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7-31 00:00:00李晓倩
中国食品 2024年14期

随着食品行业的繁荣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岗课赛证”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紧密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食品行业提供更贴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一、“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内涵解读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性拓展。产教融合解决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养的脱钩,让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岗课赛证”融通则进一步解决了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衔接不足、模式单一的问题。

“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职业技能竞赛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基本出发点,以强化一体化办学为主要导向,以深化校企双方的双重教学为基础,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为目标,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高技能、全面型的专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施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是产教融合模式的拓展和完善

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食品检验、加工等能力。产教融合重点突出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推动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需求融合统一。而“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不仅考量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也兼顾了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方向,真正做到了顾头又顾尾。

(二)“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继续升级

“岗课赛证”育人模式始终以促进就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职业教育导向。如图1所示,高职食品专业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和目标,包括如何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选定合适的教材、圈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开展必要的教学活动等。其次,要根据实际生产技能标准开展合理的专业化竞赛,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建立健全相关测评机制,为符合标准的参赛者发放食品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招聘,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信心。在该模式下,学生在校期间便可达到行业岗位就业标准,极大地缩短了产教融合步伐,可为职业教育模式带来诸多正向反馈,使“岗课赛证”育人真正做到闭环。

(三)“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是对高职食品专业教育的积极探索

当下,职业教育培养的食品类毕业生普遍缺乏现代食品企业所需的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食品企业岗位需求和高职专业设定存在较大距离、专业技能证书与调整后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错位、食品专业培养目标与食品企业人才需求不一致等方面。在此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模式可为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目标,对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进行必要尝试和积极探索。

三、“岗课赛证”融通模式

在高职食品类专业的教学实践

“岗课赛证”融通在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理清“岗”“课”“赛”“证”四字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联。“岗”即岗位需求,是高职院校开展专业教育的量尺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基石;“课”即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阶梯和桥梁,是人才技能输出的最初源泉;“赛”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手段;“证”是学生职业技能高低的具体体现和关键凭据。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做到“岗课”互相呼应和“赛证”前后承接。

(一)以“岗”为量尺,制定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学目标

通过研读国家对食品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要求,以及开展行业调研、听取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和往届毕业生反馈等方式,梳理出岗位对职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从而合理设置相关高职食品专业课程,选择适配的教材,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等。其中,专业课程的设计既要符合职业技能培养要求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又要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发展相一致。

同时,要将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等与专业教学活动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认知,让学生在未来从事相关岗位后能对课堂知识进行验证,也会对工作岗位需求进行进一步完善,从而达到“岗课”互相呼应、相互促进。

(二)以“课”为阶梯,开展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教学

在确定好人才培养目标后,高职食品专业课程安排和教学活动开展就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生攀登职业技能高山的阶梯。基于此,课程安排和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受教育水平,而教师又是该项工作中的主角,因此要坚持以教师教学为载体,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内容,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注重校内外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行业企业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新方法带到课堂上,提高学生对行业实践活动的认识,使教学内容覆盖岗位需求。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做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还能拓展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提高就业信心。

(三)以“赛”为工具,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教育以竞赛为切入点,而食品行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食品原料的采集、生产和包装等,因此,高职院校要对职业技能竞赛给予足够的关注,按照对学生全面素质、专业能力等总体目标的要求,把教育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具体而言,在高职食品专业实践活动中,可以开展关于各生产环节的竞赛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能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食品专业竞赛活动主要包括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技能比赛、化学实验技术技能比赛等,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的同时,教师应起到指导和引领学生进步的作用,帮助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教师应根据竞赛内容,制定更加贴近岗位需求的技巧关卡,协助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实践技能进行培养。

(四)以“证”为凭据,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应在符合行业标准的前提下举办各项技能大赛,并为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发放符合行业标准的资格证书,如食品合规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食品检验工证书等。在“1+X”认证体系制度下,校企共育紧密相连,产教深度融合,学生在入职前就已掌握了岗位所需的相关技能,极大缩短了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在“1+X”证书制度的基础上,高职食品类专业开展“岗课赛证”融通教育不仅能够持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推动“1+X”证书制度形成完整的育人闭环。

(五)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估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质量测评体系,整合政府、行业和企业多方资源,运用多元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在此基础上,建立由校督导、二级学院督导、系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学质量监督工作组,对专业教学进行全流程监控,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分析,对教学成效进行实时反馈,并提出相关对策。

同时,改进实践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加强对实践环节的监管,依据学生的学业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师生座谈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竞赛成绩、学生所获得的证书等多维度,对“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育人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岗课赛证”融合的教育模式是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标准,以技能竞赛为核心,以提高食品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知,更有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与高职食品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技能操作、熟悉食品专业技能大赛规则并获得专业证书,从而更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中西面点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豫教〔2024〕05911);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为例”(2021SJGLX754)。

作者简介:邵征(1988-),女,汉族,河南新乡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功能性食品开发。

李晓倩(1988-),女,汉族,河南濮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