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并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各位老师,强调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及其丰富内涵,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基层学校应该如何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阅读教育家事迹,梳理教育家精神
阅读是学习、吸收教育家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师可以了解教育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实践,为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学校通过为教师购买书籍,开展教育家故事宣讲、教育家精神解读等多种形式,带领教师对教育家的事迹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学习。教师被教育家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打动。感动之余,我们认真研讨、交流汇总,发现大多数教育家具有以下共性,并通过提炼关键词语形成了全体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理解的校本诠释。
1. 深爱教育
教育家首先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执着,将教育视为一生的挚爱与追求,并能做到持之以恒、初心不改,最终久久为功,创造突出的业绩。张桂梅校长虽身患多种疾病,但她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致力于教育扶贫,扎根边疆40余年,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自2008年建校以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2. 真爱学生
我们发现,所有的教育家都是爱学生的楷模。因为热爱,他们将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为热爱,他们不断探索合适的教育方法和路径。斯霞,被誉为“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她对待学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她的身上始终蕴藏着慈母般的温情,流淌着爱的暖流。她的床,学生们睡过;她的衣服,学生们穿过。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温饱冷暖,无不牵挂在她的心上。
3. 追求本真
教育家通常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他们追求教育的本来面目,始终以学生的成长、人性的完善为核心目标。他们倡导真实的教育情境、真诚的教育情感、真切的教育关怀,以最纯粹的教育理念和行动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让教育真正发挥塑造人、发展人的功能。教育家于漪,她所上的语文课,充分体现“文道统一”精神,在学科素养提升中渗透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沁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达到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
4. 思想前瞻
教育家能够敏锐地洞察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他们的理念和观点具有超越当下、引领未来的特性,能为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指明方向。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出、探索和回答教育改革现实中的重大问题,植根中国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实践,与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二、学习教育家精神,积蓄工作能力
学习教育家精神,为每一位教师明确了职责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学习,大多数教师对教育家充满敬畏与崇拜,同时,又深感自身的不足和差距,认为成为教育家的目标遥不可及。于是,我们再读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对教师的寄语,思考教育家精神的时代背景、实践要求、情感底色和社会担当,对比“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的异同。深入解读、充分研讨之后,我们认识到,能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一定是少数人,但是只要努力,成为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好老师一定会是大多数。
1. 成为教师精神寄托
历史上的教育家形象光辉,成就非凡。教育家精神使教师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并在认同中找到精神归宿。通过学习他们的精神,教师获得了精神层面的补给和养分,有利于塑造高尚的师德,坚定为国育才的初心。
2. 增强教师职业认同
教育家精神强调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如“万世师表”的孔子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职业的特点、责任与成就感。特别是青年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表示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完成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
3. 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家精神激励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成长,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主动钻研教材、读懂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三、发现榜样力量,促进教育家精神落地
学习身边榜样,凝聚奋斗力量。让看得见的标杆、听得见的号角,源源不断地输出前行的动力。
1. 宣扬身边榜样
树立榜样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手段。学校通过“榜样 力量”论坛选出了六位班主任和六位任课教师,并对优秀教师事迹进行展播,让大家感受身边榜样的力量,积蓄立德树人的力量源泉。例如,53岁的张老师是一位将课题“写”在操场上的体育教师。他潜心研究教学,课堂生动高效,所教班级成绩优异。他还致力于发现与培养运动员,不论严寒酷暑,每天早来晚走,假期也从不间断到校训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所带运动员成绩名列全区前茅,成为全校青年教师的榜样。
2. 开展同行活动
学校开展“手拉手”同行活动,让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结对子、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手,进行互帮互助互学活动,促进同伴间“教学相长”,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在团队中发光、闪亮,成为榜样,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激励。
3. 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不断创新激励形式,如定期召开表彰活动、橱窗展示、公众号宣传、外出培训开眼界送福利、获评荣誉称号、提干晋升、校长基金奖励等,对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这一举措不仅是对教师美好品质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也推动学校工作整体提升。
四、着眼德艺双馨,打造教育家精神团队
榜样的示范,为培育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新质生产力教师团队提供了前行的指南。只有打造出一支高效能的教师团队,我们才能更好地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采取如下举措,促进团队发展。
1. 校长以身示范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成为教育家精神的典范。笔者坚持以师生发展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引领学校持续高位发展。同时,带领干部教师梳理学校办学经验,多方调研师生、家长需求,协调教育资源,提出“全景教育”理念,并构建“全景课程”,突出实践、强调综合,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聘请专家指导OIpjxXPhSrIfgH+3pggqvw==
学校定期邀请国内知名教育家、学者来校开设讲座,分享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机会,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育家精神,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全景育人”实践行动。学校立足“双减”“双新”,深入课改,践行“学生在活动中成长”的理念,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注重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3. 完善培育机制
向常态课堂要质量:完善干部听课巡课制度,通过推门课、视导课、视频融合系统听课,规范常态课堂,向日常管理要效能。
坚持提升“四个力”:规划力、执行力、协调力、反思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实施班主任培养“五个一”工程:每天一次家校沟通,每周一次经验交流,每月一次评价表彰,每学期一次家长会,每学年一次全员家访。“五个一”的有效执行,助力班主任全面成长,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受到家长认可和学生喜爱。
制订青年教师成长“六步走”:通过周末读书、师徒同上一节课、照镜子规范课堂行为、有问题向您请教、入职第一年苦与乐案例分享、制订三年规划,助力新教师站稳讲台。
开展骨干教师“六引领”:课标引领、课堂引领、课例引领、说课引领、成长故事引领、班级引领,通过一人带多人,团队共同发展。
4. 鼓励实践创新
聘请市区级教科研专家深入课堂,聚焦“双减”“双新”,不断提升教研实效。承办市区“全景课程”研发展示、区级教学校校行展示、市区级课后服务现场会观摩等活动,为教师搭台。鼓励教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大单元、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整合。聚焦体能训练,开展“全景律动”大课间创新体育运动;开展千人红歌大合唱,每月一歌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落实以美育人;坚持科技与人文并重,坚持科学课堂做加法,注重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发展成应该成为的理想样态。
5. 增强协同发展
树立“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大育人观念。主动与家长建立友好关系,使其成为学校的盟友。组建热心服务的家长团队,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开设家长大讲堂,开展全员家访活动,紧密家校结合。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探索本地资源。挖掘教育价值,绘制“全景教育资源地图”,让学习在生活场景中真实展开。打通学校围墙,开放办学,充分利用在地资源,在努力实现“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同时,再“跳回教育办教育”,携手多元力量,助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心小学校)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