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改革与实践

2024-07-31 00:00:00王鹏
中国食品 2024年14期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南。随着国家战略性新型现代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新疆特色食品及生物产品的发展亟需高素质专业人才支撑。在此背景下,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育面临着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挑战。产教融合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共同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既是响应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因此,探索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的新路径,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当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特别是在教育领域,这一思想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党的教育方针也明确指出,教育必须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进行。

对于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而言,必须要紧密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将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实施产教融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作为应对现代社会需求而设立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强大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当前,该专业在理论教学与实验设施方面已取得一定成就,能够覆盖食品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应用技能。然而,随着食品与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最新科技成果,且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产教融合上,目前主要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不足,部分合作仅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深入的合作项目和机制,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尤其是企业方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实践教学资源有限,且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系统化、规模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得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均等,实践经验积累不足,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效果有限,难以满足食品生物技术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的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改革

(一)校企合作框架的搭建

构建共建、共享、共赢式的校企合作框架,是实现高效协同育人的关键。在这一框架下,高校和企业在资源、信息、成果等方面要实现共建共享,通过深度合作促进双方共赢。高校可以提供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的优势,企业则提供实践平台、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双方在一个开放的合作体系中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学生实习、科研项目等活动,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二)课程内容与结构的动态调整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育应当紧跟食品生物技术行业发展的脚步,将企业的最新技术、标准和规范纳入教学内容中,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生产工艺对接、教学过程与职业标准对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等,并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增加实践性和探索性学习模块,优化与创新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使得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当前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动态和行业发展。

比如,实施个性化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企业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创新竞赛、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三)企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双师型”教师既具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实施企业实践教学的关键。学校要与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引进企业技术专家和高水平管理人才,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开展实习实训、联合申报科技项目、企业导师制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结合企业生产、教学实际,校、企教师分工协作,进行岗位分析、模块化教学,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比如,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精英作为兼职教师或岗位导师,直接参与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授课、大赛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再如,学校可与企业联合开展产品研发或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承担国家或地区的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覆盖教师指导、企业导师参与、学生表现等多个方面,有效评估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并为教学改革提供反馈。

(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学校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例如,以党建为引领,共建校企育人“思政基地”,以党建带动团建,联合开展党建、团建主题活动,将专业知识学习与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相结合,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计,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使学生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推进新时代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

通过以上措施,校企协同育人能够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同时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教育、学生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四、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一)国内外成功的产教融合案例

产教融合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实用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成功的实践案例。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转换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成为企业培养的储备技术人才。

我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国内很多优质职业院校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实践课程,通过实践,师生共同创新高品质产品并加以推广,培养出许多大师级人才,显著提高了师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再如,我校与当地具有一定规模且规范化的食品、生物类企业合作,促成产学研发展,共同研究和制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标准,并建立稳定扎实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师生在企业直接参与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中,学习到企业生产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职业技能和工作适应性,同时解决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估与反馈

效果评估是实践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改革成效。例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收集反馈,多数学生和用人单位反映,产教融合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可以看出,产教融合模式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效果。未来,高校应继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探索更多高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综上,产教融合在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育中的实施与探索,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指导原则,也紧密贴合了党的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校企合作框架的搭建、课程内容与结构的动态调整、企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等措施,不仅提升了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未来,需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简介:王鹏(1986-),女,新疆乌鲁木齐人,中级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