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2024-08-02 00:00:00国务院国资委党委
军工文化 2024年5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有力推动国有资产监管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这一体制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为统领,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企业发展规律,又反映我国国情和国有企业实际情况,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创新。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我们党领导和发展国有企业的基本立场、重大原则、方法路径,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总原则,发挥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政治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长期努力,没有国有企业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不懈奋斗,就没有国有企业的今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必须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国资国企旗帜鲜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落实“第一议题”“看齐对标”制度。国务院国资委常态化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情况“回头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及1.26万户重要子企业全面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事项清单,连续7年开展党建责任制考核,持续完善党建工作格局,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管党治党意识和责任明显增强,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状况明显改观,企业面貌、队伍面貌、改革发展面貌都发生了具有根本性的显著变化。

新征程上,国有企业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必须坚决把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国有资产监管全过程、各方面,切实把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健全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深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示范点建设,健全“政治要件”全链条落实机制,坚决把党中央部署的重大任务落到实处。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推动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夯实党建基层基础,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业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做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推动国有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有效发挥了国民经济“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快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317.1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3.4倍;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80.3万亿元、4.5万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1.1倍、1.2倍;2012—2023年累计实现增加值146.9万亿元,年均增长8.1%。

当前,国际形势异常严峻复杂,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需要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更好发挥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但目前国有企业不管是“质”还是“量”,与承担的使命责任都还有一定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必须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作为总目标,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在做强做优上下更大功夫,完善考核奖惩和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国有企业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聚焦“三个集中”,从战略上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立足主业实业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有助于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统筹配置国有资本,有助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更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是做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内在要求。

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优化调整布局结构、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国有经济在航天、深海、能源、通信、交通、国防军工等领域取得一大批世界级科研成果,在船舶、钢铁、化工、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建材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形成一大批优势产业集群,大量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有序退出。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的布局比重超过70%,近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国有企业发挥产业支撑引领作用提出更高要求,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推动国有企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立足实体经济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力度,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强重大科技攻关,积极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坚持健全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国有资产监管模式,不断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当前,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中越位、缺位、不到位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监管的方式和手段还有待完善。新征程上做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要更好适应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针对当前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监管的系统性,把稳增长、抓改革、强创新、促发展、防风险等多重监管目标统筹起来,不断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加强全方位全过程监管;着力增强监管的科学性,健全更加有利于加强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符合世界一流企业成长规律、更加突出国有企业功能使命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着力增强监管的有效性,用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工具,深化分类监管和“一企一策”监管,及时研究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监管效能。

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重要保障,推动国有企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动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的宝贵经验。近年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国有企业反腐力度持续加大,违规经商办企业、虚假贸易、违规挂靠等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利益输送、设租寻租等违纪违法行为以及“影子公司”、“影子股东”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得到严肃查处,“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得到坚决遏制,为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实践充分证明,完善中国特色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重要保障。新征程上,要不断创新完善中国特色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扎实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担负党中央赋予的功能使命责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求是》杂志,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