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

2024-07-26 00:00:00王宏伟王金玉
科技风 2024年20期

摘要:土木工程市场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一种重要的施工形式,具有显著高效、节能及环保等优势,当前已被愈来愈多的建筑企业运用到了工程规划体系中。而想要确保建筑施工工作的高效,必须全面了解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技术,并积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以此才能有效为这一行业的可持续进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此,本文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所指的是在工厂运用预制构件生产,之后向施工现场运输,并进行组装的建筑方式,此种建筑方式的关键核心在于“装配”,要求预制构件有稳定的质量以及较高的精度,并能进行快速准确的装配工作。因此,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建造方式,施工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其实施技术,把好质量大关,以此有效提升施工管理的质量,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有效实施。

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的特征

首先,具有标准化设计的特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设计阶段,所有的构件都是依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设计的,这样可以保证构件的通用性,也极大地简化了施工过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现场施工的难度与复杂性。其次,具有质量稳定的特征。相较于传统的浇筑施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构件都是在工厂中进行批量生产的,此种方式既可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也能有效保障构件质量的稳定性,从而强化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再次,具有快速装配的特征。因为预制构件的完成是在工厂中操作的,所以施工现场的工作任务,是基于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准确组装,这不仅可缩短施工的周期,也有利于提升工程的进度。然后,具有低污染性的特征。此类构件的生产是在工厂中予以完成的,装配工作在施工现场进行,这时可有效降低现场施工时的噪音,以及减少粉尘污染的情况,并且也能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现象,有利于实现绿色建筑施工目标。接着,具有低成本的特征。尽管在初期的投资上,混凝土建筑施工的投资比传统建筑高,但若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说,其成本效益是明显较低的,通过标准化的设计,以及工厂化的生产,可对材料及人工成本进行控制,也可缩减施工过程中的间接费用。最后,具有利用效率高的特征。因构件是标准化生产的,所以可结合不同的设计要求进行组装,从而适应不同的建筑形态,且这些构件在拆卸之后,还能进行多次使用,有效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技术要点

(一)装配式构件的生产技术

(1)应把握工厂批量化生产条件的要点。由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特殊的生产方式,因此对其批量化生产的要求是高度精准和标准化的,在前期的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图纸文件所设置的参数进行操作,这时设计师应考虑构件的尺寸、形状、连接方式以及运输和安装的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后期的现场拼接施工中,准确无误地将其拼装起来。(2)应把握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的生产技术要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对材料有极为严格的要求,确实优质的原材料是保证构件质量的基础。因此,在施工前应严格检测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的质量,保证其符合具体的施工要求。同时,还应对成品构件进行质量检验,排除任何可能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的缺陷。(3)把握装配式构件生产技术工艺的要点。工厂的生产技术工艺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核心环节,在生产时应有效运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精确的模具,来保证构件尺寸的一致性和精度。同时也要将生产时的管理工作积极做好,制订并优化具体的管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运用时更具可靠性。(4)应把握装配式构件混凝土制备的生产技术要点。在浇灌式混凝土的现场施工中,通常是在钢筋捆绑完成以后,运用专业的混凝土车辆,把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浇灌处理的,在这个过程中会对混凝土产生一定干预,并且极易对后期的工程建设质量造成影响。而预制构件生产的全过程均由工厂进行统一操作,搅拌站将混凝土拌和完之后,可直接进行接下来的工作,所消耗的时间更短。同时,还可在浇筑时做好针对性的完善工作,发挥其中的检测功能作用,找出问题并快速改正,以此保障建设质量。(5)生产过程中,监理工作也很重要。其所指的是驻场的监理,对装配式预制生产部件,进行全方面检测处理的过程,这时通过进行实体验收以及性能检测,使其能顺利地进入施工现场,达到施工现场的使用标准,为之后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

(1)在运输模式上应予以高度重视。现阶段,工程建设结构有着显著的大体量特点,装配的部件也从之前的小体积,逐渐向大体积转变,所采用的是大体积的装配结构,以期强化建筑整体的稳固性。因此,在运输模式上必须针对构件的质量,以及运输的环境进行协调分析,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破损问题,从而导致构件结构力缺失的情况发生。而在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下,还可在运输过程中,使用传感器来测定车辆运输时内部构件的空间参数,以实时的记录作为参考依据,如果有问题及时进行报警处理,以此确保后期运输的可靠性。(2)在构配件的堆放技术上应予以高度重视。将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绝对不能对其不管,还应做好存储和堆放工作。这主要是因为施工现场既有的工程量会对其造成损耗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应保持其干燥与平整性,以此进行堆放,而在进行堆叠时,也应预防其受力不均的现象,以此减少之后施工使用时发生不良的碰撞现象。此外,还有需要关注的重点,在堆放过程中,还应有效分析堆放现场的实际情况,如相对复杂墙体内的零部件,其占有很大横向面积,可运用竖向的布置形式,减少其摆放面积。(3)对场内的预期施工应予以高度重视。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分别为场内运输以及吊装。在进行前者的操作时,应按照特定的路线进行,以免有配件运输与其他施工交互碰撞的情况出现。在进行后者的操作时,把装配构件吊起,放在指定的位置,之后进行安装,在起吊时必须注意时间及空间点位,以免因速度的不均出现脱落或者碰撞问题。同时,还应制订施工预案,与前期的设计规划相结合,明确吊具使用的类型,以及支架的主要形式等。(4)应对安装施工技术予以高度重视。即把握现场组装与节点处理的要点,这时施工团队应结合施工图纸和工艺流程进行操作,使每个构件都能精确到位。同时,还应做好节点处理,其是确保结构整体性的关键,尤其是节点的密封与连接强度,规避渗漏以及结构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策略

