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主要宣传阵地,承担着传播知识、培育文化的重任。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快速发展,“互联网+”理念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对于公共文化的有效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读者提供质高量大的数字资源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的重点服务方向。
电子图书资源是图书馆众多类型的数字资源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类型,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点。电子图书因其阅读方便、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成为读者的主要阅读选择。本文拟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的建设方法、服务方式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目前在建设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
一、电子图书建设方法
(一)商购电子图书
商购电子图书数据库,是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是指由数据库商提供的需有偿获得的数据库,其特点是:数据容量大,整合程度高,检索速度快,建设模式主要有买断、包库、使用驱动采购等方式。
1.买断采购
买断采购是指图书馆一次性支付一定金额购买部分电子图书的永久使用权。
买断采购方式的优点是一次性买断永久使用,不受未来经费限制,可以持续稳定地为读者提供电子图书服务;不足之处是受经费限制,这种方式采购的电子图书一般体量较小,数量以万本计,并且资源在不新增购买的情况下不再更新,不利于读者阅读到最新的电子图书。另外,买断采购一般要在图书馆本地服务器上做镜像服务,需要图书馆有专业技术人员对服务器进行日常维护以及漏洞修复,管理难度较大。
2.包库采购
包库采购是指图书馆支付一定金额购买商购电子书数据库全库资源约定时间内的使用权,约定时间一般为一年。
包库采购方式的优点是全库电子图书体量较大,数量以几十万本计,学科全,资源新,更新快,可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内容需求。同时,包库采购由数据库商提供在线平台服务,系统响应速度快,读者使用体验感好,不需要图书馆专门配置系统管理员进行数据维护。不足之处是数据库使用受包库时间限制,一旦到期停购,整库资源将不可使用,不利于图书馆提供稳定的电子图书服务。另外,包库采购虽然可以为读者提供数量庞大的电子图书,但部分图书并没有被读者使用,未产生服务效果的图书也是一种采购资源的浪费。
3.使用驱动采购
使用驱动采购(简称UDA)是指图书馆预付一定金额作为租赁费用,在约定时间里读者可使用全部电子图书。期满后,图书馆可在预付金额购买力范围内选择使用量最多的图书转为永久购买。
使用驱动采购是一种买断采购和包库采购的结合,优点是兼顾了买断采购和包库采购的优点,既可以使用全库的电子图书,又可以保有一部分图书的永久使用,即使某一年度经费不足无法继续包库采购,也可以提供部分永久使用的图书资源为读者服务。使用驱动采购部分的永久使用图书是读者使用量最多的图书,相较于买断方式采购的永久使用图书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不足之处是目前可以提供这种采购方式的中文电子书数据库比较少。
(二)自建电子图书
自建电子图书资源库,一方面是指图书馆将本馆收藏的普通纸本图书经数字化加工成电子图书,形成可服务的资源库。另一方面是实现文献数字化,即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图书馆利用新型信息技术等手段将馆藏印刷文献、缩微文献、视听文献等传统介质的文献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编码的数字化信息过程。自建电子书库,一方面是对商购电子书数据库资源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也是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式。
1.馆藏普通图书数字化
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规定,图书馆为陈列和保存版本的需要,有权对已经损毁或者濒临损毁、丢失或者失窃,或者其存储格式已经过时,并且在市场上无法购买或者只能以明显高于标定的价格购买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复制,并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给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
因此图书馆在对符合《条例》要求的馆藏普通图书数字化后,仅能在局域网内提供读者服务,这种自建电子图书的服务方式,可以有效规避电子图书使用的版权问题,但需要读者到馆才能访问相应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馆藏特色文献数字化
馆藏特色文献一般是指图书馆特有的文献,例如特色古籍、地方志等。一般情况下,图书馆的特色文献多为已过版权保护期的古籍文献。对于已过版权保护期,进入公有领域的馆藏特色文献,图书馆在对其进行数字化加工、提供读者服务的过程中,所受限制较小。图书馆自建此类电子图书数据库既能实现对馆藏特色文献的保护保存,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能满足部分读者无法在商购电子图书数据库中获取此类文献资源的特色化需求。
