进了各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对接和共享,有助于构建区域内公平、高效、便捷的服务网络,增强公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而增进区域内各国的社会凝聚力和对一体化的认同,也进一步提升了东盟在地区社会事务中的影响力。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为东南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地区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区域治理挑战,东盟国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建设。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东盟国家的安全治理能力,也使其在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东南亚国家互联互通、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提升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并在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体来说,东南亚地区的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然而,也需要注意到,东南亚各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力方面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会加剧区域内的发展不平衡,对地区秩序的稳定性构成潜在威胁。高端人才的缺乏,限制了东南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将倒逼东南亚国家加快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的改革步伐,以培养适应未来智能时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这会影响教育政策和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从而对整个地区的秩序建构起到催化作用。另外,资金和技术研发投入也是决定人工智能产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东南亚部分国家在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以及高风险投资环境的营造上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东南亚地区各国需协同合作,共同克服这些挑战,促进人工智能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地区经济繁荣和秩序稳定作出贡献。
三、人工智能对东南亚地区秩序建构的影响
国际关系理论三大主流范式对地区秩序的建构各自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和方法,分别强调权力平衡、制度合作和观念认同在地区秩序建构中的作用,为理解地区秩序动态演变提供了多元视角。目前,东盟正在着手制定《东盟共同体2045愿景》。在该愿景的规划中,人工智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并被寄予厚望,它被视为推动共同体实现更高水平团结、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EkkaphabPhanthavong.AchievingtheASEANCommunityVision2045[J].TheASEAN,2023,(29):57.然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东南亚国家间权力分配、制度分配和观念分配的不均衡,进而影响东南亚地区秩序的未来格局。
(一)对地区内权力和利益分配的影响
第一,从权力分配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加剧东南亚地区的权力竞争。一方面,掌握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东南亚国家将拥有更大的地区影响力和话语权,新兴的经济体和科技力量将逐渐崭露头角,传统的权力结构可能会受到挑战。牛津洞察
牛津洞察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领导力发展、技术创业等领域的政策咨询平台,旨在帮助世界各地的政府增加其影响力。牛津洞察从2017年开始发布《政府人工智能准备指数报告》。发布的《政府人工智能准备指数报告(2023年)》中,总共有193个国家参与排名,新加坡位列第二,排名进入前50名的东南亚国家还有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牛津洞察发布的《政府人工智能准备指数报告》中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准备指数排名仅位于第16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指数衡量了各国为实施人工智能做好准备所需的能力和因素,但它并不衡量实施本身,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实施上比其他国家更占优势,但这些国家在准备就绪方面得分更高,只是尚未将这种准备就绪转化为具体的实施;二是此报告的衡量指标需要对照查阅很多官方数据,但是中国方面的某些数据无法获得,导致在计算时没有纳入,因此影响了最终得分和排名。排名指数涵盖政府支持、技术投入、数据基建三个维度,具体使用创新能力、数字素养、人力资本、政府愿景等可以潜在地反映人工智能准备水平的指标进行衡量。
EmmaHankin,PabolFuentesNettel,LiviaMartinescu,etal.2023GovernmentAIReadinessIndex[R/OL].(20231220)[20231229].https://oxfordinsights.com/wpcontent/uploads/2023/12/2023GovernmentAIReadinessIndex2.pdf.从图1中可以看出,新加坡在各个维度都表现良好,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也都具备一定优势;东南亚地区各个国家在不同维度上的差距较大,反映了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重点和优先事项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也从侧面反映出各国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有些国家对人工智能的布局力不从心,个别国家可能在起跑线上已不具备优势。长此以往,地区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差距如果难以弥合甚至越来越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地区内权力配置的不平衡,落后国家可能越来越依赖于领先国家的技术输出,导致落后国家在国家安全、商业竞争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自主权受损。
图12023年东南亚各国人工智能准备指数
注:括号内数字为国家人工智能准备指数排名。
数据来源:EmmaHankin,PabolFuentesNettel,LiviaMartinescu,etal.2023GovernmentAIReadinessIndex[R/OL].(20231220)[20231229].https://oxfordinsights.com/wpcontent/uploads/2023/12/2023GovernmentAIReadinessIndex2.pdf.
