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态度演变的动因探析

2024-08-02 00:00:00凌胜利樊慧凝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24年4期

摘要

美国的“印太战略”旨在通过对盟伴体系的国际动员以制衡中国。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核心盟国之一,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值得关注。2017年11月至今,韩国政府对“印太战略”的态度总体上经历了中立(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有限支持(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和积极参与(2022年5月至今)三个阶段。本文研究发现,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演变是韩国政府的压力认知、威胁认知和利益关系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印太战略”提出至今,韩国政府的压力认知、威胁认知和利益关系认知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导致韩国政府对“印太战略”态度由“中立”转向“积极参与”。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演变,体现了韩国政府在中美之间的“选边困境”中逐渐偏向美国的本质,会对韩国与中美两国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也会影响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局势。不过受限于国内政治、利益分化、战略分歧等因素,韩国对于“印太战略”的参与进程也存在不确定性。

关键词印太战略韩国政府美韩同盟中韩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印太战略”的强化与升级,使得“印太战略”从概念变为现实,其国际影响日益增强。“印太战略”实际是美国基于大国战略竞争需要对其亚太地区盟伴体系的国际动员,从而谋求对华战略竞争优势的反映。

凌胜利.美国“印太战略”的演进:中国的认知与战略应对[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3(6):18.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国,韩国的“印太战略”态度对美国的战略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自2017年年底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印太战略”以来,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经历了中立、有限支持和积极参与三个演变阶段:第一阶段是中立阶段。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期间,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较为模糊。一方面,在美国大力鼓动下,韩国政府对美国“印太战略”的了解逐渐加深,开始将国际合作重心由东北亚转向印度、东南亚等,并与美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印太战略”的经济领域开展双边合作;另一方面,韩国政府并未对“印太战略”表示明确支持,反而多次强调韩国非成员国的身份,与“印太战略”尽量保持距离。第二阶段是有限支持阶段。2019年3月29日,时任韩国外长康京和在与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会谈中,正式提议寻找韩国“新南方政策”与美国就“印太战略”之间的对接方案,标志着韩国官方首次承认将与美国“印太战略”展开合作,自此两国在“印太战略”框架下不断走近。然而,韩国政府仍与“印太战略”保持一定距离,不仅拒绝承认其成员国身份,而且在合作领域中“重经济、轻安全”,并同时寻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建立战略对接,以维持在中美之间的战略平衡。第三阶段为积极参与阶段。2022年5月尹锡悦执政后,对“印太战略”表示支持并积极参与到各项合作当中。尹锡悦政府不仅深化了美韩在“印太战略”框架下的经济合作,而且提出韩版的“印太战略”,以此提高韩国在美国“印太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韩国对于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演变体现了亚太地区国家对于美国战略追随的改变,将对中美竞争和亚太地区局势产生重要影响,对此进行分析十分必要。本文将基于“韩国对‘印太战略’的态度为何发生演变”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后续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既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并探讨其不足;第二部分是建立理论分析框架,从压力认知、威胁认知和利益关系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实践分析,结合韩国对于‘印太战略’演变的三个阶段进行深入讨论;最后的结论部分是对韩国逐渐参与‘印太战略’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中国的应对思路。

二、既有研究及不足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态度演变的原因分析主要存在四种观点,分别是体系压力论、外部威胁论、战略信任论和国家利益论。

一是体系压力论。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实力分布和权力转移趋势决定了国际体系的结构,

BrockFTessman.SystemStructureandStateStrategy:AddingHedgingtotheMenu[J].SecurityStudies,2012,21(2):203205.而作为中等国家的韩国实力有限,面对中美博弈引发的体系压力变化,其只能被迫不断调整外交路线,以维护本国安全和发展利益。

[美]J.詹姆斯·金,石延芳.韩国在中美安全竞争间的选择[J].国际安全研究,2017(4):19;王箫轲.体系结构、战略环境与韩国对华政策的国内进程[J].当代韩国,2022(3):2426.当中美博弈烈度较低时,韩国尚可在两国之间左右逢源,

孙通,刘昌明.中等强国在中美战略竞争中的行为逻辑:基于竞争烈度、依赖结构与利益偏好的解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1(4):46.但随着博弈烈度逐渐增强,韩国在中美之间的“选边困境”愈发凸显,此时韩国改变“平衡路线”转向亲美路线的可能性增大。

王生,李游.体系压力、国内政治与韩国外交政策保守化——基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解释[J].东北亚论坛,2023(5):70.韩国参与美国“印太战略”有利于缓解其地缘安全压力,并以此为筹码向中国施压,实现“转危为机”。

朱旭,韩文超.韩国对“印太战略”的态度转变:考量与影响[J].东北亚论坛,2023(2):121.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对上述观点表示质疑,认为韩国参与美国“印太战略”不但会引起中国的怀疑和敌视,进一步恶化其周边安全局势,而且此举将加深美韩之间的战略捆绑,反而不利于韩国维护其战略自主性,

EricJBallbach.SouthKoreasEvolvingIndoPacificStrategy: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orCooperationwiththeEU[EB/OL].(20230317)[20240310].https://www.swpberlin.org/publications/products/research_papers/2023RP02_SouthKorea_IndoPacificStrategy.pdf.因而体系压力增强并非是促使韩国倒向美国的唯一原因。就体系压力论而言,中美博弈烈度增强对韩国的外交选择产生了明显的限制性作用,迫使韩国无法继续以中立姿态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也无法对美国“印太战略”进行明确表态。但是,体系压力作为外部因素,无法解释“选边”决策是否符合韩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是外部威胁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变化是面对朝鲜军事威慑和对华经济依赖日益增强的被动反应。由于长期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韩国在面对外部安全威胁时更加依赖美国。

宋文志.本土问题与外来范式:韩国的国家安全研究[J].国际政治研究,2023(2):47.朝鲜频繁的军事威慑活动和韩国对中国日益增加的贸易依赖都加剧了韩国的威胁认知,刺激韩国强化联盟关系,通过“印太战略”等机制与他国合作,间接制衡中朝两国。

[美]斯蒂芬·沃尔特.联盟的起源[M].周丕启,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23;王生,李游.体系压力、国内政治与韩国外交政策保守化——基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解释[J].东北亚论坛,2023(5):71.2016年年底“萨德”事件后,韩国愈发担忧中国以韩国对华高度经济依赖为工具操纵韩国,其推动本国实现经济自主的意愿不断增强。韩国开始与美国“印太战略”接触,旨在削弱其对华经济依赖,

詹德斌.从“新南方”到“印太”:韩国“印太战略”的延续与变化[J].国际论坛,2023(5):118.依托美国盟伴体系实现多元化经济发展。但韩国仍在中美之间仍保持谨慎的“平衡”,担心与“印太战略”接触过密引起中国敌视,冲击中韩经济合作。

2020,35(4):5859.