(三)征集电子图书
征集电子图书也是图书资源建设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解决对商购和自建数据库无法满足的个性化图书需求。征集电子图书一般是指图书馆直接向出版社征集图书的使用权。
征集可以采取逐一征集、批量征集的方式,也可以委托版权代理机构代为征集或通过版权捐赠方式征集版权。优点是可以解决特定图书的需求,不足之处是价格一般较高,授权使用范围比较受限。一般情况下,版权征集普通畅销图书授权期为1-3年,专业类图书授权期为5-10年,但通常不超过10年。征集价格约为纸质书价格的2-3倍左右,“大部头”图书除外。由于从不同出版社征集到的电子图书数据格式并不统一,图书馆在对其进行加工整合过程中,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才能提供对外服务。最重要的是,图书馆需要对征集的电子图书逐一核对版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第三方转授权,以及授权时间等关键信息,以防由于征集周期过长而导致授权时限改变的情况发生。
二、 电子图书服务方式
(一)局域网和互联网服务
按照服务范围,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服务方式可以分为局域网和互联网服务。
局域网服务是在图书馆场馆内提供电子图书服务。初期的商购电子图书数据库多采用局域网服务,自建和征集电子图书因受版权限制,一般也采用局域网服务。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读者对局域网外访问图书馆数字资源需求的增加,一些电子图书数据库拓展了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服务支持读者在图书馆局域网外访问电子图书,图书馆一般采用读者认证的方式实现电子图书的互联网访问,大部分商购电子图书也支持经认证的互联网访问服务。
(二) PC端和移动端服务
按照服务终端,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服务方式可以分为PC端和移动端服务。
PC端服务是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服务的主要方式,特别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前期,大部分公共图书馆会建设电子阅览室供读者访问数字资源,因此,PC端服务成为电子图书服务的主要方式。随着手机阅读的不断发展,图书馆通过移动端提供电子图书阅读服务成为发展的趋势,移动端服务可以满足读者随时随地阅读电子图书的需求,方便的阅读体验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使用图书馆建设的电子图书。移动端服务主要包括APP、H5、小程序等服务方式。
三、电子图书建设和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范围受限,资源更新较慢
电子图书因来源不同,服务范围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虽然部分商购电子书数据库仍旧仅支持馆内局域网访问,但大部分商购电子书同意开放电子书的馆外认证访问权限,通常采用的认证方式是通过图书馆读者卡号密码认证,也有部分图书馆支持手机号注册等实名认证方式,实现馆外访问电子书资源。提供电子图书的馆外访问服务,可以提升读者访问图书馆电子书资源的积极性,提高了资源的使用量,增加了用户黏度。然而,一些自建资源和征集电子书的使用范围,受版权制约,仅能在图书馆局域网内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图书馆电子书资源整体更新较慢,缺乏最新内容。面对市场上各类资源新、内容多的专业读书平台和软件,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缺乏一定的活力和竞争力。
(二)版权审核不足,存在版权隐患
电子图书服务是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重要资源类型,也是评估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标准,近年来受到各图书馆的重视而不断发展。然而,在电子图书建设和服务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版权隐患,如不加以重视,会在服务的过程中对图书馆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商购电子书的使用方面,由于商购电子书数据库包含的图书数量巨大,一般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图书馆作为采购方没有足够的人力精力去核查每本书的授权信息,仅能做部分数据的抽查,这便存在着图书授权存在问题,但却未能被图书馆采购人员查到的可能性,而基于此的读者服务,也就隐藏着版权纠纷隐患。比如,某作者并未授权某电子书平台使用其作品,于是将该电子书平台连带购买此电子书的图书馆一并提起诉讼,图书馆作为第二被告人,处境被动。
而自建图书按照《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相关规定,也有明确的使用方式,但如果图书馆不了解相关规定,在不允许的范围内使用了这些电子书资源,便会产生侵权的情况。比如,有的图书馆会将馆藏图书数字化后提供局域网内的服务,从服务范围上看,确实是按照《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要求执行,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馆藏图书都可以被数字化后提供局域网服务,而仅是一些特殊类型的图书才被允许如此加以利用。
(三)服务以PC端为主,移动端尚未普及