另一方面,一些域外国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巩固或扩大其权力范围,东南亚各国在地区内的竞争和合作将更加紧密和复杂。部分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与联盟,由此增强自身在地区内的地位和影响力,而东南亚国家可能因此感到威胁,从而加剧地区内的紧张局势。美国通过培育“民主国家技术联盟”,将其认为的东南亚“民主国家”纳入麾下,确保“自由世界”在先进技术的竞争中占上风。
AshJain,MatthewKroenig.TowardaDemocraticTechnologyAlliance:AnInnovationEdgethatFavorsFreedom[M].Washington,D.C.:AtlanticCouncil,2022:910.美国通过其跨国科技公司和政府项目在东南亚推广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期望能够在东南亚地区建立起一种技术导向的软实力联盟,加强自身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日本作为亚洲的科技强国,一直在推动与东南亚国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例如资助科研项目、提供人才培训和转让技术。中国则力求通过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帮助东南亚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和数字经济发展,最终促进双方的共赢共享。然而,东南亚国家内部对此反应各异,部分国家欢迎外来技术援助以提升自身竞争力,但也有一些国家担忧过于依赖外国技术会导致国家自主权受限,可能引发与其他地区大国之间的摩擦,从而对地区内的权力结构和关系稳定性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从利益分配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会促使东南亚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尤其是在制造业、服务业以及新兴的数字经济领域。那些能够快速吸收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产业升级的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将有机会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和技术合作项目,进一步增强其在区域内的经济实力。而那些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如柬埔寨、老挝、缅甸、东帝汶,其移动网络覆盖率较低,并且不具备高速数据传输能力
UnitedNationsEconomicandSocialCommissionforAsiaandthePacific.AsiaandthePacificSDGProgressReport2021[R].NewYork:UnitedNationsPublication,2021:1920.,因而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无法得到有效应用,这导致这些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成熟的经济体可以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建设和维护互联网、云计算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而落后国家由于技术实力不足,难以在地区合作与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在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项目合作、数据共享、规则制定等方面,这些落后国家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导致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这些国家与先进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将进一步拉大它们在地区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还可能引发地区内的紧张和冲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那些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将更容易吸引外资、技术和人才,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网络。而柬埔寨、老挝、缅甸、东帝汶等国则可能因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在地区利益分配格局中被进一步边缘化。
此外,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家间的关系本质上是零和博弈,除了权力分配和利益分配,人工智能技术的不对称发展可能会重塑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格局,从而影响安全秩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军事现代化进程,如推动智能武器系统、无人机技术和网络战争能力的提升,这可能导致地区内的军备竞赛加剧,使得掌握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在地区安全事务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从而对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影响。新加坡武装部队在2021年9月推出了一个新的指挥和控制系统,该系统使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来推荐武器,并帮助指挥官作出更快和更有效的决策。
MilitaryUseofArtificialIntelligenceHasPotentialfor“DestructionandDisruption”:NgEngHen[EB/OL].(20211012)[20231216].https://www.channelnewsasia.com/singapore/aiartificialintelligen
cemilitaryspacengenghen2238761.作为东南亚的又一重要军事力量,印度尼西亚也意识到了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巨大潜力,并且开始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执行边境地区的安全任务。
IrvanAriantoRandaLembang,RomieOktavianusBura,DjokoNavalino,etal.IndonesiaMilitaryResearchandDevelopment inDealingwiththeSixthGenerationWarfare:TheUseofArtificialIntelligenceinWarOperations[J].EastAsianJournalof MultidisciplinaryResearch,2023,2(2):649660.马来西亚也于近期宣布将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保护国家安全。
PutrajayaMullsUsingAIandBigDatainDefenceStrategies,DefenceMinisterSays[EB/OL].(20240213)[20240331].https://www.malaymail.com/news/malaysia/2024/02/13/putrajayamullsusingaiandbigdataindefencestrategiesdefenceministersays/117767.东南亚地理位置特殊,极易受到大国间以不均衡为借口进行的军备竞赛影响,未来该地区将会有更多国家发展在军事安全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以应对外界的安全挑战和不确定性,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还将继续发生变化。
