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幼儿园‘鼓励性运动环境’创设的质性研究”(课题编号:C-c/2021/02/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幼儿园“鼓励性运动环境”通常是指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幼儿的运动动机,支持幼儿运动的需要,使幼儿以更加自由、自主、愉快、积极的态度参与各类身体活动,让幼儿身体充分动起来,从而实现幼儿运动能力及整体性发展目标的环境。与以往运动环境创设相比,鼓励性元素的融入将更加突出幼儿的中心地位,使其能够依据自我偏好以及幼儿园的鼓励措施,更好地投身运动环境之中。“鼓励性运动环境”的创设有助于提高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培养其终身运动的意识与习惯。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需求与现状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及《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的体育运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不低于1小时。[1]同时,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国家对于幼儿体育工作进行了全面布局,尤其强调幼儿园应遵循幼儿成长规律以及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培育自身的教育观、运动观及课程观,并贯穿于幼儿园体育工作的始终,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运动教学模式,引导幼儿园运动课程的优化。
然而,受限于办学条件、教学理念、幼儿能力等诸多因素,幼儿园体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户外活动场地缺乏、运动器械材料投入不足等,导致幼儿“静多动少”,不利于幼儿的综合成长,也违背了幼儿的健康发展规律。“鼓励性运动环境”的创设,可以在幼儿园现有环境局限的基础上,开拓出更有支持力的运动条件,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和意识。
二、幼儿园“鼓励性运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即时性原则
幼儿对机械重复的身体运动并不会表现出特别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天性活泼、充满好奇心且喜欢探索。因此,在设计和创设幼儿园运动环境时,应当敏锐地洞察并抓住幼儿瞬时的运动喜好,适时提供贴近生活、触手可及的游戏素材。[2]例如,鼓励他们在捡拾落叶、踏踩小水坑等日常活动中发现乐趣,以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为首要目标,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快乐,从而激发并保持对户外运动的热爱。由于幼儿运动的契机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教师必须专注于即时性环境的创设,以此来保证鼓励性运动的开展。
2.利废性原则
目前市场上的体育活动器材琳琅满目,普遍存在价格较高的问题,并非所有幼儿园都能承受大批量采购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同时,伴随幼儿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常常表现出对玩具和器材的竞争和占有欲,为了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充足的参与机会和资源,提供足够多样的活动用具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园可以发掘日常生活中丰富的废旧物品资源,将其经过简单加工后作为幼儿运动所使用的玩具或器械。[3]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动手改造废旧材料,制作成个性化的游戏设备,从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创新精神。
3.安全性原则
鉴于幼儿年龄较小且通常在家庭中受到周全保护,他们在初次接触具有一定挑战性和难度的运动器械和活动时,往往会表现出害怕、胆怯和抗拒的情绪。因此,在引导幼儿参与户外运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在确保幼儿的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帮助幼儿建立心理安全感,逐步克服恐惧。同时,由于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在户外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因此在设计和创设幼儿园户外运动环境时,幼儿园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的安全要素,秉持经济实用与质量保证的原则,竭尽全力消除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定期检查活动设施是否光滑无尖锐边缘,所使用的器材和游戏材料是否安全可靠,避免吞咽、割伤等潜在风险的发生,从而全面保护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三、幼儿园“鼓励性运动环境”创设路径分析
1.善于因地制宜,重视硬件环境创设
在幼儿园鼓励性运动理念下,环境的创设显得尤为关键,它是保障鼓励性运动落实的关键所在。通常而言,环境的创设应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等,其中的硬件环境以游戏材料为主。相对于传统的幼儿活动环境,鼓励性的运动环境创设应保持多样化,如沙地、硬质地、石质地、水池区域、草地,以及专门的器械活动区等,通过高低起伏、形态各异的运动环境,给予幼儿丰富的运动体验。[4]从目前幼儿园普遍使用的运动场地来看,仍然存在诸多的短板及问题,应发动全体教师集思广益,收集并构思一系列创新性活动方案,如对操场、走廊、草坪、室内外器械场等区域,围绕幼儿的特点及需求,做好硬件环境的改造,使之焕发出全新的面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幼儿运动。
