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标准在食品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2024-07-31 00:00:00宋凤文
中国食品 2024年14期

食品安全标准不仅是指导食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基础性规范,也是确保食品安全性的坚实屏障。2022年8月,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四五”规划》,将食品安全标准作为国家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规划,并对各项任务的实施开展了细致入微的部署。科学、合理且严格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为食品制造商和检测机构提供了清晰明确的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从而有效减少了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切实保障了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食品安全标准概述

标准是指在特定领域中通过协商和共识制定,可重复应用于同一场景中的规则和规定,以及相关规则所体现出的普遍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被概述为食品不对人类健康造成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是食品最基本的属性。因此,食品安全标准是用来衡量食品质量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的具体参考基准。

二、食品安全标准在

食品安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基石,并结合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实践准则,为有效管理可能威胁食品安全的多种因素提供了明确指导。在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中,食品安全标准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依照制定的统一准则与规范,能够对生产商、销售商及消费者等多个利益相关方的行为进行系统性约束,确保对食品行业的高效监控,又有助于保障民众健康权益不受侵害。

第二,遵循并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能够促进食品生产制造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这种持续的改进和创新将增强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遵循并严格执行标准化措施,对大幅度降低甚至消除因违法违规操作而引发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第四,推进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实施,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

三、食品安全标准在

食品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建议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为更精准地把握食品安全标准在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改进效果,必须对现有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全面、细致、严谨的评估与修订。这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多个关键领域,包括构建一套全面、系统且高度协同一致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架构,以有效避免由于标准内容和定义模糊不清而引发的潜在冲突或思维混乱。在实际操作中,为确保对现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精确调整与效率提升,应重点关注并处理以下三个核心环节。

第一,为确立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地位及核心作用,应深化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认知。一方面,明确并具体规定各类食品安全标准的适用前提条件,以有效避免实践中出现的食品安全标准繁杂或矛盾的现象,确保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中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对所有与“食品安全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整合,并将其融入统一的法理基础中,使执法部门能在统一的体制机制下高效协作,保证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合理应用,并减少因不同立法、执法部门采用不同标准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第二,鉴于食品安全全面保障原则的持续落实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有必要对食品安全标准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持续、深入、系统的跟踪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在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及产业组织一方面应高度关注食品安全标准的实际应用情况,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准确评估,并详细记录标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要及时完善本地的标准化体系、行业规范和企业法规制度,大幅提升食品安全标准的前瞻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运作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息息相关,但这些部门各自关注的重点领域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实施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定相关标准时,需要考虑不同的权衡因素和选择。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类标准指标间的冲突,相关部门间有必要建立更为广泛且深入的交流合作机制,确保工作流程无缝对接,共同推进有序的联合执法行动,从而使最终确定的食品安全标准更加科学、合理和全面。

(二)提升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地位

食品安全标准是针对各类食品所应满足的基本卫生条件而制定的具体且明确的规定,尽管我国已针对食品安全制定了严密的政策,但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若未及时有效地处理,将对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重大威胁。因此,需要在实践操作中通过多种途径,持续加大食品安全标准和管理的执行力度,如提升食品安全标准法律地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以加强各方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食品安全得到全面有效的保障。

为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与发展,对食品安全标准实施严格的法律保障措施,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该法律在应对新型问题如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和转基因食物时,尚未给出具体、明确的规范要求,给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挑战。为应对相关挑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相关法律条款,以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定地位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强化食品安全标准信息化管理

各级单位应提升政治站位,深化对标准化信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根据《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四五”规划》的明确要求,积极推广食品安全标准信息化建设。

第一,各级单位应深刻认识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坚决贯彻顶层设计的核心理念,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制定统一规划,确保在各自行政区域内全面、深入地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信息化建设。

第二,各部门应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内部协同与合作,形成合力,并主动与其他相关单位保持密切沟通与协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三,为充分发挥标准化、信息化创新技术在保障食品品质和安全方面的关键作用,需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高效、实用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当前形势发展和实际生活需求的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

(四)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

第一,在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检验工作流程时,应深刻理解与尊重我国国情现状,并积极汲取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丰富经验,以满足超越常规的食品安全检验标准,提升我国食品监测的精确性与实际成效。例如,在对食品中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时,可以采用多种精密的研究手段和先进技术,如生化、免疫学识别鉴定法、质谱分析及核酸检验技术等。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充分了解各分析技术独特优势和特性的基础上,对技术的合理应用作出恰当判断,以满足特定的检测标准需求。

第二,为确保食品安全,应切实关注抽检的规范化与常态化,确立定期抽检工作的基本准则。针对识别出的高风险食品类别,如校园餐饮、街头食品、外卖等,严格按照标准规则和要求,实施精准的抽样检验活动。对于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生产不达标产品的市场主体,必须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督促其迅速召回所有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

第三,应明晰食品安全检测员的职责及义务,并予以告知与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并切实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规定,对所有待检食品进行科学准确的检验,确保所得出的食品安全检测结果具有充分的可信度,进而有效维护食品安全。

(五)强化标准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技术原则和支撑手段,具有技术内涵丰富、法律约束力明确的特点。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提升食品安全标准的应用执行意识和基本素养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和组织要积极关注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培训,提高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认同感和应用能力,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标准在监管领域的积极作用。

在实际运作中,必须采取多元化策略,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广泛且深入的宣传。例如,针对性地组织专题研讨会和讲座、设计多样化的训练课程等,旨在帮助全体员工全面深入地理解当前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标准的核心内容、法律地位及其在实务操作中的关键作用,引导相关人员构建清晰、坚定的标准化应用观念,使其积极响应并落实标准执行的工作要求。

此外,通过专业技能培养和专业培训设计,以及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工作人员持续学习的热情,不断积累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素养,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而在实践中优化食品安全管理的效果。

(六)建立健全安全标准执行监管体系

在食品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明确监管单位的职责至关重要,对于推动食品安全标准的严格执行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科学合理地执行和落实各项标准,能够有效促进和监督标准的彻底执行,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委员会在监督管理方面有明确的义务和责任,地市级其他行政机关在所辖区域内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管。这样能够迅速获取并掌握实时的食品安全信息,确保及时、准确地了解食品安全状况,丰富的食品安全相关数据与资源也可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基于此,建议将食品安全领域的相关管理任务纳入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管范围,从宏观层面进行把控和规划,确保各参与部门能够共同持续强化食品安全管控力度,高效整合各职能机构的优势资源与力量,构建更健全的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同时,应明确食品安全委员会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具体职责范畴,强调其在法规制定职责中的核心地位及其作为主导性协调者的重要性,从而充分激发和释放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监管潜力,使其能够全情投入至各项监管工作中,为实现食品安全领域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宋凤文(1974-),男,汉族,山东寿光人,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