(二)对地区制度架构的影响
第一,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新型经济形态和社会管理模式的出现,为东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议题,使地区合作机制产生一定变化。如《东盟智慧城市框架》鼓励成员国运用人工智能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公共服务质量和市民生活质量;
ASEANSecretariat.ASEANSmartCitiesFramework[Z].Jakarta:ASEANSecretariat,2018.《东盟数字一体化框架》强调在促进区域内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同时,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ASEANSecretariat.ASEANDigitalIntegrationFramework[Z].Jakarta:ASEANSecretariat,2020.《东盟数字总体规划2025》期望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实现东盟成员国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东盟成为领先的数字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
ASEANSecretariat.ASEANDigitalMasterplan2025[Z].Jakarta:ASEANSecretariat,2021.人工智能的发展促使东南亚地区的制度合作朝着更具创新性和多元化的轨道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对传统行业的影响加深,东南亚地区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诸多领域开启了全新的合作模式,这也要求地区合作机制相应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对接跨国项目、整合优势资源、面对全球竞争。区域内各国必须通过强化制度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技术进步带来的深层次变革,才能构建更加公正、平衡、可持续的地区秩序。
第二,人工智能发展要求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和区域层面上加强政策协调与制度建设,以应对新出现的社会伦理问题和技术标准统一需求。2024年2月,东盟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道德和治理指南》。这份文件由新加坡牵头制定,充分彰显了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人工智能伦理标准和规则制定上的引领作用及其在东南亚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核心驱动地位。该指南的发布标志着东盟成员国达成了重要的区域性共识,即各国企业自行确定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及治理措施,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可靠和负责任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与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在人工智能监管上采取的严格立场不同,东盟《人工智能道德和治理指南》采取了更加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灵活开放的态度,有利于东南亚各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中保持创新活力。各国在东盟区域框架下实施具有差异化的方案和措施,能够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在东南亚地区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增长。东盟国家不再完全依赖外部框架或标准,而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治理指南,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东盟的制度自主性及其在地区人工智能制度架构中的中心地位。
然而,上述指南的宽松态度容易导致地区各国在执行层面上的不统一,毕竟东南亚国家尚未在东盟层面集体发布关于人工智能的战略规划。在人工智能准备指数排名位于前100的东南亚国家中,有6个国家已经制定和发布了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战略规划。从表1可以看出,在2019年11月新加坡率先发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1.0》后,其他东南亚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国家总体战略或路线图,2023年12月新加坡发布2.0版本。东南亚各国实施人工智能战略的政府部门以信息、通信、科技、工业等部门为主,新加坡则专门成立了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位于总理办公室内,并且让金融管理局(即新加坡中央银行)参与此项工作,可见新加坡发展人工智能的力度之大和信心之强。相比之下,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政府部门往往是在各自的职能领域内运作,各国在制定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时都着眼于自身角度,并主要受到国内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的直接驱动,缺乏区域内宏观层面的战略协同与整合。虽然东南亚国家近几年逐步意识到需要通过地区多边合作机制来争取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发言权,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为地区秩序注入更多公正合理的元素,但是由于尚未在东盟层面形成统一的人工智能战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东南亚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协同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在人工智能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了区域内资源配置的分散和重复建设,从而限制了东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人工智能生态的健康发展,进而弱化了东盟在人工智能制度架构中应该发挥的有效作用。
第三,在东盟框架下,域外国家与东南亚国家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对地区制度架构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共同推进实施中国—东盟科技创新提升计划的联合倡议》等文件提出加强中国与东盟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产业应用、数据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东盟—美国领导人关于数字发展的声明》反映了美国在未来几年准备给予东南亚国家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到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等领域的全面支持。
