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消费市场中,食品商标翻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翻译人员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语言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因素,使其不仅要符合商品的相关性质特点,还要凸显文化特色,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将对食品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优化食品商标翻译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食品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独特、鲜明的文化,因此,在进行食品商标的翻译工作时,翻译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译文接收者的背景文化特点,把握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
(一)文字指代的差异性
在食品商标翻译实践工作中,翻译人员常常会遇到目标语言中无法找到与中文原意相匹配的词汇,难以实现对原文精准的描述和解释。例如,我国的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传播、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这一具有深厚文化韵味的产品在经过翻译走出国门时,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未能帮助我国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
以我国知名白酒品牌“五粮液”为例,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要正确认识到该商标名称是基于白酒本身成分进行命名的,不仅要让市场消费者直观、清晰地了解到该白酒产品的具体成分,也要准确表达出该商品的竞争优势,从而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然而,在进行“五粮液”商标的英译时,翻译人员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充分还原中文语境下的独特内涵。又如,在对我国本土白酒产品“杜康酒”商标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要掌握“杜康”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这一知识。然而,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并没有一个词汇能够表现出该深厚内涵,若翻译人员只是简单采用中文拼音方式进行翻译,就会大大降低原文名称的艺术美感,无法让译文接收者产生深刻的记忆印象。
此外,各国文化中的文字指代意义不同,也会容易让人产生歧义,难以高效、精准地传达食品商标的特点。例如,在对带有“红豆”文字的食品商标名称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要了解到“red”在英语语境中除了具有红色的含义,还会表达“火辣”的意思,倘若直接将红豆翻译为“red bean”,就容易让部分译文接收者对该产品特点产生误解,从而阻碍商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
(二)相关意义的差异性
在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下,食品商标翻译工作需考虑相关意义的差异性问题。
1.数字表达上的文化差异。在我国食品消费市场中,有大量食品商标名称会使用数字进行命名,如人们熟知的六个核桃、五芳斋、不二家、三只松鼠等。如果翻译人员对这类食品商标进行翻译时采用直译的方式,就会容易引发歧义,让目标语读者产生一定疑惑。以“六个核桃”为例,倘若翻译人员将数字“六”直接翻译成英文单词“six”,就容易引起部分英美民众的抵触,因为“six”在《圣经》中有被引申为“邪恶”的意义。
2.颜色表达上的文化差异。在食品消费市场中,同样存在着大量以颜色命名商标名称的食品,若翻译人员对颜色相关含义并没有深入了解,就会导致翻译内容让目标语读者产生一定误解。以我国知名糕点“红颜糕”为例,在中文语境中,“红颜”一词是为了能够传达出该食品具有补气养颜的效果,如果翻译人员直接将“红”翻译成“red”,就会让西方国家消费者认为其充满血腥意味,从而带来不适的体验感,降低购买欲望。
3.动物元素表达上的文化差异。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动物往往有着不同的指代意义,如果翻译不当就会对食品商标产生不良的传播效果。例如,在金龙鱼、龙井茶等食品商标名称中,这里的“龙”象征着幸福、祥瑞,有着美好的文化寓意,而在西方国家,“龙”更多代表着强大、邪恶。因此,在对带有动物元素的食品商标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要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释义,避免让目标语读者产生负面联想,从而排斥该类商品。
二、优化食品商标翻译工作的措施
(一)深入了解目标语读者所在国家的背景文化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文化是基于国家社会和历史文明背景产生的,不同国家间会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只有翻译人员深入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内涵,才能够保障翻译工作的专业性、合理性。因此,一名优秀的翻译人员在对源文进行翻译前,要通过各种渠道对目标语国家的背景文化进行调研、分析,掌握不同国家文化背景间的差异,遵循尊重他国文化的翻译原则,优化改进商标翻译工作,以确保食品商标的翻译传播效果。
同时,翻译人员还需把握好目标语读者的心理特点,并确保翻译内容尽量贴合其语言阅读习惯,给其带来良好的阅读印象和体验,以此激发购买欲望。例如,翻译人员在对我国带有古诗词意境的食品商标进行翻译时,不仅要了解掌握古诗词的内涵,也需关注目标语读者的艺术审美和消费心理,尽量借助西方国家传统诗歌中的相关词汇进行替代翻译,在凸显原食品商标富含的艺术美感与内涵的同时,加深国外消费者对该食品商标的理解记忆,使其对该商品产生好感。
(二)综合运用不同的翻译方式
针对食品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翻译人员需要掌握各种翻译方式,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提升食品商标翻译的科学性、精准性,确保译文内容更加契合目标语受众的文化与消费理念。
1.直译。在食品商标翻译工作中,直译是多数翻译人员采用的一种翻译手段,通过对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直接翻译,在保证译文和原文间紧密联系和统一的同时,也能够凸显原食品商标名称的鲜明特点。例如,将知名食品商标“大白兔奶糖”直译为“WHITE RABBIT”,这样不仅能体现出该商标的鲜明特点,让消费者联想到生动可爱的白兔形象,还可以更好契合西方国家消费者的审美心理。
2.意译。在食品商标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若只是单一采用直译方式进行翻译工作,不仅容易导致部分食品商标翻译内容给受众带来误解,还无法准确传达出原文真实、完整的含义,此时就需要借助意译方式。例如,将葡萄酒品牌商标“王朝”意译为“DYNASTY”,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商品的整体档次,给国外消费传递出一种高品位的感觉,还能凸显出该款葡萄酒产品的高质量。
3.音译。在食品商标翻译中,音译方式也是翻译人员常用的一种翻译手段,主要通过使用中文拼音方式创造出专有英文词汇。在我国食品消费市场中,传统食品有着一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在对这些传统食品品牌商标名称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就可以合理使用音译方式,不仅能够准确、完整地传递出传统食品商标名称的艺术文化美感,还可以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让海外消费者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对我国经典白酒产品“茅台”商标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可以采用音译方式将其翻译为“MAOTAI”。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食品商标名称都适用于音译方式。例如,翻译人员在翻译“蝶”牌茶叶产品时,如果直接使用音译方式将其翻译成“DIE”,就会出现负面内涵,因为“DIE”在英文中指代的是“死亡”,这无疑会给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带来疑惑、震惊,甚至引起他们的强烈排斥。
4.联想翻译。相较于前面几种翻译方式,联想翻译方式具有自由、开放的特点。虽说运用该翻译方式翻译出的译文内容看似与原文没有过多联系,但是却能准确、完整地传达出原商标蕴藏的文化寓意,有助于帮助目标消费者更好理解该商标内容。例如,翻译人员在翻译“杜康”酒时,由于“杜康”是我国独有的一个人名,其在英文语言体系中并没有相匹配的词汇,因此,翻译人员可以采取联想翻译方式,将其翻译为“BACCHUS”(“BACCHUS”是西方国家神话传说中“酒仙”的名字),不仅能够更贴合国外消费者的语言环境,方便其直观感受该款白酒的品质,还可以刺激其消费欲望,带动产品销售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食品企业要想让产品走出国门,受到更多国外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除了要重视提升产品本身的品质外,还必须加强食品商标的翻译工作。翻译人员在对食品商标展开翻译工作前,要准确把握目标语读者的国家背景文化,并结合其审美心理与语言习惯,科学、合理地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提升食品商标翻译工作的专业性、实效性,让国外消费者轻松了解、掌握食品商标的含义,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
作者简介:黄钟萱(1996-),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