2019年3月后,随着美国与朝鲜无核化谈判陷入僵局,朝鲜重启核武化进程。文在寅政府以和平方式解决朝核问题的愿景落空,韩国国家安全再次面临严峻威胁。为应对外部威胁,韩国只能被迫调整其外交路线,通过向“印太战略”示好,缓和美韩联盟关系,为本国寻求安全保障。

韩献栋,赵少阳.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韩国的对华战略:基于对冲概念框架的分析[J].国际论坛,2021(3):97.外部威胁论观点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一是现有研究对于威胁程度的测量较为模糊,无法确定威胁程度与韩国对美“印太战略”态度转变的相关性。二是该观点忽视了韩国与美国之间同样存在激烈贸易竞争的事实,倒向美国并不总是符合韩国的经济利益。

三是战略信任论。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演变与韩国对该战略的信任程度息息相关。“印太战略”提出初期,韩国政府认为日本是“印太战略”的概念提出国,参与“印太战略”意味着韩国为日本站台,于韩国而言并无好处。况且该战略当时还仅是缺乏实质内容的初步构想,其战略成本、成效和收益均不明朗,因此韩国对“印太战略”持中立态度以避免“被牵连”的风险。

[R].,2019,5(2):2;.

[J].,2020,21(2):7576;

[R].,2021,1:16.

随着特朗普和拜登两届政府对“印太战略”的内涵、手段等不断丰富和宣传,韩国对“印太战略”的可行性及参与该战略的预期获益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其认为美韩两国战略诉求不乏契合之处,

刘芳,王靖林.韩国“印太战略”对印太地区秩序的影响——基于建构主义体系结构的分析视角[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617.因而对“印太战略”愈发亲近。战略信任论的解释力相对较弱,该观点更多关注韩国对美态度的表象而并未究其本质。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信任程度的提升,本质上是基于韩国对本国内外利益综合考量的结果,更多是一种“工具性信任”。

四是国家利益论。持该观点的学者将分析视角转向韩国国内,认为韩国的国家利益决定了韩国对于“印太战略”的态度。该观点指出,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转变本质上取决于“印太战略”与韩国国家利益的匹配程度,其中经济利益起主导作用。受外贸依存度高及国力所限,韩国难以实现经济自主发展,只能长期依赖于国际产业链与供应链。

MinEunjiandLeeSunkyeon.AnalysisofVulnerabilitiesinKoreasImportSupplyChain[EB/OL].(20220728)[20240312].https://www.bok.or.kr/eng/bbs/B0000179/view.do?nttId=10071956&menuNo=400063;闻岳春,何诚颖.新冠疫情对韩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J].当代韩国,2020(4):51.近年来,韩国经济滞胀困境日益显著,传统支柱性制造产业发展疲软,突破技术瓶颈和推动产业转型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关键,美国“印太战略”无疑为韩国走出经济困境提供了重要契机。韩国参与“印太战略”有利于通过多边渠道增强经济自主性,降低韩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提高其产业竞争力和地区影响力。

吕平,金香丹.中美战略博弈格局下的韩国对外经济合作政策调整——基于中等强国视角的分析[J].国际论坛,2022(4):138142;房广顺,刘宇隆.尹锡悦政府“印太战略”评析[J].现代国际关系,2023(4):140;[R].,2022,13:3;

[R].,2022,15:3;[J].,2022,24:2.

同时,韩国希望能够通过“印太战略”塑造“中等强国”“全球中枢国家”的国际形象,以匹配其发达国家的身份。

邹磊.美韩经济合作新动向及其对华影响[J].东北亚论坛,2023(3):98;

,2018,16:35;

,2019,48:14;朱旭,韩文超.韩国对“印太战略”的态度转变:考量与影响[J].东北亚论坛,2023(2):121.国家利益论基于现实主义理论,从韩国国内视角出发,为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转变提供了解释,其不足之处在于对“印太战略”与韩国国家利益匹配程度的衡量较为模糊。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单从外部影响和内部考量均不足以完全解释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态度为何不断发生变化。只有综合考虑韩国面临的压力认知、威胁认知和利益关系认知,才能够较为系统地解释韩国对于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演变。

三、压力认知、威胁认知与利益关系认知

韩国外交决策同时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韩国的压力认知、威胁认知和利益关系认知三种认知因素共同影响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其中,中美博弈烈度和美国联盟压力塑造了韩国政府的压力认知,韩国对朝鲜的安全威胁认知主导其威胁认知,韩国与中美两国的利益关系则影响其利益关系认知。

(一)压力认知

作为中等国家和美国亚太盟国之一,韩国对外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它的外交决策深受国际体系和美国联盟政策的影响,而韩国政府对其压力形成的认知是影响韩国外交决策的关键因素。中美博弈是韩国政府面临的主要体系压力,以中美实力差距和中美博弈烈度为主要影响指标。美国联盟压力则是韩国政府面临的次要压力,具体表现为美国以美韩同盟主导国身份向韩国政府施加压力的范围和程度。体系压力认知和联盟压力认知共同构成韩国政府的总体压力认知。

体系压力指的是国际体系对国际行为体维护本国安全和利益造成的压力。

顾嘉伟,苏长和.对冲路径、体系压力与21世纪以来韩国的对冲战略效用[J].东北亚论坛,2021(6):111.韩国安全和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导致其体系压力较大,形成了“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二元困境。

张慧智.中美竞争格局下的中韩、美韩关系走向与韩国的选择[J].东北亚论坛,2019(2):2324.韩国要在中美两国之间维持艰难的平衡关系,以维护本国安全和发展利益。体系压力与中美博弈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中美博弈越激烈,体系压力越大。在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韩国面临的体系压力不断增加。韩国政府也十分清楚其承受的体系压力,认为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将导致韩国战略空间缩小,因此需要寻求新的外交路径来纾解和转移外部压力。

葛小辉.中美关系紧张态势下韩国舆论导向的特征分析[J].战略决策研究,2023(3):9596.