当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以其施工效率高、节能环保、质量可控等优势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新宠。因此,在明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生产和施工技术后,就必须做好其质量控制的工作,可具体从施工前期、施工阶段,以及竣工环节进行质量把控,以此确保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

(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

首先,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质量标准体系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全面、详细的质量控制标准。这套标准应涵盖材料选择、构件生产、运输、储存、现场安装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一环节都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如对于构件的生产,不仅要规定材料的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还要明确尺寸公差、表面光洁度等细节标准。其次,应优化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设计阶段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控制的起点。设计团队应充分考虑构件的标准化、模数化以及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设计文件应详尽明确,包括构件的尺寸、连接方式、安装顺序等关键信息,为施工提供准确的指导。此外,设计阶段还应进行风险评估,预防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如通过模拟分析,预测构件在不同荷载下的性能表现,从而优化设计方案。最后,应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构件的生产质量直接影响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生产过程中应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确保构件的尺寸精准、性能稳定。同时,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保证其正常运行。对于生产出的每批构件都应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予使用,可通过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对构件的关键尺寸和性能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达到设计要求。此时,做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前期的质量把控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从标准制定、设计优化、生产管理等以上三个环节入手,以此才能形成闭环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才能有效保障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质量,为接下来施工阶段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前期的质量进行把控后,想要保证最终建筑的质量达到预期标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更是值得高度重视的环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即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机械的性能等进行全面概括。首先,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施工现场是质量控制的第一线。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必须建立严格的现场管理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制订详细的施工计划、监督日常施工活动、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和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通过以上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有效解决,以此规避施工质量等不良情况发生。其次,应积极做好各类材料与施工设施的检查工作。保障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的基础,就是有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作为支撑的,所以对所有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对混凝土、钢筋、预制构件等材料的检验和对起重机械、模具和其他施工设施的检查,只有合格的材料和设备才能用于施工,以此确保建筑的整体质量。再次,应有效优化施工技术的流程。施工技术流程的优化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部分,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需要精确的技术流程,包括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储存和安装等各个环节。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可切实提高施工的精确度,减少人为错误,从而促进建筑质量的有效提升。最后,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提升施工人员的实践操作水平,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建筑质量,这时可通过定期培训、技能认证和经验分享等方式达到良好培养的效果。与此同时,还应切实了解施工人员的工作能力,并鼓励优秀的施工人员参与质量管理,让其成为质量控制的积极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执行者。此种关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方式,可有效提高建筑质量,确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作高效、安全地进行,从而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竣工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很多施工项目上发现,有些建筑单位并不注重竣工环节的质量把控,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这种行为是极不可取的。因此,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的质量把控中,还应积极做好竣工环节的质量把控,而该环节把控的重点和难点,绝大部分情况是源于验收资料缺乏完整性,以及资源的分配存在混乱性所导致的,因没有办法精准分析单个项目,且一些预制配件有数据体量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使后期核查检验的难度增加,且后期的运营与养护过程未做好针对性的工作,也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难度。针对竣工环节中出现的以上问题,必须做好质量把控工作,具体来说,可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有效实施。首先,是资料的验收,其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竣工环节质量控制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应对各项基础材料进行严格的采集和归档,包括但不限于预制构件的质量证明、施工记录、检测报告等,这些资料的验收,不仅可为之后建筑施工质量的追溯提供依据,同时也是分析技术参数与实际工程施工差异的核心所在。值得注意的是,为提升资料验收的效率和准确性,应由专业的人员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专业的软件平台来整合和分析数据,确保每一份资料都能按照后期完工程序进行逐一比对,如果有任何质量问题或者偏差出现,应马上向相关部门上报,并迅速采取整改措施。其次,是竣工环节的运营维护管理。为保证建筑物长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委托专业的物业公司进行运维管理,并让物业公司制订固定周期和固定工序的运维计划,定期检查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设备运行状态和功能性能。同时,业主的建议和反馈也是优化运维管理的重要资源。物业管理公司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业主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还应与工程项目的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对可能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进行持续性管控,确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其既定的生命周期内,能为社会发展起到稳固支撑的积极作用。

总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施工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已经有愈来愈多的建筑行业使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说其施工技术与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的安全、耐久和社会价值。因此,必须把控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质量,通过进行施工前期、施工阶段,以及竣工环节的质量把控,有效提升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稳定性,以此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多的增值效果,并有效促进建筑工程领域向着更高的标准发展和迈进。

参考文献:

[1]赖汉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探索[J].房地产世界,2022(09):110112.

[2]陈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22,44(04):151154.

[3]牛自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现场质量控制探讨[J].砖瓦,2022(04):6566+69.

[4]王义山.浅谈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2(04):105106+109.

[5]郑思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06):174176.

[6]谢雪明.基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2,29(03):6164.

[7]李向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实践应用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2):9394+97.

[8]蔡志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工艺[J].四川建材,2022,48(02):135136.

作者简介:王宏伟(1987—),男,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建筑施工技术;王金玉(1989—),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