比如,在“攀岩墙”的鼓励性运动环境创设中,首先根据活动的主题,设计名为“小壁虎”的游戏活动,确保每位幼儿都能通过游戏,达到锻炼攀爬技巧的目标。与此同时,为了彰显鼓励性运动的内涵,应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策划“小刺猬爬山坡”等随机活动,帮助幼儿跳出单一运动游戏的认识,以新颖的运动方式引导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自觉地、投入地、专注地锻炼攀爬能力,实现在相同运动场地的主题迁移,达到一举多得的培养效果。再如,为了使跑步运动更具特色及个性,可以对花圃等场地进行简单改造,使之形成趋于自然的环形跑赛道,让弯曲的小径成为幼儿拖拉玩具、抬轿比赛、立定跳远等活动的好去处。通过发掘和利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力求将场地内的所有元素转化为硬件资源,使鼓励性运动资源更加丰富,从而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提高场地利用效益和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突出因材施教,关切软件环境营造
在幼儿园的鼓励性运动环境创设中,除了硬件资源的优化之外,还需要注重对软件环境的营造,以赋予鼓励性运动更多的可能性。所谓鼓励性运动的软件环境,实质上是指在幼儿运动过程中,教师所给予的指导、鼓励与关怀。它们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从而彰显出鼓励性运动的本质特色。在此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借助教学思维的转变推动教学过程更新。[5]特别是在一些幼儿园的基础运动项目,如球、圈、绳、垫子、沙包等教学中,更应给予幼儿以充分的鼓励,并创造性地开发出新玩法,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体验感。
幼儿的好奇心并非完全是对事物的好奇,也有对过程的好奇。因此,在开展幼儿鼓励性运动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保持适当的默契,并以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其中,与幼儿进行平等的对话,将鼓励性运动的价值最大化,如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一物多玩。比如,羊角球除了骑在上面向上跳外,还可以握在胸前去撞击对方,或将羊角球放在身后向前跑。再如,绳子除了常见的跳绳玩法外,还可以开发“荡绳”“钻绳”“抛绳”“踩绳”等一系列新颖的玩法。此外,还可将几种物品组合着玩,如可乐瓶、皮球、沙包的组合,即用可乐瓶顶皮球或顶沙包走,用可乐瓶将沙包扔远等,不同的玩法发展了不同的动作和能力。
在运动过程中,教师除了鼓励幼儿一物多玩外,还要善于应用暗示、启发或共同参与的引导方法,帮助幼儿自主创造出更多的玩法。同时,应避免对幼儿过多干预,尽可能地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鼓励、关怀和尊重,不影响幼儿对游戏的思考,并在保证游戏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去勇敢地尝试,让他们在活动中越玩越开心,增强其参与的兴趣。
3.专注推陈出新,开发拓展运动游戏
游戏是幼儿运动的主要载体,在游戏模式的引领与推动下,幼儿更容易参与运动,围绕游戏主题自主地锻炼身体与意志。同样,由于幼儿对某些游戏有偏爱,因此也需要从此处着手,在鼓励性运动环境创设中彰显游戏的独特性。对于幼儿已经熟悉的游戏,需要推陈出新,在传统游戏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延伸,融入一些新的元素,以便重新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比如,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传统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幼儿在初次接触这个游戏时,既感到兴奋又略带紧张,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好示范,并且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帮助他们快速地接纳规则、参与游戏。经过几轮游戏后,幼儿的注意力便会减弱,为了使该游戏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可以融入故事性元素,让游戏环境更加丰富和有趣味。比如,将其与《小兔乖乖》的故事相结合,为游戏增添新的情节。当老狼宣布“天黑了”,小兔子们则迅速跳回“家”中,孩子们一边模仿小兔子躲藏,一边模仿小兔子说:“我们要把门紧紧关上,不让老狼进来。”随后,老狼尝试用歌声骗小兔子开门:“小兔子乖乖,快把门打开……”利用这种场景再现的方式,赋予游戏全新的内涵及玩法。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鼓励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拓展延伸,通过“软环境”的创设和服务,让幼儿的运动氛围更加浓厚。
幼儿园鼓励性运动环境的创设是一个多方面、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空间规划、材料投放、教师指导以及创设原则等关键环节。创设一个鼓励性的幼儿园运动环境,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确保环境既能安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运动能力发展,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自主性,使之更加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林细芳.幼儿园运动区环境创设策略研究[J].教师,2023(2):84-86.
[2]林慧.开放·融合·多元:幼儿园户外自主性运动区域的环境创设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6):128-130.
[3]赵霞.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2021(11):125-126.
[4]李娜.幼儿园弹性运动环境创设的策略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6):143-144.
[5]许荃.幼儿运动游戏中的环境创建与质量评估[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2(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