中美实力差距是韩国政府体系压力认知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国际体系转型趋势愈加明显,中美实力差距不断缩小。受此影响,中美两国博弈趋于激烈,中美关系对韩国政府外交决策影响力与日俱增。中美博弈的烈度成为韩国政府体系压力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总体而言,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中美博弈手段和博弈领域发生了改变。中美实力差距的不断缩小和中美博弈烈度的逐步升级导致韩国政府面临的体系压力日益增大,如何处理与中美两国的关系成为近年来韩国政府面临的重要外交难题之一。

联盟压力指联盟主导国通过劝说、谈判、经济壁垒、制裁等多种手段向其盟国施加的压力。其旨在使盟国按照主导国的意愿制定和执行外交政策,从而巩固主导国在联盟内的领导权。对于美国的盟国而言,其联盟压力表现为“被牵连”和“被抛弃”的双重困境,

GlennHSnyder.TheSecurityDilemmainAlliancePolitics[J].WorldPolitics,1984,36(4):461495.二者相互交织,共同对盟国的外交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在中美博弈逐渐加剧的背景下,美国企图利用韩国掣肘中国发展,其向韩国施加压力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韩国面临的联盟压力随之增加。

联盟压力认知是指盟国对联盟压力作用于本国利益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认知。美国对韩国的施压越强烈,其联盟压力越大。韩国政府已经认识到,随着美国施加联盟压力的不断增强,本国利益受到冲击的范围和程度会不断加大,韩国同时维持美韩同盟内部凝聚力和提升本国自主权将愈发困难。

(二)威胁认知

威胁认知指国际行为体基于影响自身利害关系的威胁或风险形成的认知。

杨美姣.位势、威胁认知与美国联盟体系的演进[J].当代亚太,2023(4):12.对于韩国政府而言,国家安全是韩国的首要国家利益,而朝鲜军事能力始终是威胁韩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因素。

柳承址.冷战后韩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及特点[D].北京:北京大学,2021:48.因此,本文中的威胁认知侧重于强调安全威胁认知,以韩国对朝鲜的威胁认知作为主要衡量指标。

韩国军事实力不足导致其长期缺乏安全感,威胁认知既不稳定又容易极化。由于韩国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高度依赖中美两国,因此韩国政府既担忧大国以韩国对其依赖为工具操纵韩国政府决策,又恐惧其未来面临重大危机时无法实现自主防御,从而常年陷于追求战略自主和深化战略捆绑的矛盾当中。此外,韩国政府至今仍面临朝鲜核武器威慑,多年的军事和体制竞争使得两国零和博弈趋势愈发明显,

宋文志.体系压力、威胁认知与韩国在中美之间的战略选择[J].东北亚论坛,2019(4):92.由此导致韩国的安全威胁认知持续波动,直接影响其政府的外交决策。

韩国国内政党的立场差异对韩国政府的威胁认知也有一定影响。韩国国内保守派政党和进步派政党的国际环境认知存在明显差异:保守派对国际形势的判断较为悲观,认为朝鲜、中国等国都是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竞争对手和潜在安全威胁,其中朝鲜对韩国的安全威胁最为棘手,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中俄对韩国的供应链威胁亦与日俱增,

吕春燕,岑正祺.韩国应对乌克兰危机的策略及影响[J].东北亚学刊,2023(3):9495.因此韩国应当加强美韩军事同盟以获得基本安全保障;

李多熙.冷战后韩国历届政府对朝核问题的应对[D].南京:南京大学,2017:13.而进步派则认为,朝鲜和韩国两国血脉相连,通过多边主义路径,韩国不必完全依赖美国也能够实现军事自主和外交自主。

KoreaEconomicInstituteofAmerica.SouthKoreasDiplomaticOptionsunderMoonJaeIn[EB/OL].(20180813)[20240320].https://keia.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jukas_chapter_1_intro.pdf.目前来看,文在寅和尹锡悦执政期间外交路线的差异确实较为明显,因此政党认知因素也应当被纳入韩国政府的威胁认知分析。

总之,基于朝鲜军事威慑程度形成的威胁认知直接影响韩国政府的外交决策倾向。当威胁认知较大时,韩国政府在中美之间“选边”的可能性将大幅提高,导致韩国对美追随意愿增加,反之亦反。

(三)利益关系认知

利益关系认知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与其他国家利益关系的判断,主要从经济和安全关系两方面考量。当一国认知到与某国利益关系越大时,越倾向于与之发展紧密关系。韩国政府对与中美两国利益关系的权衡是其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就中韩经济利益关系而言,两国合作虽十分紧密,但竞争也日益凸显。中韩紧密的经济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韩国对中国的市场和原材料常年高度依赖。2017—2022年,韩国对中国年出口额始终占韩国年总出口量的25%以上,远高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美国10%的水平。

参见:世界银行“世界综合贸易解决方案”官网,https://wits.worldbank.org./Default.aspx?lang=en.与此同时,韩国半导体、汽车制造等核心产业的原材料均需要从中国进口,且韩国短时间内难以找到理想的替代国。另一方面,中韩两国在双边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亚太地区多边经济机制建设方面已合作多年,韩国对中国已形成稳定的贸易依赖和供应链捆绑。不过,韩国对中韩经贸关系的认知受两国政治、安全关系影响明显。

就中韩安全利益关系而言,两国安全合作相对有限。两国在安全议题上的互动主要涉及朝鲜半岛安全问题,韩国进步派政府意识到中国在推动朝鲜无核化进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常常主动邀请中国参与朝鲜半岛问题的斡旋与调解。