TheWhiteHouse.ASEANU.S.LeadersStatementonDigitalDevelopment[EB/OL].(20211027)[20240401].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10/27/aseanu&n36bbe9a435305e9269ffa8cb74e9f6124df9eb8e62b1cbfbffb0173639b82c44bsp;sleadersstatementondigitaldevelopment/.尽管这些倡议和声明不具备约束力,却凸显了域外大国对东南亚地区人工智能发展潜力的重视与期待,同时表明这些国家希望与东南亚国家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彼此在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技术交流、政策对接和规则制定。随着合作的深入,域外大国将有机会在东南亚地区的政策制定、规则实施等方面发挥作用。这不仅将影响东南亚国家内部的制度运行和治理效能,也将对地区整体的制度架构和秩序格局产生影响。某些大国还希望将自身的发展理念、治理模式和标准体系融入东南亚地区的制度建设进程,引导地区内政策导向、标准设定和行业规范的发展,从而塑造一个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地区秩序。
中国和美国都是人工智能技术领先的大国,两国各自竞争优势明显:美国拥有尖端的硬件、研发投入和科技人才,而中国拥有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海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数据。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无疑对东南亚具有重要意义,东南亚主要依赖从中国和美国进口人工智能设备和技术。
WhatDoestheUSChinaAIRivalryMeanforSoutheastAsia?[Z/OL].(20220207)[20231128].https://thediplomat.com/2022/02/whatdoestheuschinaairivalrymeanforsoutheastasia/.根据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一项关于东南亚5G技术的使用报告,老挝和柬埔寨对中国供应商的偏好最高,而菲律宾、越南和新加坡的信任度最低。
MelindaMartinus.TheIntricaciesof5GDevelopmentinSoutheastAsia[J].ISEASYusofIshakInstitutePerspective,2020,130:16.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国家,都试图在东南亚发挥各自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这一定程度上会给东南亚国家带来很多好处,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战略需要作出选择,尽快实现本国的人工智能梦想。报告认为,从长远来看,东南亚国家不可能在选择中国还是美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上完全达成一致,而中国和美国在人工智能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上又有各自的考虑,所以东南亚各国人工智能技术选择的差异使区域内部的协调更加难以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造成地区合作机制的分裂,削弱东盟原有制度的一些功能。这些都会影响东南亚地区秩序的建构,并对地区的制度生态造成破坏,进而使该地区陷入人工智能竞争和对立的局面。
(三)对地区观念和规范塑造的影响
第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有助于东南亚社会治理理念和规范的更新。人工智能提高了东南亚地区的社会治理水平,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应用促进了公共管理和服务效率的提高。这一过程促使东南亚国家在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提供上,更加重视技术和数据驱动的治理方式,形成智慧化社会治理的新观念和规范。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政府加强监管和执法,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从而推动形成更加统一的地区规范。进入21世纪以来,东盟一直在讨论通过视频会议简化其工作流程,但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冠疫情的出现使虚拟会议和在线互动成为现实。自2020年4月以来,东盟所有部门的会议,包括与对话伙伴的会议,从工作组级别到部长级和峰会级别,都以虚拟方式举行。
HoangThiHa.MeetingOnline:ANewNormalinASEAN?[J].ASEANFocus,2020(4):2.这一转变催化了社会治理理念的革新,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决策效率,确保跨地域沟通无障碍进行。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的教育机构广泛采纳了在线学习平台,使得教育变得更加可行和便捷。智能课堂管理、虚拟助教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极大地扩展了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降低了优质教育资源获取的门槛,促进了东南亚地区教育的公平。无论是在政府行政管理、企业运营优化,还是个人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人工智能引领的新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都在改变人们的观念,这些扩大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举措有助于为东南亚国家运用数据分析推动形成更加统一的地区规范奠定基础。
第二,人工智能技术在东南亚地区的应用推动了各个国家在多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科技、农业、医疗、环保等领域,各国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推动实现共同的目标。这种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增进东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信任和友谊,进而促进共同体规范的形成和遵守。例如,在金融科技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东南亚地区无现金支付系统的标准化与普及化。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无现金交易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ReubenMondejar,ChrisChuWaiLung,ArthurGogatz.Covid19andDigitalizationinSoutheastAsia:ACrisiswithinaCrisis[Z/OL].(20220602)[20240316].https://www.asiaglobalonline.hku.hk/covid19anddigitalizationsoutheastasiacrisiswithincrisis.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的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移动支付平台,不仅促进了本国无现金社会的建设,而且通过相互合作提升了跨境电子支付的效率。