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4-07-31 00:00:00张义浩陈碧赵海燕
中国食品 2024年14期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简称“食品导论”,是食品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学生迈入食品科学领域的启蒙课,更是塑造学生专业观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该课程的内容包括食品科学原理、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法规等,其核心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学习、职业观念形成奠定基础。

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探讨了“食品导论”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影响课程思政实施的因素、具体实施办法以及评价体系。通过采用一系列互动式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并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专家评价和督导评价来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实践表明,课程思政教育显著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食品科学领域的认同感,为地方院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食品类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在“食品导论”中

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思政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时代新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食品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学习较为被动,专注力不集中,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生对食品类专业了解不够;二是学生对自身专业前景不看好,缺乏学习和奋斗的动力。因此,在食品类专业课程中导入思政教育,对食品类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以专业课为载体,将思政元素有机融于专业课知识体系中,使学生感知课程的内在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食品导论”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以下四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二是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三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四是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总之,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是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出既有专业能力又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二、“食品导论”课程思政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

(一)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学水平不高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主体,其职业素养、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均会影响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中具有食品类专业背景的教师不多,且大部分是近年来新引进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严重缺乏教学经验以及企业生产实践经验。

“食品导论”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涉及内容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对专业的前沿发展具有通透的了解与把握,又要对各门专业课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生产实践和企业管理经验。但从目前来看,专业课教师仅注重专业水平的提升,忽略了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就导致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可能将“思政”狭义地理解为政治教育,忽视了思政教育的广泛内涵;缺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系统培训和指导,导致他们在挖掘和运用思政元素时感到困惑,无从下手;不懂得挖掘具有教育意义的思政元素,在实际操作中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和融合点,使得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效果不明显。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和支持不足

目前,专业课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出现“硬灌输”现象。“硬灌输”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呆板,学生处在被迫接受的状态,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此外,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需要相应的教学资源的支持,包括大纲的设计、教案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等,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支持稍显不足,导致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遇到障碍,从而很难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在“食品导论”课程中。

三、“食品导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一)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食品导论”课程的教师需从多方面加强思政理论学习,并贯彻落实到工作和生活中。具体来看,教师可通过以下措施提高思政水平:一是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并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二是主动向思政课教师团队学习,并邀请思政课教师团队共同研讨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内容

“食品导论”是食品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提供了食品领域的基本知识框架,内容涵盖食品专业的各个方面,从原料的特性到加工过程的变化,再到最终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该课程涉及食品科学、加工技术、食品安全等知识,思政元素融合点非常多,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构建相应的课程思政内容并将其融入课程设计中。“食品导论”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安排详见表1。

(三)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食品导论”课程一般在第一个学期开设,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食品类专业的学习内容、研究内容以及行业的发展概况,起到引领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学习的作用,因此,专业认同感、归属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尤为重要。

讲授法是最为传统和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以教师为中心,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在“食品导论”课程中,讲授法在介绍新领域、复杂概念时非常适合,且易于管理学生。但是,讲授法缺乏互动和参与,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

互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参与,旨在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深入理解和增强学习动机。“食品导论”课程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应用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图1:“食品导论”课程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应用

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在教学上,教师可以列举近十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然后让学生分组对不同案件开展分析讨论并提出观点,最后由教师从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控制到追责做出总结。这个过程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角色在食品领域的职责和挑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和思想教育的内涵。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扮演特定的角色,如食品科学家、质量控制工程师、安全管理员、消费者代表、企业家等,模拟特定情景(如生产流程、安全事故应对、新产品开发会议等)下的工作场景。在此期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角色扮演中展现的思政教育要点,如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创新精神等。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职责以及面临的挑战,同时培养同理心、职责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也是参与性很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食品导论”课程内容,选择与其相关的思政教育主题,如食品安全责任、可持续发展、职业道德等。然后将学生分组,就特定的主题进行资料搜索、整理归纳,最后讨论出最终的结果,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成果。教师在小组汇报后提供反馈,强调讨论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将思政教育的理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分享观点、辩论和解决问题,并在小组讨论后进行个人反思,思考如何将讨论中学到的思政知识和价值观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

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是相辅相成的,案例分析提供了分析的起点,角色扮演增加了情境的深度,小组讨论则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反思的空间。通过采用这种多维度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提升,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四)实施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评价、教师同行评价、食品专家评价、院校两级教学督导评价等,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改进。

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评价主体以及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首先,学生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承担者,是课程教学重点对象,学生对教师实施的思政教育的评价、对课堂质量的评价,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思政教育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课堂质量进行直接评价,包括融入思政内容的和谐性、教师的精神面貌以及授课效果等,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其次,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施者,也是评价者,可以基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结果进行评价,并在后续日常教学中做出适当的调整。再次,邀请其他教师或学科专家参与评价,尤其要加入思政教师的评价,让他们提供专业的反馈和建议,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最后,学院和学校应设立教学督导团队,定期对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和评价,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食品导论”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举措之一,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技能与思想双硬人才的举措,是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课程思政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团队、学校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才能取得成功。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食品导论”课程思政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学习体验,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期待课程思政在食品专业教育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2JGZ174);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3JGA363);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3JGA361)。

作者简介:张义浩(1989-),男,汉族,广西贵港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通信作者:赵海燕(1985-),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