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2024-07-24 00:00:00郭星洁
幸福家庭 2024年6期
关键词:幼儿园培训教师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切实提升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创新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依托高等学校和优质幼儿园,重点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幼儿园教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抓好乡村教师培训,“积极构建省、市、县教师发展机构、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和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三名’工作室五级一体化、分工合作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对幼儿园教师而言,在职培训是促进他们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加大对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力度,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提高乡村幼儿园教育质量及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以河南省L市乡村幼儿园为例,探讨了乡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以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工具

笔者自行编制了“乡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共计23个问题,涵盖教师基本信息、在职培训频率、在职培训内容、在职培训形式、在职培训考核方式以及对在职培训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笔者对河南省L市三个县区的乡村幼儿园教师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为86.7%。此外,笔者随机选取了6名乡村幼儿园教师和3名幼儿园管理者进行电话访谈,深入了解教师在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体而言,乡村幼儿园教师以女性为主,年龄在21~30岁的占57.7%;教龄在5年以下的占46.2%;学历在大专及以下的占83.1%。这表明乡村幼儿园教师具有年轻化、教龄短和学历较低的特点。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及对幼儿园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乡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存在以下问题。

(一)乡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机会少且不均衡

《意见》提出:“注重开展‘走出去’培训,让更多乡村教师获得前往教育发达地区研修、跟岗学习的机会。”根据问卷调查中“您到其他幼儿园参加市级、省级培训的频率”这一项内容的数据分析,仅5.4%的教师每学期能多次参加培训;10.8%的教师每学期有一次参加培训的机会;15.4%的教师每学期都有在职培训的机会。然而,大部分教师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其中22.3%的教师每年参加一次在职培训;23.1%的教师每两年参加一次在职培训;38.0%的教师每三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参加一次在职培训。

笔者通过访谈得知,在职培训的不均衡性在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尤为显著。当教育行政部门为每个幼儿园分配的培训名额有限时,园长往往倾向于选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代表参与培训。这些骨干教师会将所学内容与园内的其他教师分享,以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然而,相较于市级和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所分配的培训名额无法满足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二)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发展结合度低

通过对问卷中“您曾参加过的培训内容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在职培训内容排名前四的是“师德修养”“幼儿教育理论”“活动设计与组织”及“政策文件解读”。而“师幼互动技巧”“地方性课程开发”及“乡土资源的利用”所占比重较低。这揭示了L市乡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内容侧重宏观视角,仅依据教师专业标准,全方位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然而,此类培训内容并未考虑到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发展需求及地方特色。

通过与部分教师的访谈,笔者发现,在教学理论培训方面,学历较低的教师表现出较强的畏难情绪,他们不愿参与学习,并认为培训内容单一、枯燥。相较于教学理论的学习,大部分教师更倾向于掌握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如何与幼儿进行高效互动,如何利用当地特色开展教学等。同时,部分教师提到,虽然在培训中学到了一些新方法,但在实际应用时仍会依赖原有的教学方式。这说明培训组织者在培训结束后并未对教师的学习成效进行持续关注和答疑辅导。对于“培训内容是否涉及本土资源开发”这一问题,有教师表示,他们非常期待经验丰富的专家引领开发本土资源课程,以充分展现园所特色。由此可见,培训组织者在开展培训前并未进行充分的调研,对乡村幼儿园教师的需求了解不足。

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应基于长期规划,了解不同教师的需求,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然而,在实践中,乡村幼儿园教师受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在培训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很少有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的权利,从而导致学到的知识难以应用于实际教学。

(三)培训模式单一

培训模式是实施培训内容的重要途径,多元化的培训模式能够满足各类教师的发展需求,最大程度地激活教师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笔者调查发现,乡村幼儿园教师接受的培训模式相对单一,以集体大班额培训为主。其中,88.5%的教师参加过“讲座”形式的培训,60.8%的教师参加过“参观、观摩”形式的培训。而诸如“专家名师具体指导”“师带徒”等需要教师深度参与的培训模式,仅占16.2%和14.6%。另外,“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培训形式分别占6.9%和3.8%,仅有少数教师参加过这种有针对性的互动式培训。从教师参与程度来看,无论是讲座还是参观、观摩,教师的直接参与度较低,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相较之下,能够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的互动式培训,如“教研讨论”“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很少开展。培训形式单一既降低了教师的参与度,又使教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难以增强其学习动力。