支付宝等平台在东南亚的广泛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通过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这些支付平台大幅提升了支付处理速度、风险控制能力和用户个性化体验,使得跨境购物、旅游消费和商业往来变得更为便捷和安全。各国用户可以在一个统一、高效的支付生态系统下进行无缝交易,这不仅增强了民众对新型支付方式的信任,而且有效带动了地区间的支付系统整合与合作。在监管层面,人工智能技术还被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用于加强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的合作。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等技术确保了支付系统的透明度,有效防范了金融欺诈,增强了跨境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为东南亚地区建立统一的金融安全规范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促进地区国家间的相互信任提供了支持。通过合作与交流,各国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更在规范遵守和共同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不仅有助于东南亚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更为整个地区的稳定和谐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方式的普及,东南亚的劳动力市场也将发生变革,一些低端劳动密集型岗位可能被取代,而高端研发和服务岗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这将影响东南亚各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并且对地区观念和规范的塑造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据预测,未来20年,马来西亚所有主要经济部门中54%的工作可能面临被人工智能技术取代的高风险,其中超过70%的工作是半熟练工作,80%的工作是低技能工作,而从事文书工作的女性和在农业、采矿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工作的男性受到的影响会更大。
ElinaNoor,MarkBryanManantan.RisingStandards:Data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inSoutheastAsia[R].NewYorkandWashington,D.C.:AsiaSocietyPolicyInstitute,2022:102.泰国发展研究所估计,830万泰国人的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泰国的非技术工人将成为第一批受害者。
EijasAriffin.DisruptiveTechnologyCouldCostThaiJobs[EB/OL].(20181031)[20240310].https://theaseanpost.com/article/disruptivetechnologycouldcostthaijobs.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未来人工智能作好充分准备,已经成为东南亚许多国家迫切关注的问题。在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前,由此引发的社会公平、福利保障、人民发展等问题对于东南亚地区观念和规范的塑造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人工智能造成的失业带来的弊端远远大于其给一部分人提供的便利,那必然会造成社会、国家和地区的不稳定。东盟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促进社会公平和保障民众权利加强公民的东盟身份认同感,这是维护“东盟中心”地位和建设东盟共同体的前提。因此,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更具普惠性是必要的,这对于凝聚地区共识、加强地区团结亦尤为重要。
第三,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网络安全风险和数据安全问题成为新的非传统安全挑战。东南亚国家是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由于网络安全支出滞后,该地区在2021年至2025年可能因大规模数据泄露而损失约1800亿至3650亿美元。
JoeDevanesan.HowSoutheastAsiaCanMindtheArtificialIntelligenceGap[EB/OL].(20201123)[20240315].https://techwireasia.com/2020/11/howsoutheastasiacanmindtheartificialintelligencegap/.公众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影响力将持怀疑态度,对数据保护的信心也将越来越差,这可能触发地区内的不稳定因素,进而影响该地区社会观念及法律规范的发展方向。在新加坡政府发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前,人脸识别技术就被新加坡移民局广泛使用于新加坡边境。然而,没有公开的数据显示这种面部识别系统的有效性,也没有数据显示它是否接受过审计。越来越多的人担心面部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在不经意间引起性别歧视和种族偏见,特别是在没有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使用,还涉及问责和公众信任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期望与其局限性之间的不协调越来越严重
ElinaNoor,MarkBryanManantan.RisingStandards:Data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inSoutheastAsia[R].NewYorkandWashington,D.C.:AsiaSocietyPolicyInstitute,2022:125.,尤其是当少数科技公司控制着大多数人正在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但它们却不受政策约束时。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公众信任危机对于东盟认同感的提升、东盟身份的建构和东盟意识的传播都是非常不利的。失去了公众信任,还会减弱各国对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的信心,更不利于东南亚地区的规范塑造。因此,重建政府、私营部门和公众之间的信任,让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更加公平、普惠、透明是非常重要的。
四、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的路径选择
中国作为地区周边大国,一直积极参与并支持东南亚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未来,面对人工智能在东南亚地区秩序建构中的影响,中国需继续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参与东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和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与东南亚国家一道,既把握发展机遇,又妥善应对挑战,共同塑造一个开放、包容、可持续且富有韧性的地区新秩序。
