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是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文得分直接影响高考语文成绩,因此高中生要特别重视提高写作能力。在日常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探究与总结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一些必要的招式,以轻松应对高考作文,写出优秀作文。
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除了要重视教材,积累好词、好句以及文化知识,还要广泛进行纸面与网络阅读,从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与文学评论中获取故事与事例,在日常生活中记录观点与情感,以此积累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我们还要紧跟社会热点,更好地把握时事,善于从多角度思考,将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及时记录下来,建立自己的知识储备库,时常温故适时取用。
例如,我们不仅要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语言文字作品,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彷徨》《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堂吉诃德》《战争与和平》等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也要阅读《人民日报》《半月谈》等报纸杂志,《万历十五年》等历史书籍,重点积累事例,提炼作者观点,体悟人物情感等。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通过做读书笔记,写下自己的观点与感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收集身边的典型事例和趣味故事。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看《新闻联播》和订阅新华网等官媒账号,紧跟社会热点,了解社会现象,熟悉经典评述。
二、掌握多种论证方法
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作文,多以写作议论文为主,因而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显得尤其重要。论证方法通常包括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不同论证方法的概念、作用各有不同。如事实论证能增强文章说服力,道理论证让论证更有力,对比论证使人印象深刻,比喻论证通俗易懂。我们要在课内外阅读探究中学习各类论证方法,并通过语段训练巩固。
例如,部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册的《反对党八股》,第二段中提出了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作者用了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的演说进行举例论证,也称为事实论证,浅显易懂、趣味性地论证了这个论点,增强了本论点的说服力。我们完全可以学习这种论证方法,针对日常生活现象提出论点,再运用鲜活的具体例子进行论证。如针对当前一些抗日电视剧存在的问题,提出论点:与事实不符,不合常理。接着再根据抗日战争的权威史料,如一些重大战役的人员战损比,融入生活常识,论证自己的观点。对于其他方面的论证方法,我们要注重在课内外阅读中分析和探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训练,灵活掌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三、提高审题立意能力
我们进行作文训练,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写作主题,对于一则或多则材料作文,我们要整体把握、局部深挖,准确解读材料,明确其中要义,把握写作的重点,初步进行立意。我们要基于近年来的高考作文主题,在日常学习中加强专题训练,以此提高审题立意能力。
例如,2021年新课标Ⅰ卷的作文主题是“强弱之变”,先给出了一则材料,说的是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的文章,说明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要求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这篇作文适逢建党百年,让考生置身时代洪流,从“体育之效”着眼,进而放眼关注家国社会,突出立德树人的理念,重点是抓住“强弱转换”要点进行思辨写作。我们基于“体育之效”的主题,明确体育和身体的强弱变化有关联,因此我们要注重增强体质和锻炼意志,这需要分层抓住要点,分析材料的言外之意。通过逐句分析可知:作者先从小处入手说明身体的变化,可以引申为事物的变化;接着说身体强弱转化,可以延伸为国家和民族的强弱转化;最后再联想旧中国,因此要发愤图强建设新中国,激励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伟大复兴。我们在写作时要从自身入手,以小见大、逐层深入进行写作,论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可喜变化,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进行升华,总结自强不息、持续奋斗的精神。
四、提高提纲拟写能力
在写作之前,我们还要注重做好构思,基于题意拟写提纲,将思路具象化展现出来,以便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我们要结合审题立意的成果,先深入阅读一些优秀作文,分析其中的内容、表达、特征等,试着列出提纲。之后,我们回顾所学和积累的写作素材,试着自主拟写提纲,以此更好地训练,提高提纲拟写能力。
例如,对于上述提到的2021年新课标Ⅰ卷的作文主题,我们在分析题意后,接着要建构基本的写作思路:通过转述材料概括引出论点;接着从事物或个体的转化、至强可能会变弱、弱者持续勤奋努力能变强这三个方面论述,结合自身、群体、党史、国史等论证;最后再点题,升华情感。以优秀作文《圆百年强国梦,做最硬巨龙鳞》为例:文章开头先以毛泽东论“体育之效”为切入点,借体育强身之喻,说奋斗强国之理,引出宏大主题;接着写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屈辱历史,以及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变化,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最后再点题,进行总结升华,倡导新一代青年要努力奋斗。我们也要结合自己的思路,基于“1—3—1”或“1—4—1”的结构,试着拟写完整的写作提纲。
五、写好文章开头结尾
文章开头相当于一个人的脸面,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升华,因此作文开头与结尾至关重要。从阅卷者的角度看,阅卷老师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的阅读和打分,对开头和结尾的印象最为深刻。因此,为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我们要重点训练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做到简洁、有力,把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例如,基于“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理论,作文开头既要简洁,也要美观,作文结尾既要有力,也要升华情感。在开头方面,主要方法有题记法、悬念法、引用名句法、排比句法、设问法、比喻法、巧用典故法、解题法等,我们要根据主题灵活选用相关方法。结尾的重点是短小有力、升华情感,我们需要归纳全文、点明中心。如2022年新课标Ⅰ卷的作文主题是“本手、妙手、俗手”,在写开头时,可以运用比喻法:如果把下围棋比作盖高楼,那么本手便是地基,而妙手便是那房梁上的雕花。对于结尾,我们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点明中心与升华情感,如引用鲁迅的一些话语,再结合现实提出倡议:愿我们都能挽本手之雕弓,得妙手之长空!文采斐然的开头与巧妙高超的结尾,能有效提高作文的档次。
六、完善文章细节内容
在高考作文写作中,我们除了写好开头和结尾,还要把握文章的细节内容,根据审题立意、拟写的提纲,结合一定的逻辑,完善文章细节内容,这样才能写出更好的优秀作文。我们要注重深入分析优秀作文,模仿相关优秀作文的语段进行写作,之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全篇的写作训练,以此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作文主题是“故事的力量”,这个作文的材料先分析了故事是有力量的,再提出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因此,我们要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理论知识,从小处入手进行写作,做到以小见大,融入生活中的故事感悟,或者探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宏观问题,以此谋篇布局与具体写作,把握好文章的细节内容。比如通过归纳中国历史的细节:繁华大唐,用鼎盛的绚烂,赢得世界青睐。
七、划分段落加强训练
对于高考作文的写作,我们不仅要注重审题立意、拟写提纲,还要重视写作过程中划分段落,让卷面更加整洁,便于阅卷老师阅读。为了更好提高分段能力,我们要在平时加强训练,以便让分段更为清晰与完整。
例如,一般而言在写议论文时,三段或四段显得过少,而七段、八段又显得过于破碎。因此,我们通常将文章分为五段或六段,采用“1—3—1”或“1—4—1”的结构进行写作。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近五年的高考作文主题,准备与高考答题卡一致的作文训练纸,注重卷面的整洁,尽最大可能不修改卷面,以此让卷面显得更为干净、整洁。
综上所述,文章是基于高考作文的主题内容和相关要求,探究轻松应对高考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涉及考试前的准备,以及考试中的应对方法。在日常写作的训练和考试中,我们要以此提高写作能力,以便轻松应对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