乡村幼儿园教师由于工作特性,工作时间较长,保教任务繁重,因此,其培训需求相对较低。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时间大多安排在非工作时间,因而部分有机会参加培训的教师会表现出消极情绪。

(四)培训评价机制不健全

多元化的培训评估制度能够帮助幼儿园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培训过程中有所收获。笔者对“您曾参与过的培训考核评价方式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85.4%的教师以“书面”方式进行培训考核;34.6%的教师以“实际操作”形式进行培训考核;15.4%的教师以“综合测评”形式进行培训考核。这说明教师的培训评估偏向于总结性评价,而非过程性评价。现阶段,评价体系往往关注培训的形式和次数,而忽视实际效果和教师的成长变化。这就导致培训成果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之间出现明显的脱节。

乡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制度存在明显不足,其核心问题在于培训考核体系不完善。笔者调查发现,乡村幼儿园没有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也没有将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升的依据之一。尽管在职培训考核会给教师带来一定压力,但这种压力也是促使他们珍惜并认真参与培训的重要动力。通过对乡村幼儿园管理者的访谈,笔者发现,当前乡村幼儿园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未将其纳入日常管理体系。对于如何评价教师的培训效果以及培训后如何确保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皆无明确规定,导致在职培训流于表面。

三、结论与建议

(一)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加大对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

首先,必须坚定不移地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教育行政部门尤其要关注乡村幼儿教育,确保其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其次,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乡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以政府主导投入为原则,同时鼓励幼儿园适度分担。为确保资金运用的高效性和针对性,幼儿园需按照管理规定使用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教师培训费用。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更加高效、有针对性地支持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后,教育行政部门可适度增加乡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名额和频率,确保每位教师均有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加大培训强度,增强培训成效。

(二)开展充分的前期调研,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

首先,应将幼儿园教师视为培训的主体,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标,收集并分析相关问题。例如,可以根据幼儿园教师每学期的量化考核结果,以及园长或教导主任的评课记录等,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对于乡村幼儿园教师,可通过观摩上课和小组访谈等方式,了解他们在一线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归纳,进而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其次,针对乡村幼儿园教师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心理预期,制订全面的培训计划。幼儿园应赋予教师参与选择培训内容的权利,满足教师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应根据教师所处阶段,如新入职教师、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骨干教师等,充分考虑其专业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特殊性,为其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

最后,邀请优秀乡村幼儿园教师代表参与培训课程的前期规划和制定过程。在课程规划阶段,充分听取幼儿园教师代表对培训的需求及对课程制定的建设性意见,以便调整和完善培训计划,充分满足教师的专业化需求。

(三)丰富培训模式,增强培训成效

首先,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模式,不局限于专题讲座和观摩教学,推行经验分享、案例研讨、师徒制等多元化模式,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与专家、优秀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其次,开发园本培训模式,确保广大乡村幼儿园教师获得培训机会。重点培育园所的优秀教师,使其成为担任推动园所教师队伍发展的核心力量;定期派遣优秀教师赴示范园等单位观摩学习,并将所学成果引入幼儿园,组建互学互助的教师团队等。

再次,充分利用当地高校资源,邀请高校优秀教师到幼儿园观摩,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改进意见,解决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法外出学习的问题。

最后,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构建网络学习模式。借助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乡村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浏览并学习培训院校的课程,同时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构建一个开放、互助的学习交流平台。此外,培训人员可以采用微课教学、参与式培训等将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形式,以增强培训实效,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完善培训评估考核制度,保证培训质量

首先,在培训结束后,培训人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如方案教学、研究报告、现场教学、作品录像等。教师可以呈现完整的教学案例活动,同时表达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感悟,以展示培训成果中教师的可操作性,满足各类教师的多元化需求。

其次,针对考核结果,培训人员需及时向参与培训的教师提供评价反馈,以便教师能迅速发现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应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注重评估考核的过程,采用教师自评、互评及专家针对性点评等方法,关注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体验,使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最后,培训者需完善和拓展培训环节,在培训结束后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必要的跟进。建立相应的培训交流微信群,以便教师进行讨论和学习;实施定期进行二次考核的策略,发现并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以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确保培训效果得以持续优化。

(作者单位: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幼儿园培训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