传统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以PC端为主,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初期,主要提供的是PC端服务,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了阅读数字资源的环境。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服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不再依赖于以电脑来获取知识,而是转用手机等更方便的移动阅读设备来查找资料。因此,图书馆提供的PC端电子书阅读服务不断被质疑,读者是否有在PC端阅读电子书的需求?图书馆满足的是不是读者的“伪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多终端的使用需求,部分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始提供移动端资源服务,能够更好地服务读者,提高资源的使用量。但提供移动服务,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预算去开发APP或微信小程序,另一方面还要配有相应的技术人员维护移动服务的日常运行,这对于大部分市级公共图书馆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总体来看,大部分公共图书馆主要提供的仍旧是PC端的电子书阅读服务。
(四)访问方式不同,缺少统一检索
由于商购电子书并没有强制性的统一制作标准,每种电子书产品的数据格式都不同,一些电子书数据库需要下载专用阅读软件进行访问。比如方正电子书,需要下载阿帕比(apabi)专用软件才能阅读电子书,虽然这种阅读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但也给读者访问带来了些许不便。而近几年新兴的畅想之星电子书、掌阅电子书等数据库,不需要下载专用的阅读软件,支持在线阅读,访问方式相比于方正电子书更加友好。
为尽可能全面地提供电子图书服务,图书馆一般会采购或建设多个电子书数据库,但能提供数字资源统一检索的图书馆却不多。无法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统一检索会带来诸多不便,一方面,读者在查找某本电子图书的时候,需分库进行搜索和浏览,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不利于图书馆吸引并留住读者;另一方面,不利于商购电子书、自建电子书、征集电子书的综合揭示和利用,图书馆用心建设的电子图书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地展现和利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五)缺乏选书原则,馆员面临挑战
电子书的内容是资源建设的核心,如何采购或者建设满足读者需求的电子书内容是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对于商购电子书资源,如果是包库购买,则不需要采购者对内容进行筛选,但如果是分类分册购买,则需要采购者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既要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又要体现图书馆阅读引领的职能,兼顾两者,实属不易。
另外,对于自建和征集的电子书内容,更是要依靠馆员的专业本领,在浩瀚的馆藏和出版社书海中,发掘符合建设主题和需求的图书进行加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这些都需要具备相当的专业能力和选书经验。然而图书馆对于馆员在这方面的培养上还尚有不足,电子图书内容的选择多依赖资源商的推荐。
四、电子图书建设和服务的发展建议
(一) 拓展服务范围,加强资源宣传
为了提高电子图书资源的访问量,图书馆可以在版权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地拓展电子图书数据库的访问和服务范围,比如将仅能局域网访问的电子书拓展成为可以馆外访问的电子书。另外,在征集电子书的时候,也可以与出版社沟通拓展图书的使用范围,一般情况下,如果经费充足,出版社可以授权征集图书的馆外访问权限。
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倾向于默默提供资源和服务,但新时代的图书馆做好宣传同样重要,书香也怕巷子深,不能让因为宣传不足导致读者不知道图书馆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数字资源的情况再出现,因此,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智慧化手段,依托新媒体平台加强资源的宣传,让读者知道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访问图书馆的哪些资源,让读者心中有数,当读者有需求的时候,才能在第一时间想到可以到图书馆的网站上获取相应资源,而不是依赖“百度”。通过大力宣传,提升图书馆在用户心中的知识宝库地位,增加用户黏性,充分发挥图书馆传播知识文化的职能。
(二)强化版权管理,约束版权责任
版权面前无小事,对于自建电子图书应该严格按照《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相关规定来提供服务;对于征集电子图书,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建议逐本进行版权核实,做到应查尽查,不留版权隐患;对于无法实现审核全部图书授权的电子图书数据库来说,为了规避资源使用过程中图书馆的侵权风险,可以在合同中增加知识产权条款,约束版权责任。比如,在合同中约定合同产品(电子图书)若侵犯了第三方的知识产权,由乙方(电子书提供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乙方必须采取充分的补救措施纠正自己的违约行为,若因乙方的违约行为给甲方造成的损失,乙方应赔偿甲方的全部损失。