第一,深化多方对话与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目前中国与东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政策对接很多停留在倡议或计划阶段。虽然近几年《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中国—东盟建设面向未来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1—2025)》《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发展合作倡议》等文件陆续发布,反映了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意向和共同目标,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或条约尚未形成。这种情况在政策对接上可能带来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同时也可能缺乏具体的执行力度和细节规定。因此,为了确保合作的有效实施,中国与东盟国家需要进一步深化多方对话与机制建设,将倡议和计划转3VNn0f+DNRpxfsMdy64gIA==化为具体的合作协议与项目。一是借助中国与东盟“10+1”合作机制下的中国—东盟科技创新部长特别会议、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和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工作机制、中国—东盟数字部长会议等现有平台和机制,加快人工智能政策协商进程,就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伦理规范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确保相关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协调与合作能够达到新的高度。二是激励和引导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的项目合作,通过细致周密的谈判和协商,制定出目标明确、切实可行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方案,方案不仅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创新合作项目,还可以涵盖知识产权共享机制的设计与实施,确保各方在合作过程中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和保护。这有利于将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与东盟国家的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互信与友谊,为共同构建稳定、和谐、包容的东南亚地区秩序奠定基础。三是通过政策对接与协调,中国与东盟国家还可以共同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推动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助力东盟国家传统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有利于维护和强化东南亚地区经济秩序和创新能力。中国和东盟国家通过增强工作联系和协调,在人工智能领域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能够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对于构建开放包容、创新活力的地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加强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准备不足的东南亚国家的技术及资金支持,帮助东南亚地区缩小人工智能差距。一是要打消东南亚国家的疑虑,尊重并支持各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和自主发展意愿,倡导公平竞争,反对任何形式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在此过程中,中国要帮助东南亚国家树立“技术中立”意识,即不考虑国家权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够专注于实际应用进行自主选择,从而使东南亚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伙伴更加广泛,将主动权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SaheliRoyChoudhury.SoutheastAsiaSeeksGreaterTechCooperationasU.S.ChinaRivalryGrows[EB/OL].(20210714)[20231120].https://www.cnbc.com/2021/07/14/southeastasiaseeksmoretechpartnershipamiduschinarivalry.html.这有助于东盟维护“中心地位”、扩大地区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地区秩序和平稳定,也有利于东南亚地区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最终为东盟共同体建设提供保障。二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可以通过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专项资金,优先资助柬埔寨、老挝、缅甸等相对不发达的东南亚国家进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的投放既能实现地区利益最大化,又能紧密贴合当地民众的实际需求。如中国可以通过部署先进的宽带网络和智能设备,加速推进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的建设,为东南亚国家提供稳定可靠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支撑,从而提升其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以上做法,中国不仅可以在技术层面帮助缩小东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差距,让欠发达国家有机会快速提升其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水平,同时也能够在秩序层面塑造一个有利于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地区新范式。
第三,强化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帮助提升东南亚国家的人工智能人才储备和技术研发能力。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最活跃的地区,中国和东盟虽然目前尚未跻身全球五大人工智能人才中心
全球五大人工智能人才中心分别位于美国的旧金山湾区、纽约、波士顿、西雅图和印度的加尔各答。详见:HarshiniChakka.AnalyticsInsight.Top5GlobalHubsforAITalentin2023[EB/OL].(20230226)[20240406].https://www.analyticsinsight.net/top5globalhubsforaitalentin2023/.,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不具备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实际上,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国的人工智能期刊、会议和知识库出版物总量位居全球第一。详见:StanfordUniversityHumanCenteredArtificialIntelligence.The2023AIIndexReport[R/OL].(20230403)[20240407].https://aiindex.stanford.edu/wpcontent/uploads/2023/04/HAI_AIIndexReport_2023.pdf.,而东南亚地区的63亿人口中有一半年龄在30岁以下
