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至关重要,构建一个“让阅读随时随地发生”的校园阅读环境是促进学生阅读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通过开展“四全”阅读(全员阅读、全科阅读、全态阅读、全息阅读),构建“四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阅读生态系统(阅读对象、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时空多维互动、多元促进、和谐共生),展示了一个理想的阅读生态图谱,让石湖中学(以下简称“学校”)成为一个阅读乐园,让每个学生都在阅读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学校阅读生态系统构建的愿景及价值
学校阅读生态系统是以有目的地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为核心,由学校、家庭、社区构建而成的“全员阅读、全科阅读、全态阅读、全息阅读”四位一体的学校阅读生态环境。在传统观念中,“阅读生态”常与“生态阅读”混淆,实际上两者存在区别,前者侧重于阅读环境,后者侧重于阅读状态。
1. 全员阅读:促成阅读主体的一体化
全员阅读指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共同阅读系统,其中,学生处于主体中心位置,教师和家长是影响学生阅读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扮演领读者、导读者、伴读者以及阅读信息传播者等多种角色。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学校倡导全员阅读,一方面,通过行政领导带头,推动师生、家长积极参与阅读。另一方面,倡导共读理念,组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生生共读、教师专业共读,促成阅读主体一体化。在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阅读能力和指导水平,提升家庭成员的阅读素养,引领家庭文化建设,使阅读家校一体化,并辐射到社区及社会各层面,带动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
2. 全科阅读:促进阅读内容的多元化
中学生阅读应广摄杂粮,而非常食精面。因此,阅读必然要扩大领域、开阔视野。
“扩大领域”指将阅读深植于学科之中。阅读不仅是语文学科的“专利”,也是英语、数学、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音乐和美术等学科的“权利”。只有各学科都开展阅读,各学科教师都成为引读者,学校才有机会发展真正的阅读生态。
“开阔视野”指阅读教育在实现技能、常识、工具的作用的基础上,注重激发学生的潜力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培育他们的阅读热情、习惯和能力。学校力求实现阅读文本客体的精彩纷呈。阅读不只是对一个作者、一部书的阅读,还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全景式阅读。我们不只要阅读文字文本,还包括非连续性文本,以及鲜活、丰富、复杂的生活万象。
3. 全态阅读:促动阅读效果的最大化
全态阅读指阅读生态中阅读形式与形态多样,鼓励学生阅读、思考再输出,这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阅读不只是广义上的浏览,还须领会内容。领会是指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学校要给学生创造交流、表达与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并给予互动和反馈(赞扬、补充、纠正等),推动学生阅读的内在恒动力,促进阅读效果的最大化。
4. 全息阅读:促使阅读行为的常态化
全息阅读指全时空、全场景、全介质、全员、全体验的知识交流活动。学校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提供阅读保障,这是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的前提。学校要确保固定的阅读时间与灵活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碎片时间进行数字化的浅阅读,充足时间进行纸质经典的深阅读”。学校不能仅提供简单的借阅服务,还需要构建一个包含信息传播、课余教育、智力培养、文化渗透及娱乐休闲的全面服务体系。此外,学校还需要适应网络时代的数字阅读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促使阅读行为成为常态。
二、学校阅读生态系统的建设策略
1. 文化建设:重在完善组织与制度
为了使阅读生态建设工作“落地有声”,学校架构阅读体系,建立阅读生态工作小组和制度。例如,制订详细的“校园阅读生态”实施方案,推进阅读生态建设工作;把阅读列入学校课程体系,从时间上给予保障;建立师生读书制度和亲子共读制度,促进全员阅读;建立校园阅读区域管理制度,有序保障师生的阅读权益;建立阅读评价激励机制,从对阅读结果的反馈走向对阅读过程的评价。
2. 课程建设:旨在课目拓展与延伸
(1)制定阅读课表,提供时间保证
保证每周每班有一节阅读课、一节读写课。每天固定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使师生养成一种与阅读共舞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
(2)变革阅读课程,推动全科阅读