崔立如.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中国的作用[J].现代国际关系,2006(9):45.然而,中国对朝鲜频繁试射导弹的温和态度、不愿参与对朝集体资金制裁以及对“萨德”事件的态度,

KimHanKwon.SinoDPRKRelationsafterNorthKoreasFourthNuclearTest[J].IFANSFOUCUS,2016(3):1.均与韩国保守党的对朝路线大相径庭。2018年2月,美朝领导人会晤陷入僵局,美朝对抗性措施重启,直接限制了韩朝开展友好合作的空间,中韩两国安全关系随之疏远。

综上所述,目前韩国与中国的利益关系面临不少挑战,经济与安全利益关系的不平衡导致两国利益关系存在波动,在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两国利益关系愈发疏远。

美韩利益关系在不同领域也存在着差异性。在经济领域,韩国对美国同样存在经济依赖,但随着韩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与自主性的增强,韩国对美国的单方面经济依赖已逐渐向平等合作乃至竞争转变。在安全领域,韩国长期依赖美国为其提供安全保障,美韩安全利益关系非常紧密,韩国对美韩安全利益的认知受其威胁认知的影响明显。

就美韩经济利益关系而言,两国已逐渐由韩国对美国的单方面依赖向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转变。然而,韩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引发了两国在前沿领域的经济竞争。近年来,美韩两国在半导体、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的贸易竞争逐渐显现,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进一步激化了美韩之间的经济矛盾。但就目前而言,美韩两国贸易实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美韩经济关系仍以合作为主。就美韩安全利益关系而言,韩国对美国长期存在安全依赖,两国安全利益捆绑性极强。不过在作战指挥权、驻韩美军防务费用分摊等问题上,美韩之间也不乏分歧。

综上可见,美韩利益关系始终较为密切,深度捆绑趋势愈发明显。目前来看,韩国与中美两国的利益关系始终在动态变化当中,且美韩利益关系较中韩利益关系更为紧密。就总体利益而言,只有当韩国与美国安全利益关系小且与中国经济利益关系大时,才可以认为韩国与中国的总体利益大于与美国的总体利益。而在与中美两国总体利益相对持平时,考虑到美韩联盟关系的特殊性,韩国更有可能倒向美国。

基于上述自变量的分析可以发现,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演变本质上是韩国政府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结果。韩国政府的压力认知、威胁认知和利益关系认知是影响其对“印太战略”态度的关键因素。

第一,当韩国政府的压力认知和威胁认知均较大时,韩国的战略空间较小、不安全感较强,更有可能强化美韩联盟关系以获得安全保障,因此对“印太战略”持积极参与态度。第二,当韩国政府压力认知较小、威胁认知较大时,韩国面临严峻且紧迫的国家安全挑战,向美国寻求安全保障的可能性增大,但出于维护国际环境稳定和在中美间维持“平衡外交”的意图,韩国倾向于对“印太战略”持有限支持或中立态度。第三,当韩国政府压力认知较大、威胁认知较小时,韩国面临的战略空间较小,但尚不对国家安全构成紧迫严峻的威胁,此时利益关系认知将决定韩国政府对“印太战略”的态度。若韩国政府认为与美国利益关系较大,则采取有限支持态度,若其认为与中国利益关系较大,则采取中立态度。第四,当韩国政府压力认知和威胁认知均较小时,韩国面临的战略空间较大且安全威胁较弱,其无需过多依赖美国保障本国安全,因此倾向于对“印太战略”持中立或拒绝态度。

四、韩国对于“印太战略”的态度演变

2017年11月至今,韩国历经文在寅和尹锡悦两届政府,受压力认知、威胁认知和利益关系认知影响,韩国政府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也发生了阶段性转变。

(一)中立阶段(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

特朗普执政后,进一步以“印太”概念取代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概念,并将“印太”地区视为美国全球战略重心。2017年11月,特朗普在其“亚洲之行”期间正式公布“印太战略”,并号召其“印太”盟国予以支持。然而,韩国却对“印太战略”反应冷淡,文在寅政府通过模糊战略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与“印太战略”较为疏远。

1压力认知小

在中立阶段,中美博弈烈度低和美国联盟压力弱导致文在寅政府的压力认知小。首先,中美博弈烈度低,文在寅政府在中美之间的“选边困境”尚不急迫。尽管特朗普政府已经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NationalSecurityStrategy)中明确将中国定位为“竞争者”乃至“对手”,但直至2018年年底美国司法部才正式宣布启动“中国专案”,并于次年正式开始实施,至此美国对华才采取了实质性的对抗措施。在军事领域,美国逐步扩大在中国南海区域的军事活动,2018年全年其针对中国实施了十余次“航行自由行动”。中国虽予以强硬回应,但双方军事活动仍以侦查、演习等形式为主,并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在经济领域,2017年8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发起“301调查”,标志着美国对华贸易战的开端。但时隔近一年,美国才对华正式实施贸易制裁,中美经贸关系随之恶化。由此可见,中美博弈在该阶段以蓄势为主、斗争为辅,总体烈度可控,韩国与中美两国同时开展合作的战略空间较大。

其次,美国对文在寅政府的拉拢以言语和利诱手段为主,韩国政府的联盟压力较弱。一方面,美国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平台持续向韩国释放希望两国实现战略对接的信号。2017年11月初,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小组委员会主席科里·加德纳(CoryGardner)公开表示,美韩同盟对“印太”地区非常重要,韩国应当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伙伴,组成“五国”(美日印澳韩)而非“四国”联盟。此后,美国时常利用多边平台催促韩国应当有所表态。

[J].,2017,1697:6.另一方面,美国不断深化美韩在“印太战略”核心领域的双边合作,以多边经济合作为诱饵,为韩国未来加入“印太战略”作铺垫。

OfficeoftheSpokesperson.U.S.RepublicofKoreaEnergySecurityDialogue[EB/OL].(20180608)[20240324].https://20172021.state.gov/usrepublicofkoreaenergysecuritydialogue/.美国的举措促使文在寅政府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东南亚等“印太”地区,但出于对“印太战略”了解有限、期待美国给予更大支持、维持与中国合作关系等原因,文在寅政府倾向于对“印太战略”持暂时观望的态度。

