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物馆讲解员与景区导游的服务内容,常有人将其工作性质、职能、所提供的服务等方面混为一谈,无法区分出二者间的差别,这不仅会影响讲解员与导游职业的社会评价,还会影响相关从业人员事业发展方向的确立。本文主要从博物馆讲解员与景区导游的工作性质与职责着手,对各自工作的核心内容作以区分,对从事二者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以此令二者的工作主责与未来发展明确区别开来,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异彩。
讲解工作是博物馆不可缺少的服务功能,随着博物馆的发展以及社会教育功能的提升,对博物馆讲解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博物馆讲解员与景区导游在对游客进行人文知识介绍服务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常会令人们混淆。但其实无论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职责,还是从工作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来看,二者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果不对这两个职业进行明确区分,并对不同职业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不仅会对参观群体和消费者造成误导,还会阻碍两个职业的发展完善,因此讨论博物馆讲解员与景区导游的区别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博物馆讲解员与景区导游的工作概述
(一)工作性质
博物馆讲解作为博物馆行使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环节,其工作具有社会性、知识性、服务性和教育性,需要讲解员对馆内藏品的历史、文化有较为全面的理解,以优美的语言组织、标准的讲解姿势、得体大方的妆容、和蔼可亲的服务将前来参观的游客带入展品的历史背景中,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增进观众的体验。
景区导游工作性质有:一是为带动地区经济而服务;二是传播文化,增强人民文化自信。导游工作虽然也具有社会性、服务性等性质,但其服务内容更加琐碎,流程更多,且其言行代表的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形象,相较博物馆讲解员仅代表展馆而言,影响也更加广泛。
博物馆作为公益事业单位,其工作具有公益性。因此,博物馆讲解员在工作开展中更加侧重展览内容讲解和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意义及效果,注重达到教育与宣传相结合的目的。相对而言,景区导游工作更侧重经济效益,不仅要为所在的旅游公司或旅行社带来收益,还要推动景区发展。
(二)工作职责
博物馆作为历史传承物质的陈列、展览机构,社教活动开展需要讲解员在日常工作中搜集整理有关展品的信息,在优化信息传递的目标下进行合理加工处理,以便在讲解过程中能与观众进行良好的交流。而作为展品与观众之间的纽带,讲解员还要注重信息的提炼与美化,让观众在参观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展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一名合格的讲解员仅有对讲解工作的认识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要重视对讲解工作的研究与创新,做到因人施讲,调整接待中不同群体的参观内容和展线,临时根据参观者的要求修改讲解词、回答讲解过程中观众提出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达到观众走进博物馆参观获取知识的目的。
相较于博物馆讲解工作的社会教育属性,导游工作更强调对游客的服务性,他们会从增强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为其带去一些景区文化以外的讲解服务和生活服务,如近年来网上比较火的故宫导游视频,导游工作人员会根据游客的要求和喜好,对景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讲解进行横向、纵向的拓展,有时甚至还会带入一些野史的内容融入其中,达到个人讲解的趣味性。除此之外,景区导游还要负责游客的日常生活,甚至数天与游客朝夕相处,做好每天的旅游行程规划、旅游途中的安全保障、游客的食宿安排等工作。导游同游客接触的时间要比博物馆讲解员紧密得多,在做讲解时导游个人情感的带入自然也会更多一些。
二、博物馆讲解员与景区导游应具备能力的区别
基于对博物馆讲解员与景区导游的工作性质、职责内容的区分,可将两种工作的必备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对比。
(一)博物馆讲解员应具备的工作技能
首先,博物馆讲解员需要对所陈列的展品、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全面、深度掌握,不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照猫画虎、夸大事实,切忌一知半解却侃侃而谈。
其次,博物馆讲解员需要表述流畅、措辞准确,要注重自己在讲解中的示范性,为观众带去寓教于乐、传承历史文化教育的正确学习态度及指导。要具备优秀讲解员“因人施讲”的灵活性与极强的应变能力,在充分了解观众需求的基础上与观众建立更高效的交流沟通。
再次,博物馆讲解员要从增进讲解教育意义角度出发,对讲解内容进行适当的结构调整,以便能够条理清晰地为观众完整讲解, 在介绍展品文化内容的同时突显其工作的社会教育属性。比如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及革命纪念馆时,有的讲解员会在基本信息介绍完毕后,以英雄人物语言还原文物连接的革命事件和思想精神,但都是遵照史实,对于一些夸大事实、语句不严谨、歪曲真理的内容会严格把控,不会提及。
(二)景区导游需要强化的能力特点
首先,景区导游要强调从业人员对文化知识的掌握,但更倾向于围绕某一景区历史文化背景和内容进行知识的横向拓展。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有较好的语言逻辑性,让游客能够对景区所涉及的年代、人物等信息的接收更加系统、全面。
其次,景区导游要确保自身语言的准确性,避免搪塞游客,还要根据自己惯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导游词进行处理,令讲解更具个性化色彩,凸显自身特色。这一点景区导游工作与博物馆讲解员有着较大的区别。因为博物馆讲解员的言行代表场馆,所以要求其讲解过程必须使用标准讲解用语、统一着装、佩戴讲解设备、遵循标准,不强调个人特色的体现;而景区导游则代表旅行社,所以为游客留下好的印象,让其在评价平台上打出高分是对旅行社收益的直接促进,需要工作人员在自身特色形成方面加强重视。
最后景区导游通常需要从景区、旅行社经济带动角度考虑,增加景区解说的生动性,如长江三峡景区导游可以插入一些有关两岸山峰形成的神话故事、古代文人诗词,像是在导游词中加入神女峰和著名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例子等。再有如在青海省日月山景区,导游在为游客讲解景区的地形地貌时,还会讲述文成公主及传说中的有关故事情节,让游客发挥想象力,增加旅游中的乐趣。
三、结语
从工作性质、内容职责方面来看,博物馆讲解员与景区导游的工作一个偏重公益性,一个偏重经济效益性;一个侧重社会教育,一个侧重休闲娱乐服务;一个以静态讲解为主,基本在固定的场馆、展厅、教育基地进行专业性较强的讲解,另一个则是以动态的讲解为主,在户外参观游览名胜古迹,对参观的古迹、文化进行解说,讲述一些相关故事,引发大家的兴趣。基于此,博物馆讲解员和景区导游在能力提升方面也存在不同的需求,一个更加正式严谨,一个需要个人风格体现和趣味性的呈现,讲解员、导游都要以自己的工作实际需求来调整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从这一点来看,两种工作的职业经验积累及后期发展截然不同。希望从业者对此能有所区分,精准发力,从而为职业的发展带去正向推动。
参考文献:
[1]金玥.博物馆讲解员角色定位与讲解技巧分析[J].东方收藏,2021(3):88-89.
[2]巩桂兰.博物馆讲解的语言艺术与讲解技能分析[J].艺术品鉴,2021(8):122-123.
[3]冯霞.试论导游讲解语言的特点与培养业务能力的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8):75-76.
(作者简介:弓俭鸽,就职于青海省博物馆。职称:文博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学、博物馆教育、博物馆公众服务。)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