TechnologyandtheFutureofASEANJobs:TheImpactofAIonWorkersinASEANsSixLargestEconomies[R/OL].(201809)[20231110].https://www.cisco.com/c/dam/global/en_sg/assets/csr/pdf/technologyandthefutureofaseanjobs.pdf.,这些年轻人精力充沛、创新意识强,无疑是人工智能人才开发的重要对象。一是通过互派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式,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分享各自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共同提升研究与应用水平,加强双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储备。双方还可以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产业园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落地应用。二是中国可以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的人工智能智库和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双方的人才培养和流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已经把编程引入小学和中学课程,这一做法值得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其他国家推广借鉴。通过调整小学、中学、大学等教育机构的教学设置和教学内容,可以使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知识成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从而帮助建立可持续的人工智能人才管道。三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可以携手支持人工智能技能提升和终身学习计划。大部分企业都认为,与其专注于寻找和争夺深度技术的人工智能人才,不如投资提高现有劳动力的技能,因为他们对行业的熟悉是无价的。
ArtificialIntelligenceintheAsiaPacificRegion:ExamingPoliciesandStrategiestoMaximiseAIReadinessandAdoption[R/OL].(202002)[20231116].https://www.iicom.org/wpcontent/uploads/IICAIReport2020.pdf.华为东盟学院与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的政府、大学、运营商和行业组织的合作,已经为当地青年提供了宝贵的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机会。
2022DigitalTalentInsight[R/OL].(20220815)[20231116].https://wwwfile.huawei.com//media/corp2020/pdf/event/1/2022_digital_talent_insight_asia%20pacific.pdf?la=en.这种合作模式今后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以更全面地提升青年的数字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加强区域内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中国和东盟有可能在未来重塑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分布格局,为构建更加稳定、繁荣和包容的地区秩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四,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合作,共同构建协同均衡的全球治理规范。中国与东盟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各自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在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呼吁形成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维护各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方面的权益平等。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EB/OL].(20231018)[20240407].https://www.cac.gov.cn/202310/18/c_1699291032884978.htm.
东盟2024年发布的《人工智能道德和治理指南》也体现了东盟国家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积极进展和深入探索。未来,中国与东盟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一是以协同治理和均衡治理为导向,将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私营部门与政府一并纳入治理主体,形成多元参与、全面覆盖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非政府组织发挥其在政策倡导、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方面的优势,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反馈;企业和私营部门通过技术和商业创新,为人工智能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政府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法规,为人工智能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和引导。二是鼓励东盟在《人工智能道德和治理指南》的基础上,细化各成员国的具体执行措施,加强对跨境数据流动、算法透明度、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规制和监督。同时,借助中国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以科研带动治理,推动中国与东盟在数据安全、算法审计、伦理设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具有区域特色且接轨国际的人工智能治理标准体系,提升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人工智能治理效能。在确保各国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着重关注东南亚地区的秩序建构,助力形成一套既符合东盟国家秩序愿景又兼容国际规则的人工智能治理范式,由此倡导并推动构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三是凝聚广泛共识,引领广大发展中国家人工智能治理规范的良性发展。中国和东盟可以在东亚峰会、二十国集团会议、联合国等多边国际场合联合发声,分享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佳实践、监管经验和技术创新,就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技术共享、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透明度和普惠性展开广泛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增进中国与东盟彼此在人工智能治理中的信任与默契,还有望在国际社会范围内凝聚起人工智能发展的广泛共识,同时中国和东盟作为地区稳定的积极力量,能够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智慧与方案。
