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学里有学生“风云人物榜”,学生会主席必是其中之一。
能冠以“学生会主席”名号的人,在某个特定时段和空间是“佼佼者”,但这个群体其实人数庞大,并不特殊。
人们对学生会主席有两种迥异的态度:有的学生欣赏这个职务里的人所拥有的“领导力”,但舆论场上,学生会主席却常被批评“一股官僚气”,而他们究竟什么样,很多人感到面目模糊。
在短暂的校园生涯里,他们为什么主动投身于一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心血的“课外活动”?学生会主席到底在做些什么,又究竟能获得什么?毕业之后,他们真的带上了“官威”,成了“领导”吗?
出乎意料的是,答案比想象中的简单。
在接通刘欣的电话时,她正在等待幼儿园放学,然后接孩子回家。毕业十年,从地产的黄金时代安全下车,她现在和朋友一起创业开民宿,还是小红书博主。
每一个标签,都和我的预设大不相同。她的谈吐非常清晰与理性。在与更多人交谈后,我发现这或许才是“学生会主席”的显性特征,而非刻板印象里的“官僚”和“腔调”。
2010年,刘欣考入扬州大学营养学专业,自称“小镇青年”的她仿佛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在院学生会的招新中,刘欣遇到了一个学姐,她是那么自信、优秀,仿佛浑身都在发光,“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彼岸,让我觉得想成为她那样的人”。
怎么达到这个目标呢?刘欣的选择是,和学姐一样加入学生会。彼时的她,根本就没有来得及考虑是非利弊,就已经投入其中。
刘欣的选择并非个例,大部分情况都是如此。在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时候,这些尚无社会阅历的学生们往往有着天真的烂漫,他们并未抱着某种目的或利害关系,只想逃离那个曾经只能重复刷题的世界,而适时降临的“引路人”,往往是他们选择走入看似鲜活的学生工作的关键。
而进入学生会后,又在高年级成为学生会主席,则是一步一步的自然选择,比起筹谋,更多情况是顺水推舟。
林铖是福建某县一名公务员,回到2015年,他正在福州大学机械学院读大二。正常来说都是由大三学生参与竞聘的学生会主席团,从2015年起向大二学生开放报名。他在大一积攒下的行动力和可靠度,令他一举跳过部长的环节,成为当届7个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里,唯一的大二学生。
区别于学生会主席相关的舆论事件所留下的“官威”印象,刘欣和林铖对学生会有着相似的评价:纯粹。尽管,他们的视角和衡量指标有些许不同。
林铖处在一个男性偏多的工科学院,在当届学生会主席团里,7位都是男生。在他看来,男生之间解决矛盾的方式比较简单,在学院工作期间,哪怕遇到一些同学不理解,大家心平气和地说一说,事情也就过去了。比起所谓的“高人一等”,学生会主席团与其他同学实质上没有区别,反而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服务同学、辅助老师。
而十年之后,刘欣在目睹了当前严苛的就业环境之后,再次回想起成为学生会主席的经历,感受到的则是一种珍贵的公平。
“你会发现在就业的过程中,其实女性的生存条件比男性要差很多,同样优秀的男生和女生,企业优先选择的永远都是男性。所以我会觉得,如果一个女生有机会的话,能在学生会里走得更远,会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在刘欣看来,学校里没有人会去区分学生会主席的性别。因此,这一体验对女生而言,能够建构的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对今后人生的影响会更加深远。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辅导员马星宇告诉我,在他所在的学院里,所接触到的历届学生会主席性别分布,几乎均等。群团改革以后,安师大取消了学生会正副主席之分,统称为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仅在分工上有所区分,且学生会工作人员综合测评排名应在所在班级前30%。
这与其他人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要参加学生工作,首先要确保的是你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能力,可以平衡学习与活动。
而“权力”事实上是无稽之谈,很多时候,学生会主席只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媒介,以表达双方的规定与诉求。
不过,学生会主席究竟需要做什么?