2威胁认知小

该阶段文在寅政府采取温和的对朝政策,大幅降低了朝鲜对韩国军事威慑行动频率,韩国周边环境趋向稳定,韩国政府的威胁认知小。

文在寅就任后奉行对朝缓和路线,韩国政府威胁认知小。在文在寅政府看来,朝鲜半岛问题属于民族内部事务,应当以实现韩朝民族和解为目标,推动半岛问题自主解决。因此,文在寅上台伊始便积极调整对朝政策,一改前几届政府“以遏制换安全”的对朝政策思路,转而采取“以和解固和平、以合作促繁荣”的新路径,韩朝关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朝鲜强硬举措减少,对韩国安全利益的威胁大幅降低。这也使得文在寅政府形成了周边环境均较为安全的总体认知,发展利益而非安全利益成为韩国的首要需求,对“印太战略”的态度则取决于其对中美利益关系的认知。

3利益关系认知平衡

在这一阶段,文在寅政府认为韩国与中美两国的利益关系均以合作为主,对利益关系认知总体保持平衡。因此,文在寅政府选择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对“印太战略”的态度模糊不定,以最大化程度维护本国利益。

在安全领域,尽管韩国对美国的安全依赖以及军事合作紧密程度均高于中国,但文在寅政府出于提高韩军事自主性的目的,有意降低美韩军事捆绑程度,同时通过在“萨德”问题上向中国显示克制态度,推动中韩两国在半岛问题上的安全合作。

在经济领域,文在寅政府虽然意识到韩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远超美国,但是与中美两国同时开展经济合作,能够有效提高韩国的经济自主性。2017年至2019年,韩国对华年出口额已稳定突破千亿单位,在韩国年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基本是对美国的2倍(见表1)。文在寅政府基于经济多元化路线同时与中美两国开展合作,有利于落实“两新”政策。综合文在寅政府在安全和经济领域对与中美利益关系的认知可以发现,韩国总体上在中美之间维持着平衡的利益关系。

综上所述,这一阶段韩国政府对“印太战略”态度保持中立,主要原因有三:第一,该阶段中美博弈烈度低,尚处在蓄势阶段,特朗普政府对韩施压力度有限,文在寅政府的压力认知小;第二,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温和政策对韩朝关系起到了缓和作用,韩国周边安全威胁尚不急迫,文在寅政府的威胁认知小;第三,文在寅政府认为,韩国与中美两国利益关系相对平衡,与中国经济利益关系更显著,通过模糊手段在两国之间实施中立战略更符合本国利益。

基于此考量,该阶段文在寅政府在是否加入“印太战略”的问题上采取模糊战术,既强调韩国与“印太战略”存在合作可能,同时又极力澄清韩国尚未参与美国“印太战略”的事实。2017年11月9日,美韩会晤成果新闻发布会上,韩国外交部发言人鲁圭德(NohKyuDuk)表示,美国提出的新战略与韩国的政策方向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在公开发布的美韩联合新闻稿中,韩国却只字未提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

MinistryofForeignAffairsofRepublicofKorea.JointPressReleaseby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ndtheRepublicofKorea[EB/OL].(20171108)[20240324].https://www.korea.net/Government/BriefingRoom/PressReleases.2018年8月和12月,美韩两国就“新南方政策”与“印太战略”的互补性问题进行了两次磋商,并商定通过政策对接扩大实施效果,进一步拓宽了两国合作范围。

[EB/OL].(20180824)[20240325].https://cn.yna.co.kr/view/ACK20180824007500881.但韩国总统经济顾问金显哲(KimHyunChul)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却明确表示,“‘印太战略’是日本发起的倡议,韩国没有必要加入其中,否则将被卷入对峙格局中”。

TheKoreaHerald.FlipFlopsoverSeoulsStanceonIndoPacificInitiativesStirControversy[EB/OL].(20171010)[20240325].https://www.koreaherald.com/view.php?ud=20171110000824.韩国总统府官员后来多次解释称,韩国“不同意”、“尚未同意”、“不参与”美国“印太战略”,与“印太战略”在立场上保持距离。

(二)有限支持阶段(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

201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印太战略”逐渐转入落地实施阶段,对华遏制意图进一步显现。2019年,美国国防部发布《印太战略报告》(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

U.S.DepartmentofDefense.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Preparedness,Partnerships,andPromotingaNetworkedRegion[EB/OL].(20190601)[20240327].https://media.defense.gov/2019/Jul/01/2002152311/1/1/1/DEPARTMENTOFDEFENSE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2019.PDF.并召开首届“美日印澳”部长级会议,“印太战略”的机制化程度提高。面对“印太战略”的逐渐发力,文在寅政府开始转变态度,由中立转向有限支持,这本质上是文在寅政府压力认知增大、威胁认知提升以及对美韩利益关系认知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1压力认知增大

在有限支持阶段,受中美博弈烈度与美国联盟压力共同增强的影响,文在寅政府的压力认知变大,但相对于尹锡悦政府而言还是要小一些。

一是中美贸易战升级,促使中美博弈烈度增强,文在寅政府在中美之间的“选边困境”日益严峻。此外,在军事领域,为了对华实施武力威慑,美国联合其盟国于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举行了“环太平洋军演”和“大规模演习2021”,对华军事施压明显增强。中美关系的恶化导致文在寅政府在中美间实施“平衡外交”愈发困难。

二是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明确了需要韩国参与的合作事项,并以提高驻韩美军防卫费分摊比例为筹码向韩国施压。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开始在“印太战略”合作的具体内容上向文在寅政府寻求对接。2019年6月,美韩首脑峰会期间,特朗普向文在寅阐明了战略对接意向,并就具体合作议题进行磋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合作、能源、数字经济等“印太战略”重点内容。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就提高驻韩美军防卫费向文在寅政府施压,暗示其不配合战略合作的代价。由此可见,特朗普政府一方面在经济领域对文在寅政府极力拉拢和捆绑,另一方面在军事领域向韩国施压,迫使韩国不得不向“印太战略”示好以换取美国对韩国的安全保障。