学校以班级、年级和语文、英语学科阅读为抓手,从“两级两科”阅读向全学科阅读变革。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创建多样的课堂阅读模式,例如,导读课、推进讨论课(阅读交流课、阅读策略课、阅读实践课、阅读分享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思维课)、总结研讨课等。另一方面,通过主题阅读模式,整合各学科资源,引导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开展学科融合阅读指导课程,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3)融合阅读活动,重塑课程观念
促进阅读行为和课堂教育的互联互通,将阅读融入课堂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阅读,并从阅读的过程中获取各种不同的阅读技巧。例如,设置阅读讨论区、举办读书会等,以此来创造一个充满阅读气息的学校环境,并引领课程理念的改革和学校文化的创新。
3. 环境建设:意在丰富馆室与墙廊
(1)丰富校园阅读空间,让阅读随时随地发生
学校阅读空间的创设可以遵循“去中心化”理念,除了常规的图书馆、班级图书角之外,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寸空间,打造沉浸式校园阅读环境,让阅读区域随处可见,利用好每一段时间,让阅读随时发生。
(2)打造校园文化墙廊,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将阅读与校园文化环境相融合,潜移默化地熏陶师生心灵。让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根柱子都“说话”,从而形成一景一观皆“书香”,一场一室皆“书屋”,一书一刊皆“流动”的良好阅读氛围。
(3)打造学科阅读场域,促进思维延展与进阶
学科阅读可以不局限于课堂,学校将校史馆演变成道德与法治、历史阅读场域,将校园池塘演变成科学、生物学阅读场域,将“艺术长廊”变身为美术阅读场域……学生可以阅读伸展的空间随处可见,学生的思维得以延展与进阶。
三、学校阅读生态系统的支持保障
1. 队伍保障:强化导读与伴读作用
(1)学校引领教师阅读,培养教师导读素质
学校可以以读书会为依托,定期开展教师专题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为教师开放性设计阅读书单并购书,书单采用1+N形式,“1”为共读书,“N”为个人选读书,让阅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全面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导读素质。
(2)家庭履行主体责任,发挥家庭伴读优势
为了让阅读成为家庭共识,学校可以倡导家长带动孩子阅读,寻找父母导读者,组建家长导读团队。设计家长“私家定制”小微阅读书目,积极促进家庭小书房建设、书香家庭建设与评比,让阅读成为每一个家庭共同进步的阶梯。
(3)学校携手社区阅spTOjEhcllz97sWp3w3O0wrpADZvmcOjQx3X63p3xGk=读,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为了能影响更多家长,更好地推广阅读理念,学校可以定期与周边社区合作,开展亲子阅读指导和家庭教育讲座,举办“作家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师进社区”等活动,让阅读不只发生在校园,更渗透到家庭和社区中,以社区为中心促进全民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纯粹的阅读体验中领略阅读之美,体会阅读之乐。
2. 平台保障:丰富活动资源和形式
(1)定期开展形式丰富的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开展主题阅读节活动、中国传统节令阅读活动、研学活动、线上阅读活动、寒暑假阅读活动等,内容包括诗歌朗诵比赛、读书分享会、观影等,向师生、家长推荐整本书阅读书目,指导阅读计划。活动期间,师生、家长可以撰写读书笔记,编辑读书小报,写读书征文等。
(2)创办阅读类社团及校刊,促进交流与展示
创办朗读社、孙子兵法社、广播社、读书会等,让同道之人有交流学习的平台。创办校刊,展示优秀文章,借助榜样的力量激励同伴输出。
(3)创建评比平台,激励阅读行为
以评促读,可以开展“最美图书角”“书香班级”评比,“书香家庭”“亲子阅读达人”评比,“阅读之星”“阅读分享达人”“写作能手”评选等。
(4)打造网络宣传平台,展示阅读成果
以阅读活动为主线,在学校网站、视频号、公众号等平台上展示学生的朗诵作品、阅读报告、阅读心得等,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同时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四位一体”阅读生态系统不仅是传统阅读教育的延伸,更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全员阅读成为一种共同信念,每个人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与力量。阅读也不再局限于特定科目或者特定形式,而是融入各个学科、各种形态中,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通过完善组织与制度、拓展课程内容、丰富阅读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优化平台资源,学校为“四位一体”阅读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与阅读内容,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潜能。这种阅读生态系统将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从学校到家庭,从学校到社会,人们将共同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书香社会,在相互交流、分享与探索中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中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