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2024-07-30 00:00:00张虹昇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7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以注重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居多,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碎片化学习状态。《课程标准》由此提出单元教学建议,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角的度量”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笔者以此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法,为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一、梳理单元结构,把握知识体系

《课程标准》在“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教学建议中强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教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设计,应以分析教材、梳理单元结构为先,整体把握该课知识体系。教师应在备课期间,以单元为研读教材的最小单位,完整地分析和整合其内容,然后以教学为目的,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教师也可以根据单元教学长期计划,适当利用课外资源补充教材内容、充实知识体系、丰富学生认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由“线段、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练习七”六个小节构成。“线段、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注重知识的探究与学习,“练习七”重在知识的实践与应用。另外,就“线段、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五个小节的具体内容来说,“线段、直线、射线”的知识内容,是探究“角”的重要基础,“角”的知识内容,是学会“角的度量”的基本条件,“角的度量”的知识内容,是理解“角的分类”的重要参考,“画角”知识内容,是“线段、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的综合。

由此可见,“角的度量”单元结构为“先探究再实践”,知识体系为“通过对线段、直线与射线的学习,找到角与射线的联系,并且以该联系为切入点,学会借助度数精准认识角,学会将描述角的度数的语言转化为具体图形”。教师可以在其单元教学中,先聚焦“线段、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五个小节,把握其递进式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整体探究和学习单元知识,再以“练习七”为载体,促进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整体实践与应用,检验单元教学成果。

二、剖析单元特点,重构教学路径

《课程标准》强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分析主题单元每一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落实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据此,小学数学“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设计,要剖析单元特点,重构教学路径。教师可以依据单元结构与知识体系剖析单元特点、设定单元目标,然后以单元目标为过渡,重构教学路径。

依据上述单元结构与知识体系,“角的度量”为“图形与几何”单元,可提炼“量感”“空间观念”两大核心素养,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单元,“角的度量”单元特点为:(1)通过射线的运动引出角;(2)通过对角的直观认识,利用度数精准认识角,形成量感;(3)通过由“利用度数精准认识角”到“理解角的分类”和“画角”的过渡,体会各种角的区别和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教师可整体把握“角的度量”单元特点,设定以下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线段、直线与射线的区别,理解射线与角的关系,建立关于角的初步认识;(2)知道角的度量单位是如何形成的,知道量角器的由来,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并且能够根据角的度数判断角的分类,形成量感;(3)能够根据角的分类与度数,画出指定要求的角,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具有导向作用,通常为教学提示基本方向和过程。进而,依托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可顺利重构单元教学路径:第一步,知道角是什么,由什么构成;第二步,知道角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第三步,知道角有哪些分类,如何分类;第四步:知道角怎么画。

三、调整单元活动,引领深度教学

重构教学路径后,小学数学单元教学需要遵循“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原则,以具体的单元活动为依托,引领深度教学。《课程标准》之所以提出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教学建议,是因为传统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对学生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作用较小,不利于深度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可以解决此问题。教师应调整单元活动,使其具有层次和深度,以便真正发挥承载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效果。

分析“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路径,基于其“图形与几何”本质以及知识内容特殊性,教师首先可将单元活动调整为识图与动手实践活动,其次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细化单元活动设计。如“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识图活动。教师可预先准备线段、直线、射线数学图形,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线段、直线与射线,通过生活元素与数学图形的对比,使学生准确判断线段、直线与射线特征,对射线形成特别的认识与理解,为认识“角”奠定基础。

认识“角”期间,教师可以设计“百变的角”动手实践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按钉、纸板、小棒等工具,先指导学生自主制作角,再点拨学生旋转角的某一边,感知角的生成和运动,比较角的大小,分析影响角大小关系的因素,使“角”教学向“角的度量”教学过渡。

学习“角的度量”期间,教师可以先设计“认识三角板与量角器”识图活动,再设计“度量角”动手实践活动。“认识三角板与量角器”识图活动,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三角板与量角器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量角器特点,猜测其用途与用法,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引出“度量角”动手实践活动。“度量角”动手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遵照“自主性”原则,先让学生自主测量教材不同角的角度,分享测量经验和结论,再对错误的测量方法进行纠正,示范标准过程。这样,学生能充分吸取教训,实现对单元重点的深度学习。

四、实施单元评价,发展核心素养

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教师既要重视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也要重视单元教学评价。单元教学评价是指使教学评价覆盖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全面回顾单元教学过程与成果,从始至终点评学生表现。只有增强教学评一致性,精准定位学情与教学问题,才能促进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不断优化,持续落实深度教学。教师应重视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评价,借助合理的评价载体与标准,积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角的度量”单元教学,教师可构建“画线段—区分角—测量角—分类角—画角”一体化测评机制,落实单元教学评价。如教师可借鉴教材“练习七”习题,设计以下测试题:

小明无意间获得一段寻宝路线的文字提示,请帮助他画出寻宝路线图——从A点出发,向正东前进3米,到达B点。在B点将线段AB顺时针旋转120°,可到达C点,宝藏在C点正北方偏西30°位置。连接AC,角A的度数是多少?它属于什么角?角B的类型呢?

测试题包含“画线段”“按照给定的度数画角”“测量角”“判断角的类型”多项任务,学生一边完成测试题,一边展现学情,为单元教学评价提供参考。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联系学生单元前期学习表现,对其展开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判断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总之,针对小学数学“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设计,教师首先应梳理单元结构,把握知识体系,其次应剖析单元特点,重构教学路径,再次要调整单元活动,引领深度教学,最后应实施单元评价,发展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是《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更是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总结经验,落实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整体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