2威胁认知小

2019年3月,特朗普与金正恩于越南河内会晤无果而终,美朝关系陷入停滞。同年8月,美国重启美韩军事演习引发了朝鲜的强烈不满与谴责,朝鲜宣布重启导弹研发和试射计划,企图通过“悬崖战术”迫使美国让步。美国的强势态度和朝鲜的武力威慑导致文在寅政府对朝“新阳光政策”难以为继,威胁认知有所增加,但由于朝韩关系总体可控,因而韩国的威胁认知总体仍较小。然而,文在寅政府十分清楚在中美博弈激烈的情况下,与美国关系过于密切势必将引起中国的怀疑和戒备,因此其对美迎合倾向存在一定限度。

3美韩利益关系强化

在有限支持阶段,受压力认知和威胁认知共同提升的影响,文在寅政府不得不开始考虑在中美之间调整立场以增强安全保障。在这一阶段,美韩经济利益关系有所增强,而韩朝关系受阻导致韩国与中国在半岛问题上的合作弱化。与此同时,韩国国内各界对韩国对华经济依赖和竞争的担忧增强,文在寅政府对美韩整体利益关系的认知逐渐高于中韩整体利益关系的认知,但相对而言差距并不悬殊。

在安全领域,美朝关系恶化导致韩朝关系停滞不前,韩国与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空间也随之缩小,中韩安全利益关系开始疏远,韩国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增强。2019年5月,朝鲜再次重启导弹试射,美国随后宣布对朝制裁延长1年,甚至出现了朝鲜炸毁朝韩联络办公室大楼的事件,韩朝关系随着美朝关系恶化再次回到低谷。尽管文在寅政府极力挽回韩朝关系,但因美国对朝鲜的强势态度无力扭转,只能寄希望于中国在韩朝间调解。2019年10月,文在寅政府重启中韩国防战略对话,呼吁中国在半岛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同年,中国领导人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对朝鲜坚持政治解决半岛问题的正确方向表示肯定,

传承中朝友谊,续写时代新篇章——习近平在朝鲜媒体发表署名文章[EB/OL].(20190619)[20240326].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04146.htm.并宣布两国关系进入“新时期”。此举却引起了文在寅政府的顾虑,导致韩国对中国的信任下降及与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开展安全合作的意愿下降,转而寻求与美国重建对话通道,

韩国总统文在寅与美国总统拜登商讨朝鲜半岛问题[EB/OL].(20210224)[20240327].http://www.xinhuanet.com/202102/04/c_1127064066.htm.在中美间安全利益关系认知上进一步偏向美国。在经济领域,韩国国内民众要求降低对华经济依赖程度的呼声渐高,导致文在寅政府对中韩利益关系重要性的认知减弱。韩国的外向型经济特征使得韩国高度依赖于国外市场。为寻找替代市场,韩国对外经济合作重心被迫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韩国国内对韩国继续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担忧的呼声亦渐高。根据韩国民调显示,截至2020年10月,韩国对华好感度已跌至29.6%,加上韩国各界对中韩诸多经济合作项目横加阻拦,

202010[EB/OL].(20201021)[20240327].https://hrcopinion.co.kr/zhCN/%E6%A1%A3%E6%A1%88/16659;李军.文在寅政府对华政策立场动摇剖析[J].和平与发展,2021(5):112114.中韩经济利益关系弱化明显。

与此同时,“新南方政策”与“印太战略”的对接加强,促使文在寅政府对美韩利益关系的认知提升。2021年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美韩双方合作增加,“印太经济框架”已逐渐成为两国合作的主要平台。从出口贸易额来看,韩国对美国和东盟的出口贸易额占韩国总体出口贸易额的比重持续上升,美国和东盟取代中国成为韩国主要出口市场的势头逐渐显现(如图2)。由此可见,尽管韩国对中国依然存在高度的经济依赖,但依赖程度已经呈现下降趋势,韩国对美国的经济依赖程度上升。

图22017—2022年韩国对中国、美国、东盟出口贸易额占韩国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https://data.imf.org/?sk=9d6028d4f14a464ca2f259b2cd424b85;东盟—韩国中心(ASEANKoreaCenter),https://www.aseankorea.org/eng/centerStatistics/centerStatistics_list.do.

综上所述,这一阶段韩国对于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由中立转向有限支持,主要原因有三:第一,2019年起,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制裁范围扩大导致中美博弈烈度升级,美国加大对韩国政府的施压力度,文在寅政府的压力认知增大;第二,2019年3月,美朝河内会晤无果而终,朝鲜宣布重启对美韩两国的军事行动,文在寅政府的威胁认知增加;第三,韩国与中美两国的利益关系认知发生改变,对美韩利益关系重要性的认知逐渐高于对中韩利益关系的认知。

基于此考量,文在寅政府一改模糊表态,宣布支持“印太战略”,美韩两国在此战略框架下的合作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下半年,两国围绕经济、卫生、安全等领域举行会晤,分别于2019年11月和2021年1月发布了以“美韩共同努力促进‘印太战略’与‘新南方政策’之间合作”为主题的两份工作简报,重点阐述了美韩两国在东南亚地区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金融投资、智慧城市等方面能力建设上的共同投入,

U.S.Embassy&ConsulateintheRepublicofKorea.U.S.&ROK IssueaJointFactsheetonTheirRegionalCooperationEfforts[EB/OL].(20191102)[20240328].https://kr.usembassy.gov/110219jointfactsheetbytheunitedstatesandtherepublicofkoreaoncooperationbetweenthenewsouthernpolicyandtheindopacificstrategy/;U.S.DepartmentofState.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ndtheRepublicofKoreaonWorkingTogethertoPromoteCooperationbetweentheIndoPacificStrategyandtheNewSouthernPolicy[EB/OL].(20210120)[20240401].https://www.state.gov/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ndtherepublicofkoreaonworkingtogethertopromotecooperationbetweentheindopacificstrategyandthenewsouthernpolicy/.

