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对中国的四大发明很熟悉吧,甚至连想都不用想,就可以随口说出“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这几个名词。在冷兵器时代,火药的出现无疑成为当时世界上的热门话题,从而掀开了热兵器时代的序幕。
在众多火器被发明出来之前,手榴弹率先出世,成为它们的大哥。时间过去太久,我们或许无法查证它的具体出生日期,但在唐朝末年就已经出现了手榴弹的身影。不过,那时的手榴弹还处在“儿童”阶段,因此,人们为它取了个形象的昵称——“火球”。
火球的制作原理很简单,就是用纸把火药包起来,然后在圆球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等到用时,就用火烙锥在火球的尾部上扎个小眼儿,点燃后迅速抛到对方的阵营去。瞧,是不是和手榴弹的使用方法很像啊!
你发现了吗?最开始的火球是需要士兵直接点燃火药的。无论是用手抛出去,还是靠投石器远射,这中间总会有一段时间差。要是没有及时扔出去,那么,下一秒被炸飞的极有可能就是自己!
考虑到这些因素后,在后来的制作过程中,火球圆鼓鼓的身体外面被人们特地涂上了新的混合物。黄蜡、沥青和炭末这三剑客的加入,使火球表面一点就着,将它抛出去时外壳的高温会在瞬间让球内的火药爆炸。
改进后的火球,肚子里的“料”也变得更加丰富,不仅有火药,还加入了碎石头块。这样一来,爆炸的火药便将碎石崩开,大大增加了它的杀伤力。
虽然火球的技术一直都在改进,种类也在不断增多,但随着中国封建制度走向末路,综合国力日趋下滑,致使火球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开始引进大批国外武器,这其中就包括手榴弹。从此,我国走上了一边引进一边研制的手榴弹生产之路。
1917年,中国有了第一个制造研发手榴弹的工厂——汕尾制弹厂。随后的十几年中,很多兵工厂也纷纷加入制造手榴弹的行列,当初的火球成功完成了“变身进化”阶段,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榴弹”。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手榴弹的研制并未止步。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手榴弹的研究速度越发提高。90年代初,科研人员已经研制出了40多种新型品种。例如著名的82式手榴弹系列,不仅结构简单,安全性也很高,批量生产更是没有问题。
直到现在,手榴弹仍是各国重要的军事基本装备之一,只是品种有所不同。美国较多使用的有M57式、M67式、M68式;英国等国家则常会选择L2A1式、PRB423式、HG86式,等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手榴弹在战争中的需求不断,其产量也逐渐上升,仅1941年,中国就生产了五百多万颗手榴弹。其中,木柄手榴弹和特种手榴弹成为手榴弹家族的“战斗英雄”,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解放战争开始后,木柄手榴弹又有了新的突破。例如36式手榴弹,性能先进,威力增强。特种手榴弹则包括照明弹、催泪弹、发烟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