五、结语
未来,人工智能在东南亚地区秩序建构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人工智能驱动的解决方案可以推动东南亚各国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分配效率,促进包容性增长。通过数据驱动的政策制定和预警机制,人工智能可以降低地区冲突和对抗的风险,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同时,通过携手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等挑战,东南亚各国将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共同制定规范和标准,构建区域性的数字治理体系。人工智能还可以促进跨国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同研发、数据共享等方式,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发展人工智能会为东南亚地区的创新型变革创造难得的机会,使地区实现更可持续、更有弹性、更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加速东盟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进程。
中国作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及实践经验受到了东南亚国家的高度重视。通过与中国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东南亚国家可以提升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区域稳定和发展。中国的战略主张一贯以合作共赢、促进地区共同发展为目标。通过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可以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的对接,推进包容性地区秩序的构建,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融合。在与东盟的合作过程中,中国要始终尊重“东盟中心”地位,维护东盟在东南亚地区秩序建构中的核心作用,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东南亚国家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巩固和发展和平友好的周边环境。总之,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协同推进产业、技术、模式和业态的创新,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地区人工智能治理机制,确保技术发展服务于全人类的利益,而不是成为少数强权国家的工具,共同建构一个去除霸权色彩、平等参与、互利共赢的东南亚地区秩序,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推动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强大引擎。
参考文献:
[1][加]阿米塔·阿查亚.建构安全共同体:东盟与地区秩序[M].王正毅,冯怀信,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部彦君,许开轶.重塑与介入:人工智能技术对国际权力结构的影响作用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3(1).
[3]曹云华.论东南亚地区秩序[J].东南亚研究,2011(5).
[4]陈宇.地区秩序转型与东盟中心地位的消解与再塑[J].太平洋学报,2021(5).
[5]亨利·基辛格,埃里克·施密特,丹尼尔·胡滕洛赫尔.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M].胡利平,风君,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3.
[6]刘若楠.中美战略竞争与东南亚地区秩序转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8).
[7]马荣久.亚洲地区秩序构建的制度动力与特征[J].国际论坛,2019(3).
[8]王玉主.RCEP倡议与东盟“中心地位”[J].国际问题研究,2013(5).
[9]王正毅.东盟50年:走出边缘地带发展的困境了吗?——对“东盟方式”和“东盟为中心”的反思[J].世界政治研究,2018,1.
[10]余南平,张翌然.国际关系演变的技术政治解释——以美国对华技术博弈为分析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4(1).
[11]翟崑.克服知行矛盾:中国—东盟合作与地区秩序优化[J].太平洋学报,2022(2).
[12]翟崑.从东盟到“东盟世界”:东南亚地区秩序构建的全球意义[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4(1).
[13]张蕴岭.如何认识和理解东盟——包容性原则与东盟成功的经验[J].当代亚太,2015(1).
[14]CoxR.SocialForces,StatesandWorldOrders:BeyondInternationalRelationsTheory[J].Millennium,1981,10(2).
[15]HaHT.MeetingOnline:ANewNormalinASEAN?[J].ASEANFocus,2020(4).
[16]JainA,KroenigM.TowardaDemocraticTechnologyAlliance:AnInnovationEdgethatFavorsFreedom[M].Washington,D.C.:AtlanticCouncil,2022.
[17]LembangIAR,BuraRO,NavalinoD,etal.IndonesiaMilitaryResearchandDevelopmentinDealingwithTheSixthGenerationWarfare:TheUseofArtificialIntelligenceinWarOperations[J].EastAsianJournalofMultidisciplinaryResearch,2023,2(2).
[18]MartinusM.TheIntricaciesof5GDevelopmentin SoutheastAsia[J].ISEASYusofIshakInstitutePerspective,2020,130.
[19]NoorE,ManantanMB.RisingStandards:Data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inSoutheastAsia[R].NewYorkandWashington,D.C.:AsiaSocietyPolicyInstitute,2022.
[20]PhanthavongE.AchievingtheASEANCommunityVision2045[J].TheASEAN,2023,(29).
[21]UnitedNationsEconomicandSocialCommissionforAsiaandthePacific.AsiaandthePacificSDGProgressReport2021[R].NewYork:UnitedNationsPublication,2021.
[22]WenZ.SoutheastAsiaamidSinoUSCompetition:PowerShiftandRegionalOrderTransition[J].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2023(2).
(责任编辑:陈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