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儿童身体发育和能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何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让幼儿获得身体素质、感统能力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成为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幼儿园的综合条件,我们将趣味田径引入幼儿园,尝试开展了与田径相关的班本课程。
一、以“趣”为师,快乐学习
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习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总和。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立场,善于发现幼儿在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对其价值进行研判、挖掘,最终立足幼儿的兴趣,确定班本课程内容。
(一)“趣”中共启田径课程
小班开展的田径课程源于幼儿体育锻炼后的一次晨间谈话“我最喜欢的准备活动”。有人说:“我喜欢摘星星的跳跳运动!”有人说:“我喜欢扔远远。”……教师听到后,纠正道:“这类活动其实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叫作田径运动。”话音刚落,幼儿纷纷好奇地问了起来:“为什么叫田径?”“田径除了跑和跳还有什么?”“我们也能做田径运动吗?”看到幼儿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我们开始思考该课程的可行性:田径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运动之一,他们对田径有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园有彩虹跑道、透水混凝土场地以及楼顶操场等,场地宽阔,运动器械也很丰富,适宜开展此类运动。经过分析开展田径课程的利弊,我们决定遵循幼儿的兴趣,共启田径课程。
(二)“趣”中共生课程脉络
在课程实施前,教师往往会预设课程内容,但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当幼儿有了新的兴趣点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兴趣点与发展需要生成课程。确定田径课程内容后,教师预设了一系列关于田径运动的游戏,如小马运粮、乌龟过河、小青蛙跳荷叶等,但在和幼儿的交流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跑步和投掷的过程更有感触。“跑步时我听见风的声音了!”“跑起来的时候我的头发会飞起来,风会钻进我的鼻孔里!”“我的心脏咚咚咚,感觉要跳出来了!”……尽管这不在教师预设的范围内,但幼儿的兴趣明显更真实且生活化。于是,教师顺着幼儿的兴趣,与他们一起体验、交流,生成课程脉络(见表1)。通过具体活动激发幼儿在运动中的感官体验,让幼儿体会运动的快乐。
(三)“趣”中共享学习快乐
幼儿的学习常常伴随着深刻的体验和积极的情感。只有获得允许、支持及赞赏时,他们内在潜能才能被充分激发,继而获得真正的发展。一天,幼儿在阅读绘本《动物奥运会》时对运动有了新发现:“哇!动物们的运动会布置得好漂亮呀!”“看,他们有漂亮的彩旗呢!”教师因势利导:“是啊,我们的运动会也可以这么漂亮!想一想可以怎么装饰呀?”“我们可以做彩旗,五颜六色的多好看呀!”讨论过后,幼儿分成几组,为运动会的开展做起各种准备。
在筹备运动会的过程中,幼儿怀揣着对运动会的憧憬,自发地准备了很多事情。例如:锻炼身体、设计赛道、制作奖杯、创编口号、构思运动服的设计……忙得不亦乐乎。带着对运动会的憧憬,他们从运动会的筹备到正式举行,从确定比赛项目、制定比赛规则,到准备比赛场地与制作道具,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探索和主动参与。过程中,幼儿经过讨论、商量、合作,共同学习,体会运动的乐趣的同时也收获了成长、快乐与自信。
二、以“问”为师,共促深度学习
普鲁塔克曾经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炉。每个幼儿生来就有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做的便是在活动中燃起幼儿心中的火种,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围绕有教育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尝试解决,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重视幼儿的疑问,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同伴交流中捕捉关键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经验。
(一)有效提问促思考
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幼儿的深度思考,开拓幼儿的思维,促进其主动学习。对于幼儿在课程开展过程中的疑问,教师应把握“关键”问题,并借助认知性的提问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用开放性的提问启发他们的发散思维。例如:在选择比赛场地环节,教师启发幼儿:“我们可以在哪里布置比赛场地呢?”鼓励幼儿带着思考寻找幼儿园里适宜比赛的场地,然后展开规划。在寻找过程中,他们发现:软软的草地可以作为跑步场,高高的跳台可以作为跳跳区,篮球架下可以作为投掷区……于是,就有了幼儿对场地规划的尝试与实施。
(二)集体讨论促碰撞