学生会的名义工作是“统筹与规划”。每一年度的待办大事都已经明确列好,如校学生会协助承办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院学生会也相应地有院系的同级活动、赛事等。
对同校同院的学生来说,这些活动带有一定的公益服务属性,也分担了学校教职工的任务,而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会主席究竟是抱着手在旁边看学弟学妹忙活、适时去老师那里邀功的角色,还是真心为学生和学校服务,却有很大不同。
青年作家李尚龙在2023年出版的《长大就是边走边选》一书中,提到了自己在大学签售时遇到的一位学生会主席。对方明明是学生,却连找教室、送嘉宾这类顺手的“工作”,都要煞有其事地“安排两个干事”。
在学生工作中,蒋明算得上是更深入的实践者。他如今已从国内顶尖学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博士毕业,2017—2018年,他曾在一所中部名校担任院学生会主席和校学生会副主席。
蒋明最先加入的是和学生权益相关的部门,他开设QQ账号,用于发布学校里各类信息,以及解决同学提出来的问题。这一账号的覆盖范围最终突破了学院的范畴,成为活跃的校园服务在线社区。
担任院学生会主席之后,蒋明还做了一些内部的调整,比如让更多学生参与学生会,以及弱化学生会部门之间的界限,以打破“小圈子”。他认为特殊来自稀缺,当神秘感被破除,官僚化也会相对削弱。
在蒋明看来,学生会主席首先要做的就是服务,当他观察到院里的一些同学有很强的创意属性、绘画及视频能力等,便向学校申请资金与设备,成立了一个创意工作室。第一年,这个工作室就代表学校在全国性活动中拿到了第一梯队的奖项。
毕业之际,蒋明观察到学生会更多服务于低年级的学生,便建议学院成立生涯规划部,为准毕业生提供就业和考研等讲座和信息服务。
在升学到其他学校后,蒋明也选择了担任就业辅导员,他说“这个岗位我干得很开心,因为真的能帮助到同学”,直到自己真的要去就业了,他才彻底放下了学生工作。
学生会服务学生,其实带有公益志愿的色彩,但对同样有学业、就业压力的学生会主席们来说,并非没有代价。
林铖如实地告知,工科生可能需要将更多的时间投注在学业中。因为太过投入校园活动,他落下了一部分课程,反而影响了升学。但他认为,这事实上是对自己能力评估的失误。如果重来一次,他还是会选择加入学生会,但会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重做权衡。
文科院系的学生则普遍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因其课业中往往包含的研究对象之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学生会则是他们在学校里所能接触到的,一个比较好的观察渠道。他们认为不参加校内学生工作的同学,也往往会选择媒体实习等其他实践,而完全不参与校内外实践的,大多数也只是将时间消耗在刷剧和玩乐中。
这些学生会主席究竟从这个身份里得到了什么呢?
与其说当了学生会主席,就会享受到很多机会,实际上他们本身要足够优秀,才能一次次地获得更充裕的体验。并非学生会赋予了他们什么,而是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会多方涉猎,学生会主席往往不是他们唯一的标签。
学生会主席看似能风光无限,但事实上,最有价值的收获还是信息差。这一身份意味着离老师更近,他们能在第一时间获知更多升学、就业、评奖评优的信息,这当然是一个天然的优势。
但获取信息之后,所有附加价值仍需要依靠学生的本业—学习成绩和综测分来争取,甚至这些信息优势也不一定会用在自己身上。以刘欣为例,在院里获知补助相关的信息,对她而言,是可以更便利地帮助班级里的贫困生争取名额,以及帮助他们寻找可靠的兼职。
进入学生会主席团,直接“收益”主要有两个,都是资格类型:一是选调生的选拔,部分地区会明确要求报名者曾担任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或有同类经验;二是在学校时,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可以竞聘市级、省级及全国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
虽然蒋明最终走入了选调生的路,但博士毕业的他已经拥有足够扎实的学术背景,是不是学生会主席,并不影响他的后续发展。担任学生会主席,只是迈向一个更高阶的“学生组织”的机会,但它依然不是一份正式的工作,也不能给予中选者特权。
现任安徽师范大学辅导员马星宇,曾经是湖南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在多年的学生工作和教育工作中,他感受到的是实践的重要性。
驻会那一年,省学联需要面向湖南14个市州学联和全省100多所高校团学组织下发文件。一个约400字的通知,时任省学联秘书长带着他从早改到晚,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推敲,确保文字的简洁、准确和完整。
这是马星宇第一次意识到,公文通知不是随手写就的。怎么能在文字简短的情况下,把事情说清楚,而且不会产生误解和歧义,是很讲究的。
毕业之后,学生会主席走向社会,这重身份还有余热吗?
按照林铖的工科专业,未来的人生轨迹原本非常清晰,首先是加入一家工厂—它大概率位于生活配套都不算舒适的城郊,接下来每3—5年有一个小晋升,如果要在一家公司做到技术高层岗位,则要以10年时间为单位来进行计算。
但这样的工作并不是林铖想要的,在试错之后,他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要跟很多人和汇报材料打交道。这对于一个工科生而言是陌生的甚至短板,但曾经学生会的经历,让他拥有了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同学通常更擅长的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地产行业多年,抛开市场的跌宕,刘欣自评“在每一个岗位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顺”,每一任总经理、总裁,都对她报以相当积极的评价,称她是一个情商很高、很会沟通的人。
毕业十周年聚会,她所在的共28个人的班级,有20人赴约,“是那一届最团结的班级”。在南京,她和当年及下届的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至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友谊和情感也成了她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也许是学生会的经历,让她对人际关系更加敏感;也许她从小就是一个姐姐,要早早地学会担当。天赋和经验到底谁先到来,刘欣自己也无法判断。但她相信,学生会至少让她在毕业的时候,成为了“成熟度更高的一个人”。
在刘欣的社交账号里,有一张充满着生命力的自拍,照片里,她笑得大方又温柔。在这篇置顶文章中,刘欣写道:“我是一个来自四线县城的高考复读生,没有原生家庭的托举,本科院校双非,牌面很一般。但我从来不隐藏我的野心。”
这个有野心的女孩,如今已经熬过了最挣扎的年月,在省会大城市,拥有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个美满的家庭,和一个独立自主的事业。
至于博士毕业的蒋明,带着一如既往的服务意识,他将踏入真正的社会。
(文中蒋明为化名)