并宣布韩国将于2021年11月起与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印太经济框架”进行对接。

[EB/OL].(20211119)[20240401].https://cn.yna.co.kr/view/ACK20211119004100881.但是,韩国与美国的“印太战略”仍保持着一定距离,其不希望被视为是“印太战略”的正式成员国,以减少他国的怀疑敌视。文在寅政府反复提及韩国与美国之间的“战略对接”是平等的,韩国并非以成员国身份“参与”或“加入”美国“印太战略”,而是通过“新南方政策”在“印太”地区发挥作用。其核心是在对美国“印太战略”予以肯定的同时,突出韩国在美韩合作中的战略自主地位。

(三)积极参与阶段(2022年5月至今)

拜登执政以来,对“印太战略”采取延续和强化态度,不仅将“美日印澳”四国部长级会议提升至首脑级,而且将合作向安全、经济、政治等细分领域拓展,通过“联合军事演习”“印太经济框架”等行动项目更加广泛地调动盟伴体系进行战略动员。

凌胜利.美国“印太战略”的演进:中国的认知与战略应对[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3(6):20.2022年5月,韩国尹锡悦政府上台后,奉行“亲美疏中”立场,再次转变对“印太战略”的态度,参与美国“印太战略”的积极性大幅提高。

1压力认知大

尹锡悦政府上台时,拜登执政已近一年,其对华竞争政策成为主要基调,中美博弈逐渐向全方位、常态化发展,导致尹锡悦政府的“选边困境”进一步加剧。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后,通过推动联盟体系向网络化转型,企图在“印太”乃至全球范围内遏制和打压中国,以维护美国全球霸主地位。就中美博弈而言,其范围已经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经贸领域向政治、安全、科技、气候、人权、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扩展。对于尹锡悦政府而言,中美博弈进入“新常态”将进一步压缩韩国在中美之间的战略空间,因此尹锡悦政府公开表示,“文在寅政府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的举措已不合时宜”,

[EB/OL].(20211208)[20240402].

https://en.yna.co.kr/view/AEN20211228008451315.调整韩国外交路线势在必行。

拜登政府在亚太地区实施“小多边主义”需要韩国等盟国鼎力支持,因此美国以利益为饵进一步增强了美韩战略捆绑,韩国政府的联盟压力也有所增加。一方面,拜登政府在驻韩美军防务费分摊上作出了重大让步,给予韩国政府充足的安全保障承诺;另一方面,美国逐渐将美韩合作议题由军事向气候、供应链、科技、通信等领域扩展,以巨额投资、前沿技术数据共享、多边封闭性合作平台、自主发展等为诱饵,拉拢韩国与美国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

2威胁认知大

在积极参与阶段,尹锡悦政府奉行保守派立场,对朝政策回归零和对抗路线,韩国周边安全局势继续恶化,威胁认知增强。尹锡悦上任初期,朝鲜多次强硬表态,声称将继续发展核武器,并连续试射各类导弹和侦察卫星,引起了韩国国内的高度恐慌。基于此,尹锡悦政府认为文在寅政府的“亲朝路线”收效甚微,只有重回“极限施压”路线,以经济和军事手段迫使朝鲜实现完全无核化,才能够保障韩国国家安全。

韩国总统尹锡悦:朝鲜发展核武器对地区与世界和平构成严重挑战[EB/OL].(20230920)[20240403].https://news.un.org/zh/story/2023/09/1121917.不过,尹锡悦政府认为韩国短期内无力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以获得“牢固的安全”,而美国及其盟国能够为韩国提供有力帮助。因此,尹锡悦政府的外交路线逐渐由“平衡外交”向“联盟外交”转变。

3中韩利益关系疏远

尹锡悦政府奉行“亲美疏中”路线,与中国在朝鲜、“萨德”、贸易等问题上纷争不断。尹锡悦政府主动与美国在安全和经济方面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其对与中美利益关系的认知已进一步偏向美国。

在安全领域,尹锡悦重回对美依赖路线,强化美韩军事合作,并通过主动撤销对华安全承诺、在半岛问题上谴责中国等方式损害中韩安全互信与合作。美韩军事联盟是韩国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因此尹锡悦上任后便频繁与美国及其盟国举行安全对话会议。

参见:美国国防部官网,https://www.defense.gov/.尹锡悦政府对中朝关系和朝韩对抗的担忧增加,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关系弱化。此外,尹锡悦在涉台问题上发表错误言论,进一步促使中韩安全利益关系恶化和美韩安全利益关系增强。

在经济领域,尹锡悦政府以经济安全为由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不仅主动弱化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而且企图以美国及其他国家替代中国市场。据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韩两国在化工、通用机械、汽车、电子机械、电子通信等中高端技术产业领域的贸易结构日益趋同,两国经济关系已逐渐由互补合作转向竞争。

出口相似度指数(exportsimilarityindex)用于衡量两国之间的出口结构相似程度,表明在某一市场的商品竞争关系,其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高,说明两国出口产品相似性越大,竞争越激烈。参见:30

[EB/OL].(20211217)[20240406].https://eiec.kdi.re.kr/policy/domesticView.do?ac=0000160602.此外,韩国正丧失在中高端技术产业领域相对于中国的比较优势,而在半导体、大功率电池、稀土等关键制造业主要原材料的进口上,韩国对华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基于此,尹锡悦政府通过政企合力增强自主研发投资,加强与美国、东南亚国家、北约成员国等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技术合作,主动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

综上所述,尹锡悦政府对“印太战略”的态度转向积极参与,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中美博弈烈度增强,美国对韩施压也有所增加,导致尹锡悦政府的压力认知变大;第二,尹锡悦执政以来,周边环境趋于恶化,使得尹锡悦政府的威胁认知变大;第三,尹锡悦政府奉行“亲美疏中”路线和对华“脱钩”政策,大幅弱化了对华利益关系认知并强化对美利益关系认知,最终导致韩国选择更加偏向于美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印太战略”。

基于此考量,尹锡悦政府上台后,韩国不再与美国保持距离,而是向美国“印太战略”积极靠拢。2022年4月29日,韩国时任贸易、工业与能源部部长吕汉辜(YeoHanKoo)在访问全球供应链分析中心时表示,韩国政府将利用美国即将出台的“印太经济框架”来加强供应链伙伴关系。