(三)拓展移动服务,多种终端齐备
随着移动阅读的不断发展,移动阅读服务将成为未来图书馆资源服务主要方式,面对这种大趋势,图书馆在建设电子图书资源的时候应该提前策划筹备,在建设传统PC端访问电子图书馆资源的同时,要兼顾资源的移动端适配,多种服务终端一齐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电子图书服务。
移动端服务主要以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为主。第一,APP是比较早期的移动服务方式,除了提供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服务之外,还可以提供馆藏资源检索、借还纸本图书等图书馆传统服务的线上服务,APP的开发和维护成本比较高,需要图书馆加大经费支持。第二,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小程序提供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成为越来越多图书馆的选择。公众号或者小程序的服务成本比较低,在提供数字资源服务时有可能需要做一些技术配置,比如当电子图书的访问地址是小程序之外的链接时,电子图书所在的服务器需要做协同配置,在域名根目录下放校验文件,同时服务器需要提供https域名访问,并购买和配置SSL证书,这样才能保证电子图书资源在小程序上正常服务。
(四)建立检索平台,提供一站式检索
为了更好地展示图书馆建设的各类电子图书资源,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将商购、自建和征集的资源进行整合揭示。实现全部馆藏资源的统一检索,需要将每种资源的元数据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梳理、整合和发布。对于商购和征集电子图书,图书馆需获得数据库商和出版社的支持,提供尽可能多且有效的元数据字段;对于自建电子图书,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按照统一标准全面记录资源的元数据信息。通过一站式检索平台实现资源的跨库检索,可极大地缩短读者检索到所需电子图书的时间,提高检索效率,增强读者使用信心和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依赖度。
(五)制定遴选原则,培养专业人才
为了最大程度上保障所建设的电子图书资源符合图书馆定位和读者需求,在建设电子图书资源之前,图书馆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图书遴选原则,按照原则进行筛选,可以提高选书效率,将有限的经费花在实处。例如,中小学教材教辅、考试指南、模拟试题等教学类图书可剔除;三年前的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时效性图书可剔除;字典、词典、年鉴等工具类图书可剔除等。另外,图书馆作为意识形态引领和输出重地,在选择和建设电子图书时,应特别注重意识形态的把关和筛查,严格把控意识形态问题。加强意识形态内容的筛选,需要馆员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度和政治鉴别力,能及时、准确地发现电子图书中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并按原则给予剔除和下架处理。
图书馆可以定期邀请专家为资源建设馆员提供意识形态和业务知识培训,支持馆员参加业内研讨会,通过学习和交流,相互汲取电子图书建设经验,不断提高资源建设馆员的专业能力,进而更好地开展电子图书建设工作,提供更多符合读者需求的电子图书。
五、结语
公共图书馆建设能够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阅读风尚、满足读者多元需求的电子图书资源,有利于全民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全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商购、自建、征集等方式建设本馆的电子图书资源,以局域网和互联网提供PC端和移动端服务。虽然目前公共图书馆在电子图书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但通过拓展服务范围,加强资源宣传;增强版权管理,约束版权责任;拓展移动服务,多种终端齐备;建立检索平台,提供一站式检索;制定遴选原则,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建设水平,促进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整体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琳.商购数据库建设理论与实践——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06):35-39.
[2]黄洁.外文电子图书采购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0(S1):43-46.
[3]魏大威.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务[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193.
[4]申晓娟.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策略探讨[J].图书馆,2012(02):35-38.
(作者简介:李静,女 ,就职于青海省图书馆。职称: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资料及全民阅读推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