集体讨论能调动幼儿与同伴交流的积极性,拓宽知识经验,促进思维的碰撞与经验的联结。例如:在选择彩虹运动会的场地时,幼儿自发开展了一次特殊的辩论赛:“我们可以在郁金香的花园开,有小花可漂亮了!”“不行!有泥!”“上次还有小朋友踩到郁金香了,郁金香会疼的。”“我觉得可以开在小山坡,那里有山洞很好玩,可以钻。”“可是小山坡容易摔跤,摔下来会出血的。”在幼儿的热烈谈论中,他们的想法开始产生冲突与碰撞,并通过集体讨论得以不断调整完善。例如:幼儿发现跳台的安全隐患后,开始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降低高度或垫上软垫;交流搬运轮胎的不同方法时,他们找出了最省力的办法——滚动前进;当发现人员分配不均时,他们提出了合作解决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作为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再到实践中解决问题,并将新经验应用于后面的学习活动中。
(三)适时反问促探究
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话题时,往往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应如何更好地回应幼儿、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成为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经过实践,我们发现:教师不必急于回答,而是可以在分析判断后,以反问、追问等方式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例如:幼儿在寻找可以系彩旗的地方时,乐乐走到了电线杆旁:“老师,这里可以系。”其他幼儿也围过来看。这时,我没有给出回答,而是将问题抛给他们:“你们觉得这里可以吗?”大家陷入了思考,一阵沉默后,小方开口道:“不可以。电线杆有电,很危险。”米米接着说:“对的,我妈妈说过不让我碰电线杆。”冬冬喊大家:“看!这里有个标志!”幼儿纷纷抬头:“是个闪电(的标志)。”“黄色的。”“三角形的。”“是什么意思呀?”看到他们的讨论渐渐有了结果,我及时回应道:“这个标志是小心有电的意思。”可见,教师的适时反问,能激发幼儿带着问题主动探究、寻求答案。过程中,幼儿的思考得以不断深入,经验也得以巩固。
三、以“境”为师,共创沉浸学习
幼儿园趣味田径课程大多在室外开展,且很大限度上受空间大小及设施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场地环境,创设趣味的游戏情境,调动幼儿参与田径活动的积极性,和他们共享运动的乐趣与成就。
在创设体育活动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应用故事、角色和已有经验,依据幼儿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例如:开展彩虹运动会的过程中,我们和幼儿通过拉彩旗和设计赛道等方式创设了小兔子参加运动会的情境,让活动更有氛围;在晨间锻炼的过程中,我们以故事《龟兔赛跑》为主题,和幼儿共创了《新龟兔赛跑》,幼儿结合幼儿园设施,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垫子当草地、以竖起来的轮胎当大树、以橡胶圆圈为荷叶、以软梯为小桥,构思游戏情境。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沉浸在情境中,教师请幼儿在经过不同场地时扮演不同角色,他们时而扮演小兔子过草地,时而扮演乌龟过小桥。通过对游戏情境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幼儿对活动的参与不断增强,也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获得成长。
四、结语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积极情绪、增强身体素质。提升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质量是幼儿园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进幼儿园趣味田径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幼儿在趣味田径课程中获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晨.幼儿园童话情境驱动学习的创新策略[J].好家长,2023(09):80.
[2]郭巧芬.基于问题导向的主题活动推进策略:以中班主题活动“幼儿园的杨桃树”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No.171(03):134-136.
[3]陶源.问题导向下幼儿园生态课程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丝瓜络与泡泡”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10):96.
[4]王秀玲.以问题为导向的活动探索方式:以“过年”主题 活动为例[J].保育与教育,2014(12):10-14.
[5]陈月锋.水稻的秘密: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主题活动生成与推进[J].山西教育,2020(9):37-39.
[6]薛韦玮.基于问题为导向的幼儿园节气课程的教学对策分析[J].幼教天地,2018(3):163-165.
[7]杨华.因“需”制宜 嗨翻户外:提升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质量的思考[J].山西教育(幼教),2023,No.1212(0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