MinistryofTrade,IndustryandEnergyofKorea.TradeMinisterHoldsGlobalSupplyChainInspectionMeeting[EB/OL].(20220429)[20240408].https://english.motie.go.kr/eng/article/EATCL0512e0b48/1255/view?pageIndex=157&bbsCdN=1.次月,美国与韩国等国家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印太经济框架”正式启动,

TheWhiteHouse.StatementonIndoPacificEconomicFrameworkforProsperity[EB/OL].(20220523)[20240410].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2/05/23/statementonindopacificeconomicframeworkforprosperity/.韩国事实上已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正式成员国。

IPEF[J].,2023,6(4):6.此外,韩国外交部在北美局设立了“印太战略组”,于同年12月发布了被称为韩版“印太战略”的《自由·和平·繁荣的印度太平洋战略》(StrategyforaFree,Peaceful,andProsperousIndoPacificRegion),

MinistryofForeignAffairsofRepublicofKorea.StrategyforaFree,Peaceful,andProsperousIndoPacificRegion[EB/OL].(20221228)[20240413].https://www.mofa.go.kr/eng/brd/m_5676/view.do?seq=322133.凸显了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高度重视。

五、结语

本文主要围绕韩国政府对美国“印太战略”态度演变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演变主要受韩国政府的压力认知、威胁认知和利益关系认知的影响。2017年11月至今,韩国政府的态度不断改变,导致其最终选择与“印太战略”走近,在中美之间作出日渐偏向美国的战略选择。展望未来,美国内政变化及其带来的联盟政策调整会对韩国的压力认知产生影响;韩国国内政治变化会引发朝韩互动变化,进而对韩国的威胁认知产生影响;韩国国内经济状况的变化会引发其利益关系认知的调整。这些都会影响韩国对于“印太战略”的态度。

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也会给韩国与中美两国的关系及亚太地区局势带来诸多复杂影响。从短期来看,在中美竞争常态化、韩朝对抗加剧、中韩关系发展遇阻、美韩同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韩国对于“印太战略”依然会保持相对积极的态度。这不仅会导致东北亚地区的阵营对抗加剧,也会影响亚太地区的包容性合作。不过,韩国战略自主性不足、国内民众对美韩战略捆绑的担忧、美国对韩国经济实力提升的限制等因素也会影响韩国参与“印太战略”的进程。

对于中国而言,一是要尽可能稳定中韩经济关系,增进与韩国在绿色低碳经济、物流供应链、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互利合作,

邢海明大使就中韩关系未来发展提出建议[EB/OL].(20230417)[20240415].http://kr.chinaembassy.gov.cn/sghd/202304/t20230421_11063059.htm.扩大与韩国的共同经济利益,稳住中韩关系基础。二是要注重与韩国各界保持多层次多领域交流,避免因韩国民间对华认知逐渐恶化而导致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三是要通过包容性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共同安全,增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风险管控,预防军事冲突。

参考文献:

[1]房广顺,刘宇隆.尹锡悦政府“印太战略”评析[J].现代国际关系,2023(4).

[2]顾嘉伟,苏长和.对冲路径、体系压力与21世纪以来韩国的对冲战略效用[J].东北亚论坛,2021(6).

[3]韩献栋,赵少阳.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韩国的对华战略:基于对冲概念框架的分析[J].国际论坛,2021(3).

[4][美]J.詹姆斯·金,石延芳.韩国在中美安全竞争间的选择[J].国际安全研究,2017(4).

[5]李敦球.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韩美同盟转型及其区域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3(2).

[6]李航.涉华问题上美国亚太盟国对美追随程度的差异性研究(2013—2021)[D].北京:外交学院,2020.

[7]李航,樊慧凝,凌胜利.韩国与北约的互动关系:进程、动因与影响[J].当代韩国,2023(3).

[8]李航,凌胜利.规范认同、规范威胁与亚太盟国对美追随差异——基于涉华政治议题的分析[J].南洋问题研究,2023(4).

[9]凌胜利.美国“印太战略”的演进:中国的认知与战略应对[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3(6).

[10]柳承址.冷战后韩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及特点[D].北京:北京大学,2021.

[11]吕平,金香丹.中美战略博弈格局下的韩国对外经济合作政策调整——基于中等强国视角的分析[J].国际论坛,2022(4).

[12]宋文志.本土问题与外来范式:韩国的国家安全研究[J].国际政治研究,2023(2).

[13]宋文志.美韩同盟再调整的进程、路径与挑战——以文在寅政府时期为例[J].当代韩国,2022(1).

[14]宋文志.体系压力、威胁认知与韩国在中美之间的战略选择[J].东北亚论坛,2019(4).

[15]孙通,刘昌明.中等强国在中美战略竞争中的行为逻辑:基于竞争烈度、依赖结构与利益偏好的解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1(4).

[16]王生,李游.体系压力、国内政治与韩国外交政策保守化——基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解释[J].东北亚论坛,2023(5).

[17]王箫轲.体系结构、战略环境与韩国对华政策的国内进程[J].当代韩国,2022(3).

[18]杨美姣.位势、威胁认知与美国联盟体系的演进[J].当代亚太,2023(4).

[19]詹德斌.从“新南方”到“印太”:韩国“印太战略”的延续与变化[J].国际论坛,2023(5).

[20]张慧智.中美竞争格局下的中韩、美韩关系走向与韩国的选择[J].东北亚论坛,2019(2).

[21]朱旭,韩文超.韩国对“印太战略”的态度转变:考量与影响[J].东北亚论坛,2023(2).

[22]HanKwonK.SinoDPRKRelationsafterNorthKoreasFourthNuclearTest[J].IFANSFOUCUS,2016(3).

[23]SnyderGH.TheSecurityDilemmainAlliancePolitics[J].WorldPolitics,1984,36(4).

[24]TessmanBF.SystemStructureandStateStrategy:AddingHedgingtotheMenu[J].SecurityStudies,2012,21(2).

[25][J].,2022,24.

[26][R].,2017,1697.

[27][J].,2020,20.

[28][R].,2021,1

[29]

[J].,2020,21(2).

[30][J].,2020,35(4).

[31][R].,2022,15.

[32][R].,2022,13.

[33][R].,2019,5(2).

[34][R].,2019,48.

[35][R].,2018,16.

(责任编辑:孙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