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4-07-31 00:00:00熊剑
中国食品 2024年14期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给食品安全健康工作提出了新挑战。高校是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通过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人才,有助于应对当前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挑战。而推动食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新时代提升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德育”与“智育”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知,进而将其培养成为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提供支持。

一、食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

的现实意义

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立德树人”要求高校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调以“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点,实现“德育”与“智育”的联合培养,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推进食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响应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实现食品专业人才“德育”与“智育”联合培养、促进食品专业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还能够丰富食品专业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食品专业的兴趣,从而推动食品行业的创新发展。

二、食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

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学目标

食品专业教育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高度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食品从业人员,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思政教育同样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创新精神以及综合素质能力有着相应要求,两者在教学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因此,高校可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实践案例的分析与引导,让学生明确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以健康为重的食品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并使其能够在未来工作中始终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为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在食品安全教学中,食品安全基本理论、食品安全法律知识,以及各类如食品检测、食品技术等实践类课程都含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有利于教师开展融合教学。例如,食品安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遵纪守法,以人民利益为先;在食品专业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参与食品检测、加工食品、储藏技术等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校育人效果。

(三)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食品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样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食品安全基本理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课程中的食品安全意识、法治意识、职业道德要求与思政教学中的大学生职责素养、职业道德相关内容进行融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食品检测、加工、储藏技术等实践中,引领学生树立科学、严谨、创新、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从多方面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进行塑造。

三、食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强化师资力量

首先,高校在聘任食品专业教师时,应注重教师的专业背景及综合素养,组建一支年轻化、综合素质强的食品专业教师队伍,激发食品专业教师的活力,为后续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对食品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一方面,注重对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与食品专业思政教学的最终效果具有重要联系,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会、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由老教师向年轻教师传授丰富的思政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并鼓励双方进行互动交流,逐步提高食品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思政教学能力,保持食品专业教学团队的积极性和活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食品专业思政教学示范课,让教师进行观摩学习,以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注重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高校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教师对思政教育理论的深化学习,引导其积极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思政教育方针、政策,促使其提升思政素养。高校也可以邀请思政教育领域专家、学者进校开展座谈会,引导教师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联系,以拓宽育人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再次,建立健全激励评价机制,以鼓励、引导、督促食品专业教师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及时发现食品专业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质量。高校可以将食品专业教师思政教学改革成果作为对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给予为食品专业思政教学改革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诸如荣誉证书等奖励,或在年终绩效考核时予以加分,以激励食品专业教师主动开展思政教学改革。

最后,在评价机制方面,高校可以成立第三方思政教学评价委员会,由委员会对高校食品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成效做出评价。例如,高校既可以对专业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与思政教学能力开展评价,从而督促教师在课余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又可以将最终的食品专业思政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督促教师积极利用个人所知所学开展教学实践,提升食品专业思政教学效果。

(二)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食品专业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是食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连接点,高校教师要深入挖掘食品专业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积极开展教学创新,使两者融合得更加自然、紧密。以食品安全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食品安全相关案例,如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猪肉等,以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进一步激发学生“我要怎样做”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

教师也可以积极引入最新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储存技术等科技成果,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信心,使学生明确“技术服务人民”的思想,在未来的食品技术实践中始终以精益求精、创新严谨的精神推进技术革命,促进我国食品行业蓬勃发展。例如,在食品原料课程的讲解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我国的粮食安全、食品对外贸易数据或者案例,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形势,认识到食品行业对国家、社会、人民的重要性,培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就业中始终牢记“以人民利益为先”的宗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念,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在食品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元素也是食品专业教学思政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如食物储存技术、锁鲜技术、酿酒技术、发酵技术等都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智慧,将其与食品专业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够借助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智力结晶给予学生丰富的实践灵感,使其能够积极创新实践,实现全面发展。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高校教师可以社会热点问题、新闻事件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案例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并通过观点分享、思维碰撞帮助学生明确个人价值立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比赛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如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技术能力比赛等活动,增强食品专业思政教学的趣味性、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注重在竞赛中培养学生创新突破、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

3.以身示教法。教师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及综合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要积极利用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影响。例如,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分析中,教师可以在聆听学生想法、意见后发表观点,向学生表明自身立场,从而以个人感染、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食品技术实践中,教师也可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共同推进科研创新,从而培养学生友善、真诚、严谨、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实践教学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食品企业参观,或者参与各类食品安全、食品技术交流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食品安全健康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信、负责、严谨、科学的精神态度。

(四)开展校企合作,在实践中进行思政教育

食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在实践中开展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方面,在校企合作中,高校要与企业就人才培养内容进行充分交流,以提高食品专业与思政教学融合的质量,并鼓励企业工作人员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训实习机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例如,在学生培训期间,企业员工可以积极向学生讲述国家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企业食品安全生产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无形之中加强对学生的感染。结合先进员工个人事迹,将精益求精、认真负责、敢于创新、吃苦耐劳等优秀精神品质进行具象化呈现,从而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带领学生参观食品生产车间,深入了解企业的食品科研技术成果,并让学生参与到设备操作、产品生产、包装、检测等各个流程中,以提升学生的食品专业技术能力,增强学生对食品行业发展的信心,从而引导其主动进行科研创新,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可以通过共建实训基地的方式,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有机结合。具体来说,高校与企业要主动利用各自优势,完善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设备,并根据企业所提供的岗位要求、职责素养等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丰富的实践训练,从而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敬业奉献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为推进食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高校首先要明确两者融合的意义和融合的方向,以制定针对性的融合策略。在此基础上,高校要积极推进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升级、教学方法改革及教学氛围营造,从而在食品专业教学中多角度地融入思政教育,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熊剑(1971-),男,汉族,陕西汉中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